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四川省成都市2021-2022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四川省成都市2021-2022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来源:华佗小知识


四川省成都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

一、选择题

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酝酿(liánɡ) 黄晕(yùn) 发髻(jì) 碣石(jié)

B.草垛(duǒ) 莅临(lì) 徘徊(huí) 花枝招展(zhǎn)

C.姊妹(zǐ) 粗犷(guǎng) 着落(zhuó) 咄咄逼人(duō)

D.卖弄(lònɡ) 池畦(qí) 荫蔽(yìn) 呼朋引伴(yǐn)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瞭亮 喉咙 抖擞 絮絮叨叨 B.澄清 贮蓄 铃铛 翻来复去 C.憔悴 决别 高邈 淅淅沥沥 D.分歧 沐浴 祷告 喜出望外

3. 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 B.史铁生双腿瘫痪后,脾气开始变得暴怒无常,他的母亲十分担忧。

C.2017年6月7日,国足8∶1大胜菲律宾国家队,如此之高的比分让球迷们喜出望外。 D.《声临其境》这档原创声音类节目吸引了各地观众,声势咄咄逼人,创下了收视率新高。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从中国的简帛、埃及的莎草纸、欧洲的羊皮卷到今天的电子墨水屏,让人类的阅读载体不断演进,但人们对阅读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却从未改变。

B.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观影热潮,让该片屡屡刷新纪录电影的市场纪录。

C.“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但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是各国共同受益的重要国际公品。

D.稷下学宫创立于2300年前,历经前后六代上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学院之一。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济南的冬天》的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B.《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的小说集,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是我国南朝宋临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试卷第1页,总15页

C.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汉语中有许多敬辞和谦辞。“足下、舍弟、敝人、寒舍、愚见”都属于谦辞。

D.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形式固定。一般每首八句,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颔联、颈联一般要对仗。

6. 下列各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未若柳絮因风起(凭借) 学而时习之(按时)

B.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C.饭疏食饮水(指冷水)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快乐)

D.相委而去(舍弃) 逝者如斯夫(这)

7.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一瓢饮

A.温故而知新

B.饭疏食饮水

C.传不习乎

D.不亦说乎

8.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相委而去 温故而知新

B.人不堪其忧 择其善者而从之

C.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其不善者而改之

9. 下列对《陈太丘与友期》和《论语十二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记述了年方七岁的元方责备父友无信、无礼的情景,表现了元方懂理识义、聪颖机智的性格品质。其中敢于维护父亲尊严,更可以看出其父子亲情。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章是讲学习方法的。强调了学习过程中,读书固然重要,但思考更加重要。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一章,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

D.《论语十二章》不仅内容丰富,语言上也别具特色。比如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连用三个反问句,把学习的乐趣和个人修养的境界层层展开,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读起来相当流畅,富有感染力。 二、其他

试卷第2页,总15页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友人惭,下车引 之,元方入门不顾。

(2)温故而知 新,可以 为师矣。 三、句子默写

古诗词默写。

(1)_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曹操《观沧海》抒发诗人雄心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古诗中有很多关于“友情”的名句,试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表达

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阅读天地,聆听万籁,大自然一年四季都给人殷切的期盼。春,以她的勃勃生机动人心弦;夏,以她的热情奔放激人奋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著阅读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繁星》《春水》是作者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诗集。其作品简洁、清新、细腻,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撷取细小的物象,抒发情感,蕴含哲思。如“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1)_____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_____,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

(2)《繁星·春水》集中表现了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主题的赞美,这三大主题构筑了冰心思想的内核。 六、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完成后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如果把“古道西风瘦马”中“瘦马”改为“骏马”好不好,为什么?

