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第一节 流水地貌
新题基础练
题组一 流水侵蚀地貌
下图为河谷发育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按河谷发育程度由先到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②①③ 2.形成该河谷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 A.流水侵蚀作用 B.流水堆积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 D.冰川堆积作用
(2021河北沧州七校高一联考)在河谷两侧分布有洪水不能淹没的阶梯状地形,称为河流阶地,一般大江大河的两岸常出现多级阶地。下图为某河流阶地剖面图。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
3.图中最先形成的是 ( ) A.河漫滩 B.一级阶地 C.二级阶地 D.三级阶地 4.图中河流阶地 ( ) A.位置越高,地面越平坦
同步课时新题练
B.组成物质颗粒较粗 C.土质较为肥沃 D.洪水期被水淹没
牛轭是耕地时套在牛颈上的曲木,为牛犁地时的重要农具。在某些地形区,随着时间推移,流淌的河流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的弯曲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为牛轭湖。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牛轭湖的演变过程是 ( ) A.①④②③ B.④①③② C.④①②③ D.①④③② 6.牛轭湖多形成于
( )
A.河流源头 B.峡谷河段 C.平原地区 D.河流上游 题组二 流水堆积地貌
(2021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高一期中)下图为某课堂演示实验:将书本打开、倾斜放于桌面上,沿书本中缝把沙子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观察在桌面上形成的堆积体。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7.该演示实验模拟的作用力是 刷新题 练高分
( )
2
同步课时新题练
A.流水堆积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冰川堆积作用 8.堆积体形成的地貌类型为 ( ) A.峡谷 C.沙丘
B.河口三角洲 D.冲(洪)积扇
( )
9.类似该堆积体的地貌多位于 A.狭长山谷底 C.河流出山口
B.平原边缘处 D.河流入海口
(2021浙江温州十五校联合体高一期中联考)下图为太空鸟瞰的某处地貌景观图,图中深色阴影部分为海洋。完成下面三题。
10.该地貌的名称是 A.冲积扇 B.三角洲 C.河漫滩 D.风蚀沟槽 11.该地貌多位于 ( ) A.滨海平原 B.河流出山口 C.干旱环境 D.大河入海口 12.该地貌的主要成因是 A.流水堆积 B.流水侵蚀 C.海浪堆积 D.风力侵蚀
(2021河北沧州一中月考改编)读河流地貌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刷新题 练高分
3
( ) ( )
同步课时新题练
13.图中②处对应的地貌类型为 A.三角洲 B.河漫滩平原 C.冲积扇 D.峡谷
14.下列地貌中,与冲积平原形成原因不相同的是 A.湘江橘子洲 C.上海崇明岛
B.金沙江虎跳峡 D.尼罗河三角洲
( )
( )
题组三 滑坡和泥石流
2020年7月8日6时左右,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甘龙镇石板村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当地田堡、陈家、石家、黎子树4个村民组不同程度受灾。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5.下列关于滑坡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滑坡是由山洪水流引发的,是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B.该滑坡的发生具有突发性,没有任何的先兆
C.该滑坡的形成一般由三个因素控制:不稳定的山坡形态、软弱面的存在和破坏平衡的触发机制
D.该滑坡的形成完全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16.有关滑坡和泥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滑坡就是冰川在重力和压力作用下向下滑动的现象 刷新题 练高分
4
同步课时新题练
