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学位 硕 士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推动贸易 便利化的研究 2016
专业学位硕士学位 论 文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推动
贸易便利化研究
二○一 六 年 三 月
I
分类号 密级 UDC
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推动
贸易便利化研究
舒 伟 彬 专业学位名称 国际商务 指导教师 刘主光教授
论文答辩日期 2016 年 05月 17日 学位授予日期 答辩委员会 李立民教授
II
广西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和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已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或他人为获得广西大学或其它单位的学位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论文的研究工作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说明。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完成的学位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广西大学。本人授权广西大学拥有学位论文的部分使用权,即:学校有权保存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传播,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授权。 □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作者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III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推动贸易便利化的研究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产业的迅速崛起以及在国际贸易中的广泛应用,中国的跨境电子商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使得以关税为代表的传统贸易障碍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力已不断减退。跨境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的比例正在不断攀升,这意味着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对贸易便利化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不难看出在如此疲软的经济环境下,跨境电子商务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以其效率高、速度快、数额小、次数多等优势迅速发展起来并不断壮大,正由萌芽期走向快速成长期,贸易形式突破了传统贸易的约束,成为中国新型的贸易增长点和贸易发展新动力。即使跨境电子商务推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使得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自2013年后已蝉联世界第一,但现今的贸易便利化程度还不高,表现出一定的“贸易非效率性”,与便利化水平高的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并存在较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本文对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推动贸易便利化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全文一共分为五个章节,根据理论研究逐步深入,现状分析逐步深入的顺序,首先介绍了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回顾了国内外关于跨境电子商务和贸易便利化的相关研究文献,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理论基础,其中,着重介绍了跨境电子商务的特征以及贸易便利化的衡量标准;其次,对于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和贸易便利化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从发展环境和趋势的角度,阐明了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基础,以及贸易便利化加快的进程;再次,通过交易成本理论和产业聚集理论对跨境电子商务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中国跨境电子如何推动贸易便利化的进一步发展,得出通过减少时间成本、物流成本、信用成本、安全成本、信息成本才能推动贸易便利化这一促进关系;接着,本文对跨境电子商务促进贸易便利化的作用,从促进通关程序简化、强化物流能力建设、推进网上支付改革、完善配套法规、强化信息交流、打破区域地理等方面进行了解析,并对因素也进行了说明;最后,分别从和企业的角度,就如何更好地发挥跨境电子商务对贸易便利化的促进作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中国跨境电子商务 贸易便利化 对外贸易 互动机制
IV
THE STUDY OF CHINESE CROSS-BORDER E-COMMERCE TO PROMOTE
TRADE FACILITATION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rapid rise and the wide Application in international trad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the cross-border e-commerce of China has made considerable progres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makes the influence of the traditional trade barriers represented by tariff to international trade continue to decline. That the proportion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in international trade is rising means that China's cross-border electronic commerce on trade facilitation influence is also growing. In such a weak economic environment,because of advantages of strong vitality, its high efficiency, speed, small amounts and many times,cross-border e-commerce developed rapidly and has grown from the infancy to being fast growth as a new type of trade growth and trade development of new power China,which breaks the constraints of traditional trade form . Even if cross-border e-commerce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making China's total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win the world championship several times running since 2013, the degree of trade facilitation is not high now, showing some\"non-trade efficiency\" compared with the facilitation of a high level of Western countries, and there are many areas for improvement.
In this paper, the content that our cross-border e-commerce promotes trade facilitation is in-depth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gradual deepening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gradually in-depth analysis order,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five sections.firstly,the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reviews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on cross-border e-commerce and trade facilitation of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as the research theoretical basis of this paper, which focuses on cross-border e-commerce features and trade facilitation measures. secondly, the analyzes of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for trade development and facilitation , from a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nd trend point of view, clarify the basis fo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as well as the accelerating process of trade facilitation; Thirdly, by transaction cost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industry gathering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in-depth analysis , we study how to promot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rade facilitation, obtained by reducing the time costs, logistics costs, credit costs, security costs, the cost of information to promote trade relations to promote this change; then, the paper describes cross-border e-commerce trade facilitation role,including to
V
facilitate clearance procedures,to simplify and strengthen logistics capacity building,to promote online payment reform, to improve the supporting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to strengthen th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to break the regional geographical constraints and other aspects , and the limiting factor has been described; Finally, respectively, from the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point of view, the recommendations on how cross-border e-commerce play a better role in promoting trade facilitation is made.
Key words: Chinese e-commerce cross-border trade Interactive mechanism
VI
Trade facilitation Foreign
目 录
摘 要 ................................................................... IV Abstract .................................................................. V 第1章 导论 ...............................................................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 1
1.1.1选题背景 ..................................................... 1 1.1.2研究意义 ..................................................... 3 1.2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4
1.2.1跨境电子商务相关研究综述 ..................................... 4 1.2.2贸易便利化相关研究综述 ....................................... 5 1.2.3 跨境电子商务与贸易便利化关系研究综述 ......................... 7 1.2.4文献述评 ..................................................... 8 1.3研究思路与方法 ..................................................... 8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9 第2章 相关研究理论概述 .................................................. 10
2.1跨境电子商务理论概述 .............................................. 10
2.1.1跨境电子商务概念与特点 ...................................... 10 2.1.2 跨境电子商务模式与平台 ...................................... 12 2.2 贸易便利化理论概述 ............................................... 13
2.2.1 贸易便利化的含义 ............................................ 13 2.2.2 贸易便利化的评估 ............................................ 13 2.3相关研究理论介绍 .................................................. 15
2.3.1 产业聚集理论 ................................................ 15 2.3.2 交易成本理论 ................................................ 16
第3章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与贸易便利化的现状分析 ............................ 18
3.1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分析 ................................... 18
