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一、 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误记为×。1×10=10分)
1. 某拉伸试件的断口形状如图1-1,此试件是 脆性材料。A 2. 挤压强度计算中,挤压面积就是挤压中的接触面积。B 3. 轴向拉压杆件中的工作应力与材料的弹性模量E成正比。B
4. 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剪应力垂直于半径。A           (图1-1) 5. 面积不为零的平面图形对任意一轴的惯性矩(Iz)恒大于零。A 6. 若梁的某截面上剪力为零,则该截面的弯矩图形一定是抛物线的顶点。B
7. 梁上两截面之间没有集中力偶作用,则两截面弯矩之差等于两截面之间的剪力图面积。A 8. 若梁某截面的上表面弯曲正应力为-120MPa,则该截面的下表面弯曲正应力为+120MPa。B 9. 梁变形时,挠度最大处转角也最大。B
10.用16Mn合金钢替代低碳钢,不能减小梁的变形程度。A
二、 单项选择题(2.5×10=25分)
1.虎克定律使用的条件是:
A.σ<σp   B.σ>σp    C.σ<σs   D.σ>σs
2.实心圆截面杆直径为D,受拉伸时的绝对变形为l1mm。仅当直径变为2D时,绝对变形l为:  A.1mm    B.1/2mm     C.2mm     D.1/4mm
3.图2-1为一联接件,销钉直径为d,两块板厚均为t。销钉
的受剪切面积是:
A.d×2t   B.π×d×t    C.π×d2/4    D.d×t   (图2-1) 4.圆轴受扭转时,传递功率不变,仅当转速增大一倍时,最大剪应力:
A.增加一倍  B.增加两倍  C.减小两倍   D.减小一倍
5.如下有关塑性材料许用应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许用应力等于比例极限除以安全系数 B.许用应力等于屈服极限除以安全系数
A2C.许用应力等于强度极限除以安全系数 D.许用应力等于比例极限
6.纯弯曲变形的矩形截面梁,仅当梁高度由h增大到2h时,最大正应力是原最大正应力的:
A.1/2    B.1/4    C.1/8    D.1/16
7.横力弯曲时,矩形截面梁的横截面上:
A.中性轴上剪应力最小、上下表面正应力最小。 B.中性轴上剪应力最小、上下表面正应力最大。 C.中性轴上剪应力最大、上下表面正应力最小。 D.中性轴上剪应力最大、上下表面正应力最大。
8.图2-2为一外伸梁,其边界条件是:
A.y(0)=0;y’(L)=0    B.y(0)=0;y(L)=0  C. y’(0)=0;y(L)=0    D.y’(0)=0;y’(L)=0
(图2-2)
9.在画梁的弯曲内力图时,如下正确的是:
A.集中力作用处剪力发生突变,集中力偶作用处弯矩不发生突变
B.集中力作用处剪力发生突变,集中力偶作用处弯矩发生突变 C.集中力作用处剪力不发生突变,集中力偶作用处弯矩不发生突变 D.集中力作用处剪力不发生突变,集中力偶作用处弯矩发生突变
10.面积不为零的平面图形对于形心轴的      为零。
A.静矩  B.惯性矩  C.惯性半径   D.惯性积
三、 画各构件的内力图(4+4+10=18分)
30KN
50KN
40KN  20KN
A 4a q B qa C
a   A3
1KNM
2KNM 5KNM
2KNM
四、 已知P=80kN,两杆均为实心圆截面。许用应力[σ]=150MPa, 1.求各杆轴力(5分) 2.按强度要求设计两杆直径d1,d2(6分)
五、 某连接件结构如图,已知销钉直径d=10mm,板厚 t = 20mm(中间板厚为2 t)。 材料的许用剪应力[τ]=140MPa,许用挤压应力[σ]=180MPa,求允许载荷P。(5+5分)
六、 低碳钢矩形截面梁如图,h/b=2,许用应力[σ]=170MPa。P=20kN,L=4m。 1.画剪力图及弯矩图  (7分)
2.按正应力强度条件计算尺寸b、h(6分)
七、 超静定梁的抗弯刚度EI已知, 1. 求超静定梁中的全部支座反力,(6分) 2. 用叠加法画弯矩图(画出分解过程)(7分)
4
{简支梁受均布载荷的最大挠度:5qL/(384EI)  悬臂梁受均布载荷的最大挠度:qL4/(8EI)  简支梁中点受集中力的最大挠度:PL3/(48EI)  悬臂梁自由端受集中力的最大挠度:PL3/(3EI)}
A4一、判断题(1*10=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 × × √ √ × √ × × √ 二、单选题(2.5*10=2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 D C D B B D B B A
三、
N(kN)1)     20    3)  + Q1(kN)Q2(kN)-  2qa - qa/4  20  30 2qa qa   2qa 2 qa 2 Mn(kNm) 2 2) M1(kNm)M2(kNm) + Q(kN) - 9qa/4 1
3  7a/4 qa 7qa/4
四、一)选B点研究,受力图   qa 2  2 63qa /32
M(kNm)
建立平衡方程:
ΣY=0  N1*sin30°-P =0            ΣX=0  -N2-N1*cos30°=0
N1=P/sin30°=2P           N2= -N1*cos30°=-1.732P
二)求 d1, d2
Ni4Ni4Ni 由强度条件:
i[]       di2 Aidi[]d14N1[]428010336.8mm150  A5
五、一)按剪切考虑:   2QQ P P12[]       P1d[]2Aj2(d2/4)2d24N2[]41.7328010315034.3mmQ
  P110214021.98kN2
二)按挤压考虑:   P2j[j]       P22td[j]
最大允许载荷:
Pmin[21.98,72]21.98kN
Q(kN)六、一)画内力图 25 P  5
Q2(kN) Q1(kN)5 20 15
15 20  15 5
2 40 30  M2(kNm)
M1( kNm)M(kNm)
二)求尺寸  Mmax=30kN·m
M3Mmax 2[]       b3bh/62[]
633010 b3.2mm2170
2td) P22201018072kN  A6 h=2b=128.4mm
七、一)求支反力
qL41)取静定基,仅q作用:y18EIqL4RAL4A点总变形:yA8EI3EIRAL4;仅RA作用:y23EI
qL4RAL43qLyA0RA2)A点有绞支座,实际变形为零。  即:
8EI3EI8ΣY=0  YB+RA-qL=0            ΣMB=0  MB-RA*L+qL2=0
YB=5qL/8                MB = -qL2/8
二)画内力图
Q1(kN)qL 2
qL/2 2 Q(kN)3qL/8 Q2(kN)3qL/8 3L/8
5qL/8 qL/8 2 2 M1(kNm)M2(kNm)
3qL/8
9qL /128 M(k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