(2)古人说:“凡景语,皆情语。”请结合这首小令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试卷第3页,总15页

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埃 朱成玉

①那时我20岁,却在经历人生的秋天,满目落红,遍地枯草,大有“晚景凄凉”的味道。在我自己看来,当时的窘境甚至不如隔壁的那个孤寡老人。

②他没有退休金,每日里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喝酒算是他一天中唯一的一点乐趣吧。只有在喝点小酒的时候,那院子里才有了点儿活人的气息。那样的时候,我甚至能听到他哼着一些古老而神秘的曲调。

③他的院子里堆着的都是捡来的没来得及去卖的破烂,就是这廉价的破烂,竟然也遭遇了盗贼。那盗贼就是我。

④高考落榜后,父母让我去工厂做学徒工,我不去,关起门来坚持写作,梦想有一天可以写出名堂来。苍白无力的青春,空洞的辞藻,自然无法让我写出多么出彩的文章来。消极的我开始变得颓废,抽烟、酗酒、打架,“无恶不作”。邻家隔几天就上门来和父母讨说法,父母气急败坏,不再给我零花钱,任凭我“自生自灭”。我要写稿投稿,没钱买稿纸和邮票,只好打了他的主意,因为我注意到,他那些垃圾里,有一些本子,是可以拿来用的。

⑤他并没有太严厉地呵斥,只是对我说:“你不好好读书,来这破烂堆里翻个啥?破烂就是破烂,还能翻出什么稀罕玩意儿来?”说完他就往那堆破烂里一躺,和那堆破烂融为一体,好像要告诉我,那破烂是他的,也就他把那破烂当有用的东西吧。“嘿嘿,我也是个破烂,你来翻翻,看我口袋里有没有点儿值钱的东西。” ⑥我的脸羞臊得通红,只好和他坦白,说自己看中了他捡来的那些本子。

⑦“不过话说回来,破烂也分两种,一种是完全没有用的,一种是还有一点利用价值的,比如我捡的这种,还是可以换回一点钱的。”那天他喝了酒,心情不错,没有和我发火。借着酒劲儿,还对我进行了一番教诲:“人啊,不管多糟糕,哪怕你狼狈得像个垃圾样,只要用心,你也会是那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相反,你若自暴自弃,沉沦堕落,那么你就是把自己扔进了不可回收的垃圾箱。”

⑧听着这话,一点不像一个捡破烂的老人说的,反倒像我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给我讲的。

⑨为了“惩罚”我,他说:“去给我把窗户玻璃给擦了吧,很久没擦了,都看不到外面的东西了。”

⑩我只好乖乖地就去擦玻璃。玻璃擦干净了,晦暗的屋子一下子亮堂了起来。他心情很好,招呼我喝一口。我捏着鼻子喝了一口,辣得不行,直吐舌头,他倒是乐得前仰后合。

⑪最后,他在自己的垃圾里仔细挑拣,把那些我能用到的本子都给了我。

⑫“该惩罚也惩罚了,不过你既然帮我把玻璃擦得那么干净,也得奖励奖励,这些就奖励给你吧。”

⑬我流着泪接过那一摞本子,脏兮兮、皱巴巴已近迟暮的本子,我却坚信,自己可以在那上面写出干干净净、青春靓丽的文字来。

⑭一度以为,自己荒废了光阴,不可救药。但这个可敬的老人让我知道,时光还没有被我用旧,只是蒙上了一层灰垢而已。只要用心去擦一擦,那隐匿起来的时光随时都可以亮洁如新。 (选自《当代青年》)

试卷第4页,总15页

(1)通读全文,把握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用简洁的语言补全本文的情节。

发现“破烂”→a._______________→被“教

诲”→b.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坚定“梦想” ②简要概括老人“惩罚”和“奖励”我的原因。

(2)第④段使用了哪一种记叙的方法?有什么作用?

(3)结合文意,分析文中老人的形象特征。

(4)通读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埃”的理解。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舒 翼

①单位的院子里种了不少花,有玉兰、海棠、碧桃、榆叶梅……每当春天到来,花开之时,树下、花边总少不了赏花者。人们常说,最美人间四月天。想来,春天里那些盛大的花事,无疑是最美的四月天里最绚丽的一道风景。

②不过,于我而言,眼前的此般花景再美,却不及记忆里的“那一朵”亲切。因为,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③说起来,这种花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它们广泛地种植于祖国大地上,每到春天,花开之处,仿佛一片金黄色的海洋。那满世界的金黄,浓得化不开的金黄,让人震撼,难以忘记。天南海北的人们,不远千里赶赴一处处花海,只为陶醉于那一望无际的灿烂的金黄。这种花,就是油菜花。