3.1.1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 .................................. 18 3.1.2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环境 .................................... 19
I
3.1.3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现状及发展趋势 .............................. 22 3.2 中国贸易便利化的发展现状分析 ..................................... 23
3.2.1中国贸易便利化发展概况 ...................................... 23 3.2.2中国贸易便利化发展环境 ...................................... 24 3.3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与贸易便利化的互动机制 ............................ 25 第4章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推进贸易便利化的作用分析 .......................... 27
4.1跨境电子商务推动贸易便利化分析 .................................... 27
4.1.1促进通关程序简化 ............................................ 27 4.1.2强化物流能力建设 ............................................ 27 4.1.3推进网上支付改革 ............................................ 28 4.1.4完善配套法规 ............................................ 29 4.1.5强化信息交流共享 ............................................ 29 4.1.6打破区域地理 ............................................ 30 4.2跨境电子商务推动贸易便利化的制约因素 .............................. 31
4.2.1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低 ........................................ 31 4.2.2社会信用体系尚不健全 ........................................ 32 4.2.3宏观经济增长趋于缓慢 ........................................ 32 4.2.4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匮乏 ........................................ 32 4.2.5电商间差异性竞争不足 ........................................ 33
第5章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推动贸易便利化的对策与建议 ........................ 34
5.1层面 .......................................................... 34
5.1.1加快国际合作,参与跨境电子商务规则制定 ...................... 34 5.1.2加强执行监督,确保已经颁布落地实施 ...................... 34 5.1.3完善信用体系,推进跨境电子商务规范发展 ...................... 35 5.2企业层面 .......................................................... 35
5.2.1加强信息监管,净化跨境电子商务经营环境 ...................... 35 5.2.2打造自主品牌,获取跨境电子商务高附加值 ...................... 35 5.2.3加快信息化步伐,注重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提升 .................... 36 5.2.4注重新兴市场,加紧国际市场全面战略布局 ...................... 36
第6章 结论 .............................................................. 37
II
参考文献 ................................................................. 39 致谢 ..................................................................... 42
III
国际商务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推动贸易便利化研究
第1章 导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选题背景
互联互通的大数据时代,电子商务成为强大推动力量,而跨境电子商务更是将这个产生巨大变革的时代推到了风口浪尖。在跨境电子商务多次占据各大媒体的头条,海淘、代购、微商、外贸等字眼频频出现在人们眼中时,习已经亲自视察郑州的跨境电商试点,也在常务会议中多次提及跨境电商,各级积极规划跨境园区,海关、税务、商检等部门加大调研力度并颁布相关。其中,海关总署在2014年1月到7月共发行5份关于跨境电商的相关公告。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职能部门和地方各级,为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不遗余力,体现了这块桥头堡在推进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而且其与“互联网+”和创新驱动发展紧密联系,是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点。除了强力推动外,市场力量也非常强大。各大电商巨头也乘着这股跨境风各显神通,在出口方面,环球易购借壳百圆裤业,成功实现A股上市,带来数个涨停,后改名跨境通;在进口方面,亚马逊开通海外购、阿里巴巴上线天猫国际、网易创立考拉海购、聚美优品也有了极速免税店等,开启了进口跨境的巨头大战。风投也看中了这块跨境市场,在出口跨境方面,2014年B2B跨境电商敦煌网完成第四轮数亿元融资;进口跨境方面,蜜芽也在2015年获得1.5亿美元的投资。越来越多的创业型跨境电商企业成为资本追逐的对象,体现出大家对行业发展趋势的看好。这是市场信心的重要基础。也因为资本的注入,跨境电商企业的发展速度更快,创新能力更强,对市场的促进作用也越大,无疑是一个循环推动过程。
跨境电商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情况到底如何?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我国2014年进出口总值达到27万亿人民币左右,其中进口为12万亿,出口为15万亿左右,而前者相比于前一年而言,反而下降了0.6%,后者的增长率也仅达到4.9%;而2015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4.59万亿元人民币,下降7%。其中,出口14.14万亿元,下降1.8%;进口10.45万亿元,下降13.2%。从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来看,2014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为4.2万亿元,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占进出口贸易额约为17.1%;2015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2万亿,同比上涨42.8%。跨境电子商务在中国国际贸易中的比例正在不断攀升,从表1-1的数据可以看出,从2010年的6.4%
1
国际商务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推动贸易便利化研究
占比,快速涨至2014年的17.1%,增幅近2倍。这意味着跨境电子商务对传统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印证了前文、市场两个层面表现出的极大热情。当前,中国出口外贸型经济增长十分缓慢,既与国外需求减缓有关,也与国内人力成本上升有联系,无论如何,改变的时机已经越来越迫切。在如此疲软的经济环境下,跨境电子商务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以其效率高、速度快、数额小、次数多等优势迅速发展起来并不断壮大,正由萌芽期走向快速成长期,贸易形式突破了传统贸易的约束,成为中国新型的贸易增长点和贸易发展新动力。即使跨境电子商务推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使得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自2013年后已蝉联世界第一,但现今的贸易便利化程度还不高,表现出一定的“贸易非效率性”,相比于西方国家而言,我国该方面还存在相当的差距有待弥补,并存在较多需要改善的地方,诸如加强对贸易便利化的认识、改善基础设施情况、减少不必要的程序和部门间协调发展等。
那么,跨境电子商务到底是在取代传统贸易,还是在推进传统贸易改革?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是推进改革,其对贸易便利化的影响是如何作用的,表现在哪些方面?正是居于跨境电子商务的影响力,以及可能推进贸易便利化程度提升的背景,本文选取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推动贸易便利化研究为题,深入探讨其产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方向,便于管理层出台合适的,更好地呵护其成长,为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提供新的支持和动力。
表1-1 2010-2014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情况
年 份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交易规模 (万亿) 1.1 1.7 2.1 3.15 4.2 交易规模 增长率(%) 41.0 40.1 32 31.3 33.3 交易规模占 进出口比例(%) 6.3 7.5 9.6 12.1 17.1 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WWW.100EC.COM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国际贸易已经“后关税时代”,即复杂的海关程序、低效的通关速度、落后的基础设备、不统一的跨境贸易相关规则、不透明的市场准入壁垒充斥着整个贸易体系,均阻碍了对外贸易发展,不仅导致各国低效的国际贸易,更增加了国际贸易的不可预见性。因此推行建立高效便捷的国际贸易新体系、提高各国贸易便利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减少贸易摩擦成本,这已经成为当前国际多边、
2
国际商务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推动贸易便利化研究
区域以及双边经济合作发展的重要内容。
世界海关组织(WCO)是贸易便利化的主要推动者,从《京都公约》、《全球贸易安全与便利标准框架》中来看,具体、明确、更具操作性等现实意义是WCO一直的追求。在修订的《京都公约》中,对通关程序、关税担保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与监管等方面制定了相关规则,并对报关单之前货物的暂时储存、通关、转关、转装、货物运输、进出境加工、出口退税、商业性运输工具和储存等方面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而这些是对GATT(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 )1994最好的补充。
1.1.2研究意义
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在于三个方面:首先,紧紧抓住“互联网+”背景下的跨境电子商务作为核心研究对象。跨境电子商务属于当前的重要社会热点。不仅是、企业、媒体和风投的高度追捧,经济新常态下,其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也十分明显。而且,跨境电子商务占据进出口贸易的份额也越来越大,进出口企业、制造业企业已经不在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衔接,以减少中间商流通成本、节约通关时间、提高资金周转、扩大市场范围,并以此为中心拓展品牌和业务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加强该问题的研究,体现了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是笔者从事专业学习的一种责任体现。
第二,从理论意义上来看,本文是对相关理论研究的一种补充。本文借助集聚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的研究,深度展开对跨境电子商务对贸易便利化推动的影响和成因,在数据搜集的基础上,对原有理论加以分析,其成果有利于丰富跨境电子商务和贸易便利化的理论内容,对以往学者在跨境电子商务和贸易便利化内容进行补充。同时,本文从跨境电子商务促进贸易便利化的角度,提出贸易便利化的新思考,也是对相关研究理论的延伸发展作出的努力和尝试。
第三,从现实意义上来看,跨境电子商务是实实在在的商业行为,涉及多方利益,对该问题的研究对解决实际发展中的困境有很强的实践价值。本文对跨境电子商务推动贸易便利化的深刻分析,联系实际企业,如速卖通、亚马逊等。这些分析得出的结论有利于中国把握新一轮的改革浪潮,为和企业制定出符合趋势的发展战略提供决策依据,对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尤其是后文关于层面的建议,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
国际商务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推动贸易便利化研究
1.2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跨境电子商务相关研究综述
跨境电子商务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内容,具体来看,可以划分为三个领域: 第一个领域:关于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的研究。Kha(2000)将亚马逊和戴尔作为企业案例进行研究后认为,传统的贸易企业要成功实现电子商务转型,核心在于将关键业务融入到网络中,使得客户从中获得增值的服务,如更便捷的购物方式、购物体验性更强等。刘娟(2012)研究认为小额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主要是基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背景以及较高的利润空间,但面临通关障碍、物流滞后以及信用风险这些障碍。王外连等人(2013)从跨境电子商务与传统贸易比较的角度研究发现,的保驾护航和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网站的崛起是前者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但仍存在明显的专业人才匮乏、支付和物流而建设不完善等问题。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的角度,雷杨(2013)发现中国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均存在信息化平台建设水平不高、规模化发展不足的问题,提出应加快建立公共信息平台促进电子文件合法化;王外连,王明宇(2014)提出更应该大力扶持本国电商企业,如ebay、速卖通、敦煌网等,尤其应加大本国跨境支付平台的建设,以此推进国际贸易发展。来有为、王开前(2014)以兰亭集势为例,从交易平台服务、物流快递服务、支付系统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得出在支持和牵头下优化通关、支付、结汇、物流等服务平台。
