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一、阅读《迢迢牵牛星》完成下面的1-6小题。
1. ________________ ,札札弄机杼。 2. 河汉清且浅,_______________ _?
3.《迢迢牵牛星》写出了牛郎和织女夫妇相距之遥远
的诗句是: _ _, 。 4.《迢迢牵牛星》生动地写出了凝视对岸,悄然无语,表面平静而内心极凄苦的思妇形象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 __, 。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
B.开头两句“,皎皎河汉女”,写出了牛郎和织女相距之遥远。
C.第三至六句侧面描写织女美丽勤劳的形象和她心牵牛郎、 无心织布的悲痛情怀。
这四句运用细节描写描写了织女的外貌、语言、心理等。
D.最后四句情景交融,抒发“相视不能语”的哀怨之情。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泣涕零如雨”是诗中关键的过渡性
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它是“终日不成章”的原因,因为哭泣得泪如雨下,所以一整天也织不出一匹布来。为何“泣涕零如雨”呢?后文四句又可以看成是“泣涕零如雨”的原因。 B.“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既是写景,又是织女的内心独白,那银河看起来既清又浅,相距又不甚远,却偏偏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更有力地突出了织女内心的哀怨。
C.“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两句直抒胸臆,强调了织女与牛郎虽只隔一水,却只能凝视对岸、悄然无语,抒发了人间的别离之感。
D.全诗以叠音词入诗,
以描写为主,情景交融,如“迢迢”写距离之远,“皎夜美景的句子D.这首诗介绍诗人离蜀到
是: , ____ ____ 楚漫游的行踪,描写了途中皎”写星光之亮,“纤纤”状手之修美,“札札”状
织布之繁忙,“盈盈”写水之轻灵,“脉脉”写人之感伤。总之景情并生,哀怨动人。
二、阅读《渡荆门送别》完成下面的7-12小题。 7. 渡远荆门外, 。 8
. ,云生结海楼。 9.《渡荆门送别》中描写月
__ ___。通过描写山水表达诗人开阔胸
襟
的
句
子
是: , 。
10.《渡荆门送别》中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之
情
的
诗
句
是: , 。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交代了诗人渡远的地点(荆门)和目的地(楚地)。
B.颔联景象宏阔,颈联景象瑰丽,这
两联是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描写了诗
人沿途所见之景。
C.尾联用拟人手法,说故乡水有情,
送“我”到楚地,实则抒发了他对故乡的无限思念之情。
所见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也表达了他对故乡无限思念的真挚感情。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山随平野尽”描绘的景象,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势来。 B.“江入大荒流”中的“入”字用词贴切,力透纸背,写出了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C.“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中的“下”与“飞”之
搭配,“生”与“结”之合用,把水中月影的变化过程及云气变幻莫测的奇特景16.《春望》中描绘了一个忧国思家者的
具
体
形
象
的
句
子
18.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是: , ( ) 象写活了,令人叹为观止。 D.全诗以浓重的惜别之情结尾,既有对故乡的深情厚意,又有送别亲友的离情别绪。
三、阅读《春望》完成下面的13-18小题。
13. ______________ ,城春草木深。 14. 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 。
15.《春望》中以夸张手法写诗人战乱中思家的句子是
: , 。
。
17.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首联写国都沦陷,城池残旧,但山河依旧,城中草木茂盛,使处于凄然中的诗人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B.颔联借“花溅泪”“鸟惊心”将诗人
感时伤世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C.“家书抵万金”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消息隔绝,诗人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中“白发”为愁所致,“搔”是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
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诗人又叹息
衰老,更增了一层悲哀。
A. 首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残垣断壁同富有生机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
B. 颈联是说战争已经持续了三个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一万两黄金。 C. 尾联以正面描绘诗人的自我形象收束全篇,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思。 D. 全篇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写春望之景,后四句写望中之情。通过描写长安城春天国破城荒的破败景象,表达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忧国思家的情怀。
极致的两句诗是:___ ______ 2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四、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完成下面的19-25小题。
19.散入珠帘湿罗幕, 。 20
. ,愁云惨淡万里凝。
21.诗中以春花喻冬雪的“妙手回春”之名句是
: , 。 22.诗中展示边塞冰天雪地、阴云重重的景象的句子是
: , 。 23.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无限惆怅之情抒写到了
__,______ ______ _。此二句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2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
确的一项是 ( )
