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真庆观

真庆观

来源:华佗小知识


昆明道教历史的见证 “市内桃源”---真庆观

真庆观位于市中心拓东路82号,原址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时屯兵居住之所,始建于元代。明永乐初年,长春真人刘渊然的弟子蒋日和主持扩建了真武祠,1425年,仁宗皇帝下旨命名为真庆观(真则真武所居,万人瞻仰;庆则一人有庆,兆民赖之),为昆明古城道教圣地。真庆观自明正统以后嘉靖及清代康熙、乾隆、光绪各朝都有

修葺和扩建。36年(西元1947年)昆明市曾怒怀颁保护真庆观的布告。“文化大”期间,真庆观被工厂、单位和居民占用,宫观殿堂岌岌可危。在各级的大力支持和亲切关怀下,于2009年8月回归道教,古老的道教重现光彩,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真庆观核心建筑由前殿(山门)、紫微殿、老君殿、都雷府、雷神殿、火神殿、盐隆祠组成,占地面积32亩,是昆明市区占地面积最大、保存清明两代建筑最多、较完整的古建筑群。对云南的建筑史、艺术史、宗教史及云南与中原文化交流的研究有重要价值。2006年6月被公布为国家级第六批重要文物保护单位。

每逢春节或祖师圣诞,人们前来真庆观参加庙会、拜本命神、点本命灯,打金钱眼、超度亡灵等民俗活动,平时还举行讲经、法事、文化论坛、太极拳教学和道教音乐演奏等活动,人们可以在真庆观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真庆观还是昆明市道教协会的所在地,作为昆明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亮点的真庆观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瞩目。

前殿(山门)

进入真庆观就会看见殿中供奉着一尊赤面髯须,身披金甲红袍。三目怒视,脚踏风火轮,右手举钢鞭,形象极其威武勇猛,令人畏惧的神灵,这就是道教的神将王灵官,又称火车灵官王元帅。王灵官常塑在山门之内,镇守道观。王灵官位列道教神之首,纠察天上、人间之善恶,有驱邪治病之神通。

灵官圣诞:农历六月二十三日。

四灵四兽神君

前殿的左、右两侧供奉的是青龙、白虎两尊,这就是道教常说的“左青龙、右白虎”。按阴阳五行五方配五色之说,东方青色,故称“青龙”。以此有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南方朱雀之说,合称“四象”。青龙号为“孟章神君”,白虎号为“监兵神君”,朱雀号为“陵光神君”,玄武号为“执明神君”。后来玄武(即真武)的信仰逐渐扩大,从四象中脱颖而出,跃居“大帝”的显位,青龙、白虎则被列入门神之列,专门镇守道观的山门。

在王灵官后面塑造的神像即是著名的真武祖师,即道教的尊神真武大帝,也称玄武、真武帝君,荡魔天尊,是道教尊奉的执掌北方天界的重要天神之一,与青龙、白虎、朱雀合称道教四方的四神。真武祖师得道成仙的祖庭在湖北省丹江口市武当山,传说这座仙山,就是以“非真武而不能当”取名为武当山而闻名于世的。

紫微殿

真庆观主要建筑之一,始建于明永乐17年(1419年),坐北朝南,占地300平方米,单檐歇山顶,覆以黄色琉璃,殿内中顶置有木构藻井(有较好的扩音吸尘效果,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建筑智慧),以斗拱承载,并顶绘有八卦太极图,四周饰以图案,匀称精巧,为国内罕见的道家建筑,现仍保留明代建筑风格,极具文物价值。殿内供奉中天紫微北极大帝。

在道教神话中,玉皇大帝、紫微大帝、后土皇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总称“四御”。玉皇大帝居四御之首席,总执天道尊神。紫微大

帝协助玉皇执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四时气候。

老君殿

真庆观主要古建筑之一。明永乐17年(1419年),太傅黔国公忠敬王沐晟,偕其弟都督公沐英委派长春真人刘渊然的弟子蒋日和扩建真武祠时所建,后虽经多次重修,保留了元代的建筑风格,其殿占地320平方米,坐北朝南,单檐歇山顶,覆以黄色琉璃,正脊中置宝顶,两端上翘置鸱吻,翼角岔脊飞檐起翘,置走兽。面阔五间,辅以石栏望柱,气象庄严。殿内供奉太上老君。

老君即老子,姓李名耳,又名老聃,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人,是我国本土文化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五千言《道德经》,对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影响巨大,也是翻译成外文语种最多的我国古代著作,对西方文化亦产生不小影响。唐高宗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故老君殿原名“上皇阁”。

