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谈谈现代汉字的多音字(百度上传)

谈谈现代汉字的多音字(百度上传)

来源:华佗小知识


谈谈现代汉字的多音字

张景

现代汉字是一种综合运用表意和表音两种表达方法的文字,它既有一音多字,又有一字多音。同音字和多音字是现代汉字的一对双生子,但二者的性质不同。

一、多音字与多音多义字

多音字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读音的字。一般说它包括异读字和多音多义字,二者都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读音,但是异读字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表达的意义相同,于是也叫多音同义字;而多音多义字则是不同的读音分别联系不同的字义。在这里说的多音字指的是多音多义字,因为多音字里面大部分是多音多义字。如“宿”在“宿舍”中读sù,在“住了一宿”中读xiǔ,在“星宿”中读xiù;“参”在“参加”中读cān,在“人参”中读shēn在“参差”中读cēn,等等。

二、多音字的数量及研究

多音字是汉字长期发展的产物,古代《广韵》等韵书中就多有记载,而在现代汉语中多音字的现象更加普遍。

据统计《现代汉语通用字表》里共有多音字625个,占总字数的8.9%;而在2 500个常用字和1 000个次常用字中,共有多音字417个,占多音字总数的67%,可见,2/3的多音字是常用字。另外,《新华字典》(1971年)有734个多音字,占到总字数的10%;《辞海》(1979年)的总字数是11 834字,其中多音字2 1个,包括一字二音的2 112

个,一字三音的422个。占总字数的22%;《现代汉语词典》收字大约11 000字,其中多音字约是1 000个,所占比例为10%弱。以上统计所用文本不同,但大致上我们可看出,现代汉字里的多音字约占总字数的十分之一。

1985年12月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是文教、出版、广播等部门依据的汉字读音规范,它规范的对象是普通话中有异读的词和有异读的作为“语素”的字。同时,《现代汉语词典》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工具书,也是中小学教学以及人们日常学习依据的重要辞书。

三、多音字的类型

汉字是一种综合运用表意和表音手段的意音文字体系,多音字是意音文字体系的必然产物。当组成音节的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中的任何一部分发生变化时,字的读音就要发生变化。我们将多音字按照声韵调的变化分为三类:多调字、多声母字、多韵母字。

按照声韵调的三角关系,我们再把多音字分为七组:

(一)只有声调发生变化,声母和韵母都不发生变化,叫“单纯多调字”,共325个字,占多音字总量的38%。例如:

挨 ①āi 挨个、挨近

②ái 挨打、挨说

把 ①bǎ 把握、把持、把柄

②bà 印把、刀把、话把儿

背 ①bèi 脊背、背静

②bēi 背包、背

冲 ①chōng 冲锋、冲击

②chòng 冲床、冲子

处 ①chǔ(动作义)处罚、处置

②chù (名词义)处所、妙处

创 ①chuàng 创作、创造

②chuāng 重创、创伤

当 ①dāng当天、当时、当年(均指已过去)

②dàng当天、当日、当年(同一年、月、日、天)

掇 ①duō采掇 (拾取、采取义)

②duo 撺掇、掂掇

服 ①fú 服毒、服药

②fù 量词,也作“付”

冠 ①guān (名物义)加冠、弹冠

②guàn (动作义)冠军、沐猴而冠

杆 ①gān 旗杆、栏杆(粗、长)

② gǎn 杆、烟杆(细、短)

(二)只有声母发生变化,韵母和声调不发生变化(我们记为“单纯多声母字”),这类字共有52个字,占多音字总量的6%。例如:

颤 ①chàn 颤动、颤抖

②zhàn 颤栗、打颤

枞 ①cōng 枞树

②zōng 枞阳(地名)

桧 ①guì 树名

② huì 人名

缉 ①jī 通缉、缉拿

② qī 缉鞋口

校 ①jiào 校场、校勘

② xiào 学校、院校

蔓 ①màn (书面)蔓延、枝蔓

② wàn (口语)瓜蔓、压蔓

秘 ①bì 秘鲁、秘姓

② mì 秘密、秘诀

泌 ①mì (口语)分泌

② bì (书面)泌阳

弄 ①nòng 玩弄

②lòng 弄堂

蹊 ①qī 蹊跷

② xī 蹊径

(三)只有韵母发生变化,声母和声调不发生变化(单纯多韵母字),这类字共有68个字,占多音字总量的8%。例如:

咽 ①yàn 狼吞虎咽

② yè 呜咽

削 ①xuē (书面) 剥削、瘦削

② xiāo (口语) 切削、削皮

行 ①háng 行市、行伍

②héng 道行

数 ①shuò 数见不鲜

② shù 数字、数目

什 ①shén 什么

② shí什物、什锦

杉 ①shān (书面)红杉、水杉

② shā (口语)杉篙、杉木

缪 ①miù 纰缪

② miào 缪姓

氓 ①máng 流氓

② méng古指百姓

埋 ①mái 埋伏、埋藏

② mán埋怨

脉 ①mò 脉脉(仅此一例)

② mài 脉络、山脉

(四)声母和声调发生变化,韵母不发生变化,这类字共128个字,占多音字总量的15%。例如:

扒 ①bā 扒开、扒拉

②pá 扒手、扒草

扁 ①biǎn 扁担

②piān 扁舟

藏 ①cáng 矿藏

②zàng 宝藏

禅 ①chán 禅师

②shàn 禅让、封禅

嘲 ①cháo 嘲讽、嘲笑

②zhāo 嘲哳(zhāo zhā)

澄 ①chéng (书面)澄清(问题)

②dèng (口语)澄清(使液体变清)

匙 ①chí 汤匙

②shi 钥匙

撮 ①cuō 一撮儿盐

②zuǒ 一撮毛

提 ①dī 提防、提溜

②tí 提高、提取

囤 ①dùn 粮囤

② tún 囤积

(五)韵母和声调发生变化,声母不变,这类字共有102个字,占多音字总量的12%。例如:

综 ①zèng 织机零件之一

② zōng 综合、错综

著 ①zhù 著名、著述

② zhe 同“着”助词

③zhúo 同“着”动词 穿著、附著

着 ①zháo 着急、着迷、着凉

②zhuó 着落、着重、着手

③ zhāo 失着、着数、高着(招)

殷 ①yān殷红

②yīn 殷实、殷切、殷朝

③yǐn 殷殷(象声词,形容雷声)

血 ①xuè (书面组词)贫血、心血

② xiě (口语常用)鸡血、流了点血

缩 ①suō 缩小、收缩

②sù 缩砂(植物名)

说 ①shuì 游说、说客

②shuō 说话、说辞

什 ①shén 什么

②shí 什物、什锦

塞 ①sè (书面,动作义)堵塞、阻塞

②sāi(口语,名动义)活塞、塞车

③sài塞翁失马、 边塞、塞外

亲 ①qīn 亲近、亲密

② qìng 亲家

(六)声母和韵母发生变化,声调不变,这类字共有86个字,占多音字总量的10%。例如:

颈 ①jǐng 颈项、颈联

②gěng 脖颈子

巷 ①hàng 巷道

②xiàng 街巷

会 ①huì 会合、都会

②kuàì会计、财会

芥 ①jiè 芥菜、芥末

②gài 芥蓝

龟 ①jūn 龟裂

②guī 乌龟

③qiū 龟兹

咀 ①jǔ 咀嚼

②zuǐ 嘴

卡 ①kǎ 卡车、卡片

②qiǎ 关卡、卡子

车 ①chē 车马、车辆

②jū (象棋子名称)

瀑 ①pù 瀑布

②bào 瀑河(水名)

暴 ①bào 暴露、

② pù 一暴十寒

(七)声韵调全发生变化,共有95个字。占多音字总量的11%。例如:

叶 ①yè 叶落归根

②xié 叶韵(和谐义)

攒 ①cuán 攒凑、攒钱

②zǎn 积攒

色 ①sè (书面)色彩、色泽

②shǎi (口语)落色、颜色

稽 ①qǐ 稽首

②jī 滑稽

壳 ①ké (口语)贝壳、脑壳

②qià (书面)地壳、甲壳、躯壳

茄 ①jiā 雪茄

②qié 茄子

奇 ①jī 奇偶、奇数

②qí 奇怪、奇异、奇袭、奇特

吭 ①háng 引吭高歌

②kēng 吭声

谷 ①gǔ 谷子、谷雨

②yù 吐谷浑(族名)

合 ①gě 十分之一升(我国容量单位)

②hé 合作、合计

以上统计分类表明多调字的比重突出,有38%。其次依次为声母和声调发生变化,韵母不发生变化,有15%、韵母和声调发生变化,声母不变有12%、声韵调全发生变化,有11%、声母和韵母发生变化,声调不变,有10%、只有韵母发生变化,声母和声调不发生变化(单纯多韵母字),有8%、只有声母发生变化,韵母和声调不发生变化(我们记为“单纯多声母字”),有6%。

四、多音字应用中的误读

现代多音字并非朝夕形成,是在若干年的演变和发展中沉积下来的。其类型较多、来源复杂,因此人们只有进入具体的语言环境才能确定它的准确读音。这种“音随义转”的状况便增加了多音字在学习和使用上的困难。实际运用中多音误读很普遍,造成误读的原因一般认为,多音字成因、类型越复杂,人们掌握起来就越难,造成误读的几率就越高。