A.全诗可分为“咏雪”和“送别”两部分,先以雪景衬托送别,后又在送别
中描写雪景,情景交融。
B. 开头四句从听觉角度写高原上疾风暴雨的情景,突出其气候之奇。“即”“忽如”等词形象、准确地表现了胡天
大雪来得早、来得急,也表现了诗人的
惊喜好奇。
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两句是过渡性的句子,将视线转向野外
雪景,以百丈坚冰点缀大的环境,以万
里愁云引出送别。
D.结尾四句,内容接续,如行云流水,描画出一幅空旷寂寥的雪中送别图景。
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这是从军旅生活方面写天气的寒冷。
B.“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是说天色已晚,暮雪纷纷,红旗不翻,“归客”登程,此情此景,令人黯然。这两句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 C.最后两句中“雪满天山”令人凄迷,“山回路转”使人惆怅,而雪地上的马蹄印迹,又把送别的思 念延伸到远方。这个“开放式”的结尾,给人以无尽的遐
思。
D.这首诗以“雪”为中心线索来写景抒情,描写了唐代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在朋友返京时载歌载舞送别的喜悦之情。
五、阅读《西江月》完成下面的26-31小题。 26.明月别枝惊鹊
, 。
27.七八个星天外
, 。
28.词中畅谈丰收喜悦之情,与自然之景融为一体的
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_ _____。 29.写词人醉心于丰收景象中而竟忘了自己的位置,反映词人当时怡然自得、淡泊潇洒的心态的句子
是: , 。
30.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二句中“惊鹊”“鸣蝉”似写动而实写静,以动衬静,把半夜“清风”中“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如此清幽、恬静。
B.三、四句是说人们闻到稻花香、听
到青蛙叫之后就谈论着今年是个丰收年,抒发了人们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C.下片中的“星”是寥落的疏星,“雨”
是轻微的阵雨,这些与上片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相吻合。
D.最后两句的意思是说:正在愁躲雨,
走过溪头,路转了方向,就忽然见到社
林边从前歇过的那所茅店。这两句是倒装句,把“忽见”的惊喜充分表现出来了。 3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
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一、二句词人着眼于高处,写明月惊鹊、半夜鸣蝉,渲染衬托了夏夜的宁静气氛。
B.三、四句词人将镜头对准低处的稻花香、蛙声,从嗅觉和听觉这两方面,侧面烘托了词人对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C.下片承接上片,写骤雨将至的景象以及词人避雨时旧店难寻的焦急、困惑的心态。
D.这首词描写了词人夏夜行走在黄沙道中看到的农
村景象,抒发了词人因丰收在望的喜悦和闲适的心情以及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古诗词默写与阅读训练题 参 1.纤纤擢素手 2.相去复几许
3.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4.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5.C(“侧面描写”应为“正面描写”;“描写了织女的外貌、语言、心理等”应为“描写了织女的动作、神态、心理等”。)
6.C(“直抒胸臆”改为“委婉含蓄”。)
7.来从楚国游 8.月下飞天镜
9.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10.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1.B(“从近到远”应为“从远到近”。) 12.D(并无送别亲友的离情别绪。) 13.国破山河在 14.恨别鸟惊心
1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6.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7.A(“使处于凄然中的诗人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应为“使诗人产生无限的慨叹,更增加了忧国忧民的诗人的无限痛苦和感伤”。)
18.B(“战争已经持续了三个月”改为“战火连绵不断,一直到了眼下的三月”;“万金”并不是就指“一万两黄金”,它是个概数,说明家书珍贵。)
19.狐裘不暖锦衾薄 20.瀚海阑干百丈冰 2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2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4.B(“听觉”应为“视觉”;“疾风暴雨”应为“疾风暴雪”。)
25.D(“抒发了诗人在朋友返京时载歌载舞送别的喜悦之情”应为“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26.清风半夜鸣蝉 27.两三点雨山前 28.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
取蛙声一片
29.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30.B(谈论丰收年的不是人,而是青蛙,词人自己陶醉在丰收在望的欢乐之中,觉得青蛙似乎也在为丰年欢唱了。)31.C(写骤雨将至的景象以及词人避雨时怡然自得、潇洒淡泊的心态。)
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古诗词阅读专题训练(一)
参
〖一〗迢迢牵牛星(无名氏) 1、C(没有描绘织女的聪慧) 2、B(正面描写)D(全诗以抒情为主) 〖二〗 渡荆门送别(李白)
1、 A(这首送别诗是写长江水送诗人,表达诗人对故乡依依惜别之情) 2、A(没有交待送别的时间) C(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三〗 春望(杜甫) 1、D(后四句抒情)
2、D(不是值钱是珍贵)E(“短”是“稀疏”的意思,诗人是因忧国念家,头发才“搔更短”的)
3、C(家书不是喻“战书”,也没有表明在国家战事紧张之时,不应有儿女之私。 4、D
5、C(“烽火”并非大火,而是指战争) 6、A(没有“体现了诗人回家途中的艰
难”)
〖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1、B(冷得难以穿上去) 2、D(“山回路转”,是说诗人一直目送朋友到“山回路转”处人马不见为止)E(三四句描写大雪纷飞、遍地银装的景象)
3、D(充满乐观进取的精神) 〖五〗西江月
1、C(没有隐寓词人退隐生活中内心的不宁静)E(以动衬静)
2、B(是词人联想到丰收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