第二个领域:关于跨境电子商务物流与支付等的实践应用研究。这是研究内容最为全面、丰富的。Wang Ying,Sang Dayong(2005)首先肯定了物流设计、运输和存储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中的增值服务作用。Hawk (2004)在对全球各地区的B2C网站的支付和物流配送方式对比后发现,发展中国家虽然在支付方式和物流配送上种类更多,但是安全系数却比不上发达国家,而许多发达国家虽然采用的配送模式和支付方式不多,服务质量却较高。各国的支付方式中,信用卡都是首选,这一点上差异不大。Abbas Asosheh等(2012)通过数据模型对伊朗的跨境电子商务模式进行了分析,反映出物流体系的重要性。因为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国内学者的研究也非常丰富。一是关于结算支付方面,王大贤、邱继岗(2009)通过对外汇跨境流动风险的研究,提出应加与之对应的管理体系并保持其真实性,再提出第三方支付外汇管理制度框架,积极与进行信息交流,加强对网上跨境支付的风险管理;黄永江(2013)认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必须保持真实性,对跨境支付带来的外汇资金流动进行监管,并从中探索出符合中国发展的
4
国际商务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推动贸易便利化研究
跨境电子支付系统和外汇管理体系;叶华文、旷彦昌(2014)提出在一片蓝海的跨境第三方支付领域里,应加强跨境支付的管理体系,并提出个人外汇管理的办法,为发展跨境支付和外汇管理提供了方向性指导;杨松郭、金良(2015)提出在保持合理配置、权责统一的情况下,完善支付服务基本法律制度和界定外汇管理,建立区域性监管以及完善第三方支付机构风险监管标准国际化。二是关于物流发展方面,赵广华(2014)提出发展第四方物流,即在物流领域建立联盟,通过为客户提供高端增值服务来提升利润空间和加强配送效率;孟祥铭,汤倩慧(2014)认为应加强与外资的合作,建立新型跨境第三方物流企业模式;张滨(2015)则认为,电子商务物流在未来的唯一发展方向是专业化,这样才能根本解决现阶段物流问题,形成混合物流模式共存的局面。冀芳(2015)认为物流发展本身横向与纵向的失衡,及其环境适应障碍因素,是制约跨境电子商务的关键,应该积极发展物流外包。
第三个领域,关于跨境电子商务文化争端解决研究。Ong (2003)探讨了B2C跨境电子商务消费者纠纷中的网上争议解决问题,指出跨境网购中维持消费者信任依然是个棘手的问题,因为消费者纠纷的司法管辖权的归属问题是个非常大的障碍。Sinkovics等人(2007) 以100家德国公司的电子商务网站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拉丁美洲市场与欧美市场存在显著差异,原因在于文化价值差异较大,这些公司必须通过本土化转变,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地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更能融入当地文化。Edward等(2007)研究了欧盟跨境电子商务中争议解决率低的问题和背后的原因,以及其导致消费者消费兴趣降低的关联。陈剑玲(2012)分析了消费者跨境电子商务争议的特点,比如案件数量多、金额小、主体、消费者处于弱势等。故而跨境电子商务的争端解决无法用传统的国际诉讼方式较好进行,网上仲裁和调解,似乎是其未来发展方案。如何规范这种网上争议解决模式,需要国际合作,以及保证结果的可执行性。刘嘉 (2012)从海关监管模式不适用与B2C容易导致网上争端问题;曹淑艳等(2013)则分析了跨境电子商务的争端还发生在物流体系不足等方面。跨境电子商务作为新兴事物,得到了各国学者的极大关注,他们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更好发展的建议,也可以理解为促进贸易便利化的一种思考,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1.2.2贸易便利化相关研究综述
随着全球化程度持续提高,贸易便利化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要,主要分布在两个领域: 第一个领域:关于贸易便利化的定性研究。国外主要体现在国际机构的关于贸易便
5
国际商务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推动贸易便利化研究
利化的定义方面,如WTO (1998)将贸易便利化表述为“国际贸易交易程序的改善与规范”指出国际贸易程序主要是货物跨境过程中各种流程和相关数据涉及的手续和行为;OECD(2001)和APEC(2002)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该定义,认为其不仅仅是以上各类手续和行为,也包括信息交换和结算的方式,同时认为,贸易便利化要求各国之间的货物流动阻碍减少,流动成本不断降低。国内学者对此的研究集中在贸易便利化的意义与推进措施研究,如秦阳(2002)认为贸易便利化程度的提升,其带来的收益将超过在此过程中努力所投入的资金和精力,广大中小企业收益最为明显;朱永强、高正桥(2003)从成本和收益角度,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坚持推进贸易便利化;刘雅楠、张马俊(2004)则居于改革及海关程序简化等方面,要求实施贸易便利化改革;李涛、褚增龙(2006)认为贸易便利化是对传统贸易程序的挑战,贸易便利化能节省时间成本、运输成本、提高管理效力、增加税收、改善守法状况、加速经济发展、鼓励外商投资、增强国际竞争力等;向君(2007)认为海关体系实施“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措施,配以电子化、信息化、无纸化电子数据系统等,可以大大提高贸易便利化;匡增杰、凌定成(2009)建议拓宽中国与其他国家海关部门合作,促进“一站式”信息化管理模式,推进贸易便利化。
第二个领域:关于海关贸易便利化的衡量指标研究。Wilson Mann and Otsuki(2003;2005)从港口效率、海关环境、制度环境和电子商务使用程度等四大指标出发,对贸易便利化导致的进出口贸易量的影响进行了测算;Freund and Weinhold(2000)分析发现互联网普及程度对国际贸易量具有正向影响;Freund and Pham(2006)分析发现货物交易过程中的时间延误问题对贸易量具有明显影响;Nordas,Pinali and Grosso(2006)从物流供给水平角度探讨了其与贸易量之间的关系;Joseph Francois(2007)利用主分量分析对双边贸易流量中的基础设施和制度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后者带来的影响。国内学者对贸易便利化的衡量和影响因素也进行了认真研究,其中孙林、徐旭靠(2011)对贸易便利化过程中涉及的入境程序、检查项目、机场基础设施和贸易壁垒等进行了研究,从而分析了2005年到2008年间东盟国家的贸易便利化程度;段景辉、黄丙志(2011)对贸易便利化的测评指标体系进行了指标上的重构,基本上将所有涉及的指标都纳入了测算范围中;王少辉(2014)提出需从相应立法保障、基础设备、风险管理、国际合作等方面,加强中国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刘主光(2014)采用两种方法,即感知数据和硬数据,测算CAFTA(China and ASEAN Free Trade Area)整体及各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得出:出口的增长更多取决于进口国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谭晶荣、潘华曦(2015)
6
国际商务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推动贸易便利化研究
强调在推进贸易便利化中的重要性,需在海关管理、规章制度、基本设施、通讯设备等领域不断努力。
1.2.3 跨境电子商务与贸易便利化关系研究综述
当前,国内外学者直接将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情况与贸易便利化进行联系研究的文献还比较少,具体来看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跨境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Cassivi等人(2010) 对加拿大1200家从事电子商务的公司的规模、产品类型和贸易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数据分析,指出了这些公司的电子商务活动中上述因素的影响。Aorbani等人(2013) 研究了电子商务对全球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处于产业链上游的国际企业相比于下游企业而言,在对待电子商务的态度上更为开放,而电子商务也因此将对全球商务贸易产生很大影响,甚至改变全球化趋势。国内学者也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如张旭(2007)总结认为,国际贸易目前的发展趋势和电子商务密切相关,后者改变了前者的整个交易过程和模式;杨坚争和段元萍(2008)认为国际电子商务能够有效地减轻中国国际贸易中的人民币升值、外需减弱等不利影响,提出大力支持B2C、C2C两者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段艳萍(2009)以海尔为例分析了电子商务在中国企业中的应用和影响,并建议广大中小企业加大跨境电子商务应用;方少林(2011) 认为无纸贸易是一个从初级到高级逐渐发展的过程,建议从内部电子商务平台逐步向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过渡的方式,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
第二个层次:跨境电子商务对贸易便利化的影响研究。Gibbs等人(2006)研究了国际电子商务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各国,他们认为,全球竞争因素导致了B2B模式的迅速发展,而B2C模式更多是基于本地需要而推动的,故而在贸易自由化方面相关的引导,将促进国际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在其中的立法则非常关键,从而能够保障贸易交易方的相关利益。国内部分学者也进行了研究,如白宇航(2015)认为高水平贸易便利化能够降低电商贸易成本、提升通关效率,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同时,关税会随之减少。曹晓洁(2015)从角度提出对促进跨境电商便利化的几点建议,如健全相关法规、加强安全保护、创建服务平台、参与国际合作。当然,也有学者对跨境电子商务促进贸易便利化持不一样的观点,如常成(2015)认为跨境电子商务对外贸影响有限,阻碍因素有平台风险、交易规则不一致、税收制度不完善、物流瓶颈、人才紧缺等。
7
国际商务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推动贸易便利化研究
1.2.4文献述评
从跨境电子商务文献来看,三个领域:平台、物流、文化的角度都主要以第三方发展为基础展开对整体的研究。在跨境电商出口量明显大于进口量的结构上,研究方面慢慢倾向于对进口方面的补充,不仅仅是对学术上探索,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从贸易便利化文献来看,国内多注重定性研究,主要在于:一、数据不齐全;二、缺乏统一标准的国际化体系;三、模型研究的偏差。国外多在于定量研究,能分析之前经济发展原因,却对预测和趋势判断存在一定偏差。
从跨境电子商务与贸易便利化的相关研究来看,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对贸易便利化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但研究多在于贸易便利化的条件下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在“倒逼”改革、改善国际环境等方面缺乏一定的力度,也没有出现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与贸易便利化互动关系的研究,所以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与贸易便利化的研究暂时只有浅显的推论,需要进一步深层研究,弥补这方面的缺失。但是,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缺陷也给本文作者提供了研究空间和指导方向。
鉴于上述研究,给本文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本文将跨境电子商务和贸易便利化研究相结合,从和企业的不同层面提出意见建议应该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1.3研究思路与方法
为准确找出跨境电子商务推进贸易便利化的影响,本文确定研究思路如下:以跨境电子商务在国家进出口贸易中不断增长的地位为背景,介绍跨境电子商务和贸易便利化的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和贸易便利化两方面的发展现状,寻找二者之间的联系。如跨境电子商务倒逼和企业改革,促进贸易便利化发展,重点在于海关通关调整、物流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扶持第三方支付系统完善、全社会信息共享大数据平台建设、配套法律法规完善等。并通过分析,找出影响或制约跨境电子商务推动贸易便利化的不利因素,为建议完善提供支撑。最后,本文将从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针对性建议,发挥跨境电子商务推动贸易便利化的重要功效,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采取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与定量分析法相结合,具体如下:一是文献研究法,对现有的国内外研究文献和相关结论进行整理归类、综述评价,重点在于深入分析跨境电子商务与贸易便利化之间的关系,寻找出本文的研究突破点;二是定性分析法,通过阐述跨境电子商务和贸易便利化的现状,分析各自特点、变化规律、
8
国际商务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推动贸易便利化研究
发展趋势以及内在关系;三是定量分析法,针对已经搜集到的跨境电子商务相关数据,如跨境电子商务占进出口比例、海关通关时间对比、物流时间的对比等,探讨改进推动贸易便利化相关,提出可行性高、可操作性强的建议。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本文的研究以跨境电子商务为基础,探讨贸易便利化问题,具有很强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研究切入点具有很强的创新性。根据现有文献看,目前国内对跨境电子商务的研究,还在起步阶段,且大部分研究都是围绕跨境电子商务自身发展进行,如对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第三方支付建设、第三方物流搭建、信息平台建设、通关便利性研究等,还没有涉及其对贸易便利化的作用研究。本文发现了这方面研究存在的不足,以服务贸易便利化为最终切入点,探讨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问题。二是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本文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发挥跨境电子商务在推进中国国际贸易的重要作用,改变传统贸易方式的同时,找出经济的新增长极,提出的建议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当然,本文的研究也存在明显的不足,比如对于跨境电子商务方面的数据搜集整理信息还不够,对贸易便利化指标的探讨还不深入等。在研究过程中,也遇到部分难题,一是跨境电子商务方面的研究内容相对较少,可参考和可借鉴的内容相对有限,对本文开展深入研究有一定的影响;二是研究所需的相关数据搜集难度很大,目前还没有权威的数据平台对跨境电子商务方面的信息进行统计发布。此外,笔者缺乏相关的从业经验,也对本文的全面研究产生了一定的。
9
国际商务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推动贸易便利化研究
第2章 相关研究理论概述
2.1跨境电子商务理论概述
2.1.1跨境电子商务概念与特点
跨境电子商务是依托互联网发展的新型贸易形式,具体来讲,跨境电子商务会涉及到不同的交易主体,双方在网上完成全部交易过程,支付结算后,唯一线下的行为即是将网上交易的商品通过国际物流送达买方处。随着互联网普及程度的不断提升,跨境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不断提升。据中国商务部预测,中国在2016年跨境电子商务的进出口贸易额将达到6.5万亿人民币,并在未来会突破总体进出口贸易的五分之一,而年增长率也会持续30%的速度达到惊人的增长。之所以如此迅猛地发展,与跨境电子商务全球化、便利化、多样化、无纸化和数字化的特点密不可分。
