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0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含答案)

2020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含答案)

来源:华佗小知识
2020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含答案)

1. 我会积累,我会读书。

(1)这学期我们已学了两首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你能默写其中一首吗?别忘写上作者的姓名哦。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本学期你一定读了不少课外书,请你推荐一本你认为比较好的书吧。 先写出书名:《______》

简要谈谈你认为好的理由:______

2. 阅读训练。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1)这一小节写了______种人,前一个“有的人”指______的人,后一个“有的人”是指______的人。

(2)两个“活着”的含义是( )

3.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这首诗是______代诗人______的作品,他在诗中将______和______有机地结合起来,表达了______之情。

(2)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______”二字描写出春草的茂盛。

(3)人们常用“______ , ______”一句来赞颂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4)“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______”和“______”两个动词描绘出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______”和“______”点出友人即将经过的处所。

(5)最后两句用______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做到了情景交融,令人回味无穷。

4. 诗文填空。

(1)工欲善其事,______。 (2)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3)兴尽晚回舟,______。 (4)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

5. 读《望洞庭》,回答下列问题: 望洞庭

唐 ( ) ,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 (1) 唐______

______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______ 。 (2)写出诗的前两句的意思。

(3)前两句诗中,诗人把______ 比作了______ ,突出了洞庭湖面______ 的特点。

6. 根据课内外积累填空。 (1)名句积累我能行。

①______,______,斜风细雨不须归。 ②______,______,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③______,偏听则暗。

④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

(2)至美之景在自然。你看,三亚落日______(填成语):它歪着红扑扑的脸蛋,______,______地从身上抖落下______,在大海上溅出无数夺目的亮。______笔下的夹竹桃______(填特点):在______里,在______里,在______里,看不出______的时候,也看不出______的时候,无日不______。

(3)至理名言寓水中。水______,______,从无惧色,它好像______。万物人水,必能______,它好像______……由此看来,水是______啊!

7. 古诗默写。

(1)日照香炉生紫烟,______。 (2)______,一行白鹭上青天。 (3)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 (4)______,门泊东吴万里船。

8. 古诗词及名言警句填空。

(1)诗歌中有丰富的联想,如《春夜喜雨》中的“晓看红湿处,______。” (2)读了《怀念母亲》这篇课文,我体会到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对爷爷说的______,______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班主任老师教育我们要做诚实守信的学生,我不由得想起古人告诫我们的名句:______,______。

(4)鲁迅先生对敌人绝不屈服,对人民鞠躬尽瘁,我想借用一副对联“______,______”颂扬斗士——鲁迅先生。

9. 横线处应该填入的一句是( )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儿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________________。

A .明日落红应满径 B .小园红入春无际 C .小园香径独徘徊 D .小园幽径独徘徊

10.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望洞庭》这首诗中,诗人用______的修辞手法,把洞庭湖比作______,也比作______。

(2)自居易在______诗中,描写江南美景的“______,______”一句中,抓住了“江花”的“______”,“江水”的“______”,写出江南春天绚丽的美景,借景抒发诗人______。

(3)这样的山______这样的水,这样的水______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______,山间______,江上______,让你感到______,真是“______,______”。

11. 美丽的景色令人沉醉。《三亚落日》中:“夕阳也______,变得______,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______。”《夹竹桃》中:“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______,______,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12. 忆一忆,填一填。

(1)《文心雕龙》中“______,______”的意思是练习过很多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很多把剑之后才知道如何识别剑器。

(2)“______。两小儿笑日:‘孰为汝多知乎?’”读着所填部分的句子,我想到了孔子的名言:______。

(3)洛阳亲友如相问,______。(《芙蓉楼送辛渐》) (4)却看妻子愁何在,______。(《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稻花香里说丰年,______。(《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6)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______、______,有远大、______的追求。(《跨越百年的美丽》)

13. 同样是送别,不同的送别方式,表达了不同的离别情。李白送孟浩然是伫立江边,久久凝望:“______,唯见长江天际流。”而汪伦送李白则边走边唱,李白见此而作:“李白乘舟将欲行,______。”王维则以酒相送,他在《送元二使安西》中有言:“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而高适在《别董大》中则说:“莫愁前路无知己,______。”我在毕业典礼上对同学说:“______,天涯若比邻。”

14. 下面的诗句中依次填入的花名是( )。 ①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村。 ②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 无处寻。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开。 ④竹外 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A .杏花 桃花 菜花 梨花 B .杏花 菜花 梨花 桃花 C .桃花 梨花 杏花 菜花 D .菜花 桃花 梨花 杏花

15.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洛阳亲友如相问, ______ 。《芙蓉楼送辛渐》 (2)螳螂捕蝉,______。塞翁失马,______ (3)百啭千声随意移,______。《画眉鸟》 (4)______,人直朋友多。

(5)有朋友的人,像 ______ ;没有朋友的人,像______。

16. 日积月累。

(1)地满红花红满地,______。

(2)______,______;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 (3)翠翠红红,______;风风雨雨,______。

(4)______,山外白云,______;池边绿树,______,雨落溪边。

17. 填空。

(1)古诗中洋溢着浓浓的情:“复恐匆匆说不尽,______”,那是思念家乡的深情;“却看妻子愁何在,______”,那是收复河山的激动;“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那是感悟人生的快慰;“归来饱饭黄昏后,______”,那是融人自然的自在。