②泥石流就是特大洪水暴发
③滑坡和泥石流都会破坏农田、村舍、道路等,危及人类生命与财产安全 ④滑坡和泥石流是一种分布较广的自然灾害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读醉林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17.导致醉林现象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A.泥石流 B.滑坡 C.水土流失 D.地震
18.下列地形区,最有可能存在醉林现象的是 A.内蒙古高原
B.准噶尔盆地
D.云贵高原
( )
( )
C.长江中下游平原
(2021河北沧州七校高一联考)2020年9月15日6时40分,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白坡彝族乡突发泥石流灾害。泥石流冲进白坡乡中心小学和幼儿园,导致大批人员被困。下图为泥石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9.诱发此次泥石流灾害的因素最可能是 ( ) 刷新题 练高分
5
同步课时新题练
A.暴雨洪涝 B.地势陡峭 C.山石松动 D.植被破坏 20.发生泥石流逃生时应
( )
A.顺山谷地势往低处跑 B.借助山谷中大树避险 C.向泥石流沟两侧躲避 D.迅速向山顶方向攀爬
(2021黑龙江省实验中学高一期中改编)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21.受滑坡、泥石流威胁较大的省级行政区是 ( ) A.鲁、冀、辽、陕 C.陕、川、渝、云
B.陕、渝、鄂、豫 D.闽、浙、新、藏
22.关于滑坡和泥石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滑坡是含有大量固体碎屑物和水的混合体 B.滑坡一般沿着滑动面下滑 C.泥石流和滑坡多在平原地区发生 D.遇到泥石流应顺沟往下跑
刷新题 练高分
6
同步课时新题练
新题素养练
题组一 河流地貌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021河北定州高一期中)广西漓江一般水深2~3米,鱼群丰富。但漓江中游有一处水湾,是漓江水深最大的地方,常年河水中鱼虾不见踪影,被当地渔民称为“死水湾”。经探究发现,“死水湾”水底有暗河出口,水深15米以下鱼群丰富。下图示意“死水湾”分布。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
)“死水湾”最有可能位于图中河流的 ( )
A.a处西侧 B.b处东侧 C.c处南侧 D.d处西侧 2.(
)“死水湾”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
A.地壳断裂下陷 B.河流堆积作用 C.河流搬运作用 D.河流侵蚀作用
下图示意长江下游镇江和畅洲汊道河势。右汊是主航道,船舶日流量峰值高达2 700艘次,水上交通事故频发。近40年来,上游来水的右汊分流比由75%下降至25%。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刷新题 练高分 7
同步课时新题练
3.(
)图中和畅洲的形成原因是 ( )
A.流水堆积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海水堆积作用 D.流水搬运作用 4.(
)目前,右汊仍作为主航道的原因是 ( )
A.左汊水流速度较快 B.右汊径流量较大 C.右汊水深较深 D.左汊有江豚栖息 5.(
)下列减少右汊交通事故发生的措施中,最可行的是 ( )
A.修建右汊护岸工程 B.改左汊为主航道 C.疏浚右汊浅滩区
D.在左汊修拦水大坝
(2020辽宁凌源高一上期中)河流发育到一定程度,随着流水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再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为牛轭湖。下图示意某地牛轭湖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6.(
)下列地形区中,牛轭湖最多的是 ( )
8
刷新题 练高分
同步课时新题练
A.云贵高原 B.东北平原 C.东南丘陵 D.塔里木盆地 7.(
)促使河道自然裁弯取直,形成牛轭湖的原因是 ( )
A.凹岸侵蚀 B.凹岸堆积 C.凸岸侵蚀 D.凸岸堆积 8.(是
)牛轭湖形成后,面积将逐渐缩小直至消亡。自然状态下牛轭湖消亡的原因( )
A.湖水大量流出,湖床逐渐干涸 B.人类过量用水,水位不断下降 C.上游河道淤积,湖泊面积缩小 D.湖水蒸发下渗,植被发育覆盖
9.(2021湖南长郡中学高一期中)甲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河流示意图,乙图为该河流某处干流河谷横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刷新题 练高分