第一,全球化。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对外贸易从直线型的双边贸易到网状型的多边贸易,电子商务也进步到跨境电子商务。全球化推动分工合作,资源配置更趋于合理。跨境电子商务更是将个人需求的满足效应放大到全球,以货币的国际性为依托,全世界的货物都能互通有无,而物流快递的飞速发展将网上的虚拟交易转化为客观的实体交易。伴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所带来的弊端也是不容忽视的,例如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交易,权利与义务难于监管,买家担心货物质量、运输时间、售后服务等;卖家则害怕买家欺诈、退货风险、资金周转等。
第二,便利化。由于网络的全球化,给跨境电子商务带来极大的便利化。传统对外贸易一般是通过邮件、传真等形式,进行磋商、议价、签单、派送、付款、交单。还因为时间、空间极大的差异化,导致信息传递十分滞后,极会出现买家退货、协商时间过长、错过最佳交易时间等结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贸易发展。不同于传统贸易模式,跨境电子商务是依托网络进行的商贸活动,无论你们之间的地理位置相距有多远,都会及时的将信息准确传递,促进国际贸易发展。再从贸易环节来看,传统贸易通过多级分销,最终达到有需求的企业和消费者手中,通常整个贸易环节耗时长、耗费大、效率极低。虽然分销商会解决就业问题,但是削弱整个社会福利、阻碍贸易便利化。反观跨境电子商务,不论是B2B(Business-to-Business)、B2C(Business-to-Customer)模式,都比传统贸易缩短交易时间、减少进出口环节、降低交易成本、简化通关手续、提高贸易便利化。
10
国际商务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推动贸易便利化研究
第三,多样化。由于跨境电商的全球化和便利化的影响,多样化也营运而生。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深入发展,不论是进口,还是出口,都极大丰富商品多样化。例如,没有在国内上架的谷歌Nexus4,可以通过海淘、代购等方式,在美国、英国、德国等国买到心仪商品。除此之外,物流形式多样化,如邮政包裹、国际快递、国内快递、专线物流、海外仓储等,可供消费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跨境电商模式多样化,如海外代购模式、自营B2C模式、导购平台模式、海外商品闪购模式、垂直平台模式等。
第四,无纸化。传统贸易为了便于管理,将一切合同和手续纸质化,形成书面文件存档管理。到了21世纪,电子商务成为最新趋势,推动世界进步。而互联网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无纸化。无纸化的交易方式一方面摆脱了纸质化的繁琐程序,促进了贸易便利化,另一方面增加监管难度,对相关法律的制定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以税收、通关为主的制度规范,短时间会造成制度混乱、重复等局面。从目前中国情况来研究,无纸化的推行不能一步到位,应该以大企业为中心,逐步扩大无纸化范围。由于无纸化的出现,税务部门只能根据企业或个人反馈的情况对其相应收税,无法确定情况是否真实,导致其收取营业税的难度加大,部分税收也因此流失,并且不被国家获知。税务部门为了应对数据不对称情况,只能增加报税环节以此来确认税收收入,以网上申报简要为例,共分9大项,60多个小项。但在无纸化的电子商务环境下,这样的规章制度应该更科学化,达到真正促进贸易便利化。
第五,数字化。数字化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数字化产品的监管,二是海关数字化。数字化产品就包括:游戏、软件、影视作品等。以美剧《生活大爆炸》为例,由搜狐网独家首播的网络美剧于2014年4月26日下架,究其原因数字化产品需要加大整改力度,必须做到“先审后播”并符合《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此项的实行,无疑会阻碍数字化产品进入国门的速度,虽能保证国民的身心健康,两相权衡下到底如何取舍是实施的难度所在。海关数字化则是建立大数据共享平台。为了达到有效的管理,和各企业互通信息,能使更具有指导性、前瞻性。为企业提供最新资讯通讯,避免商品归类、填单错误、手续不全等问题延误出口。对单证做好核查和管理工作,接受经过核查的影像资料和传真文件,避免多次往返、减少手续环节、提高通关效率。大数据的共享也能为海关提高风险管理和及时发现有可能危害国家的跨境活动作出一定贡献,依托数字化建设,设立单一窗口,使各口岸管理部门通过对货物和交通工具进行一次性准确检查,减少信息交流的盲目性、不对称性,从而减少通关时间、降低成本、扩大对外贸易,进而推动贸易便利化。
11
国际商务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推动贸易便利化研究
2.1.2 跨境电子商务模式与平台
当各大电商发现跨境购物人数正随着经济发展而飞增时,他们已经在悄悄布局跨境电商平台的建立。跨境电子商务模式有:B2B(Business-to-Business)模式、M2C(Manufacturers-to-Consumer)模式、C2C(Customer-to-Customer)模式、B2C(Business-to-Customer)模式。其中,B2B模式的代表有阿里巴巴,为国内实力买家寻找国外货源,搭建代理营销,同时开启线上线下模式; M2C模式的代表有阿里巴巴的天猫国际,各商家和消费者通过自行议价达成交易,平台不具有实际盈利,通过提供信息流、物流和支付来赚取入驻费,再通过支付宝来掌握中间环节不能及时到账的大量资金;C2C模式的代表有京东海外购,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商品选择,可以做到国外平台有卖的就能买到。和M2C模式几乎有一个同样的弊端,入驻商户可能对其真实资质作假,信用环节的考验是此类模式的最大难题;B2C模式的代表有蜜芽宝贝,靠“母婴品牌限时特卖”冲进跨境电商行列,与亨氏、惠氏、雀巢等全球顶尖奶粉巨头形成跨境合作,已有会员超50万。
从电子商务平台是否隶属于制造商本身来划分,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分为两大类: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自建跨境电商平台。目前影响力较大的跨境电商平台包括全球速卖通(Aliexpress)、敦煌网(DHgate)、兰亭集势(Lightinthebox)、米兰网(Milanoo)、大龙网(Dinodirect)等,着重介绍下全球速卖通和兰亭集势。全球速卖通于2010年4月26日诞生,目前是全球第三大英文在线购物网站。首先,在信息渠道方面有Vendio公司做为坚强的后盾,其核心业务就是帮助中小商家与国外商家的对接,将信息网络覆盖全美市场。其次,在物流方面与UPS结成战略联盟,让客户体会到优质的物流服务,其中主要业务是在线管理货运和在线追踪,还和中外运在西班牙达成合作、和速优宝在俄罗斯达成35天必到专线、和Ruston形成航运物流。最后,在资金方面又与PayPal合作,不仅做好卖家的中文网站,方便客户使用,更推出速卖通贷款业务,推动卖家拓展业务范围,还打出“可提现,可转账”口号,鼓励深入发展增值业务。及时更新交易规则和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做好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的龙头。
兰亭集势于2013年6月6日,成功上市美国,成为第一个在美国交易的跨境电商。主要业务以国内婚纱、服装、3C产品为主,涵盖14大类,6万多种商品,但盈利较少,主要以价格差获利。招股书显示,兰亭集势2012年度经营收入为2亿美元,净亏损达233万美元,股价从IPO发行价9.5美元到今2.5美元左右,从资金来看,兰亭集势必
12
国际商务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推动贸易便利化研究
须要做出改变才能走出现在的困境。2014年5月9日,兰亭集势发布了“全球时尚开放平台”战略,打算先由国内商家自主开发服装品牌,然后推广到全球买家,再搭建物流平台做成垂直品类,最后逐步开发各类品牌商品。不论从信息平台、物流、支付等那个角度来看,兰亭集势不得不顺应跨境电商的购物趋势,创造更迎合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平台,而不是一味吸引卖家数量。
2.2 贸易便利化理论概述
2.2.1 贸易便利化的含义
贸易便利化是国际贸易用语。贸易的便利化过程中,所有对其可能产生影响的外部环境,都会成为其考虑因素之一,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并非所有因素都会被实际考虑,主要的考虑因素,仍旧集中在贸易的程序简便化和手续简便化上,同时配合法律法规的适当引导以及基础设施的改善。以上措施,都是帮助国际贸易活动在展开过程中更为透明、简单,增加其可预见性,从而让贸易参与者更好规避风险。而这也帮助商品在跨境流通过程中提升效率。具体来看,则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是简化和协调贸易程序,二是国际贸易的各类法规可获得性更强。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中的程序标准越来越统一规范,电子式证书在各国间的认可度也逐步统一。因此,贸易便利化的相关内容中,海关和跨境制度是核心,而其他的要素则繁多而复杂,包括企业信息、金融手段、物流运输、许可、跨境检疫等众多方面。发达国家一般通过以下方法促进贸易便利化: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单一窗口”、广泛开展海关合作、注重风险管理、简化通关程序、不断优化税制。根据总体方案和便利化标准,上海自贸区存在协同监管效率有待提高、单一窗口有待完善、风险管理意识仍需加强、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等问题。对此上海自贸区要完善法律法规、实行快捷通关、推进单一窗口、强化风险管理、搭建合作平台、加强信息化建设。 2.2.2 贸易便利化的评估
贸易便利化涉及的内容很多,需要一个相对准确的指标体系予以评估,而且根据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特点,应该遵循以下原则选取评估指标:一是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的构建要以准确认识和全面研究为基础,每一个评估指标都应以事实为前提,准确全面地反映贸易便利化实际情况。二是可获得性原则。指标体系并非内容越多就越好,还应该注重评估指标相关数据是否可得,要通过简单的指标反映深层次的问题,强化说服力。
13
国际商务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推动贸易便利化研究
三是易量化性原则。评估指标如果难以量化,不能或很难通过数值予以表示,那么对于贸易便利化的评估也无法准确完成。当出现难以准确显示的情况时,可以考虑利用替代性指标予以表示。四是系统性原则。贸易便利化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因此评估指标之间应该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逻辑联系,避免指教之间相互,而产生评价结果截然相反的情况。五是全面性原则。评估指标的最终目的还是准确反映贸易便利化程度,所以需要尽可能地相关因素考虑到指标体系之中,避免存在评估不准确的现象。
基于国内外学者研究结论,口岸效率、监管环境、规制环境以及电子商务是考量贸易便利化的四大指标:一是口岸效率,主要考察异国港口基础设施的质量和运营效率。包括港口、航空等口岸基础设施质量和运输服务效率,这代表着一国口岸在国际贸易中基础设施硬件和服务软件两个方面。基础设施质量可以通过港航口岸的具体吞吐量、铁路里程等具体量化的数据予以反映,而运输服务效率的表现形式比较多样,通常可以采取运输服务的准时性指标予以表示,是一个相对概念。二是监管环境,重点用于评估与进出口有关的监督管理环境。包括海关部门的查验管理、通关管理环境,还涉及商品检验、检疫,原产地发放等国内监管环境。一般用进出口程序效率和边境管理透明度等指标进行评估。其中进出口程序效率可以通过进口出口时间差、进口手续数量、出口手续数量等量化指标反映;边境管理透明度则比较难以准确反映,其属于国际贸易管理部门是否存在寻租行为的考察范畴,有时用廉洁指数予以代替。三是规制环境,主要反映一国规章制度的可持续性和公开性,是进出口贸易中的宏观环境体现。通常选取效率和非法干预程度进行评估。其中,效率包括透明度、管制的负担、法律框架的完善程度、法律法规的实施效率等内容,这些指标的获取和评定具有一定的主观性;非法干预程度主要是指司法性情况,这个指标与不同国家的司法有着密切关系,比如中国的司法性相对于三权分立国家而言,肯定要略逊一筹。四是电子商务,重点反映一国电子商务的运用程度。这与本文研究的跨境电子商务密切相关。因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其特定的基础条件,比如互联网使用人数、电子政务使用情况、企业电子商务使用情况等。除此之外,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还有赖于金融服务效率的不断提升,以及新的互联网技术运用。
2.3相关研究理论介绍
2.3.1 产业聚集理论
今天的产业聚集理论发展已有了新的发展,即企业间可以拓展新市场和新产品开发
14
国际商务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推动贸易便利化研究
中互为竞争对手,也可以共享信息进而换取最大利益和规避相应风险产业。集聚能重新调整产业发展形式,发挥出更大产业优势:首先,外部经济效应获得提升跨境电商涉及领域有:对外贸易、物流、支付、仓储、监控、金融产品等,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分工协作得到最大体现,生产率明显提高,产生大规模生产,进而形成一整套全球供应链。其次,在互联网的推动下,空间交易成本因为网络而得到显著下降,又由于网络的透明性和公开性,减少投机主义和机会主义所带来的费用增加。再次,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聚集,各企业的领头人必定会促使新一轮的学习和创新,有了深层次的讨论才形成更完整的经济生态圈,学习和创新效应才能更好的体现。最后,产业集聚会形成一个产业群,不仅会得到在上支持,还会获得社会上媒体和资金的青睐。
在互联网下的今天,中小电商企业数不胜数,而要做到价格有竞争优势是相当难,供应链的透明使得价格更加透明。如果中小型电商企业能抱团合作,就能获得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从而减少中间商的成本,节省更多交易成本,使得营销策略更具目的性,减少调研时间。而多个企业溢出的技术效应,能够创新生产和经验模式,如果企业能够合作,更是能减少贸易摩擦,促进贸易便利化。杭州下沙区的中国(杭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就是在国内的标杆,承担着绝大部分的跨境电商业务,只因为天猫国际就入驻其中,可见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园区是转型产业升级、大力推进各园区差异化、特色化经营的最佳场所。引进大企业扶持中小企业跨境电商服务业企业这种模式,以独特发展的视角来解决在欧美市场激烈的竞争,又能开拓巴西、俄罗斯等新型市场。
跨境电子商务涉及的相关企业有整合信息的平台,负责运输的物流公司,国际结算的支付企业。这三个企业的融合必然会促使更多企业的加入,进而形成一个强大的经济生态圈,该生态圈不仅简单的包含物流、支付和平台,更有设计、广告、传媒、电子科技等企业的加盟,溢出的经济效益能够降低单个企业的交易成本,更能推动行业间、产业间的资源更合理的配置,进一步促进对外贸易发展,使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得到产业集优化的最大效益。 2.3.2 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由科斯提出,运用到电子商务中则包括:搜寻成本,即信息缺失的情况下,对商品信息模糊所产生成本。信息成本:即通过第三方获得对方企业是否是高资信公司所付出的成本。议价成本:网络时代议价成本主要体现在时间成本上,因为流量所耗费的成本几乎可以不计。决策成本:对大量数据进行整理,进而做出方向性战略决
15
国际商务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推动贸易便利化研究
策所费成本。监督成本:监管程序的研发和监控难度的增加,致使监督成本的提升 。违约成本:制定相关内容来交易对象违约后所付出相对应的成本。
