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洪东山寺
西川佛教圣地东山寺,位于四川省射洪县洋溪镇之北东山之脊,东枕牛关,南向通泉,西临涪江,北依沈水,四面环水,素有西川小南海之称。
东山寺始建于东晋,扩建于唐,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重建,天顺三年(1459年)僧继洪法师重修,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再修,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保存尚好,寺史距今1700年。
东山寺前至最高处,原有东山野亭,为一石塔,高6米,宽10米,前后有石质牌坊,大片石笋林等。原寺占地30余亩,坐南向北,为大三进,一进为武圣殿,殿后院自西向东分别为五瘟殿、文昌殿,川主殿和娘娘殿;二进为大雄宝殿,呈唐代建筑风格,北最后一进殿宇为现青殿,右为玉皇殿;三进高大庙宇曾有诸多楹联诗赋及宝贵壁画留世。东山古刹随国运起伏数建,其教义及香火兴盛于晚唐,于明代中期、于清高宗时期、于初,于今国运昌盛时代。古刹历代高僧辈出,惜史料已不多见。但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前百余年间,幸有明心禅师、思摩禅师、本空禅师、空相法师、虚云禅师、离欲上人等大德住锡。
唐宝应元年(762年)冬十一月,诗圣杜甫西游至射洪,参拜金华山陈子昂读书台,武东山陈子昂故居后往通泉县(今射洪沱牌镇),两度临东山寺,落下诗作三首遗今;以杜甫日览东山寺,夜宴东山野亭,足见昔年东山胜景。据残存的资料记,乾隆皇帝游江南时,曾游览东山寺,留下:飞来香国,海棠献瑞之墨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