④我对油菜花再熟悉不过了。我的故乡坐落在苏中平原上,属于里下河水乡,水网密集,油菜花随处可见,田间、路边、河坡上……经常能看见这种极其普通的花儿。小时候,每天放学后,爸爸骑着自行车接我回家,路边的一侧是一条小河,河坡上开满了油菜花。爸爸每次骑到这里时,就会停下来,沿着河坡往下走,采上一朵油菜花,然后递给我。回到家中,我们将采来的这朵油菜花插在装了水的瓶子里,屋子立刻就靓丽了不少。记忆里,童年的每个春天,眼前都少不了油菜花的灿烂盛开,家中都少不了油菜花的美丽装扮。

⑤一直以来,我总认为油菜花是一种很特别的花。因为在我心中,大概没有一种花比油菜花更具有故乡的意味了。这不仅是因为我出生并成长的地方盛产油菜花,油菜花承载着我对于苏中水乡和童年的美好记忆,更是因为油菜花的特殊气质,与“故乡”这个字眼最为贴切,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故乡景,故乡事,乃至故乡人。

⑥即便你从来没有亲眼见过油菜花,亲身置身过油菜花海中,光从那些图片里,你也可以发现,油菜花的遍野之处,从来不是一方阳台、一处庭院、一所公园,而是连绵起伏的大山脚下,阡陌交错的田埂之上,河网密布的水乡岸边,白墙黛瓦的房前屋后……这些,不正是我们最常见的家园的模样,不正是最典型的乡土中国的图景吗?

试卷第5页,总15页

⑦这也难怪,油菜花本来就是长在乡间田头的。油菜花说到底并不是观赏性的花,而只是有着很强实用价值的农作物油菜的花。那些大面积种植的油菜,不仅可以用来食用,长出的菜籽更是极好的榨油原料。清代乾隆皇帝就有诗赞油菜花:“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所以,油菜花在本质上便是属于故乡、属于乡土的。

⑧如果说有些花天生只可欣赏的话,那么油菜花则天生就是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它沾满了生活的烟火气。当有些花正在得到人们的精心栽培、呵护之时,与油菜花的命运相关的,却永远是田间地头的播种、收获,是水乡垛田间的摇橹穿梭,是房上屋顶的缕缕炊烟,是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

⑨油菜花又像极了故乡的那些人。普通、平凡、质朴,但明亮、健康、泼辣、热烈,长成了一片明媚与灿烂。里下河水乡的那片油菜花,总会让我想到,从这里走出的著名作家汪曾祺的小说《受戒》里那个活泼直率的小英子,还有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柳堡的故事”里那淳朴可爱的二妹子。这些故乡的他(她)们身上,有着原生态的美,自然的美,乡土中国的美。可惜的是,当我们身处其中的时候,常常会因为太熟悉、太常见,以至于熟视无睹,往往只有在身处异乡之后,再回望他们时,才会越发感觉到这种美好。

⑩如果每一种花都有“花语”,我想,油菜花的花语就是——故乡。记得某一年去往某地,在一个镇子上采访,不经意间,经过一家屋后,眼前突然出现了一大片油菜花。置身花中,花入心田,一刹那,花站成了我,我跪成了花,天地间只剩一片灿烂的金黄。那一刻,我真的以为,自己是身在故乡。 (2017年04月20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本文主要写油菜花,作者为什么还写了一些其他的花?

(2)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说“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3)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置身花中,花入心田,一刹那,花站成了我,我跪成了花,天地间只剩一片灿烂的金黄。

(4)请结合全文内容简析本文层层递进的结构手法。 八、作文

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亲情树下我成长》

(2)请以《________,滋润了我的心》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横线上可填事、物、景、一句话……

要求:①题目完整。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

试卷第6页,总15页

参与试题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

一、选择题 1. 【答案】 C

【考点】 易误读常见字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酝酿(niàng); B.草垛(duò),徘徊(huái); D.卖弄(nong),荫蔽(yīn); 故选C. 2. 【答案】 D 【考点】 字形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瞭亮--嘹亮;

B.翻来复去--翻来覆去; C.决别--诀别; 故选D. 3. 【答案】 D

【考点】 成语的使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项,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符合语境。

