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幼儿园大班教案《小猫钓鱼》

幼儿园大班教案《小猫钓鱼》

来源:华佗小知识
幼儿园大班教案《小猫钓鱼》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趣味数学》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小猫钓鱼”。通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引导幼儿学习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

1. 让幼儿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能够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 培养幼儿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小猫钓鱼的故事图片、数字卡片、加减法运算卡片、磁性小白板。

2. 学具:幼儿用书《趣味数学》。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利用小猫钓鱼的故事图片,讲述小猫钓鱼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数学问题。

2. 例题讲解(10分钟)

结合故事,讲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以及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3. 随堂练习(10分钟)

发给幼儿加减法运算卡片,引导他们进行计算,并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4. 小组讨论(5分钟)

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交流自己在计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六、板书设计

1. 板书题目:小猫钓鱼 2. 板书内容:

加法: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 减法: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 10以内加减法运算示例: 3 + 4 = 7 7 3 = 4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完成幼儿用书《趣味数学》第12页的练习题。 答案: ① 5 + 3 = 8 ② 9 4 = 5 ③ 2 + 6 = 8 ④ 7 3 = 4

2. 家园联系:请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作业,关注幼儿在计算过程中的表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课后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加法和减法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购物时进行加减运算,培养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2. 教学目标的设定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 4. 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 5.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 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1. 确保故事与数学知识的紧密结合,使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自然地接触到数学概念。

2. 教学内容应具有层次性,从易到难,逐步引导幼儿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3. 利用教具和学具,如数字卡片、加减法运算卡片等,帮助幼儿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

1. 知识目标:让幼儿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能够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补充说明:通过故事、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引导幼儿逐步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含义,以及10以内的具体运算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补充说明: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幼儿积极观察、思考问题,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

1.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补充说明:针对这一难点,教师应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具体的例子和反复的练习,帮助幼儿逐步理解和掌握。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补充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幼儿的思考过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

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小猫钓鱼的故事图片,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数学问题。

补充说明:教师应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数学问题的兴趣。

2. 例题讲解:结合故事,讲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以及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补充说明:例题讲解应注重直观性和易懂性,用具体的事物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3. 随堂练习:引导幼儿进行计算,并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补充说明:随堂练习应具有针对性,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指导,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五、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

1. 作业设计:完成幼儿用书《趣味数学》第12页的练习题。 补充说明:作业应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难度适中,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后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加法和减法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补充说明:课后反思有助于教师了解教学效果,发现问题,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讲故事时,语言要生动、形象,语调要富有感染力,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 讲解数学概念时,语言要简洁明了,语调要亲切,便于幼儿理解。

二、时间分配

1.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约5分钟,确保幼儿充分进入学习状态。 2. 例题讲解环节约10分钟,详细讲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3. 随堂练习环节约10分钟,让幼儿充分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环节约5分钟,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品质。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引导幼儿思考和关注重点知识。

2. 提问方式要多样化,如开放式、封闭式等,激发幼儿的思维。 3. 鼓励幼儿积极回答问题,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情景导入

1. 利用小猫钓鱼的故事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结合故事中的具体问题,引导幼儿自然地接触到数学概念。 教案反思

1. 教学内容是否丰富、有趣,能否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 教学方法是否适宜,是否有助于幼儿理解和掌握知识。

3. 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到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给予个别指导。 4. 课堂提问是否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能否激发幼儿的思维。 5. 课后作业设计是否合理,能否巩固所学知识。 6. 针对课后反思,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