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我国信托业发展的实证研究

关于我国信托业发展的实证研究

来源:华佗小知识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4期(总第22期) 2002年7月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Number 4(Oeneral SerialNo.22) july,2002 Journal of Dongbei University 0f Finance and Economics 关于我国信托业发展的实证研究 齐佩金 ,刘 英 (1.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辽宁大连116025;2.中国建设银行大连分行,辽宁大连116000) 摘 要:《信托法》的颁布实施,为信托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明晰产权的经济制度, “藏富于民”的分配,使我国信托业存在与发展的客观基础进一步巩固。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 成部分,信托业具有不可替代的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信托 品种的不断创新,中国的信托业必将不断繁荣与发展,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信托;信托业;信托制度 中图分类号:F83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96(2002)04.0047.03 2001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 法》(以下简称《信托法》)正式实施,它标志着我 国信托制度的建立,弥补了我国民法空白,完善 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为我国信 托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对于金融创新和 拓展财产管理方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 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目前信托业惨 淡经营的状况,使人们很容易产生对信托效能 的怀疑。本文从社会背景分析人手,结合信托 的基本职能,对信托的社会经济效能进行评价, 并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信托业发展的新思路。 一47.8%。个人收人分配占国民收人的比例已从 改革开发之初的40%迅速提高至70%以上,且 国民收人的绝对值平均每年以10%左右的速 度增长,这样使我国居民个人财产迅速增加。 同时,随着我国的人口的实施和家庭人口 结构的变化,人均财产数额将不断增加,为我国 信托市场的形成和信托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 基础。 2.企业产权明晰和社会分工的细化使法 人信托的发展成为可能 财产所有者与经营者能力上的差异,是信 托产生的现实需要。理论上讲,企业没有生命 、背景分析 (一)市场需求分析 1.居民家庭财产的累积为个人信托的发 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极限和经营能力的局限,因此不会产生信托的 需求,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下表现尤为 如此。但实际上,随着产权主体的明晰和社会 分工的不断细化,财产所有者与经营者能力上 的差异越来越大,法人信托需求不断增加。目 前我国企业中多种经济形式、多种所有制关系 的并存,产权明晰的多种财产主体的出现,使我 国信托业具备了开展法人信托的前提条件。另 外,由于我国投融资的转变,完全依赖财政 拨款或银行贷款的情况将不复存在,通过信托 机构开展融资信托将成为企业融资的一种重要 形式。 由于个人在生命极限和经营能力方面的局 限,居民财产信托一直是信托市场需求中最主 要部分。据有关资料表明①,到2001年末,中 国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3762亿元(占国 内生产总值95933亿的比例为76.89%,高居 世界之首);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加人数为 13 976万人,失业保险参加人数为10 355万 人,有7629万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居民保 险财产不断增加;住房商品化改革进一步进行, 住房已经成为居民家庭财产中的重要内容。城 垒居民家庭思揸 系数分析为37.9%和 ①(二)关于金融经营管理的判研 资料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2001年社会经济统计公报[J].2002.(2). 收稿日期:2002.05.27 作者简介:齐佩金(1965一).男,经济学硕士,讲师,主要从事金融理论方面的研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8 信托是一种“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经济 行为,客观上要求以各种形式来满足委托人的 理财需求,因此,其业务范围限定将直接影响信 托业的生存与发展。 1.“分业经营”的管理模式是我国目前经济 环境和经济条件下的现实选择 “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金融,对于稳 定我国的金融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我 国金融业发展还不完善的情况下,通过“分业经 营”建立起各业问的隔离带,避免由于各业的不 完善而引起的“交叉感染”,是保证我国金融业 健康稳步发展的现实选择。无论是银行业的经 营机制、内控机制的不完善,还是证券市场的不 发达,以及信托、保险业的粗放经营,都容不得 各业间的相互冲击,在市场不均衡,各业风险与 收益不对称的条件下,若推倒“防火墙”,撤消隔 离带,在利益的驱使下,各业资金肆懿横流,势 必导致社会经济主体得不到应有的资金保证, 影响我国经济合理、持续、稳定地发展。但是, 在这种严格的“分业经营”的约束下,靠多种形 式实现理财职能的信托也就自然失去了生存与 发展的空间。 2.“混业经营”的管理模式将是我国金融体 制改革与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 “分业经营”虽然是我国目前经济环境和经 济条件下的现实选择,但它毕竟阻碍了市场效 率,了竞争,也影响了我国金融业走向世界 与国际接轨。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和对金融效 率要求的不断提高,金融业的粗放经营也将产 生集约化的趋势,在金融监管能力达到一定水 平的前提下,以渐进方式实现金融业“混业经 营”的综合化经营模式将是我国金融改革 的一种必然选择。“混业经营”可促进信托与银 行、证券、保险业务之间相互渗透及金融机构间 的竞争,提高金融效率和金融服务质量。从微 观上讲,“混业经营”的经营能够使金融机 构通过其规模经营与组合优势,降低经营风险、 经营成本,提高盈利水平,扩大市场份额,从而 增强金融机构的竞争力;从宏观上讲,综合性的 金融服务能够满足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的需 要,使得社会经济主体很容易全面切人金融市 场,从而获得高效的融资与投资服务。