B项,暴怒无常:指脾气非常恶劣,时常极端愤怒,变化不定。形容人很容易发怒,而且没有规律。符合语境。

C项,喜出望外: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而感到非常高兴。符合语境。

D项,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

试卷第7页,总15页

力。不合语境。 故选D。 4. 【答案】 C

【考点】 病句辨析

纪念白求恩() 黄河颂(光未然)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项,缺少主语,可去掉“从”或“让”;

B项,缺少成分,“让该片屡屡刷新纪录电影的市场纪录”缺少主语,可去掉“让”; D项,成分赘余,去掉“上下”。 故选C。 5. 【答案】 C 【考点】 文化常识 文学常识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C项,“足下”是敬辞,“舍弟、鄙人、寒舍、愚见”是谦辞。 6. 【答案】 C 【考点】 文言实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C.有误。“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乐”解释为:使……快乐。故选C. 7. 【答案】 C 【考点】 文言实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试卷第8页,总15页

“一瓢饮”的“饮”是动词作名词,水; A.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 B.名词作动词,吃;

C.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D.通假字,通“悦”,高兴。 故选C。 8. 【答案】 A 【考点】 文言虚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而“解释为:表示承接关系; B.“其”解释为:那样/他的; 。C.“为“解释为:帮助/作为;

D.“之”解释为:代指,学习/代指,不善者。 故选A. 9. 【答案】 B

【考点】

课外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比较阅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B.有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章是讲学习方法的。强调了学习过程中,学习和思考要结合在一起才能事半功倍。故选B。 二、其他 【答案】

(1)朋友感到惭愧(惭愧了),下了车拉元方(的手),元方走进家门不回头看(头也不回。

(2)温习(复习)学过的知识(旧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就可做老师了。 【考点】 文言翻译

课外文言文阅读 文学常识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试卷第9页,总15页

(1)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

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惭”,惭

愧;“引”,拉;“顾”,回头看;“温”,温习,复习;“可以”,可以当作。 三、句子默写 【答案】

潮平两岸阔;随君直到夜郎西;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日月之行,若在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

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注意“阔”“天涯”等字的正确书写。 四、语言表达 【答案】

秋,以她的豪爽萧洒、辉煌成熟动人魂魄;冬,以她的不畏严寒、纯洁宁静令人深思。 【考点】 句式仿写 名篇名句默写 文学常识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这要注意词性的对应以及内容的相近即可。本题按照季节顺序”秋,以她的……冬,以她的 ..…”写出季节特点即可。 五、名著阅读 【答案】 (1)冰心,谢婉莹

(2)母爱,童真(童心),自然 【考点】 作家作品 情节内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繁星》和《春水》是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创作的两部诗集。冰心原名谢婉莹,1919年9月才署笔名冰心。她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

试卷第10页,总15页

(2)《繁星·春水》包含三个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它所体现的主题是:母爱、自然、童真。这三大主题构筑了冰心的思想内核——“爱的哲学”。 六、诗歌鉴赏 【答案】

(1)不好。因为“瘦马”是以马之瘦衬托人之瘦(衬托游子奔波的困苦和疲倦),而“骏马”则显现出马的强壮有活力(衬托人的精 神抖擞),二者意境不同。

(2)这句话表明作品运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寄情于物)的写作手法。如这首小令通过“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

马”)等“景语”,表达游子孤寂(凄苦、愁楚)的“情语”。 【考点】 曲

【解析】

(1)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诗词语言的理解。“瘦马”令我们联想到游子已经奔波得太久、太疲倦了,甚至可能处境困窘,连

马都累瘦了;而若是一匹“骏马”,则让我们联想到骑马的应是英姿飒爽的侠客,正驰骋天地间,施展自己的抱负。二者意境大相 径庭。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七、现代文阅读 【答案】

(1)①a.偷“破烂”b.受“惩罚”c.获“奖励”

②因为“我”的盗窃行为和颓废消极、自暴自弃的精神状态而“惩罚”“我”;因为“我”擦拭干净玻璃而“奖励”“我”。

(2)插叙。叙述“我”高考失利,一心写作,却没钱买稿纸和邮票,只好打偷老人垃圾里的本子来用的主意。使用插叙的方法,交代了事情的起因,为下文两人的交往作铺垫。

(3)①虽生活“狼狈”,却乐观自信;②对“我”偷本子的行为,能宽容以待,体现他的善良宽厚;③对“我”,既有“擦窗户”的惩罚式教育,更有“奖本子”的激励与帮助,是位富有智慧、善于启发的老人。

