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理h论eor eticalEXp10ralIon 中国高校校园媒体传播参与机制构建 文/司峥呜孙晓玮李松林 摘要:中国高校校园媒体是一种主要以广大在校师生为传播对象,以报纸广播电视传统 媒体为主要形态,以网络媒体、手机媒体为新兴媒介,传播校园新闻信息与校园文化的媒介形 态。本文主要研究如何调动各方力量、人员参与校园媒体传播,促进中国高校校园媒体能力和 影响力的提升,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在对内对外传播方面均能有所作为。 关键词:校园媒体传播参与机制构建 中国高校校园媒体是一种主要以广大在校师生为传 题。宣传栏、海报等户外媒体是校园使用频率较高、使用 播对象,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移动无线 效果较好的户外宣传媒介;校园网络媒体是顺应高校校园 设备等传播媒介,传播校园新闻信息与校园文化的媒介形 网络的建立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媒体形式,其主要形态是高 态。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高等院校不断加快国际化 校的校园新闻门户网站、校园BBS论坛、社交网站公共主 办学的脚步,努力向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校园 页等,具有更新及时、信息量大、图文并茂、方便陕捷、 媒体成为中外高校开展交流合作、向世界展示中国高校形 易于获取等特点。同时,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无线终端媒 象的重要途径和平台,高校校园媒体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也 体正逐渐进入校园媒体传播体系中,成为校园新兴的媒体 将促进中国高等院校的国际化进程,提升中国教育事业的 形式。校园媒体形式较为常见的手机传播形式是飞信群 国际竞争力。高校校园媒体既是塑造和展示“中国形象” 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本文主要研究如何调动各方力 发、手机报、微信等。这是一种具有无限潜力的校园媒体新 根据《2010中国高校校园发展报告》统计,在中国高 的重要途径和平台,同时也是国家软实力的一部分,有 形式,手机传播将成为校园媒体发展和改革的强大推动力。 量、人员参与校园媒体传播,促使中国高校校园媒体走出 校校园媒体中,91.5%的高校校园媒体有报纸、90.2%的高 传播能力低、影响能力弱的困境。 校有广播、75%的高校有新闻网、58%的高校有电视台、 46.4%的高校有新闻类杂志。报纸、广播是当前中国校园 一、中国高校校园媒体发展现状 媒体的主要形态;校园新闻网络发展迅速,排名第三;校 实际上,中国校园媒体由来已久。l9l7年,在时任 园电视台位居第四,普及率较低的原因在于,电视媒介具 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倡导下创办的《北京大学日刊》, 有复杂的制作流程、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以及需要更多技 校园媒体具有特定的受众群体,一般为在校学生和 可以算作是最早的校园媒体。经过近百年的发展,现在校 术设备和显示设备的支持。 园媒体的传播媒介多种多样,涵盖报刊、杂志、广播、电 视、网络以及新兴的移动便携无线设备。其中,校园纸 教职员工,也包括部分离校的往届校友,受众群体具有较 质媒体以校园报纸、校园杂志为主要类型;校园广播是 大的相似性。其组织管理机构一般都为学校宣传部或 最早出现的校园媒体之一,是校园宣传工作的主要媒介形 者学校共青团团委,学生自发组织建立的较少;校园媒体 态。校园电视增强了视觉冲击力和现场感,是深受师生喜 的管理体系大部分采取“学生负责人一中层干部一普通成 欢的媒体形式。但是,校园电视节目制作复杂、投入成本 员”的三级管理,主要成员为学生,以大一、大二和 较高、设备要求较高、人力需求相对较大,这导致校园电 大三的学生为主。学校通常会配备相应的指导老师对学生 视节目的更新速度慢,节目质量偏低,显示设备较少等问 在业务技能、职能范围等方面进行培训与指导;传播内容 68 传媒MEDIA 2015.3(上 T .E嚣 _ 主要为校园新闻、学校方针以及校园文化,而属于校 主,注重报道学校最新的科研成果,逐渐形成大学校园文 园行政职能的内部文件则不属于校园媒体传播的范畴。