(2)名言警句让人终生受益:“虚心万事能成,______”告诉我们勿骄傲;“______,行必果”告诉我们需诚信;“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______,______”教会我们珍惜时间。

(3)《为人民服务》的作者是______。他引用司马迁的话“______”,来证明“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关于生死的意义,于谦借石灰表达了他的看法:“______,______”。

(4)经典名著,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如______的江姐,你看她______;如______的孙悟空,你看他______;高尔基在《童年》中刻画了一个______的阿廖沙,你看他______。(人物形象与事例相一致)

18. 阅读理解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

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将晓:______ 三万里:______ 南望:______

(2)读诗歌,谈谈“入”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9. 课文大舞台。

(1)秋月白,______。雨中山果落,______。 (2)______,眼见为实。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______代诗人______写的,诗中的九月九日是______节。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4)读书是成才的第一要素,古今中外都不例外。周恩来总理年少时“为______而读书”;大文学家高尔基说:“书籍是______。”《三字经》中也提到:“玉不琢,不成器。______,______。”

(5)红红的枫叶像______,______,邮来了______。

20. 根据要求填空。

三个人凑在一起聊读书,甲说:读书好。乙说:好读书。丙说:读好书。他们的意思分别是:

甲:______;乙:______;丙:______

请选择其中一个意思写一句名言警句或诗句。

21. 按课文内容填空

(1)红日初升,______;河出伏流,______。潜龙腾渊,鳞爪飞扬;______,百兽震惶;鹰隼试翼,______。

(2)“孔明教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句中,“教”的意思是______,“孔明”指的是______(谁)。

(3)学习了《雷锋的故事》一文,我们知道雷锋同志是一个______的人。 (4)《天鹅》一文表达了作者______之情。

22. 积累与运用。

老师经常教育我们“少壮不努力,______”;启发我们“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鼓励我们“锲而不舍,______”;告诉我们“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23. 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最接近的一句是( )

A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B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C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D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4. 积累与应用。

(1)在《天游峰的扫路人》中我们认识了______的扫路人;从《山谷中的谜底》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______这个启示可以用成语______来替代; (2)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

(3)要敢于同坏人坏事坏风气做斗争,于谦的“______,______”就是最好的写照。

(4)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______;但是香气却毫不______,浓浓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______,______,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

25. 语言积累。

(1)诗词中,诗人为我们呈现了多彩的夏天。范成大勾勒出了“梅子金黄杏子肥,______”的美丽乡村图;苏轼描绘了“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的西湖雨景;司马光眼里“更无柳絮因风起,______”;王昌龄看见了“______,芙蓉向脸两边开”的美景。 (2)《清平乐·六盘山》让我们感受到词人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这首词是这样写的:“天高云淡,______。______,______。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______,______?”

(3)爱国是崇高而神圣的字眼,是文明社会不变的价值追求。苏轼说“报国之心,______”,陆游说“位卑______”。

(4)来到阅览室,看到同学们正在专心地读书,我不禁想起了关于读书的名言:______,______。

26. 日积月累。

(1)破坏环境的地方我写上口号或标语:______。 不爱祖国的人我用名人名言劝说:______。 (2)描写菊花引用古诗句:______,______。 送别朋友时用古诗句:______,______。 想念家乡时吟古诗句:______,______。

(3)春节在大门上贴副对联:______,______。 搬新房给书房贴名言瞥句:______,______。

(4)不讲诚信的人我用古人的话劝:______,______。 不团结互助的人我用谚语劝:______,______。 山峰是______,世界最低的盆地是______。 (5)世界最高的(6)补写《论语》。 ①______,患不知人也。 ②学而不思则罔,______。

27. 阅读《七律·长征》,回答文后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下列词语。 ①等闲:______ ②逶迤:______ ③磅礴:______ ④云崖:______

(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

28. 课外阅读

江上渔人

江上来往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解释下列划横线的词 江上来往人,但爱鲈鱼美

往来:______ 但:______ 美:______ 君看一叶舟 , 出没风波里 舟:______ 出没:______

29. 课外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土膏欲动雨频催, 万草千花一晌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 领家鞭笋过墙来。

(1)给下列字注音。

膏______ 频______ 晌______ 畦______ 笋______ (2)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3)本课所学的《四时田园杂兴》,描写的是春 季的景色。本诗描写的是春 季的景色,根据诗中的词语绿秀 可以看出,诗中的频 反映景色变化得特别快。两首诗的共同特点是 ?

30. 古诗阅读:补充诗句,并填空。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______。 千门万户______,总把____________。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______。千门万户______,总把______。 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_》,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元日”是农历______,即______。

(2)根据解释从诗中选出相对应的字词。 ①______:一年已尽。 ②______:药酒名。

③______:日出时光亮而又温暖的样子。 (3)判断对错。

“屠苏”是一种糕点名。古代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吃这种糕点,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4)《元日》诗中的哪句诗概括出了“年复一日”这个词?( )

(5)王安石的《元日》诗反映了北宋过新年有哪些习俗?不正确的一项是(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