9
)乙图所示剖面最可能位于甲图中A、C处的哪一处?请说明判断依据。
同步课时新题练
(2)( (3)(因。
题组二 滑坡和泥石流
)古代人在M附近河段河岸建设聚落,最可能选择南岸还是北岸?分析其原)指出甲图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刷新题 练高分 10
同步课时新题练
(2021浙江浙东北联盟高一期中)受台风影响,2019年9月28日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发生山体滑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读“滑坡示意图”,完成下题。
10.(
)与此次滑坡形成有关的自然地理要素有
②地形起伏较大
( )
①暴雨
③植被破坏 ④山体坡面物质较松散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1.(2021湖南娄底高一期中)2014年7月18日至22日,地处大巴山区的陕西省镇巴县,连续三场暴雨导致了多个山沟中的山体大面积滑坡,沟谷地带一些房屋随着泥水移动被摧毁。读下面三幅图,完成下列问题。
甲图
泥石流形成示意图
刷新题 练高分 11
同步课时新题练
乙图
(1)( (2)(征。
)结合甲图,请分析滑坡发生的基本条件。
)请结合泥石流形成示意图判断Ⅳ表示什么?并说明Ⅰ形成区的地理环境特
刷新题 练高分 12
同步课时新题练
(3)(
)请简述泥石流的主要危害。
专题强化练二 流水地貌
一、选择题
某校学生利用河道模型、饮料瓶、沙子和水进行“流水作用与河流地貌”的实验。该校学生先将颗粒大小不均的沙子均匀铺在河道的上部,然后将饮料瓶口对准河道正中,匀速将饮料瓶中的水倒入河槽。下图为该校学生绘制的流水作用与河流地貌实验装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
)实验过程中
( )
13
刷新题 练高分
同步课时新题练
A.颗粒最大的沙子最先被搬运,最后堆积 B.颗粒最小的沙子最先被搬运,最先堆积 C.水流越多越快,沙子被搬运得越多 D.水流越少越慢,沙子被搬运得越远 2.(
)实验结果显示甲、乙、丙、丁四处中 ( )
A.甲处冲走的沙子最多 B.丙处小颗粒沙子堆积最多 C.乙处留下的沙子最多 D.丁处堆积的沙子比丙处多 3.(
)该实验模拟的河段
( )
A.为河流的上游,常见V字形峡谷地貌 B.乙处适宜发展聚落
C.为河流中下游,以堆积作用为主 D.丁处适合修建河港
(2021浙江温州十五校联合体高一期中联考)唐诗《庐山桑落洲》中有这么两句诗:“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读我国某河流域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4.(
)图示四处中,最能反映“古岸崩欲尽”的是
B.乙处 D.丁处
14
( )
A.甲处 C.丙处
刷新题 练高分
同步课时新题练
5.(
)发生“古岸崩欲尽”的原因是
( )
A.流水下蚀作用强烈 B.流水侧蚀作用强烈 C.流水溯源侵蚀强烈 D.流水堆积作用强烈 二、非选择题
6.(2021湖南娄底高一期中)读贺兰山东麓堆积地貌及其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
)描述图中地貌类型及堆积物分布特点。
刷新题 练高分 15
同步课时新题练
(2)(
)以河流的出山口为界,说明河流流经地区等高线的变化特点及其反映的地
理现象。
第一节综合拔高练
五年高考练
考点1 流水地貌
(2018课标Ⅰ,6—7,8分)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
)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
A.T0 B.T1 C.T2 D.T3 2.(
)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B.T2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
16 ( )
A.T3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刷新题 练高分
同步课时新题练
3.[2020北京改编,18(1),4分]读图,回答下题。
(
4.[2019课标Ⅲ,37(1)(3),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
)推测莱州湾湾口宽度的变化趋势,阐述变化过程。
(1)(
刷新题 练高分
17
)对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同步课时新题练
(2)(
考点2 滑坡
(2020山东,1—2,3分)下图为某区域滑坡与地貌演化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分析8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