为了更好的解决成本问题,追溯到根源有:1.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即不论在B2C模式还是在C2C模式下进行的交易都是人为的,人为交易不免带有自身认知的局限以及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本性。2.投机主义(Opportunism):即在网络监控缺失的情况下,为了满足一时利益,欺瞒消费者商品的真实情况,运用欺诈或诱骗等手段获取对方信任以达到寻求自我利益,因此导致监控成本的增加,阻碍贸易便利化发展。3.不确定性与复杂性(Uncertainty and Complexity):即由于跨境电子商务的交易主体是两个不同国家,极有可能存在语言沟通所引起的误会,政治的不稳定性更会导致交易的复杂性,从而在交易过程中双方为了保护自己利益而增加投保成本或是议价成本,还有协商违约成本等,产生更多贸易摩擦。4.专用性投资(Small Numbers):即在信息资源不共享的情况下,大企业不光掌握着硬件设备的差异,如供货渠道、销售渠道等;更主导着软件方面的优势,如客户资源、设计方案等,最终使得市场失灵。5.信息不对称(Information Asymmetric):即首先各企业信息不对称,消费者没有固定获取信息资源通道,再不及时更新法规,使得信息不对称下,少数企业完成投机交易进而占据市场。6.气氛(Atmosphere):即电子商务交易C2C模式下,存在较大信任缺失且处于对立立场,缺乏有效惩罚制度,徒增交易困难和不必要的成本。
在交易成本理论中,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贸易行为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传统对外贸易中,对于买家和卖家的沟通缺乏平台的支持,在达成真正交易之前就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和成本,还可能存在交易失败所带来的风险。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各类平台、第三方企业以及第四方企业也随着逐渐发展起来了,信息成本和时间成本也同样得到极大缩减,从而企业竞争力飞速提高。以商品交易中心为例,其建立了完整的网上产品发布和交易系统,使得各种产品能够在网上发布详细的自身信息,最终经营成本也就因此而降低。另一方面,随着电子商务发展成跨境电子商务、电脑购物演变成手机购物以及物流的便捷化,由于电子商务本身具有无纸化、多样化等特点,那么改变最大的是个人生活习惯的变化,手机端的购物平台的建成,同时是对企业管理和技术的挑战,进一步研发提高客户体验的购物平台和有效管理信息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前提。企业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也会对业务结构、产业投入、人员配备做出相应调整,从而处于更有利于自身发展和行业进步。总的来说,通过电子商务进行的经济活动使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联系的更加密切,不但创新了对外贸易发展的新模式,更改变
16
国际商务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推动贸易便利化研究
了经济发展的趋势。
17
国际商务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推动贸易便利化研究
第3章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与贸易便利化的现状分析
3.1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分析
3.1.1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
伴随着互联网应用技术的不断革新,以及部分龙头企业在推进行业发展方面作出的努力,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可以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99-2003年),起步发展。之所以选取1999年作为起始年度,一是以纳斯达克为首的美国市场正掀起互联网的第一波热潮,当时只要和“.com”相关的上市公司,均获得资本的竞相追逐,促成了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技术的不断提升,当然过度投资导致的泡沫最终破灭;二是中国电子商务龙头企业阿里巴巴于1999年成立,其以网络为手段搭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利用网络展示商品信息,促成线下交易,对传统交易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突破地域、时间、人文等,至此,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从无到有。在阿里巴巴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对信息流加深运用,推出一系列增值服务,符合潮流,成功跻身世界前列。除了阿里巴巴外,还有诸如中国制造网、韩国EC21网等多个平台,通过信息整合实现了自身的第一阶段发展。如何解决在线交易难题,也是这个阶段跨境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重要难题。
第二阶段(2004-2012年),快速发展。信息整合平台彻底脱离黄页时代。中国跨境电商开始走进信息、物流、支付整合电子化的时代,线上交易推动各大平台的诞生,包括:B2B平台、B2C平台,如Global sources、速卖通、洋码头、敦煌网、大龙网等。B2B平台模式仍是这一阶段的主流,将盈利模式从“会员费”改以收取“佣金费”,吸引大量中小卖家入驻,从上游到下游的产业链条越来越透明。此时,也是假货盛行的时代,各大品牌为防止客户流失,极大缩减中间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价格竞争优势。从2011年后,国家和媒体都注意到“跨境电商”这个词,新的法规相继推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一大批企业从转型中获利,研究跨境问题也成为一时的热点。
第三阶段(2013-至今),规模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逐渐成熟,出现五大特征:生产商和消费者信息对接、B类买家抱团压价、中大额订单形成主流、平台模式多样化和高度重视。在全球经济链得到整合的今天,各大平台拥有更强的承载力,C类买家逐渐转化为B类买家成为新厂商和外贸公司,拥有极强的生产、设计、包装和
18
国际商务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推动贸易便利化研究
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对产业链配套服务的要求,主导模式也从C2C、B2C向B2B、M2B模式转变。中国部门先后一共出台15份相关文件,来推动和规范跨境电商行业。国外在此时也表现出了很强的联动性,显示跨境电子商务在国际上的认同度逐渐加强,如俄罗斯邮政部门价钱管理跨境快递件的管理,不再寄收平邮小包;巴西联邦税局和邮政局将对进入巴西的邮件征收联邦税,以防止低报货值的逃税行为。这也意味着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进入了规模化、法制化的发展新轨道。 3.1.2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环境 (1)经济环境
2015年,中国进口贸易总额的增速大幅下降13.2%,出口贸易总额下降1.7%。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出现负增长,不仅反映出国外需求的不稳定性,外向出口型经济增长已经面临瓶颈,也意味着国内经济产业的结构转型势在必行,目前,以珠三角、长三角为核心的制造业基地正在实行工业4.0升级,部分产业也逐步转移至内陆省份,甚至是东南亚。尽管中国整体国际贸易形势的走低,但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还是预留出了空间,因为中国贸易顺差的优势仍然存在。其中,2015年的贸易顺差达到了3.6万亿元,为2012-2015年间的峰值,如表3-1所示。
表3-1 2012-201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变化情况表
进口总额 (万亿元) 11.4 12.1 12.0 10.5 出口总额 (万亿元) 12.9 13.7 14.4 14.1 进出口总额 (万亿元) 24.3 25.8 26.4 24.6 出口增长率 (%) 4.5 6.5 4.9 -1.7 进口增长率 (%) 1.0 5.9 -0.6 -13.2 时 间 2012 2013 2014 2015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2016年,中国经济实施供给侧改革,不断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沿线物流大通关;扩大国际产能合作,打造中国制造金字品牌;促进外贸创新发展,扩大跨境电子商务试点、支持“海外仓”建设等,一系列的经济措施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契机。而且,国内强大的需求是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基础。如表3-2所示,中国居民处境游人数逐年递增,2015年的境外消费金额比2012年增长了82%。如何为庞大的消费群体提供更好的购物服务,是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重要努力方向。如何把国外消费转化为国内消费,是产品制造企业供给侧改革的努力重点。
19
国际商务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推动贸易便利化研究
表3-2 2012-2015年中国居民出境游人数
时间 2012 2013 2014 2015 人数(亿人次) 0.8 1.0 1.1 1.2 增长率(%) 18.4 17.8 11.2 10.1 境外消费(万亿元) 0.66 0.83 1 1.2 数据来源:国家旅游局 (2)社会环境
近几年中国社会环境正悄然巨变:一是网民数量增长快速。2015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人,半数中国人已经接入互联网,网民规模增速提升,互联网普及率为50.3%,如表3-3所示。同时网民个人上网设备进一步向手机端集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2亿人,占比提升至90.1%。中国网民群体中,青少年到中年一段的网民是主要群体,超过了总体人群的75%,而20到29岁的青年则拥有最大数量的网民群体,达到总体数量的30%左右,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最大。这为跨境电子商务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客户基础。
表3-3 2012-2015年中国网民数量变化情况
时间 2012 2013 2014 2015
人数(万人) 500 61758 875 68826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息中心
互联网普及率(%) 42.1 45.8 47.9 50.3 二是消费理念发生变化。2015年中国人均生产总值达7500美元,符合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国内中产阶级的消费能力接近10万亿元,消费潜力巨大;80、90后逐渐成为消费的领军和中坚力量,他们更追求时尚和个性化。总体而言,中国人对生活的质量追求越来越高,为跨境电商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消费基础。
三是互联网金融的进步。这与科技进步与互联网安全技术的提升密不可分,为第三方支付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以支付宝、微信为龙头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快速发展,为跨境电子商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同时,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手段的革新,也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20
国际商务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推动贸易便利化研究
(3)环境
为了进一步推动跨境贸易的发展,各部门连续出台了多项,以不断鼓励和规范跨境电商行业。如表3-4所示,海关部门的出台最多。这与海关部门衔接跨境电子商务的业务内容更多有关,也反映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与贸易便利化的关系,倒逼海关部门改进管理程序。从海关的6项内容来看,对跨境电子商务的监管方式从无到有、从粗略到具体。当然,支持并非海关一个部门的工作,财政部和外管局也出台了相关措施,涉及税率、外汇管理等。这为跨境电子商务提供了更为规范的的发展基础。
表3-4 2014年至今中国跨境电商相关一览表
序号 1 《关于增列海关监管方式代码“9610”的公告》 (加急)《关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网购保税进口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 《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措施》 《关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物品有关监管事宜的公告》(56号文) 《关于增列海关监管方式代码的公告》(57号文) 《支付机构境外汇支付业务试点知道意见》(7号文) 《关于进出口货物报关单修改和撤销业务无纸化相关事宜的公告》(55号文) 《关于启用新快件通关系统相关事宜的公告》(19号文) 时间 2014.01 内容 增列海关监管方式代码“9610”,全称“跨境贸易电子商务”。 单位 海关总署 2 明确了网购报税进口模式中的商品2014.03 范围,购买金额、数量、征税、企业管理等问题。 2014.05 要求各相关部门出台跨境电子贸易便利化措施。 明确了跨境电商进出境货物、物品的海关监管流程。 增列海关监管方式代码“1210”,全称“保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 取代之前“5号文”,将试点范围扩至全国。 全国开展进出口货物报关单修改和撤销业务无纸化。 正式启用新版快件通关管理系统,分为A、B、C类快件。 海关总署 海关总署 3 4 2014.07 5 6 2014.07 2015.01 海关总署 外管局 7 2015.12 海关总署 8 2016.03 海关总署 9 实施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 税收并调整行邮税 单次交易限值由行邮税中的1000元(港澳台地区为800元)提高2016.03 至2000元,同时将设置个人年度交易限值为20000元;行邮税税率将调整分别为15%、30%、60%。 对跨境电子商务的纳税范围、方式等内容进行了规定。跨境电子商务零售2016.04 进口商品的单次交易限值为人民币2000元,个人年度交易限值为人民币20000元。 21
财政部 10 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的通知 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
国际商务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推动贸易便利化研究
资料来源:根据各部门网站信息整理得出
3.1.3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现状及发展趋势
根据商务部提供的数据,我国现在跨境企业已经超过五千家,而通过网上平台进行跨境电子商务的企业,则超过20万家。去年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交易额相比前一年同时段增长幅度超过40%,其中出口的占据了全部总额中的85%左右。而2016年,我国的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贸易额更将达6.5万亿人民币。未来,进出口贸易中,电子商务的跨境贸易将会越来越成为主流。如表3-5所示,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发展快速,其中跨境电商占整个电商市场规模一直维持在30%左右,从2011年的1.8万亿增至2014年的4万亿,四年间涨幅达122%。
表3-5 2011-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
电商市场 规模 时间 (万亿元) 2011 2012 2013 2014 6.0 7.8 10.1 13.4 电商市场 增长率 (%) 37.5 30.0 29.5 32.7 跨境电商 规模 (万亿元) 1.8 2.3 3.1 4.0 跨境电商 增长率 (%) 38.5 27.8 34.8 29.0 跨境电商 市场占比 (%) 30.0 29.5 30.7 30.0 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整理得出