都雷府

都雷府始建于明永乐17年(1419年),落成于洪熙元年(1425年),清代至又经历四次维修或重建。该组建筑坐东朝西,由山门,雷神殿、火神殿、南北厢房组成,清嘉庆21年(1816年)增建清风亭。都雷府对联“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反映了道家思想劝人行善以及当时黎民百姓的良好愿望。

雷神殿

雷神殿占地230平方米,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斗供承载,正脊中置宝顶,两端上翘置鸱吻,翼角岔脊飞檐起翘,置走兽,气势威

肃。殿内供奉雷神。雷神又称雷公、雷师,是古代神话中司雷之神。《山海经·海内东经》:“雷泽中有雷树,龙耳而人头,鼓其腹则雷鸣.\"道教认为雷神“主天之灾祸,持物之权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杀,辩善恶.\"并被尊称为\"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其所擂之“雷”称“天鼓”。道教还赋予雷神替天惩恶劝善之职能。

清风亭

清风亭为一方亭,亭内上方有雕龙藻井,雕工精致,极珍贵。清风亭暗含“雷劈张继宝”的故事,与山门“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两句黎庶俚语相呼应,反映了道家思想劝人行善以及黎民百姓的良好愿望。

都雷府元代古井

都雷府雷神殿左前方,有一口井,名叫香油井(又名钱财井)。很久以前,真庆观都雷府香火旺盛,来自古滇昆明方圆远近的信善大众,前来都雷府拜神敬香,每人都倒一小桶香油入此井中,天长日久,真庆观的道士们,用一根很粗的灯芯放入此井燃灯祭祀天地神灵,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民富足,幸福安康。

梅映古井

都雷府古井数百年来一直为真庆观的饮用水源,相传长春真人刘渊然抵滇后,从龙泉观移居真武祠时,曾将千年唐梅随意折了一枝,插于都雷府古井旁,不料唐梅竟然成活,年年梅花盛开,奇香袭人。梅影倒垂于古井水光之中,相映成趣,有时微风袭来,花瓣纷纷落于井内,时间一长,竟馨得井水梅香扑鼻。取以煮茗,其味甘冽清爽,

沁人心脾。一时间游人居士莫不以能饮一杯真庆观住持招待的梅茶为幸。可惜古梅日后毁于兵灾,仅剩古井长存。现梅树为后人在原址重栽,树龄当在二百年以上,乃重瓣绿萼梅中珍品。梅映古井亦真庆观建筑群重要景观之一。

火神殿

火神殿是都雷府古建筑群的又一重要建筑,始建年代不详。该殿占地130平方米,从北面南,单檐硬山顶,覆以青色简板瓦,面阔三间,系道教建筑。殿内供奉火神,传说中的火神又称火祖,即祝融于与阏伯。道教中的火神为王灵官,即炳灵太子,亦称“华光大帝”,曾被封为“玉枢火府天将”,系道教神,故火神殿俗称“灵官殿”

祭火神同时也是地方百姓在过去火灾肆虐,防范能力较弱时期祈祝平安防灾的一种民间习俗。

盐隆祠

都雷府北面为盐隆祠,清光绪七年(1881年)由于当时盐商对真庆观的功德巨大,与真庆观关系特别好,故真庆观住持让盐商在真庆观北面空地建盖了盐隆祠,在大殿供奉轩辕黄帝。盐隆祠于中轴线建有大殿、前殿、戏台。其大殿占地360平方米,黄绿琉璃瓦覆顶,正脊中置宝顶,两端上翘置鸱吻,岔脊置走兽,面阔五间。该建筑较完好地保存了清代云南地方建筑风格,建筑木构件雕刻精美细致,外檐走金飞彩,同时保留了地方彩绘风格,工艺档次较高,尤显富丽辉煌。前殿建筑风格与大殿一致。石栏上保留了十四块浮雕,运刀古朴,画面精湛,图题五十六字蕴含了中国传统道德伦理的精华,极富教化

意义,弥足珍贵。古戏台具有江浙戏台之韵味,具有较高的文物和艺术价值,戏台上木雕极为精湛细腻,在昆明古建筑中亦不多见。古戏台不仅作为演奏道教音乐的场所,而且还是举行传戒法会的戒台,方丈、演礼大师在戒台进行传戒和演礼,庄严肃穆,极具道教色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