5.(
)推断图中滑坡体的滑动方向为
( )
A.由北向南 B.由西向东
C.由西北向东南 D.由东北向西南 刷新题 练高分
18
同步课时新题练
6.(
)图中序号所示地理事象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
A.②③④① B.②①③④ C.③①④② D.③②①④
三年模拟练
选择题
[2021新高考八省(市)1月联考,江苏卷]因河流下切,老河床超出洪水影响,保留在岸坡上并形成阶梯状的地形,被称为河流阶地。下图为“某河谷横断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
)判断河流阶地的标志是
( )
A.砾石层 B.古土壤层 C.红黏土 D.风化壳 2.(
)对于黄土层来说 ( )
A.形成时代越早,厚度越大
B.不同阶地上的黄土沉积物形成时代一致 C.形成时代与河流阶地无关
D.其底部年代可代表河流阶地的形成年代 3.(
)估算河流下切幅度与速度,最可靠的高程差是 ( )
19
刷新题 练高分
同步课时新题练
A.甲乙之间 B.乙丁之间 C.甲丁之间 D.丙丁之间
[2021新高考八省(市)1月联考,湖南卷]堌堆是黄河下游地区的古代先民在平原上修筑的土堆台地遗址,主要用于居住。先秦到汉朝均有较多的堌堆,汉朝以后的数量极少。下图示意黄河下游地区堌堆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
)考古发现堌堆主要分布在当时黄河下游的河、湖沿岸地区。古代先民定居
于此主要考虑该地区 ( ) A.便于农耕 B.水运便利 C.水源充足 D.地形平坦 5.(
)古代先民建造堌堆主要是由于该地区 ( )
A.洪水频发 B.战争频繁 C.盐碱严重 D.干旱多发
刷新题 练高分 20
同步课时新题练
(2021河北唐山高三摸底)某河流流经滑坡集中分布区,该区域历史上发生过一次规模较大的滑坡,下图示意滑坡发生前后当地河谷地貌演化过程中的3个阶段(未分先后)。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
)该河谷地貌按时间演化的先后顺序是 (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Ⅲ、Ⅰ、Ⅱ 7.(
)Ⅱ阶段,该河流部分河段河面变宽的主要原因是A.河流的侧蚀拓展
B.滑坡体堵塞的作用 C.上游来水量加大
D.河床泥沙淤积增多
答案全解全析
刷新题 练高分
21
( )
同步课时新题练
新题基础练
1.C 河谷的发育过程中,河水先向下侵蚀,形成V字形河谷,然后河水向河谷两岸侵蚀,河谷拓宽,河流更为弯曲,最后河谷继续变宽,形成槽形谷。
河谷在发育过程中:一方面河道越来越弯曲,另一方面河谷越来越宽阔。 2.A 河谷属于流水侵蚀地貌。
3.D 河流阶地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下切侵蚀形成的。阶地位置越高,年代越老,图中三级阶地的位置最高,所以三级阶地形成时间最早,故选D。
4.C 从图中可以看出,各级阶地及河漫滩地面都较平坦,A错误;河流阶地是在河谷两侧分布的洪水不能淹没的阶梯状地形,组成物质颗粒较细,B、D错误;河流阶地上为沉积物,土质较为肥沃,C正确。
5.B 据材料可知,随着时间推移,河流愈来愈弯曲后,自然裁弯取直,原来的弯曲河道被废弃,形成牛轭湖。图中④到①过程中,河流愈来愈弯曲;到③时期,河流裁弯取直;到②时期,牛轭湖形成。因此牛轭湖的演变过程是④①③②,B项正确。
6.C 平原地区蜿蜒曲折的河流,受到河岸的较少,可以侧向自由发展,河流裁弯取直后形成牛轭湖,C项正确。
7.A 从图中看,当沙子沿书本中缝滑落到桌面上时,在桌面上形成扇状堆积体,故该演示实验模拟的作用力是流水堆积作用,A正确。
8.D 图示实验模拟的是冲(洪)积扇的形成,所以堆积体形成的地貌类型为冲(洪)积扇,D项正确。 9.C 图示实验模拟的是冲(洪)积扇的形成,冲(洪)积扇多分布于河流出山口,C项正确。 10.B 由材料“深色阴影部分为海洋”及陆地地貌形态可推知,该地貌为河口三角洲。 11.D 河口三角洲多位于河流入海口。
12.A 河口三角洲是河流在入海口处,由于地势低平,其挟带的泥沙堆积形成的,故该地貌的主要成因是流水堆积。
13.B 图中②处位于河流中下游,为河漫滩平原,B正确;①处地貌为冲积扇,C错误;③处位于河流入海口,为三角洲,A错误;峡谷位于山区,D错误。
14.B 金沙江虎跳峡位于玉龙雪山与哈巴雪山之间,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冲积平原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湘江橘子洲、上海崇明岛和尼罗河三角洲都为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故与冲积平原形成原因不相同的是金沙江虎跳峡,B正确。