除总额持续增长外,根据国家统计局以及艾瑞咨询的预测,中国跨境电子商务还将呈现出以下特征:一是出口继续保持大头。这与中国的经济结构相关。跨境电子商务中,出口方面继续保持占比优势,预计到2017年出口跨境电商的贸易额占比仍将达到83.8%,如图3-1所示。
图3-1 2010-2017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贸易占比结构图
22
国际商务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推动贸易便利化研究
二是B2C商业模式占比增加。这与前文关于跨境电子商务居于第三阶段的分析相同。如图3-2所示,B2C模式到2017年占比将达16.2%,比2010年的6.5%增长了近3倍。当然,除了B2C模式外,M2C也将快速崛起。这与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密切相关。
图3-2 2010-2017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贸易模式占比结构图
三是多批次、小批量的行业订单成常态。随着B2C模式的快速发展,对于海关等监管部门而言,如何在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状态下,面临的监管新常态也不断出现。对于物流行业而言,加强配送服务能力,是解决B2C量小、点多的关键。
3.2 中国贸易便利化的发展现状分析
3.2.1中国贸易便利化发展概况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竞争力报告》,在125个国家中,中国是贸易便利化发展程度最好的金砖国家,但是尽管如此,在全世界的排名也仅为45位。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在推动贸易便利化方面正在不断努力,通过简化海关监管体系,提升贸易效率。而这次的海关监管体系的简化包含了多项措施,使得便捷通关成为可能。首先,海关在通关方面的优化措施主要有提前申报、货到验放,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集中申报、选择查验,7×24 小时预约通关等,海关需要24小时接受进出口的申报且在24小时之内必须要完成。而在进出境货物、工具的识别和处理上,也提升了处理效率,简化了处理手段。第二,法律环境也不断得到完善。2008年,中国海关出台了相关法律对企业根据信誉度和交易额进行分类处理,从而采用不同的管理措施。第三,中国海关在通关管理中大量采用电子信息技术,尽可能提升整个海关处理流程的信息化。企业可以首先通过网络申报来向海关发送信息,海关在接受了该信息后,还可以和、商业部门等相关机构互换共享,从而对信息进行验证,如此,企业通过过程中的效率就大大提升,
23
国际商务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推动贸易便利化研究
企业的通关成本也得到降低。 3.2.2中国贸易便利化发展环境
第一,贸易便利化重视程度明显提升。一是加快贸易便利化改革。自贸区建设取得巨大突破,上海在2013年率先建立了自由贸易园区,此后又新设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园区;中国共有10个跨境电商试点城市,分别是上海、重庆、杭州、宁波、郑州、广州、深圳、天津、福州、平潭。这类改革为促进贸易便利化提供了改革动力支持。二是加强贸易便利化合作。通过陆上和海上的贸易沿线便利带,中国与多过形成了自贸区合作或完成实质性谈判,牵头设立了亚洲开发投资银行;中国带头签订了《贸易便利化协定》,该协议已于2014年在WTO临时总理事会研究通过,将于2015年实施,为创造新的国际贸易环境提供了有力保障,据商务部测算,如果《协定》有效实施,将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成本分别降低10%和15%左右。发展中国家每年的出口贸易额也将增长9.9%(约5690亿美元),发达国家则预计增长4.5%(4750亿美元),这将为全球GDP贡献大约9500亿美元,为2100万人提供就业岗位;此外,中国还不断加强与其他金砖国家的贸易便利化合作,2011-2012年间,金砖国家之间已经签订了《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金融合作框架协议》、《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多边本币授信总协议》和《多边信用证保兑服务协议》等协议,成员国之间扩大本币结算并进行本币融资,有助于金砖国家间贸易和投资更加便利化。
第二,贸易便利化基础条件显著改善。一是交通运输能力不断得到提升,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由航空、铁路、公路和水路形成的完善的交通网络。到了2015年,铁路、公路和航空线路的增长都将比2010年提升20%以上,特别是高铁的飞速发展,使得2014年底,其里程数已经超越美国,位居世界首位。这为推进中国贸易便利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基础条件,反之也是中国贸易便利化的重要体现。二是运输服务能力提升。随着双十一、黑色星期五这些国际购物节的不断推广,加快重点节日仓储物流能力成为推动贸易便利化的重要反映之一,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纷纷加码海外物流建设,专线物流、海外仓等形式也不断运用到运输服务方面。借助“互联网+”的影响,运输服务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第三,贸易便利化先行先试取得成效。上海先行先试推广的自贸区建设,在推进贸易便利化方面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根据总体的改革方案,贸易便利化将分为四方面进行改革,分别为贸易类型的拓展,贸易业态的延伸,贸易功能的升级和贸易制度
24
国际商务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推动贸易便利化研究
的创新,一共涉及的具体方案有20余条。到2014年底,这些方案中已经有80%左右实现,其具体内容比如扩大期货保税交割试点,鼓励跨供公司在亚太设立总部,对境外的高技术产品可以先入区再报关,对于货物入境监管分门别类,对整个入关过程加强电子化处理等。而目前推出的17项促进贸易税收的措施中,已经有10%达标,分别为离岸业务和国际贸易结算专用账户的跨境收付等,剩下的则在积极发展中,争取在预期时间内实现。
3.3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与贸易便利化的互动机制
(1)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对贸易便利化的推动机制
随着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多传统企业加入对外贸易和产业转型的队伍中,越来越多网民也通过网络购物参与跨境贸易,更多的电商平台也加速平台建设,频繁的快递、邮包也催使着物流业的发展,各部门也通过对跨境电子商务的深入了解,推出更多有效、便捷、惠民的和法规,总之,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正朝着世界潮流改革创新。在传导机制中,跨境电子商务通过企业的发展推动海关推行区域一体化来减少时间成本、通过网络购物激增催生出巨量的快递、邮包进而使物流企业加大投资来减少物流成本、通过电子货币交易改善中国现行支付体系来减少信用成本、通过企业的良性竞争推动法律规范化来减少安全成本、通过大数据平台建设与对接来减少信息成本,进而推动贸易便利化的发展。
减少时间成本
图3-3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对贸易便利化的推动机制
25
跨 境 电 子 商 务 发 展 减少物流成本 推 动 贸 易 便 利 化 减少信用成本 减少安全成本 减少信息成本 国际商务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推动贸易便利化研究
(2)贸易便利化对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促进机制
随着全球“单一窗口”、“电子口岸”和无纸化通关等贸易便利化措施升高的呼声,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电子信息技术在贸易便利化中日益重要,一国贸易便利化水平越高,预示着该国的对外贸易水平越高、国际竞争力越强。
贸易便利化的发展,进一步对削弱各国海关程序的复杂程度以此提升海关通关效率、对国际贸易相关规则和非关税壁垒的市场准入的透明化以此增加信息透明度、对跨境电子商务提供现实基础以此增强供货能力、对资本的利用预期得到全面认识以此加强企业资本周期利用率,从而促进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贸 易 便 利 化 发 展 提升通关效率 增加信息透明度 中 国 跨 境 电 子 商 务 发 展 增强供货能力 图3-4贸易便利化对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促进机制
加强资本周期利用率
26
国际商务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推动贸易便利化研究
第4章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推进贸易便利化的作用分析
4.1跨境电子商务推动贸易便利化分析
4.1.1促进通关程序简化
改进通关效率是贸易便利化的重要体现。2014年7月,海关总署公告2014年第56号文中指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需要做好进出境的货物、商品的监督管理工作,从而推动前者健康发展。针对跨境电子商务的监管要求、企业注册登记及备案管理、进出境货物和物品通关管理、进出境货物和物品物流管理等事项进行了明确,标志着跨境电子商务正式步入规范化轨道。而全球速卖通早在2010年成立。也就是说,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倒逼海关部门加快出台了行业规范办法。这种从上至下的高度重视,进一步促使跨境电子商务通关程序和通关效率不断提升。以宁波市为例,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提高通关效率:第一项措施是将海关通关作业和跨境电子商务相互结合,依托跨境电子商务现有的网络平台,以其订单、支付单、运单为基础,生成电子商务报告单,下单后直接报关,整个过程实现电子化;第二项措施是对消费者开发身份认证系统,从而在通关过程中能够自动检测,提升通关效率;第三项措施是将海关监管和企业生产作业结合,企业仓储进出过程安装全自动X光机,对商品通关状态自动检测和识别,从而实现电子商务的商品快速过关。面对“双十一”、黑色星期五等国际购物节期间,大规模、短周期、高密度的跨境物流通关需求,海关部门成立了跨境转运应急指挥中心,利用开通机场卡车航班等方式扶持进口电子商务货物空陆联程转关,拓宽跨境电商出口通道等。通关以海关牵头的,质检、工商、税务、外汇等管理部门的协作,形成的跨境电子商务贸易服务水平提升,为推进贸易便利化积累了经验,使跨境电子商务成为了贸易便利化的先行者。 4.1.2强化物流能力建设
随着跨境电商被提至外贸增长新引擎的高度,鼓励企业出口的“海外仓”站上风口,成为中国制造的海外支点。所谓“海外仓”,是指跨境电商企业按照一般贸易方式,将商品批量出口到境外仓库,电商平台完成销售后,再将商品送达境外的消费者。支持企业建设一批出口产品“海外仓”,既是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外贸商业模式的创新,也是实现外贸稳增长和优化升级的一项重要部署。对企业而言,“海外仓”建设有
27
国际商务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推动贸易便利化研究
利于降低成本。传统出口模式需经过外国进口商、外国批发商、外国零售商三个环节才能将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海外仓”建设可以让出口企业将货物批量发送至国外仓库,不仅扩大产品品类、节约成本,还减少了中间环节,实现本地销售,本地配送。此外,“海外仓”也是展示品牌、售后、咨询的窗口。据估算,“海外仓”物流环节较零售直邮方式成本可降低20%-50%,货运时间从20天左右缩短到3至5天。对于监管而言,“海外仓”等跨境电商B2B模式实现清关的规模化和规范化,有利于降低监管成本,提高通关效率,避免偷税漏税。对于消费者而言,“海外仓”还能服务于国人“海淘”。例如,顺丰以其“海外仓”作为统一收货地址收货后,再集运回中国,不仅提高商品流转效率,也降低了物流成本。与此同时,国内的物流标准化建设则是助力跨境电子商务进口的重要努力。2015年以来,商贸物流标准化将托盘标准化和循环共用体系作为核心目标,对各个部分的标准化流程都稳步发展和积极落实,使得企业的物流运作效率大大提升,成本也进一步降低。
除此之外,10个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正在加快保税区与物流企业的合作,以增强本区域的跨境电子商务竞争能力,如上海引入了12家物流仓储企业,定位为进口电商集散地和仓储运营中心;杭州与20家邮政速递等电商服务企业达成业务合作,其中不乏富士康准时达等制造业物流服务企业;宁波也积极联系EMS、顺丰、中通、中国邮政富立、中海贸等快递仓储业巨头。这将不断提升服务区内的物流水平,以跨境电子商务为支点,撬动运输服务能力提升,促进贸易便利化提高。 4.1.3推进网上支付改革
2015年6月,李克强总理曾在常务会议中指出,对于电子商务的发展,要鼓励其发展完善的跨境支付方式,特别是推进境外汇支付试点,支持境内银行卡清算机构拓展境外业务。此前,外管局配合该发展,已经将网络购物单笔交易的限额提升到了5万美元,并对支付机构开立外汇备付金账户的户数放宽了。该意见实施以后,8个月内全国共有26家支付机构参与了试点并累计办理跨境收支约52亿美元。除了国家层面不断支持跨境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结算改革外,商业银行和支付机构也积极推进业务转型。通过商业银行服务的改进,有效提高了跨境电子商务的便利度。这从很大程度上帮助推进了贸易便利化。再比如全球速卖通,其资金流转方式是国际版的淘宝,卖家下单后,货款也将暂时存在一个中间账户上,卖家发货后,等到买家确认收到了货物,就可以通知卖家并确认收货,之后,货款将从中间账户转移到卖家账户中。如此,交易双方
28
国际商务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推动贸易便利化研究
就能够确保资金的安全。目前,全球速卖通已经引入了多种支付结算方式,并在持续引入中。相对而言,跨境电子商务的第三方支付改革明显走在前列,早在2007年,支付宝就开始尝试跨境支付业务,并将整个过程委托给银行代为处理。随后,一些其他的第三方机构也纷纷进入该领域,也正是因为这些机构的不断创新,为跨境电子商务行业规范发展提供了经验。 4.1.4完善配套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于2005年正式施行。此法制定初期跨境电子商务还没有得到发展,处于酝酿期。因此,该法没有关于跨境电子商务方面的规范论述。这就导致了跨境电子商务缺乏上位法支持其发展。但是,凭借着占据贸易量比例的不断提升,其推动国家部委的重视也越来越大。从2014年至今,国家相关部委已经出台了10余项规范文件,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支持。具体来看,国家配套法规的完善,主要居于以下方面:一是通关监管方面。这在本章节的第一部分就已经提到,包括无纸化和便捷化等,主要集中在海关部门相关规章的完善上。这与贸易便利化中的口岸效率、监管环境等指标密切相关。海关部门的效率提升,离不开其他部门的配合。上海自贸区建设经验中,就明确提出加强海关、质检、工商、税务、外汇等管理部门的协作。事实上,跨境电子商务将传统贸易搬到了互联网上,虽然监管单据和方式可以电子化、无纸化,但是环节仍然存在,部分工作仍需要在线下完成。二是税收方面。相对于传统贸易而言,跨境电子商务在结汇、退税方面相对劣势,而且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明确相关税收之前,纳税方面的漏洞依然存在。因此,财政部门等先后出台了个人单次交易和年度交易的限值,并对行邮税税率等进行了规定。表面上这些促使跨境电子商务的利润空间减小,事实上对规范其发展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同时,促使B2C逐步向B2B集中,为全面、大规模的跨境电子商务提供基础。三是支付结算方面。国家外管局关于第三方支付机构试点推广,以及央行《关于上海支付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实施意见》等制度规定,使得跨境电子商务中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走上合法化道路。传统贸易中支付结算已经有十分健全的流程,而且发生纠纷时,各国法律也有相应的保障条款,关于追责、追偿等规定非常清晰。当前第三方支付机构与跨境电商的对接,有利于促进这方面责任追究工作的完善,从规制环境角度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4.1.5强化信息交流共享
打破信息不对称是电子商务的最大功效。跨境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贸易流程,使贸