在 化特色,打造特色新闻和品牌新闻。 校园媒度方面,主要有例会制度、总结制度、值班制 3.传播媒介:传播平台与设备技术支撑。在新闻传 度、奖惩制度和内容审查制度;中国高校校园媒体的各类 播的实践中,应注重对传播媒介的合理有效的利用。例 T校报在发行了5()多年后宣布停刊,将新闻传 制度比较完善,普及度较高。大部分中国校园媒体有专门 如,美国MI的经费来源,年运营经费的数额大多为5000~10000元, 可见,除去硬件设备投入外,校园媒体所获得经费较少。 播转向了Web2.0时代的网络媒体。再如,在新闻报道上, 不仅重视文字的可读性,同时,也呈现图片、音频、视频 在非商业性的经营状况下,校园媒体所需的运营经费影响 等多种媒介表现形式,使受众获得丰富而多元化的信息。 着校园媒体的发展。在商业化运作方面,活动赞助与广告 是校园媒体商业化最常见的两种方式,但中国高校校园媒 体商业化运作的仅占少数。 二、中国高校校园媒体传播参与机制需要解决 的关键问题 美国著名学者哈罗德・拉斯维尔于l948年在《传 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传播过 程的“5W”模式,即“谁在传播”(Who)、“传播 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1)、“传播的对象是谁”(To Whom)、“传播 的效果如何”(With What Effect)。以此传播模式为基 础,中国高校校园媒体的传播参与机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 题为以下几点。 1.传播者:管理与服务。从校园媒体组织角度而 言,在媒介融合时代,中国高校校园媒体试图将校园各类 媒体统一纳入一个机构来进行管理。目前,很多高校都设 置了“新闻中心”,将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 统一纳入到校园媒体这一体系中,进行人力资源的整合, 这有利于发挥整体传播优势,统筹各种校园信息,进行系 统集中的宣传报道。高校校园媒体可以和学校媒体专业进 行联合运行,这样既能共享设备资源,也能够为校园媒体 引入具有一定新闻专业背景的人才,极大地提高高校校园 媒体的服务质量。此外,传播服务者要强化受众意识,为 广大校园内师生群体服务,提供受众所需要的有价值的新 闻产品。 2 受众与传播内容:使用与满足。校园论坛等社区 化的网络载体,使受众直接成为传播内容的制造者,充分 调动校内师生既作为受众又作为传播者的积极性。中国高 校校园媒体的目标受众主要是校内师生,还未将受众群体 扩大化,而扩大受众群体应是校园媒体未来发展所要努力 的方向。西方高校校园媒体已将学生家长、校友、社会公 众以及专业媒体记者的不同需求包含在内,从而对新闻报 道内容进行主题分类,方便不同受众群体能够获取相应的 新闻信息。总体上,高校校园新闻内容还应以科研活动为 中国高校校园新闻网已经具有相当高的普及程度,在数字 技术与网络技术不断推进下,校园媒体走媒介融合之路是 必然趋势,集各类媒介之所长,丰富报道内容,这必将是 未来校园媒体的发展方向。 4.对外传播:联动与互动。在新媒体融合的背景 下,高校校园媒体之问的联动问题,高校媒体与社会媒 体、社会组织、国际媒体、国际组织的互动问题,对高校 校园媒体的对外传播、全球化传播及其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至关重要。目前,中国高校校园媒体正在尝试与社会媒 体、社会组织的合作与互动,但是其程度和方式都还停留 在起步阶段,大多的互动方式是邀请社会媒体对校园媒体 成员进行培训,通过对社会组织进行赞助、发布广告等形 式,进行商业化的尝试。从实际效果看,目前这些对外的 互动方式,在中国校园媒体的传播能力和传播影响力的提 升上收效甚微。在互动问题上,如果只限于本地、本国的 媒体和组织是不够的,还要将国外媒体和组织机构纳入互 动与服务范围,从而使高校新闻面向更大范围的国际受 众,直接提升高校校园媒体的国际影响力。 三、中国高校校园媒体传播参与机制的主要构 成要素与功能分析 高校校园媒体传播参与机制的模型构建包含以下要 素:主体是参与其中的传播者和受众,客体是校园内的各 类事务;同时包括各类媒介要素以及对外要素。该模型的 传播要面向校园、社会和国际(如图所示)。 1.中国高校校园媒体传播参与机制的协调平台。中 国高校校园媒体传播参与模式的协调平台的构建,是为了 协调模型中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以便维系模型的稳定, 最大化地满足各方的需求,调动最广泛的校园力量,提升 校园媒体的传播能力。