15.C 滑坡是大量山体物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滑动的现象。由山洪水流引发,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是泥石流;地质灾害发生时一般都有先兆;该滑坡的形成一般由三个因素控制:不稳定的山坡形态、软弱面的存在和破坏平衡的触发机制;滑坡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6.B 滑坡不是冰川运动。泥石流是山地沟谷中含有大量固体碎屑物和水的混合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沟床向下流动的特殊流体,故不能将泥石流说成是特大洪水暴发,特大洪水是气象灾害,而泥石流是地质灾害,当然,特大洪水更易引发泥石流。
17.B 图中显示发生醉林现象的地点有大量堆积物,边缘坡度较大,由此判断是坡体岩层沿坡面下滑堆积形成的,因此导致醉林现象发生的自然灾害是滑坡,B对。
18.D 云贵高原地形坡度较大,植被覆盖率较低,降水量大,易发生滑坡,故最有可能存在醉林现象的是云贵高原,D项正确。
19.A 注意题干关键词“诱发此次泥石流”。四个选项与泥石流的形成都有影响,但诱发的因素是暴雨洪涝。 20.C 泥石流沿山谷由高处向低处流,因此发生泥石流逃生时,要向泥石流沟两侧躲避,不能顺山谷地势往低处跑,A错误,C正确;泥石流可能会冲倒大树,因此发生泥石流逃生时,不能借助山谷中大树避险,B错误;山谷距离山顶很远,因此发生泥石流逃生时不可能迅速向山顶方向攀爬,D错误。
21.C 读图可直接得出结论,我国受滑坡、泥石流威胁较大的省级行政区是陕西、四川、重庆、云南,C正确。 22.B 泥石流是山地沟谷中含有大量固体碎屑物和水的混合体,A错误;滑坡一般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动面下滑,B正确;泥石流和滑坡多发生在山区,C错误;遇到泥石流时应向泥石流沟两侧迅速躲避,不要顺沟往下跑,D错误。
刷新题 练高分 22
同步课时新题练
新题素养练
1.B 河流弯曲处的外力作用以凸岸堆积和凹岸侵蚀为主,河流弯曲程度越大,这两种外力作用越显著,因此图中b处西岸堆积最强、东岸侵蚀最强。流水侵蚀使得凹岸处岸陡水深,因此“死水湾”最有可能位于图中河流的b处东侧,B正确。
2.D 从上题分析可知,“死水湾”的形成主要是河流在凹岸侵蚀的结果,故“死水湾”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河流侵蚀作用,D正确。
3.A 和畅洲地江河道内部,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A正确。
4.D 左汊有江豚栖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不适宜做主航道,所以仍然把右汊作为主航道,D正确。
5.C 修建右汊护岸工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洪涝灾害,但不能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故A错误。左汊有江豚栖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不可以在左汊修拦水大坝,也不可以改左汊为主航道,B、D错误。疏浚右汊浅滩区是减少右汊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行措施,C正确。
6.B 牛轭湖发育过程中受河流侧蚀作用影响明显,是平原地区河流发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湖泊,因此四个选项中牛轭湖最多的为东北平原,故B选项正确。
7.A 河流形成的早期,河岸比较平直,此时期的河流侧蚀比较明显。流水在侧蚀过程中可能遇到河流两岸岩石软硬不同,较软的一侧侵蚀严重,形成凹岸,另一侧形成凸岸;或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一侧逐渐形成凹岸,另一侧形成凸岸。此后河流凹岸不断遭侵蚀,河流越来越弯曲(河道向凹岸一侧不断弯曲),所以促使河道自然裁弯取直,形成牛轭湖的原因是凹岸侵蚀,故A选项正确。
8.D 牛轭湖形成后,长期的湖水蒸发和下渗,以及植被发育覆盖,使得牛轭湖面积逐渐缩小直至消亡。
9.答案 (1)C处。依据:河谷横剖面呈宽而浅的“U”形,且河床中有较厚的泥沙沉积层,说明河流堆积作用较强,应位于河流的下游地区。
(2)P处地貌为冲积扇。形成过程:在河流上游地区,由于地势起伏较大,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挟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
(3)南岸。原因:南岸为凸岸,河流以堆积作用为主;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流较缓,取水方便。