29
国际商务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推动贸易便利化研究
易买卖双方间的信息更对称。而且,B2C模式直接将产品信息传导给了消费者,M2C模式直接吸收了消费者需求进行产品生产,无疑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以出口贸易流程为例,图上部分中,中国出口上、国外进口商、国外批发商和国外零售商之间是四个不同的利益体,而产品出口的两端分别是中国制造商和国外消费者,信息在流通过程中存在较大损失。图下部分中,出口跨境电商流程明显简化了利益体,通过跨境电商平台,中国网商和国商就进行了产品交易,甚至是国外消费者直接利用跨境电商平台与中国制造商进行联系。毫无疑问,后者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更为顺畅。另外,因为互联网的便捷性,尽管全国虽只有10个城市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试点,但是,跨境电商平台对于全国的用户而言都是开放的,广大消费者可以通过平台购买自己的产品。当然,对于不居住在试点城市的消费者而言,存在诸如不能到直购体验店感受商品实物等不方便问题,但相对于了解产品信息而言,已经比传统贸易方便了很多。而这一切,均应归功于跨境电子商务在促进信息交流共享方面的作用。从贸易便利化的考量角度来看,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是对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增长点。
中国制造商 中国网商 跨境电商 国商 国外消费者 中国制造商 中国出口商 国外进口商 国外批发商 国外零售商 国外消费者 图4-1 传统出口贸易流程与出口跨境电商流程对比图
提高信息交流传播速度和真实性也是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重要优势。如全球速卖通不仅使用传统的联系工具,还使用一种新型软件“trade message”,该软件能够支持来自任何地方的买卖双方进行交易。外贸交易的发展,需要双方能够在信息获取和信息真实度方面有很好的保障,否则,交易将因为风险过大而受到阻碍,不易向前发展。通过全球速卖通这样的B2C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所有的消费者都能够自主查询最为热销的产品,查询到每一个感兴趣商品的所在店铺信息和交易情况等,从而做出最优选择。而卖家也能借此了解许多新的行业动态,特别是同行业其他商家的发展情况,从而及时自我调整和发展。跨境电商平台的区别在于,如全球速卖通是提供买卖双方交易的平台,而兰亭集势则是一个网络商店。 4.1.6打破区域地理
在物流能力建设和信息交流共享的共同支撑下,跨境电子商务对打破区域地理
30
国际商务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推动贸易便利化研究
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促进不同区域间的贸易便利性非常关键。以中国10个为例,包括上海、杭州、宁波、广州、深圳前海、福州、平潭、天津等拥有传统港口优势的城市,也包括了郑州、重庆等非港口城市。众所周知,中国长三角、珠三角之所以成为贸易高地,就是凭借着天然的港口优势,国外的利物浦、新加坡等城市也不例外,而因为跨境电子商务的出现,打破了这个传统。中部城市郑州、西部城市重庆凭借地方的扶持,以及不断优化的制造业基础,也成为跨境电商的重要领地。所以说,跨境电子商务改善了中国内陆地区的贸易环境,为其参与国际贸易提供了可能,尤其是贸易出口。这些城市可以通过生产要素的低投入,如土地价格、价格劳动力低廉等,获取产品的成本优势,再借助跨境电子商务的营销平台,精准找到国外客户,利用先进的物流体系不断降低物流成本,以此与沿海发达地区进行贸易竞争。而且,跨境电子商务的参与主体更为多元化、交易呈现网格化,只要内陆地区的产品优势存在,就一定能在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这为中国不断推进的产业转移提供了有利的支撑条件。对于同居于沿海地区的各大贸易城市而言,因为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也从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各地区间因为地理因素而形成的优势,反而更注重比拼各地在物流仓储能力、监管服务、配送服务、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软实力。这也就有了不同试点城市关于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不同定位和不同模式,对于贸易便利化而言是十分有利的尝试,体现在各地不断增长的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不断增加的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公司,以及不断壮大的产业园区等等。
4.2跨境电子商务推动贸易便利化的制约因素
4.2.1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低
从前文的研究可以看出,贸易便利化是一个宏观概念,其由不同的微观指标构成,是对一个地区贸易环境的整体评价。跨境电子商务作为国际贸易的一个方面,借用互联网优势,为贸易双方提供了诸多便利,而这需要海关、物流、支付等机构共同配合完成,不断协作支持提高服务质量。上述基础在于信息化,如果没有信息化,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不能提供有效的产品信息,消费者无法进行网上支付,海关难以实现无纸化监管,物流公司不能智能化控制仓储、实施配送等等。虽然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但对于庞大的传统贸易规模而言,参与的企业数量还十分有限,因为大部分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较低。缺乏信息化基础使得这些企业难以触电,无法利用互联网优势促进自身发展,也就弱化了跨境电子商务在促进贸易便利化方面的作用和效果。因此,不难断定,未来
31
国际商务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推动贸易便利化研究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增长,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传统贸易企业的转型,以及制造业企业的成功触电。
4.2.2社会信用体系尚不健全
类如全球速卖通、兰亭集势等电商平台而言,经过一定的发展时期且依靠强大的股东优势,已经在业内集聚了品牌效应,信誉度较高。而更多的跨境电子商务参与企业都属于中小微企业,数据显示,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达5000家。如何对规模庞大的跨境电商平台进行有效监管,海关、工商等部门出台了相应的备案管理要求,但仍不能保证监管无死角。跨境电子商务中,第三方支付机构通常与平台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平台的信誉无法保证,那么第三方支付机构的风险就更难有效控制了。中国目前由人民银行开展征信体系建设,由工商局开展信用体系建设,但这些体系之间并未联通,没有实现数据共享。在此条件下,跨境电子商务的信用体系是缺失的。这也就有了关于网上争议处理的研究。当然,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还需要对除了中方以外的外方买者或销售者的信誉进行调查,这个工作的难度就更大。目前,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形成统一信用体系,使得跨境电子商务难以像传统贸易那样去进行追责,对于贸易便利化而言,就是规制环境不足的体现。
4.2.3宏观经济增长趋于缓慢
自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中国宏观经济走势显得十分困难。2015年,在积极财政和稳健货币的相互支持下,全国GDP增长率为6.9%,为改革开放以来最低值。与此同时,国家财政收入增长也难以为继,2016年的国家赤字率达到了3%的警戒线。以去杠杆、去库存为主基调的经济,首先对钢铁煤炭等过剩产能行业进行了大规模职工分流。这些对于中国经济发展而言十分不利。尽管跨境电子商务能够逆势增长,但不可否认,在大的经济环境增长困难的情况下,中国进口跨境电子商务肯定会受到影响,而出口跨境电子商务与国外经济情况密切相关,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大,所以,整体发展必然会出现跨境电子商务因为价格优势不断挤占传统贸易的情况。此时,对于贸易便利化而言,很难得到实质性的改善。 4.2.4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匮乏
跨境电子商务迅速发展下,另一个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即人才的不足。一些外贸人才,特别是在语言和专业技能上的复合型人才欠缺。目前主要的相关从业人员是来自外
32
国际商务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推动贸易便利化研究
贸行业,且以英语为主,但是外贸领域和市场的扩大,使得一些非英语国家的地位也日渐重要,而这些国家外贸生意的开拓则需要多语种人才的参与,比如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等。其次则是对于外贸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其不仅应当了解国外的语言文化、交易习惯和相关行业市场,还要对外贸规则甚至纠纷处理规则有一定熟悉度,从而能够在遇到各类问题后很好处理,而这样的复合型人才目前还非常稀缺,导致行业发展受到制约。当前,中国不断鼓励“海外仓”建设,也需要大量的国际人才,而这些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因为人才不足,了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不利于贸易便利化的推进。
4.2.5电商间差异性竞争不足
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之间的抄袭现象也是十分普遍的。比如营销策略方面的抄袭,相对“双十一”、“黑色星期五”等已经公认的国际购物节而言,有的电商平台又推出“4.8”、“双十二”等性质类似的购物节,吸引客户的主要手段也是体现在降价促销、送券促销等,并没有形成具有明显特质的营销手法。全球速卖通曾在2013年西方网购狂欢节“网购星期一”活动中,根据不同地域特色,比如在一些国家如美国、俄罗斯等推出冬天冰雪纷飞时雪橇抢红包和优惠券等,而在一些南半球的国家则将活动适当改为在沙滩上抢红包等,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之后其他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迅速跟进,类似的营销手段很快被复制。销售产品的同质化也使得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颇为受限,进口商品的种类始终较窄,集中在一些日用消费品领域,出口商品的种类则更窄,主要为服装和一些廉价饰品,通过价格战的方式吸引顾客,而为了确保盈利,不得不压低采购价格,甚至部分出口商品向小作坊采购,这样很容易导致纠纷,进而影响商誉,不利于企业和行业的健康发展。而且纠纷处置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对贸易便利化而言是极大的伤害。
33
国际商务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推动贸易便利化研究
第5章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推动贸易便利化的对策与建议
根据前文研究发现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推进贸易便利化发展的现状,以及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本文分别从层面和企业层面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5.1层面
5.1.1加快国际合作,参与跨境电子商务规则制定
中国加入WTO以后,一直致力于推动贸易便利化发展,签订了《贸易便利化协定》。通过参与此类国际化合作,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便利化。跨境电子商务属于新兴事物,发展至今也就十来年时间,相比较于其他国家而言,因为中国对传统零售贸易的保护措施较少,大大激发了电子商务的发展活力,拥有淘宝、京东等众多电子商务巨头,这些企业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中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比如全球速卖通、兰亭集势等,所以,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整体发展较好。为了保持这一优势,更好地发挥跨境电子商务对贸易便利化的促进作用,中国有必要牵头主要贸易伙伴,制定跨境电子商务方面的贸易规则,尤其是对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中的支付结算、追偿理赔、网上争端、海关通关等内容进行约定,如利用中国当前主推的“一带一路”战略分布实施。这有利于进一步巩固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所取得的成绩,并在国际贸易中提高话语权,促进贸易便利化发展。 5.1.2加强执行监督,确保已经颁布落地实施
为了发挥“互联网+”在推进传统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中国出台了多个关于促进、规范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法规,既有部委的监管原则,也有地方的扶持措施。也正是因为这些支持,使得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在通关、支付、物流等领域取得了快速成长,极大地促进了贸易便利化。需要注意的是,在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阶段,这些的效果是立竿见影,但是是否得到了落实,是否形成了长效机制,是否有后续的完善措施,还需要层面加强自我监督,及时对法规效果进行评估。对于实施情况不理想的法规,要查找源头,是因为法规本身并不符合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还是因为执行部门没有严格按要求办理,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评估。比如最近出台的关于个人跨境消费限额的规定,具有一定的临时性,要及时开展评估,如果不符合当前发展需要应该立即调整。另外,多个跨境试点城市以及自贸区关于跨境
34
国际商务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推动贸易便利化研究
电子商务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应该及时在全国范围推广。同时,随着跨境电子商务在传统贸易中的比重持续增加,有必要考虑将其纳入《贸易法》的监管范围,适时开展该法的修订工作。
5.1.3完善信用体系,推进跨境电子商务规范发展
信用是一个社会的基础。如果没有契约精神,毫无信用可言,那么不仅是无法完成贸易,还会引起无端争执和矛盾。应该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整合已有的社会信用统计资源,建立统一的查询平台,并将结果运用到跨境电子商务监管中。对于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以及平台中出现的欺诈行为,应该实行零容忍制度。如果是平台本身造假、以次充好、虚假营销等,要实行电子商务平台退出。在平台建立初期设立保证金,用于平台退出以后的争端解决。这有利于规范跨境电子商务良性发展,发挥其推进贸易便利化的作用。当然,这种做法可能会提高跨境电子商务的经营门槛,但是,对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言,以及当前的发展阶段实际,应该从无序的竞争状态进入一个整合阶段。除了平台的信用监督外,对于买卖双方也要建立相应的信用体系,以约束贸易双方的买卖行为。
5.2企业层面
5.2.1加强信息监管,净化跨境电子商务经营环境
