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周
活动一:小猪和靴子(语言)
活动目标:1、能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角色的语言。 2、理解角色的性格特点,体验乐于助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小猪、八哥、狐狸、小花狗、小熊等动物的头饰各一,另备红靴子、鲜花等实物或道具,故事录音带。教育挂图。
活动过程:1、教师戴小猪的头饰讲故事。
2、教幼儿学习作品,引导幼儿讨论:你喜欢小猪吗?为什么?帮助幼儿总结出小猪的性格特点。
3、引导幼儿学习量词的不同用法:一样、一顶、一只、一双。
4、让幼儿再欣赏一遍故事后,可组织幼儿围绕“我丢了东西以后”为主题进行谈话。
5、结束。“ 活动二:我会自己睡 活动目的:
1、 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应该自己的入睡。2、 2、 学习入睡。
活动准备:准备学习包《健康/社会。我自己睡》、亲子手册《社会。我自己睡》
活动指导:与幼儿共同阅读画册《我自己睡》并提出问题:你喜欢故事开头的小兔还是喜欢后来的小兔/为什么?小猫、小狗及猫头鹰的妈妈每天晚上要干什么/他们的宝宝是怎样睡的?
3、 请已经能睡的幼儿的家长向全班幼儿讲讲她的孩子是怎样学会自己睡的,并说说自
己的心情。鼓励幼儿向故事中勇敢的小朋友学习,从现在开始自己睡,不依赖大人。 4、 引导幼儿讨论:自己水有什么好处?
5、 制作一份“自己睡,不要陪”的记录表贴在墙上,记录从现在开始班上入睡的情况,
并及时表扬有进步的幼儿
6、 提醒家长对幼儿睡的孩子应事先做好有关的准备,营造熟悉、温暖、舒适的就寝环境,
并循序渐进地加以要求,而不能突然地勉强他睡 活动三:小旗飘飘
1、 学习比较6以内的数。
2、 初步培养合作意识,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用牙签-彩纸做成小旗20面,骰子两个,用橡皮泥做成小山两座。 活动目的: 1、 讲解玩法。
2、 请两名幼儿各掷一次骰子,谁的点数大谁就先得一面小旗,插到自己的山顶上。以此类
推,最后比一比谁山顶上的小旗多,谁山顶上的小旗少。 3、 用猜拳代替掷骰子进行活动。 活动四:泥工 活动目的:
1、 学习团、捏、压、推、拍等各种泥塑方法,并用运各种辅助材料进行大胆地塑造。 2、 泥塑材料、泥工板。 活动准备:
1、与幼儿共同收集辅助材料:竹签、皱纹纸、树叶、叶子、麦秆、建构材料等。 2、泥塑材料、泥工板。
活动指导:
1、组织幼儿回忆玩泥的过程,并欣赏有关泥塑工艺图片、泥塑作品,激发幼儿创作欲望。 2、用运已有的作品进行讲解,示范如何制作这些作品。在示范过程中特别强调团圆、捏、造、挤压、堆放拍打的动作和名称。
3、幼儿制作。鼓励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大胆想象,创造制作喜欢的作品。 提供共享区,让幼儿展示,互相欣赏、交流感受,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五:语言:马小哈画动物 活动目标:
1、 较清楚地讲述马小哈画动物的过程 2、 学习词语:三心二意、粗心 3、 知道做事要专心 活动准备:
教育挂图《领域活动语言 马小哈画动物》五幅、学习包《语言 马小哈画动物》 活动过程:
1、 先出示教育挂图第1和第5幅图,让幼儿给图片中的小朋友取名字,并议一议:为什么
大家都笑马小哈画动物的那幅图?猜一猜:为什么马小哈会画出那种画来?