解析 (1)读图分析可知,A处位于河流上游地区,C处位于河流下游地区,乙图中河谷横剖面呈宽而浅的“U”形,且河床中有较厚的泥沙沉积层,说明河流堆积作用较强,应位于河流的下游地区,所以乙图所示剖面最有可能位于甲图中的C处。(2)根据P处地貌景观可知,该处地貌为冲积扇。河流上游地区由于地势起伏较大,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河流挟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河流流岀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从而形成扇状堆积地貌。(3)该题需要注意甲图中的方向指示标,根据甲图中的方向指示标可知,该河流的南岸为凸岸,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河流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流较缓,取水方便,最有利于古代聚落的形成。 10.A 植被破坏属于人为因素,不符合题干要求,结合选项A正确。 11.答案 (1)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
(2)Ⅳ表示泥石流堵塞河流而形成的湖泊。
Ⅰ形成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山谷、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物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
(3)对房屋和其他工程设施、耕地、农作物造成破坏和河道阻塞,更严重的是对城镇、矿山、乡村的毁灭性冲淤,造成生命财产损失。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滑坡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区域。
(2)读图可知,Ⅲ处泥石流堆积,很容易堵塞河道。根据河流流向,Ⅳ在堵塞区上游,应表示泥石流堵塞河流而形成的湖泊。图中Ⅰ形成区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山谷,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物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形成泥石流。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泥石流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对房屋和其他工程设施、耕地、农作物造成破坏和河道阻塞,更严重的是对城镇、矿山、乡村的毁灭性冲淤,造成生命财产损失。
专题强化练二 流水地貌
一、选择题
刷新题 练高分 23
同步课时新题练
1.C 河流的水量越大,搬运能力越强;河流的堆积作用具有分选性,颗粒大的沙子先堆积,颗粒小的沙子后堆积。实验过程中颗粒最小的沙子最先被搬运,最后堆积;颗粒最大的沙子最后被搬运,最先堆积;水流越多越快,沙子被搬运得越多越远。故C项正确。
2.D 河流凹岸,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河流凸岸,水流速度慢,堆积作用强。乙、丙两处为凹岸,水流速度快,河岸被侵蚀,沙子被搬运;甲、丁两处为凸岸,水流速度慢,沙子堆积。故D项正确。
3.C 图示实验模拟的河段为河流中下游,以堆积作用为主;乙、丙两处为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适合修建河港;甲、丁两处为凸岸,水流速度慢,泥沙堆积,适宜发展聚落。故C项正确。
4.A “古岸崩欲尽”形容河岸崩塌。图中甲处为凹岸,易被流水侵蚀而崩塌,乙处为凸岸,易发生流水堆积,不易崩塌,A正确,B错误;图中丙处所在河段河道近似平直,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岸受到流水侵蚀,左岸以流水堆积为主,图中丙处位于左岸,故C错误;图中丁处所在河段河道近似平直,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丁处所在右岸受到流水侵蚀,但附近有大片的沙洲,说明该处水流速度比甲处慢,因此侵蚀力不如甲处,D错误。
5.B “古岸崩欲尽”是河流侵蚀河岸形成的,因此发生“古岸崩欲尽”的原因是流水侧蚀作用强烈,B正确。 二、非选择题
6.答案 (1)地貌类型:冲积扇(洪积扇)。堆积物分布特点:呈扇形分布,从扇顶到冲积扇末端堆积物颗粒逐渐变小。
(2)河流出山口前河流流经地区等高线向西北弯曲且较稠密,河流出山口后河流流经地区等高线向东南弯曲且较稀疏;数值自西北向东南递减。其反映了河流在出山口前穿行于河谷且落差较大;河流出山口后坡度变小,泥沙、石块堆积,形成冲积扇,河流发育在扇面之上。