(4)“时光还没有被我用旧,只是蒙上了一层灰垢而已。只要用心去擦一擦,那隐匿起来的时光随时都可以亮洁如新”,文章通过拾荒老人对“我”的“教育”使“我”明白人生处于困顿时,要乐观面对,坚定信心,只要努力改过和奋斗,时光会灿烂,生活也会变得精彩。 【考点】

记叙文标题含义 插叙 鉴赏文学形象 梳理故事情节

筛选信息,归纳要点(记叙文) 散文阅读 【解析】

试卷第11页,总15页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①根据“每日里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可知,“我”发现了老人的“破烂”;根据“只好打了他的主意,因为我注意到,他那些垃圾里,有一些本子,是可以拿来用的”可知,写了“我”去偷“破烂”;

根据“借着酒劲儿,还对我进行了一番教诲:‘人啊,不管多糟糕,哪怕你狼狈得像个垃圾样,只要用心,你也会是那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相反,你若自暴自弃,沉沦堕落,那么你就是把自己扔进了不可回收的垃圾箱。’”可知,“我”受到了老人的教诲;根据“去给我把窗户玻璃给擦了吧,很久没擦了,都看不到外面的东西了”可知,“我”受到了老人的“惩罚”;根据“他在自己的垃圾里仔细挑拣,把那些我能用到的本子都给了我”可知,“我”获得了“奖励”;根据“我却坚信,自己可以在那上面写出干干净净、青春靓丽的文字来”可知,最后“我”坚定了写作的“梦想”。

②老人“惩罚”“我”的直接原因是“我”的盗窃行为,其实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从老人的话“人啊,不管多糟糕,哪怕你狼狈得像个垃圾样,只要用心,你也会是那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相反,你若自暴自弃,沉沦堕落,那么你就是把自己扔进了不可回收的垃圾箱”中可以看出还因为“我”的颓废消极、自暴自弃的精神状态;“不过你既然帮我把玻璃擦得那么干净,也得奖励奖励,这些就奖励给你吧”,很明显因为“我”擦拭干净玻璃而“奖励”“我”。概括作答即可。

(2)插叙是在顺叙当中插入相关的一些情节或内容的叙述方法。本文在叙述“我”和老人的交集时,插入“我”高考失利,继而埋头写作,却无写作的工具,只好去偷老人垃圾里的本子来用这些情节,它们既交代了事件的起因,又为后文“我”和老人的交往作铺垫,这样就使得文章脉络清晰,情节更加完整。

(3)①结合“他没有退休金,每日里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看出老人的境况并不好,但是他的风趣是那么生动,智慧那么丰富,他一定有一颗乐观的心,自信的心。

②结合“嘿嘿,我也是个破烂,你来翻翻,看我口袋里有没有点儿值钱的东西”与“该惩罚也惩罚了,不过你既然帮我把玻璃擦得那么干净,也得奖励奖励,这些就奖励给你吧”等句子可看出这位老人是一位幽默风趣又善良的人。对“我”偷本子的行为,虽然有“惩罚”和“奖励”,但是实际上是一种无声的帮助,一种教育性的帮助,既让“我”通过合法合理的手段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又教育了“我”。

③结合“人啊,不管多糟糕,哪怕你狼狈得像个垃圾样,只要用心,你也会是那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相反,你若自暴自弃,沉沦堕落,那么你就是把自己扔进了不可回收的垃圾箱”可看出这是一个有着一定智慧,善于启发的老人,对“我”的错误行径,运用一种比较委婉的方式进行批评,用生动的语言表达智慧。