2、 展示其他图片,让幼儿自由地逐一观察教育挂图第2、3、4幅图。讲一讲:马小哈是怎
么画画的?学习词语:三心二意、粗心
3、 请幼儿将图片内容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讲给好朋友听,并给故事取个名称 4、 让幼儿议一议:怎样才能把画画好?并请一些幼儿帮马小哈改画 5、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进行看讲、作画或排图讲述活动
活动六:我会和小朋友一起玩(社会)
活动目标:1、感受大家一起玩的快乐,知道同伴间友好相处。 2、喜欢与同伴交往。 3、学习一些交往技能。
活动准备:联系一个同年龄的平行班共同活动,各种游戏活动的场地、材料等。亲子手册。 活动过程;1、学习向陌生同伴主动、大方地打招呼,并介绍自己。
2、在游戏活动前后及过程中,指导幼儿掌握主动邀请的交往技能,重点指导对主动邀请有困难的幼儿。
3、在游戏中学习参与别人或不认识的小朋友参与游戏:“我们一起玩吧!” 4、在游戏中学习参与别人正在进行的游戏中的技能,重点指导对加入感到有困难的幼儿,帮助他们成功加入。
5、学习在不同情况下与小朋友商量的交往技能。
活动七:有用的树朋友
活动目标:1、了解树的作用,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树; 2、欣赏散文诗,并能对其进行创编; 活动准备:树的用途的图片若干张;
过程:
1、提出问题: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树,会变成什么样子?(幼儿讨论) 2、出示图片,了解树的用途; 3、欣赏散文诗《树真好》;
4、尝试将自己了解的树对人类的用途,编进散文诗里;
生成与反思:在幼儿对树有了比较多的认识以后,幼儿对散文诗的了解也相对比较容易些,在创编诗歌时,幼儿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几乎每一个幼儿都能说出一点树的用途来,有几个小朋友编的非常好,马佳敏说:“树真好,我可以用树叶做朵漂亮的花,”徐安说:“树真好,小朋友可以围着大树做游戏,”等等,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小朋友表达的都非常生动,想象也比较丰富 ,通过这么一个活动,小朋友对树的感情更深了活动(一):
菜地里的歌
活动八:有用的橘子皮
目标:1、在看看,闻闻,尝尝中,引发幼儿的思考兴趣; 2、通过活动,了解有些植物具有保健、治病的作用; 准备:陈皮食品、菊花茶;
过程:
1、看看,闻闻陈皮食品,让幼儿猜猜这是什么东西;
2、说说人为什么要吃陈皮,它对人有什么作用?(通气、止咳) 3、品尝陈皮食品;
4、想想还有什么植物吃了可以治病的,(菊花、人参、板兰根等)
活
活动九:树 叶 喷 刷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牙刷蘸颜料后与雪糕棒摩擦,使颜料均匀地喷洒成画的技能 2.学习用同种色、对比色、类似色搭配画面。 活动准备:
1.范画一张。
2.每组稠密适中的红、黄、蓝、黑、白颜料各一小碟,牙刷、雪糕棒、调色盘人手一份,各种形状的树叶若干(预先请幼儿收集压平)、抹布2块,洗笔罐、毛笔。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1)教师出示范例:今天,我们来欣赏一张以前没见过的画。请小朋友看一看画面的图案美不美,是怎么排列的。幼儿议论、回答。
(2)看一看图上的形象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有哪些形状。(幼儿讨论、回答) 2.引导幼儿学习喷刷技能。
(1)幼儿议论后,教师总结:我们知道树叶可以组合成各种图案,可是怎样把这些图案留在纸上呢?今天,老师带来了颜料、雪糕棒、牙刷,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绘画方法。
(2)老师边引导幼儿观察操作材料“树叶喷刷”,边示范操作树叶喷刷的方法与过程:首先,我们用树叶排列组合成一副画,再用一把蘸上少量颜料的牙刷与雪糕棒相互摩擦,使颜料均匀地喷洒在作画纸上,有树叶的地方因为喷不到颜料而成了白色图案,这种方法我们叫它“喷刷”。在喷完一种颜料后,想换成另一种颜料时,必须等画纸上的颜料干了以后,再拼图案进行喷刷,注意换颜色时,也必须换牙刷和雪糕棒。
2.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注意:(1)树叶剪拼;(2)色彩调配适量;(3)喷刷的方法。
3.总结评价,结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