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QQ 盟:]Z SCIENCE&TECHN0L0GY INF0RMAT10N 工程技术 大断面公路黄土隧道开挖施工中产生坍塌的原因及预防 池春生 (中铁十三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1 50008) 摘要:分析了在黄土隧道开挖中产生坍塌的原因,对如何在施工中预防坍塌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黄土隧道坍塌预防 中图分类号:U412.21 文献标识码:A 1.工程概况 哈尔滨绕城高速公路东北段天恒山隧道按新奥法原理设计与 d, ̄9-管注浆在隧道开挖前就改变了围岩的初始应力状态,直接 影响开挖后的二次应力状态的分布结果。通过小导管自身起到的 施工,采用复合式支护结构形式,初期支护以锚杆、钢筋网及喷射混 凝土组成联合支护体系,二次衬砌采用模筑混凝土结构。隧道净空 断面为三心圆曲墙断面,标准断面开挖高度lOm,宽度14m。 隧道围岩为第四系堆积层粘土、亚粘土,局部地下水较丰富,围 岩级别V、Ⅵ级。围岩因自承能力低且开挖断面大而易产生大变形 及坍塌,故防止塌方是确保隧道施工顺利进行、保证施工安全及工 程质量的关键。 2.黄土隧道易坍塌的原因 2.1地下水的渗流 黄土的遇水软化问题在黄土围岩中表现尤为突出,洞身开挖 时,如暴露时间稍长,因开挖后水力坡度改变,地下水往开挖面渗透, 地下水的流动及溶蚀带走细颗粒及可溶性矿物使其强度降低,并在 开挖面附近对黄土产生崩解破坏作用,临空面失去平衡而变形甚至 塌陷,特别是开挖的拱脚或墙脚位置,稍有积水,表层就迅速软化,丧 失承载能力,表现为初期支护沉降变形加大直至失稳坍塌。 2.2土体强度低 隧道区黄土由于含水量高而呈软塑状,开挖后,因其抗剪强度 低,初期变形大、变形速度快,围岩自稳时间较短,甚至不能自稳,开 挖后蠕动较快并发生滑塌。 2.3应力重分布 隧道开挖的过程也是地层内应力重新分布的过程,在隧道开挖 前,土体处于天然的应力平衡状态;隧道开挖后,土体原有的天然应 力状态被破坏,围岩应力在洞周一定范围内产生了重新分布。黄土 属于塑性围岩,当围岩应力超过其抗压强度后,产生径向塑性位移, 形成塑性区,释放一部分应力,另一部分向外传递;导致塑性区周边 继续产生塑性变形,塑性区向 ̄,l,t-r大。随着塑性变形发展到一定程 度,围岩不断松动破碎,其粘结力和内摩擦角不断下降,围岩将出现 松动失稳破坏现象。 2.4施工扰动 天然状态下的土体有一定的结构连结,处于一定的平衡状态,隧 道开挖会扰动和破坏土体的天然结构,使得强度剧烈降低;局部超挖 会引起应力集中,而引起塌方。 2.5施工工艺的影响 作业循环时间长,土体暴露时间过长,不能及时喷浆封闭;坡脚 积水及淤泥难以清除干净,软化拱脚围岩及喷浆不密实,导致拱脚承 载力变差;钢筋网与围岩不密贴,喷浆不密实,初期支护与围岩间存 在空隙;超前管棚支护体系外插角度过大或过小,造成局部坍塌或管 棚侵入隧道净空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台阶长度不合理及上下台阶 施工的相互干扰,造成上台阶拱脚悬空时间过长等,施工中存在的上 述问题都可能引起黄土隧道坍塌。 3.施工预防措施 3.1黄土隧道的施工,首先要搞好的是治水 在隧道进洞前就做好洞口边仰坡截水沟,维护边仰坡稳定,防止 地表水流人洞内;对洞内地下水采取排、堵相结合的措施:用喷射 混凝土迅速封闭开挖面(含掌子面),有效阻止地下水的渗出;对 渗出的地下水及时排走,防止浸泡拱脚、墙脚及隧底引起承载力 降低,如在上导坑开挖时,在两侧拱脚留有略带斜面的平台,保证了 拱脚不积水;对施工用水,要加强管理,合理布设水管,防止渗漏水, f杲持洞内排水畅通,施工废水及时排出,严防人为造成塌方。 