(4)标题的含义可从表层与深层两方面分析。从表层含义看,可结合尾段“时光还没有被我用旧,只是蒙上了一层灰垢而已。只要用心去擦一擦,那隐匿起来的时光随时都可以亮洁如新”可以看出题目的表层含义是:自己虽然荒废了一段光阴,但是一切还来得及,时光还没有被“我”用旧,只是蒙上了一层灰垢而已,只要用心去擦一擦,那隐匿起来的时光随时都可以亮洁如新。从深层含义看,结合“但这个可敬的老人让我知道”“我流着泪接过那一摞本子,脏兮兮、皱巴巴已近迟暮的本子,我却坚信,自己可以在那上面写出干干净净、青春靓丽的文字来”可以看出是这位老人的话语和行为触动了“我”的内心,让“我”重新的坚定了自己的梦想,可以概括总结出深层含义为:拾荒老人对“我”的“教育”使“我”明白人生处于困顿时,要乐观面对,坚定信心,只要努力改过和奋斗,时光会灿烂,生活也会变得精彩。 【答案】

(1)文章开篇先写其他花是为下文写油菜花作铺垫,从而引出作者对油菜花的赞美;之后又写其他花只有观赏价值衬托出油菜花还与人们的生产和农事活动密切相关。

试卷第12页,总15页

(2)故乡盛产油菜花,油菜花承载着“我”对苏中水乡和童年的美好回忆;油菜花的特殊气质,与“故乡”这个字眼最为贴切,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故乡景、故乡事、乃至故乡人。

(3)综合运用对偶、拟人、顶针等修辞手法(或使用“入”“站”“跪”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与油菜花融为一体的情境,表达了“我”对油菜花无比的热爱之情。 (4)先写眼前供观赏的各种花,引出记忆中故乡的油菜花;再由油菜花引出对故乡生活的描述;最后由故乡引出对有油菜花一样品质的故乡人的赞美。层层递进,浑然一体。

【考点】

记叙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理解记叙文中句子含意或作用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赏析文章语言 散文阅读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马丽华)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本文开篇先写其他花很明显是为下文写油菜花作铺垫,用这些花只有观赏价值来陪衬油菜花不仅美,还有实用价值,还与故乡人、故乡的农事活动密切相关。

(2)结合文中的描写与文章的主旨来分析,可以看出作者一再强调的油菜花是故乡的,喜爱油菜花,实则表现“我”对故乡,对童年的喜爱与美好回忆;从主旨来看,是因为油菜花与故乡的人很相似,看到油菜花,便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故乡景、故乡事、乃至故乡人。

(3)画线句子主要写了“我”当时的心理感受,可结合句子中使用的对偶、拟人等修辞手法分析,或抓住句中的动词来分析,突出“我”对油菜花无比的热爱之情。

(4)解答此题将作者的写作思路清晰地梳理出来,即可看出作者在结构上的层层递进关系,但梳理写作思路要保证能正确的划分文章的层次结构。本文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①—③),由单位院子里盛开的各种美丽的花,引出记忆中故乡的油菜花;第二部分(④—⑥),回忆故乡的油菜花,引出对故乡景、故乡人、故乡生活的描述;第三部分(⑦—⑧),由对故乡油菜花的描绘,引出对油菜花一样品质的故乡人的赞美。文章层层递进,浑然一体。 八、作文 【答案】

(1)亲情树下我成长

母爱就像春雨,润物细无声;母爱就像细流,漏潺流进我的心田;母爱更像一棵参天大树,为我遮风挡雨,给我提供成长 的果实。

我的妈妈是一位普通的妇女,她每天早起晚睡,忙个不停,一切都为了我,洗衣服、做饭菜、拖地板,又送我去学这学那

,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了。记得有一次,妈妈为了我烧了我最爱吃的虾,因为太烫了,我没法剥,只好眼巴巴地看着,妈妈见

了,二话不说,就用那双因洗衣服时间太久而脱皮的手为我剥虾,尽管疼得妈妈皱起了眉头,妈妈也没有发出任何的声音。忽

试卷第13页,总15页

然,我听见妈妈倒叹了一口凉气,一看,她的手指被虾的胡须扎了一下,冒出了一颗鲜红的血珠,可妈妈用餐巾纸擦了擦流血

的手指,照样给我剥虾,我想妈妈剥虾的双手一定非常疼吧!