因此,多音字类型的复杂性是多音字误读的主要原因。

(一)误读的类型主要有:

1、语用频率差别导致的误读。多音字不同音项义项语用频率的差别是影响多音字误读的主要因素。事实上,多音字成因、类型的复杂最终都集中表现为多音字音项义项关系复杂和音项义项数量较多。通常的理解是,多音字的音项义项的数量与多音字误读成正比,即音项义项越多的多音字,就越容易读错。而在使用频率悬殊的多音字时,那些使用频率低的多音字容易被人们用使用频率高的多音字来代替。比如:

常见人们将“揣度”的“度”(duó)读成(dù),就是因为人们更熟悉和常用“程度、长度、气度、角度”等语境中的“度”;同样误读的还有:

“参差”(cēncī)误读成(cāncā),

“龟兹”(qiūcí) 误读成(guīcí),

“稽首”(qǐshǒu)误读成(jīshǒu),

“龟裂”(jūnliè)误读成(guīliè),

“朴刀”(pō)误读成(pǔ),

“楷树”(jiē)误读成(kǎi)

“拓片”(tà)误读成(tuò)

“咯血”(kǎ) 误读成(ké)

2、发音相近、意义相近的多音字容易误读。例如:

“吐”的两个读音和意义是:读tǔ时,其意义是“使东西从嘴里出来”;读tù时,其意义是“东西(不自主地)从嘴里涌出”。两个读音的意义只是表主动和表被动的差别,所以在使用中经常误用。类似的还有:

“投奔”(tóubèn )误读成(tóubēn)

“剥皮”(bāopí) 误读成(bōpí)

“逮捕”(dàibǔ) 误读成(dǎi bǔ)

“供给”(gōngjǐ) 误读成(gòng jǐ)

“混浊”(húnzuó) 误读成(hùn zuó)

“系紧(缰绳)”(jìjǐn) 误读成(xìjǐn)

“瓜蔓”(guāwàn)误读成(guāmàn)

“模型”(móxíng)误读成(múxíng)

3、文言词语(包括成语)中的读音被误读为现代汉语常用读音。例如:

成语“拾级而上”中的“拾”,一般被误读为(shí级而上),实际读音应该是(shè级而上)。类似的还有:

“锁钥”(书面,边防要地)(suǒyuè)误读成(suǒyào)

“病革”(古指病危)(bìngjí) 误读成(bìng gé)

“力能扛鼎”中的“扛”应读(gāng)误读成(káng)

“偈语”(和尚唱的词语)( jìyǔ) 误读成( jiéyǔ)

“估衣”(唯一例词) (旧指贩卖的旧衣服)应读(gù )误读成(gū )

“朴刀”(旧式武器,一种窄长而有短把的刀) 应读(pō刀)误读成(pǔ或piáo )

“干将莫邪”(yé)误读成(xié)

“绿营、绿林”(lù)误读成(lǜ)

4、古代传下来的姓氏、人名及历史词语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用读音,也容易造成人们误读。例如:

“仇”当姓氏时读qiú而不读chóu,

“单”读shàn而不读dān,

“令狐”读líng而不读lìng;

古代国名“龟兹”读qiūcí而不读guīzī,

“高丽”读gaolí而不读gaolì

“台州”读tāizhou而不读táizhou;

古代官职名“仆射”读púyè而不读púshè。

(二)减少误读的方法可以有以下几种:

1、联系词性区别读音。有的多音字的不同读音代表着不同的词性,我们可以从词性入手,区别多音字的不同读音。例如:

“长”:形容词cháng 两点之间的距离大(跟“短”相对),既可指空间又可指时间:长远、长久、很长、长度;动词zháng 生长、成长:长知识、长大、长高。

“丁”dīng姓丁(名词);zhēng丁丁(象声词)

“卜”bo萝卜(名词·口语词);bǔ占卜(动词)

“几”jī茶几(名词);jǐ所剩无几(数词)

“了”le去了(助词);liǎo了解(动词)

“干”gān晒干(形容词);gàn干活(动词)

“与”yú同“欤”(文言助词);yǔ与其(连词);yù与会(动词)

“上”shàng上楼(动词);shǎng上声(区别词)

“个”gě自个儿(助词);gè一个(量词)

“叉”chā叉子(名词);chá叉住(动词·方言);chǎ叉腿(使动词);chà劈叉(动词·体操动作)

“王”wáng兽王(名词);wàng王此大邦(动词)

2、用意义区别读音。字总是与词相联系的,一个字造出来的词有一大片,词义可能全不一样,但是字只有一个,一批词的问题不过跟一个字有关,把某一个字的某一读音里的意义搞清楚了,就能了解一批词语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比如我们可以这样记忆下面这些多音字:

强:强硬不屈;固执:倔强——jiàng。力量大或感情意志所要求达到的程度高;

坚强:坚强、强国、强烈、强劲、强大、强攻——qiáng

勉强:强笑、强辩、强不知以为知——qiǎng

当: 当地:正在——dāng;

上当:犹圈套——dàng

切:切割:用刀割——qiē;

切身:密合、贴近——qiè

会:会计:总计——kuài;

会议:集会——huì

少:多少:与“多”相反——shǎo;

年少:与“老”相反——shào

扛:扛鼎:用两手举——gāng;

扛活:用肩膀承担物体——káng

扒:扒车:抓住、刨开、拨——bā;

扒手:扒窃、聚拢——pá

仔:牛仔:同“崽”——zǎi;

仔肩:责任、负担——zī;

仔鸡:幼小的——zǐ

3、根据应用语境情况不同区别多音字。有些多音字的各音项所表达的意义之间差别不大,我们很难从意义上把各个读音区分开,但它们或者使用情况不同或者运用的场合不同,我们可以根据这两点把它们区分开。

血: xuè (书面语)血脉、血压、血海深仇;

xiě (口语 )吐血、流血了。

那:nà (一般语)那里;

nè (方言) 那个;

nèi (口语) 那个。

夫:fū (书面语) 夫妻;

fú(文言) 夫天地者;

fu (口语) 丈夫。

同:tóng(一般语)同学;

tong(口语)胡同。

无:mó(佛教语)南无;

wú(一般语)无知。

吓: hè(口语)恐吓;

xià(书面语)吓唬。

卡:kǎ(音译词)卡车;

qiǎ(一般语)卡脖子。

夹:jiā(书面语)夹生;

jiá(一般语)夹袄;

gā(口语)夹肢窝。

叨:dāo(书面语)叨念;

dáo(方言)叨咕;

dao(口语)唠叨;

tāo(客套语)叨光。

4、多读多念,提高字音使用频率,建立音、义的联系。因此,除了采用查字典记忆多音字以外,我们还可以用“念读字词”的办法提高单位时间内字音的出现频率,建立音、义之间的联系,使形音义的结合形成自然反应,也就是建立音感、语感。反复地念读字词这一方法对学习一些特殊的多音字会非常有效。姓氏、人名、地名、国名、历史人名、音译词、化学元素用字等多音字的音项和这些多音字的其它音项意义上一般不会有联系,我们也无法从词性、应用角度区别它们,只能反复诵读加强音义之间的联系机械记忆。例如:

令:líng(姓氏音)姓令狐;

lǐng(物用音)一令纸;

lìng(动词)命令。

仇:qiú(姓氏音)姓仇;

chóu(名词)仇人。

万:mò(姓氏音)万俟mòsì;

wàn(数词)千万。

勾:gòu(姓氏音)姓勾;

gōu(动词)勾结。

朴:piáo(姓氏音)姓朴;

pō(物用音)朴刀;

pò(物用音)朴硝、朴树;

pǔ朴素(形容词)

六:lù(地名音)六合县;

liù(数词)六人。

宿:xù(地名音)太原武宿机场;

xiù(物用音)天文用词:星宿;

xiǔ(量词)夜:住了一宿、谈了半宿;

sù(动词)住:住宿、宿舍。

氏:zhī(古民族音)月氏:我国古代西部民族名;

shì(名词)氏族。

尺:chě(物用音)工尺谱:旧时乐谱记音符号的一个,相当于简谱的“2”;

chǐ(名词)尺寸。

5、用规范手段减少多音误读。语言规范者还要从学习者本身出发,是指要从学习者的来源出发。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中国学习汉语。汉字的难写难认已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多音字更是对他们学习汉语的热情起了消极作用。因而规范者除了针对本国学生划分多音字的层次以外,还要专门研究外国留学生应该掌握的多音字。留学生应该掌握的多音字要和汉语水平考试的等级挂钩,不同的等级要求学生掌握同数量、不同难度的多音字。教师要引导留学生反复念读字词,使音义联系起来,并有意识地提高多音字的出现频率以帮助留学生学习多音字。总之,现代汉字多音字现象是造成汉字学习和使用困难的原因之一,应该设法整理,减少数量,以便于人们掌握。

多音字不仅数量多,而且音义关系复杂,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多音字的规范问题,比如说方言多音字应该统读,文白异读多音应合并,姓氏、人名、地名中多音字的统读与规范,等等。重点规范的对象应该是应用频率高的现代汉字,从人民群众的实际使用情况出发,切实减轻人们学习汉字的负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