3.2用小导管注浆超前支护 5O 科技资讯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 棚架和锚杆作用,注浆起到的改善岩体力学参数作用,而达到固结止 水、预防坍塌的目的。 3.3采用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短进尺,少扰动开挖及下导坑左 右错进 软弱围岩隧道核心土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减少开挖的临 空面,支撑掌子面土体稳定,又为初期支护提供一个自然的作业平 台。短进尺开挖施工充分利用掌子面约束周边土体变形的空间效 应,利于围岩稳定,也利于实现软弱围岩快支护的施工理念。新奥法 的原理就是充分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先用挖掘机环形开挖,周边采 用风镐开挖修整,局部欠挖采用洋镐或铁锹处理,尽量减小对围岩的 扰动,少破坏周边土体的自然结构,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下导坑左 右错进,利用土柱及已施工支护的承载能力,避免上导坑初期支护双 侧悬空。一般环形开挖进尺为0.5-1m,不宜过长,下台阶长度为洞 径的1.5倍。 3.4用湿喷法喷射砼封闭开挖面 喷射砼在灰骨比一定的情况下,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 要因素。干(潮)喷在喷咀处加水量的多少,是喷射手凭自己的经验 启闭阀门的大小而实现的,这就形成当水量大时会冲走灰骨料,并降 低强度;水量少时,物料粘不住,回弹量和粉尘都会增大。由此可见 干(潮)喷混凝土的水灰比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其强度离散性较大,封 闭质量不稳定。湿喷法的混凝土按标准工艺生产后运至湿喷机进 行喷射,其配比完全处于受控状态,从而保证了喷射混凝土的质量。 3.3加强初期支护 通过钢拱架支撑、挂网、打锚杆等加强土体强度、围岩变 形及对围岩应力重新分布起到调整作用。 3.5快速、分步进行初期支护。 当黄土含水量达到1 5%以上时,在上部导坑实施开挖的过程 中,侧壁就会伴随着,J 的坍塌掉块现象,其实在这时候围 总体是 稳定的,因黄土的强度较低,垂直裂隙发育,随含水量增大,粘结力降 低,仅产生表面剥落现象,洞室开挖成型后,迅速初喷混凝土5cm厚 是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首先它起到封闭围岩,延缓围岩风化,有效 阳I 地下水外渗的作用,在局部超挖处,用喷射混凝土将其补平,可 减少因超挖造成的应力集中而引起进一步的掉块、坍塌现象,在短 时间内能起到加固围岩的作用,为初期支护作业提供一个安全的操 作空间。 3.6仰拱紧跟,早封闭 仰拱及填充超前于衬砌,紧跟掘行作业,首先,能使全断面 初期支护尽早封闭成环,形成一个完整的受力结构,支护结构的 侧向变形;其次,能尽早地封闭隧底基岩面,避免地下水及施工废水 浸泡隧底及墙脚而降低土体承载力;另外,还可减少机械、车辆行走 对隧底的扰动,尽早提供硬化的行走道路,提高施工效率。 3.7通过现场监控量测信息指导施工,修订初期支护参数 隧道监控量测是现代化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隧道的施工 是一个动态设计、动态施工的过程,提前预知围岩和支护的变形发 展趋势,预报险情,确保安全;又可合理评价既有支护及施工技术参 数,指导施工中优化支护及施工方案,亦为今后施工积累经验和依 据。 总之,黄土隧道施工必须坚持“先治水、管超前、短进尺、少 扰动、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严格管理,精心组织,快 速施工,坚决避免坍塌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