妈妈不仅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我,照顾我;在学习上更是以身作则,严格要求我。 妈妈总是在我放学回家的时候,让我把老师所教的内容给她讲一遍,等到妈妈听明白了,便和我一块儿复习功课、写作业

。无论严寒酷暑,只要妈妈在家,天天如此。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在一起学英语,学完后我们一起听写英语单词,我给妈妈

听写tree、fox、queen、dress、duck.……一口气报了许多单词,妈妈一个没错,令我咋舌。轮到我听写了,听完一查看就错误百

出,queen写成quenn,duck写成dack,fox写成box,dress写成tres.……我不禁称赞道“妈妈真是天才呢!”妈妈笑了说:“我不是

天才,只是比你认真点,用心点,你只要专心地读,背、记,也可以这样的!”我点了点头。母爱是无声的;母爱是无形的;母

爱更是无私的。母爱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亲情树,我在她的庇护下,茁壮成长,每天沐浴着爱的雨露;沉浸在爱的港湾;每天

享受着爱的阳光;每天聆听着爱的乐章。在它的怀抱里,我健康得像棵小树,快乐的像只小鸟。

我爱我的亲情树!

(2)爱,滋润了我的心

爱,一个多么伟大的词语。它会让你看见这世界的善良,让我们用爱去发现那些美好的事物吧!

当我有困难的时侯,老师和同学们就会帮助我,老师是用他那无私的爱来教育我成人。同学们用他们的那颗纯洁的“爱”来帮助我 和我度过每一天的时光。

爱,让我知道了帮助他人的乐趣,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就会去伸手帮助他们,帮助了他们不仅自己很开心,而且还可以 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升华。

世界为什么会怎么美好,为什么我的心里当帮助了别人会开心,快乐呢?那是因为世界上拥有一种东西就是—爱,让我的

心田如同净化一般纯净,让我们明白做人做事都需要它来帮助我们。如果没有它,那么我们的世界将会多么有趣和残酷。

爱,如同早晨的露儿来滋润我这颗“小树”让我茁状成长起来,让我去感悟爱的真谛,让我用爱来滋润自己的心田。

父母的爱,让我明白他们幸苦努力的原因,让我知道了他们的絮唠是为了让我更好地去生活,努力学习。当他们每天幸苦

地回到家,可是他们没有一点怨言,会给我做饭。当我生病时,会无微不至的照顾我,让我慢慢的好起来。这就是父母对我的 爱。

父母的爱没有母亲的细腻,他的爱就像那雄浑的江水的爱奔腾不息。他的爱也不像母亲那样太过于温柔,他那雄厚的音来 喊你的名字时,就是对你最大的爱。

这是家庭中的爱,还有一种特殊的爱,就是老师的你的爱,老师是一位教育你的,陌生人,可能他不是那么有才华,可是他可

以用知识的方式告诉你老师对学生的爱,他的爱是一种特殊的爱了教育你做人,知识。让你明白了老师虽不是你的父母,但他

们如蜡烛一样燃烧,用爱的火焰照耀你的前行。让你人生道路上越走越远。

试卷第14页,总15页

爱,如同阳光照耀着我。让我心田多了光明,让明白爱不仅是口头上说,更应该是在行动上面,让我们用行动了理解这个词

。父母的无微的爱,老师无私奉献知识给你的爱,同学们关心的爱,构成了一个大爱,让我的心更加明白了要努力的去做,才 能不辜负他们对我的爱。

爱,滋润了我的心,让我明白爱对我们生活和帮助自己快心的行动,让我们用爱来滋润自己的心吧! 【考点】 全命题作文 话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中有几个关键词语“我”“成长”“亲情树”,也就是写一件自己成长中关于某种情感的事情,表达在亲

情的呵护下成长的感受。写作时,可以加适当的创新形式,比如加一个与主题相关的题记;也可以使用几个小标题,串联起自

己成长过程中的变化,使文章层次清晰;也可以用一组含有“要写的情感”的排比句开头,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本文适合使用 记叙表达方式,加以少量抒情议论文字。

(2)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第一步要补充题目,所填的内容必须和后面的“滋润了我的心”相联系。首先,所填必须是让人心灵

受到巨大触动的人、事、物;其次必须是写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这样易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是一道渗透人文精神的好题

,选材范围非常广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定听到过或看到过以及经历过许多强烈震撼过自己心灵的事件,这些事件一定在

你的心灵深处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可以此为触发点,生发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比如:环境污染、土地沙化、水资源

匮乏、战争与灾难、亲情、友情、师生情、爱国情等皆可入文。据此分析拟题作文即可。

试卷第15页,总15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