不论是何种模式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只要其通过平台运营获取了经济利益,都应该对其平台内的买卖双方信息以及自己提供的信息的真实性负责。这既是杜绝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中虚假交易,规范行业发展的必须之举,也是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措施。如对会员的注册信息严格审查,确保卖家信息的真实性,对其注册的公司和地址,以及资信情况等进行审查;交易双方在对对方进行评价时,尤其是买方对于卖方评价时,通过实名评价的方式,使得卖方信誉和买方信用等能一目了然,并具有较高真实度,既是给买方提供参考,也是防止卖家的造假行为。良好的经营环境是跨境电子商务推进贸易便利化的先决条件。
5.2.2打造自主品牌,获取跨境电子商务高附加值
跨境电商的发展打开了无国界网络购物的大门,中国制造的产品得以直接面对全世界的消费者,为中国制造突破价值链低端锁定提供了巨大机遇。因此,借用跨境电子商务的契机,打造中国自主品牌非常重要。中小制造企业可以借助跨境电商平台直接搜集
35
国际商务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推动贸易便利化研究
海外消费者信息并形成互动,打破了以往国外分销渠道的层层壁垒,迅速树立自己的品牌,开发价值增值服务,进而改善自己的利润空间。企业也需要更加充分地调研了解国外市场,包括消费者的行为习惯、文化风俗、购物偏好,还包括当地的法律法规,尤其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以规避经营风险,进而利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立健全企业的品牌设计、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体系,打造属于自己的线上品牌。这是提升中国贸易便利化的市场火车头。在打造自身品牌的同时,不论是买卖企业还是电商平台,都应该注重人才培养,为企业发展继续能量。
5.2.3加快信息化步伐,注重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提升
面对快速发展的跨境电子商务,广大中小企业要加快信息化步伐,包括建立网站、与电商平台对接等,使企业尽快与国际接轨。对于出口企业而言,把自己展示给国外的消费者,增加订单量,同时利用国外的需求,不断改善自己的产品结构,改进产品质量;对于进口企业而言,可以在全国范围内采购商品或原材料,为企业提供更多的选择,不断优化产品生产。对于广大跨境电商平台而言,打造品牌的基础还是自身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的双提升,有必要在改进支付结算方式,提高支付结算效率,扩大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改进物流管理,提高配送效率;改进售后服务质量,减少网上争端等。这将有利于壮大跨境电子商务市场规模,促进贸易便利化。 5.2.4注重新兴市场,加紧国际市场全面战略布局
欧美等国家的消费力强,但市场也趋于成熟,成长空间十分有限。而且,这些市场中存在多个实力强劲的B2C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它们将欧美市场作为主要竞争市场。这对中小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而言,应该注重策略的差异性,瞄向俄罗斯、巴西、印度等新兴国家市场。这些新兴市场虽然存在经营规范度不够等难题,但整体成长性更强,从全球速卖通统计的成交数据肯,俄罗斯在去年的人均跨境网购交易额比前一年增加了18倍,增长速度在所有国家中排名第一,乌克兰、白俄罗斯、巴西也跻身前十名。加快新兴市场布局,可以帮助优化企业的市场结构,避免因为局部经济危机而导致经营情况急剧下降。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有效成长,是推动贸易便利化的力量源泉。
36
国际商务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推动贸易便利化研究
第6章 结论
跨境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拉动经济增长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作为新兴事物,跨境电子商务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因为超前发展,倒逼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对其进行规范,并改善监管服务环境,提高跨境电子商务的通关效率、支付改革、物流加速等等,这些措施对贸易便利化而言都是极大地促进作用。本文系统回顾了国内外关于跨境电子商务和贸易便利化的研究文献,并以此为主线,分别介绍了跨境电子商务和贸易便利化的相关理论,对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和贸易便利化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就跨境电子商务和贸易便利化发展情况而言,一是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在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环境等方面拥有发展先天条件,未来前景广阔;二是中国贸易便利化发展十分明显,其中贸易便利化重视程度明显提升、贸易便利化基础条件显著改善、贸易便利化先行先试取得成效。
第二,就跨境电子商务推进贸易便利化的作用而言,主要体现在促进通关程序简化、强化物流能力建设、推进网上支付改革、完善配套法规、强化信息交流共享、打破区域地理。这些成果既与跨境电子商务的属性相关,也与国家支持和企业努力密切联系。
第三,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与贸易便利化存在互动机制。从两个角度得出: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对贸易便利化的推动机制和贸易便利化对中国跨境电子的促进机制。通过推导和图形辅助,对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和贸易便利化有更深刻的认识,在减少时间成本、物流成本、信用成本、安全成本和信息成本的同时,提升通关效率、增加信息透明度、增强供货能力和加强资本周期利用率才会使得互动机制体系更加协调、内容更加充实、地位更加稳固。
第四,就跨境电子商务推进贸易便利化的制约因素而言,主要存在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低、社会信用体系尚不健全、宏观经济增长趋于缓慢、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匮乏、电商间差异性竞争不足等问题。这与中国当前跨境电子商务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
第五,就跨境电子商务发挥推动贸易便利化的作用而言,一是层面,应该从加快国际合作,参与跨境电子商务规则制定;加强执行监督,确保已经颁布落地实施;完善信用体系,推进跨境电子商务规范发展等角度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保驾护航。二是
37
国际商务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推动贸易便利化研究
企业层面,应从加强信息监管,净化跨境电子商务经营环境;打造自主品牌,获取跨境电子商务高附加值;加快信息化步伐,注重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提升;注重新兴市场,加紧国际市场全面战略布局等方面,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积蓄能量。
38
国际商务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推动贸易便利化研究
参考文献
[1]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及监管问题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4(9).
[2]李发强.自贸试验区与中国跨境B2C电商平台建设问题研究[D].外交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5.
[3]张红英.中国B2C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4]王玲珑.贸易便利化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5]刘嘉旻.出境电子商务海关监管模式初探——以企业对消费者(B2C)电子商务贸易式为例[J].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12(05):58-63.
[6]赵广华.破解跨境电子商务物流难的新思路:第四方物流[J].中国经贸导刊,2014(26):16-20.
[7]陈剑玲.论消费者跨境电子商务争议的解决[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12(02):154-156.
[8]高飞燕.第三方支付的风险度量与风险控制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9]廖蓁,王明宇.跨境电商现状分析及趋势探讨[J],E-BUSINESS JOURNAL.2014(02):9-10.
[10]王外连,王明宇,刘淑珍.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现状分析及建议[J].电子商务,2013.09:20-21.
[11]雷杨,王淑琴,蒙立军.中国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实践与发展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3,26:80-82.
[12]黄怡园,王浩.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市场的路径探索[J].新西部-理论版.2013(21):68,
[13]罗春玉.跨境电商增速达四成营销模式激烈碰撞[N].通信信息报.2014.4.9:A13. [14]来有为、王开前.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形态、障碍因素及下一步[J].改革,2014,(05),68-74.
[15]鄂立彬、黄永聽.国际贸易新方式:跨境电子商务的最新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4,(03):22-31.
[16]鄂立彬、刘智勇.跨境电子商务阳光化通关问题研究[J].国际贸
39
国际商务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推动贸易便利化研究
易,2014,(09):32-34.
[17]薛源.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全球性网上争议解决体系的构建[J].国际商务,2014,(04):95-103.
[18]王冠风.贸易便利化机制下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电子商务研究——基于平台经济视角[J].经济改革,2014,(03):38-42.
[19]赵广华.破解跨境电子商务物流难的新思路:第四方物流[J].中国经贸导刊,2014,(26):16-20.
[20]孙衷颖.区域经济组织的贸易便利化研究[D].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21]陈杰.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便利化研究[D].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2]娄万索.贸易便利化理论根源探析[J].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10(8).
[23]徐雅雯.上海合作组织贸易投资便利化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2.
[24]朱国正.试论中国海关在贸易便利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上海海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9).
[25]张庆庆.贸易便利化:进程、效果与中国的策略选择[D].天津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6]曹杰.贸易便利化机制下自由贸易港区海关监管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7]唐晓玲.贸易便利化的帕累托改进评析[J].青海金融,2010(10).
[28]田忠法、汪明.贸易便利化——中国外贸体系的新坐标[J].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学报,2005(2).
[29]刘洋.WTO贸易便利化规则与中国相关法律的完善[D].中国法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0]张鹏.贸易便利化法律规制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1]陈晖.贸易便利化下国际海关立法的新特点及贡献[J].东方法学,2010(11). [32]李翠.贸易便利化的法律协调[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3]孙卓.关于征收电子商务关税的思考[J].上海海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4). [34] 龙韶.电子商务对国际税收管辖权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社会科学版),2010(05):68-72.
40
国际商务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推动贸易便利化研究
[35]Iwanow,K,Trade facilitation, regulation quality and export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2007,Vol.19:735-753.
[36]Zarzoso,I.M ,Felicitas,N.D ,and Horsewood, N. Are Regional Trading Agreements Beneficial? Staic and Dynamic Panel Gravity Model[J]. 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 and Finance,2009,Vol.20:46-65
[36]Santiago Iglesias-Pradas, Felix Pascual-Miguel, Angel Hernandez-Garcia, Julian Chaparro-Pelaez. Barriers and drivers for non-shoppers in B2C e-commerce: A
latent
class
exploratory
analysis[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3(2):314-322.
[37]Arellano,M.and Bond,S. Some Tests of Specification for Panel Data:Monte Carlo Evidence and an Application to Employment Equations[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Vol.58:77-297.
[38]Evdokia,M and Silvia,S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Trade Facilitation on Developing Countries’trade,2013.OECD Trade Policy Papers No.144.
致 谢
41
国际商务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推动贸易便利化研究 本文是在导师刘主光教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在论文的选题和研究方
法及思路方面,都得到了导师的悉心指导,使我获益非浅。导师严谨治学的态度、丰富的知识、诲人不倦的精神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我学习的榜样。借此机会,谨向刘主光老师表示真挚的谢意。
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了很多资料和素材,还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和指正!
4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