解析 第(1)题,图中地貌位于河流出山口处,而且呈扇形,因此为冲积扇(洪积扇)。其堆积物分布特点从形状及堆积物的特征角度回答。第(2)题,河流流经地区等高线的变化特点直接看图从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和数值变化方面回答,其反映的地理现象实质是考虑河流堆积与侵蚀作用的强弱。
流水堆积具有明显的分选性,颗粒大比重大的先堆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堆积。
第一节综合拔高练
五年高考练
1.A 图中四个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说明其是因河流堆积作用形成的;材料显示现阶段河流洪水期仅能淹没T0,说明只有T0这一平坦面仍有河流堆积作用,其面积仍在扩大,故选A。
2.A 河流搬运和堆积作用与流速相关;流速越大,河流的搬运作用越强,堆积物的颗粒越大;四个平坦面堆积的砾石平均砾径最大的是T3,说明该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是T3形成时期,故选A。
3.答案 湾口宽度不断变窄。众多河流尤其是黄河携带大量泥沙注入莱州湾,泥沙堆积作用显著,浅滩变宽,海水变浅,湾口宽度不断变窄。
解析 由于黄河口就在莱州湾湾口,因此湾口宽度变化趋势主要考虑黄河泥沙的堆积作用,注意在阐述变化过程时不跳步,以保证地理过程和逻辑的完整性。泥沙入海→堆积→浅滩→海水变浅→湾口变窄。 4.答案 (1)(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未摆动);单一岩性(岩性相近)河岸,河岸直立。
(2)降水补给,(坡面侵蚀强,)河水含沙量高;径流量与流速变率大,流速降低时泥沙快速淤积。
解析 (1)河道宽度主要受制于地形地质条件。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可以结合材料从内陆高山、河岸直立、岩性单一、河流下切等方面分析。
(2)8月份河床淤积、河底抬升主要从河水含沙量大及流速降低来分析。
5.C 根据图中古堰塞湖位置与形态可知,该河流大致自北向南流,因此图中区域地势应为东西两侧较高,中间低。再根据河道西侧的冲沟走向基本与滑坡体一致可知,滑坡体来自西侧,滑坡体的滑动方向为自西北向东南,滑坡体堆积并掩埋了古河道东侧的河流阶地,因此C项正确。
6.D 结合上题可知,未发生滑坡前,河道位于③;发生滑坡时,滑坡体自西北向东南滑动,在其前缘掩埋了东侧的河流阶地②;由于河道被阻塞,滑坡体北侧河段水位不断上升,形成堰塞湖①;堰塞湖水位超过滑坡体高度,河水外泄,冲刷滑坡体形成新河道④。故图中地理事象形成的顺序为古河道—发生滑坡—掩埋阶地—形成堰塞湖—泄流—形成新的河道,正确的顺序是③②①④,D项正确。
刷新题 练高分 24
同步课时新题练
三年模拟练
选择题
1.A 河流阶地是原来的河床,判断是否是河流阶地应从河床痕迹寻找标志,砾石层是原有河床上流水沉积物,拥有它表明阶地曾经是原有的河床,A正确;古土壤层、红黏土、风化壳都不能表明阶地是河流侵蚀、沉积形成的,不是判断河流阶地的标志,B、C、D错误。
该题审题不清选B。一定要注意材料中给出的河流阶地的概念。
2.D 据图可知,黄土层是河流下切之后在老河岸上沉积形成的土层,因此其底部年代即代表该河流阶地的形成年代,D正确,B、C错误;厚度的大小与河流阶地接受沉积的时间和河流的搬运能力有关,A错误。
3.D 要估算河流下切幅度与速度,最可靠的高程差是河床只受到河流的下蚀作用,没有受到其他的影响,图中甲乙之间和乙丙之间都有断层,因此它们之间的高程差可能受到断层的影响,而丙丁之间没有断层,其高程差仅代表河流下切的高度,因此D正确。
4.A 古代先民定居于黄河下游的河、湖沿岸地区,主要是因为该地区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水运便利,便于农耕,可以获取相对充足的食物,因此古代先民定居于此主要考虑该地区便于农耕,A正确;水运便利、水源充足和地形平坦均只是考虑因素的单个方面,B、C、D错误。
5.A 黄河主要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大,水患灾害多,建造堌堆主要是由于黄河洪水频发,为了抵御洪水,故在堌堆上建造房屋,防止洪水侵袭,A正确。
6.C 读图可知,Ⅲ阶段中只有古河道,还没有出现滑坡体,表示滑坡之前的情况,可以推断其时间是最早的;Ⅱ阶段中出现较大的滑坡体,并且滑坡体堵塞河道,上游河段河面变宽,河流改道,古河道被废弃,可以推断其时间较晚;Ⅰ阶段中滑坡体部分被侵蚀,被拦蓄的河水下泄,蓄水减少,上游河段河面变窄,现代河道形成,可以推断时间最晚,所以,该河谷地貌按时间演化的先后顺序是Ⅲ、Ⅱ、Ⅰ,C正确。
7.B 读图可知,Ⅱ阶段,出现较大的滑坡体堵塞河道,上游河段蓄水增多,所以河面变宽,B正确。
刷新题 练高分 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