中国高校校园媒体传播参与模式的 协调平台包含于该模型的各个链接层次中,包括四个方面 的内容:协调学校内部的关系、协调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关 系、协调学校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协调学校与国际社 会的关系。中国高校校园媒体传播参与模式的协调平台在 此模型中发挥纽带关系,只有正确处理好、协调好、维系 传媒::MEDIA 2015 3(上) 69 The。例ca.E _ 试析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 ‘‘ 受众本位’’实践的误区 文/李婷婷 摘要: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大力倡导并践行“受众本位”理念时,暴露出诸多误 区,迎合受众,强化刻板印象;情绪化语言,难以客观引导;跟风模仿,同质化严重。 为此.传统媒体需努力完善职业规范,提升传统媒体公信力;明确受众定位,走差异化道 路;开展多元化经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适应受众多样化的需求,助推传统媒体在新 媒体环境中专业性的加强和公信力的构建。 t 关键词:传统媒体受众本位新媒体误区 伴随着受众媒介使用习惯的变化,传统媒体受众市场 一、传统媒体“受众本位”实践误区的表现 不断收缩、经营收入增长渐缓甚至负增长、传播影响力降 贯彻并强化“受众本位”理念是传统媒体应对新媒体 低和社会舆沦的引导能力弱化,为扭转其占绝对优势的传 竞争的重要手段,为的是更好地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 播格局已被打破的现实,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观念正被传 以聚拢稳定的受众群,缓解其生存与发展危机。然而,传 统媒体大力倡导并践行。然而,在以受众的兴趣、需求来 统媒体以受众为中心、服务受众也走入了一些误区,在很 指导媒体la常信息传播行为时,也暴露出诸多误区。本文 大程度上,背离新闻专业主义所要求的客观、公正、准确 总结出当下传统媒体“受众本位”实践的误区,并尝试探 等伦理规范,消解了传统媒体的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值 究其影响凶素,期望对拓展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中的影 得警惕。 响力有所助益。 1.迎合受众,强化刻板印象。李普曼认为,刻板印 媒体的视界,形成优势互补,更好地建立高校的社会形象 参考文献 和社会声誉,获取更多的关注,为校园建设获取更多的支 [1】栾玉波. 中国高校校园媒体现状与发展研究【1)J 持,加快学校国际化办学进程,提高中国高校校园媒体的 浙江大学,2011 国际传播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2]黄艾娇. 中关高校校园媒体比较研究[DI.华东师 范大学,2009. 本文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媒介化社会社区 [3]张啸,邱天.校园媒体现状思考及资源的整合与架 媒体公共性建构与传播应对”(项目编号2012M520714)、 构ID】.山东大学,2012.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媒介融合环境下中国 高校校园媒体国际传播影响力研究”(项目编号12C()37)、 作者司峥呜系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科学博士后、 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金资助“新媒体环境下 媒体技术与艺术系教师 城市社区传播体系构建与有效性研究”(项目编号:HIT 孙晓玮系哈尔滨华德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教师 HSS.201214)研究成果之一。 李松林系哈尔滨工业大学媒体技术与艺术系教师 传媒:MEDIA 2015 3(上)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