一:沙尘暴的治理和预防措施
1.加强环境的保护,把环境的保护提到法制的高度来。 2.恢复植被,加强防止风沙尘暴的生物防护体系。实行依法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防止土地沙化进一步扩大,尽可能减少沙尘源地。
3.根据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制定防灾、抗灾、救灾规划,积极推广各种减灾技术,并建设一批示范工程,以点带面逐步推广,进一步完善区域综合防御体系。 4.控制人口增长,减轻人为因素对土地的压力,保护好环境。
5.加强沙尘暴的发生、危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科普宣传,使人们认识到所生活的环境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不仅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还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人们要自觉地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四道防线阻击沙尘暴
第一,在北京北部的京津周边地区建立以植树造林为主的生态屏障; 第二,在内蒙古浑善达克中西部地区建起以退耕还林为中心的生态恢复保护带; 第三,在河套和黄沙地区建起以黄灌带和毛乌素沙地为中心的鄂尔多斯生态屏障; 第四,尽快与蒙古国建立长期合作防治沙尘暴的计划框架,设置到蒙古国的保护屏障。
二:地震形成原因
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产生地震,如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引起地球表层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 1、构造地震 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2、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3、塌陷地震 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4、诱发地震 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 5、人工地震 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地震前、中、后防护和自救措施 地震前
居 家
1. 家中應準備救急箱及滅火器,並告知家人所儲放的地 方,了解使用方法。
2. 知道瓦斯、自來水及電源安全閥如何開關。 3. 家中高懸的物品應綁牢,櫥櫃門閂宜鎖緊。 4. 重物不要置於高架上,栓牢笨重家具。 5. 事先找好家中安全避難處。 学 校
1. 教師(尤其是中、小學校)應經常在課堂宣導防震常識並教導學生避難事宜,舉行防震演習。
2. 教室的照明燈具、實驗室的櫥櫃及圖書館的書架應加以固定。 办公室及公共場所
1. 經常檢驗防火和消防設備。
2. 規劃有關緊急計畫,並分別告知緊急情況時各人的任務以及應採取的行動。 地震时 室 內
1. 保持鎮定並迅速關閉電源、瓦斯、自來水開關。
2. 打開出入的門,隨手抓個墊子等保護頭部,儘速躲在堅固家具、桌子下,或靠建築物的牆站著。 3. 切勿靠近窗戶,以防玻璃震破。 4. 切記!不要慌張地往室外跑。 室 外
1. 站立於空曠處或騎樓下,不要慌張地往室內衝。 2. 注意頭頂上方可能有如招牌、盆景等掉落。
3. 遠離興建中的建築物、電線桿、圍牆、未經固定的販賣機等。 4. 若在陸橋上或地下道,應鎮靜迅速地離開。 5. 行駛中的車輛,勿緊急剎車,應減低車速,靠邊停放,人躲進附近騎樓下。 6. 若行駛於高速公路或高架橋上,應小心迅速駛離。
7. 若在郊外,遠離崖邊、河邊、海邊,找空曠 的地方避難。 学 校
1. 避於桌下,背向窗戶,並用書包保護頭部。 2. 切忌慌亂衝出教室,並避免慌張地上下樓梯。
3. 如在操場,遠離建築物。
4. 如在行駛中之校車,留在座上勿動直至車輛停妥。 辦公室及公共場所
1. 意天花板上的物品(如燈具)掉落下來。
2. 辦公室躲在辦公桌或堅固的家具下或靠支柱站立,遠離窗戶。 3. 公共場所中,應小心選擇出口,避免人群推擠。 4. 切忌急著衝出,請勿使用電梯。 地震后
1. 察看周圍的人是否受傷,如有必要,予以急救。
2. 檢查家中水、電、瓦斯管線有無損害,如發現瓦斯管有損,輕輕將門、窗打開,立即離開並向有關權責單位報告。 3. 打開收音機,收聽緊急情況指示及災情報導。
4. 檢查房屋結構受損情況,儘速離開受損建築物,疏散時請使用梯。 5. 儘可能穿著皮鞋、皮靴,以防震碎的玻璃及碎物弄傷。 6. 保持救災道路暢通,徒步避難。 7. 從緊急計畫人員的指示疏散。 8. 遠離海灘、港口以防海嘯之侵襲。
9. 地震災區,除非特准,請勿進入,並應嚴防歹徒趁機掠奪。 10.注意餘震之發生。
防止地震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