并将金融 业多元化经营的低风险、低费用转移到社会生 产经营活动中去,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 益,为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金融基础和保 ①‘证券法)第一章第六条。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2年第4期 总第22期 证。 (三)信托发展状况分析 1.现状:信托业发展举步维艰 1998年我国在投资“缩水”的情况下开始 的对信托业的第五次清理整顿,使整个信托业 陷入惨淡经营的尴尬境地。在整顿中,239家 信托公司中有181家已经或即将关闭。到目前 为止,即使保留下来的信托公司也只有18家重 新登记取得营业资格。1999年《证券法》正式 颁布实施之后,信托业赖以生存的证券业务将 进一步受到严格的①,这样给素有“金融百 货公司”之称的信托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信托 业陷入了自恢复以来的空前困境。 2.原因分析 信托业陷入今天的困境,原因非常复杂,既 有自身实力不强的原因,又有社会信托意识较 弱的原因;既有自身业务开展不力的原因,也有 制度等方面的原因。择其主要部分分析如 下: (1)信托机构自身的素质不高,资信和实力 不强。“信任”是信托的基础,没有雄厚的资信 实力,信任也就无从谈起。而此次整顿之前,信 托业普遍存在着自有资本不足、信誉较低的现 象,使信托机构难以承担“信任”的重任。 (2)市场定位不准,主线业务不突出,是影 响信托业稳步发展的又一重要原因。信托业自 恢复起就仅仅充当了招商引资和信贷计划补充 的角色,没有真正开展原本的、且丰富多彩的信 托业务。 (3)法律法规不健全,使信托业的定位和信 托机构的运作,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虽然《信 托法》的颁布实施为信托业的发展提供了基本 的法律框架,但是信托业的业务活动还是受到 现行金融的严格,真正的“代人理财” 职能难以充分发挥。 二、信托的经济效能分析 信托所特有的理财服务、投资融资和社会 福利等方面职能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影 响。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自主权的 进一步强化,信托将以其灵活多样的方式来满 足不同经济关系和不同经济利益的需要。既能 满足委托人实现其目的和要求,又能积聚资金, 支持社会再生产,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发挥专业特色,为社会提供各种理财 服务。社会分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关于我国信托业发展的实证研究 提高社会效率、促进社会经济集约化的必然选 择,“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既使委托人实现保 值、增值的愿望,又使社会资源得到充分的利 用。 (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融资效率。如前 所述:一方面储蓄居高不下;另一方面,企业融 资困难,渠道不畅。这其中既有信用问题,也有 交易成本问题。信托机构以其“信任”本色,消 融,连接信用双方,并以专业化的服务 降低交易成本,促进我国融资效率的提高。 (三)开展公益信托事业,提高社会福利。 公益信托是社会保障的重要补充,通过广泛开 展的公共基金信托、年金信托等活动,增加生活 福利,提高生活保障。 (四)为社会提供全方位服务。代理业务是 信托业务之一,由于信托业与各方面经济往来 密切相关,经营技术娴熟,且有较高的信誉,因 此信托机构举办代理业务,对方便客户,满足社 会各方面的需要具有重大作用。 (五)进一步促进对外开放、迎接“人世”所 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 快,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许多国内企业 需要了解国际市场情况,同时不少国外客商也 需要了解我国企业的资信情况,这些都需要信 托业的服务。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潮 流,中国的信托业从其恢复经营开始,就始终以 促进对外开放为己任,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中 国纳入世界经济大潮,中国信托业将会为之努 力,并将为此而获得更大发展。 三、关于我国信托业发展的思考 在现代金融业中,信托业作为与银行业、保 险业并重的金融产业,具有其他产业不可替代 的功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和加入 WTO将使我国信托业的发展空间不断扩大, 面对这样的大好形势,中国信托业应积极应对、 开拓进取,在《信托法》及不断完善的金融管理 的保障下,努力探索我国信托业的发展道 路。 (一)培育市场,宣传信托知识,提高人们对 信托业的认识。即通过各种媒介和途径,大力 宣传信托的基本知识,要像亚都公司推出加湿 器那样,介绍其功能和作用,普及信托常识,不 仅使信托业内人士对信托、信托关系、信托市场 等有一个充分认识,而且使有关部门、企业 界和社会公众对信托业的金融活动及功能也有 一个基本认识,从而,形成全社会理解和重视信 托活动的环境,为信托市场的开拓和发展,创造 49 必要的社会条件。 (二)提高信托机构的自身素质,增强信托 机构的资金实力。实力是信任的基础,良好的 人员素质是实现信托目的保证,在以联合兼并 等形式增加现有信托企业的资金实力的同时, 还应不断提高信托业内人员的素质,完善人员 知识结构,使我国的信托业真正成为“可以信 赖”的信托机构。 (三)积极开拓信托市场,开发信托品牌。 我国市场经济尚属起步阶段,可供开发的领域 很多通过信托市场需求分析,设计符合市场需 要的信托品种,并通过降低交易费用,促进信托 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四)完善法律体系,规范信托行为。信托 关系是一种复杂的经济关系,信托是一种法律 性和规范性要求极强的经济活动。因此,我们 应不断加强信托法律法规建设,规范业内行为, 保护委托力,维护受益人的利益,树立信托 业的良好形象。 四、结语 信托业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 重要的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在我国的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将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我国 信托存在与发展的客观基础已经具备,随着我 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金融市场的不断 发展,信托业作为我国金融体系中的一支新生 力量,必将焕发勃勃生机,为丰富与完善我国金 融市场活动做出贡献。利用《信托法》的颁布实 施和管理当局重新核定信托业务的契机,深入 实际,开发符合我国国情的信托产品,并积极宣 传,普及信托意识,培育信托市场,促进中国信 托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金建栋.金融信托全书[M].北京:中国财政经 济出版社,1994. [2]吴永文.信托新路就在脚下[M].北京:北京燕 山出版社,1997. [3]王洪兰.现代信托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 出版社,1998. [4]萧灼基.金融市场分析与预测[M].北京:经济 科学出版社,1999. [5]齐佩金.中国信托业穷途末路了吗[J].财经问 题研究,2002,(2). [6]王淑敏.金融信托与租赁[M].北京:中国金融 出版社,2002.(1). (责任编辑:晓寒)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