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刚构-—连续组合弯梁桥施工工法
长联大跨度的刚构——连续组合梁桥采用“弯梁”形式布置(曲线梁),使其不但具有刚构—-连续组合梁桥的优点,而且充分体现曲线梁在桥梁的设计和选线上具有的更大的选择空间和灵活性,能更好地适应道路线型,这无疑是大跨度连续梁设计与施工需要研究解决的新课题。宣化至大同高速公路党家沟大桥的成功建造,为这一新课题研究开创了先例,并获得成果.     党家沟大桥1998年4月由铁道部第十一工程局四处中标承建,1999年7月30日全部合拢,1999年10月30日竣工交验。经交通部公路检测中心对大桥的动、静载试验表明,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大跨度混凝土桥梁试验方法》要求,满足设计标准要求,其结论为“大桥结构设计合理、施工工艺可靠、工程质量好”。经铁科院2000年3月6日查询(查询号TA00059),该桥的长联大跨度刚构 – 连续组合弯梁施工技术,在国内为领先水平,该施工技术在京张高速公路祁家庄大桥上推广运用使之更加成熟。该技术获得1999年中铁第十一工程局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年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优秀工法一等奖、2001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被铁道部列为科研项目,认定号为990027(铁道部科教综〈1999〉26号文),成果已通过部级鉴定(技鉴字[2000]第029号)。经过对两个大桥的施工实践,将科技成果总结整理形成本工法。     一、工法特点     1.解决了长联大跨度的刚构—-连续组合“弯梁\"悬臂灌注施工线型控制与体系转换的技术难点。
##
2.高墩墩顶0段采用预埋构件安装悬臂三角形托架施工新技术,与其他形式0段托架比较具有操作简易、重量轻、受力简单可靠、节约钢材等优点。
#
3.1#—1'段采用无托架施工新技术,节约了大量的器材和安装费用,加快了工程进展。     4.研制运用了适应于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弯梁悬灌施工的新型挂篮。
#
5.研究解决了0段大体积高标号混凝土的防裂措施。     二、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铁路、公路长联大跨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组合箱型变截面弯梁桥的悬臂灌筑法施工,适用于一级公路半径~〉200m以上弯梁。     三、施工工艺
(一)工艺流程(详见图1)
图1  悬臂梁段施工流程
(二)施工挂篮
1.挂篮构造.本工法新研制适应于弯梁施工的三角形挂篮,如图2所示。
图2  挂篮示意图
三角形挂篮由三角形架、提吊系统、锚固系统、模板及张拉平台5部分组成。挂篮的适应梁重、梁长、梁宽、梁高等技术指标,应根据具体的箱梁结构设计情况进行设计和确定.     2.挂篮的工作原理。底模、外模随三角形桁向前移动就位后,分块吊装梁段底板和腹板钢筋,并安装预应力筋和管道。将内模架从已灌梁段箱体内拖出,待内模安装完毕,绑扎安装顶板内钢筋以及预应力筋与管道,然后灌注梁段混凝土。当新筑梁段预应力张拉和压浆作业结束后,挂篮再向前移动,进行下一梁段的施工。如此循环,直至梁段悬灌完工。
3.挂篮试验。三角形挂篮由工厂制造,为方便悬灌施工,挂篮加工完成后,选择场地,进行试拼,并作超载试验,检验挂篮受力状况,测取挂篮自身的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值,供悬灌梁段立模时参考。     (三)施工线型控制
大跨度弯梁悬臂浇筑施工中,线型控制极为重要。而影响线型的因素较多,主要有挂篮的变形、箱梁段自重、预施应力大小、施工荷载、结构体系转换、混凝土收缩与徐变、日照和
温度变化等。线型控制将影响到合拢精度及成功与否,故必须对线型进行精确的计算和严格控制,在实际操作叶,采用计算机程序化控制。     1.施工高程控制要点。
(1)为了保证箱梁理论轴线高程施工精度,及时准确地控制和调整施工中发生的偏差值,高程控制以Ⅱ等水准高程控制测量标准为控制网,箱梁悬浇以Ⅲ等水准高程精度控制联测,选用高精度水准仪,其偶然误差不大于1mm/km。
(2)线型监测的方法是在梁顶面的同一方向截面上预埋3个测点,为便于分析计算,其中1个测点应较为准确地埋设于梁的中线上,另外2个测点应对称于中测点设于两边,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和每种工况交界时刻对每一截面上3个测点进行监测.通过对监测数据的整理分析后便得知在每一种工况下梁体随着时间推移的变形规律和变形量大小,据此推算下一步施工梁段应该预留的变形量,同时与设计值进行对照,若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分析处理,否则便定出一个合理的预留变形值进行施工放样。
2.平曲线控制要点.与梁段的标高值一样,“弯梁”梁段的中心线位置也同样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在实际操作中采取如下几种措施:     (1)布设大桥Ⅱ等精度三角网,要求测角中误差为土1.0秒,桥轴线相对中误差≤1/13000,基线相对中误差≤1/250000,三角形闭合差为±3。5秒。
(2)建立正确的计算模型,计算出每个梁段中心线的起点、终点平面坐标值,输入微机待用.根据模拟线形计算结果,进行设计参数的调整,使各参数尽量接近实际,并严格监控,以保证全桥T构弯梁的线形理想。
(3)弯梁平面线形控制,关键在于控制挂篮及模板的平面位置,由于温度和施工荷载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绝对平面位置的不稳定,T构弯梁分段灌注的平面线形用绝对平面位置和相对平面位置进行控制,在实际运用中采取施工测量(相对平面位置)与控制测量(绝对平面位置)相结合的方法,控制平面曲线位置.
施工测量就是预先在施工完的梁段埋设中心基点,运用偏角法测量定出下一梁段的中心位置。由于中心基点和所要测设的下个中心点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均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中,所以要用大桥三角测量控制网进行梁段中心线的控制测量复核(绝对平面位置),当复核误差大于5mm时应及时分析原因,及时调整。     (4)对已施工完成的各梁段的中心线也要按规定每天测量一次,以掌握其线型的总体变化,输入微机指导下步梁段的曲线定测量工作。在挂篮的行进、安装过程中的平面线形控制实际上是控制每节段前后的平面偏移量,每节段灌注完毕,张拉完预应力后,平面线形控制以控制该段绝对平面位置为主.
(四)0#段施工要点及防裂措施
#
1.0梁段施工要点.
(1)以混凝土的强度和弹性模量作为控制指标,试验选出合适的梁体混凝土配合比。     (2)在墩身上预埋钢构件、安装三角形托架,并进行预压,然后铺设0#梁段底模。详见三角形托架示意图(图3)。
图3  0#梁段三角形托架
#
(3)将预制而成的0梁段钢筋骨架整体吊装就位后,交错安装0#梁段的外模、内模、纵向预应力束制孔管道、横向及竖向预应力筋与制孔管、顶板钢筋及有关预埋件。
(4)搭没混凝土作业平台,在腹板和顶板上预留天窗,布置混凝土用的漏斗和串筒,从底板
#
开始前后左右对称整体分层一次性灌注0梁段混凝土.
(5)混凝土灌注结束后,加强对梁段尤其是箱体内侧与外侧的洒水养护。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时,穿束、张拉纵向预应力束。张拉顺序为先腹板、后顶板,先上后下,左右对称。纵向预应力束张拉结束后,分别张拉横向和竖向预应力筋。预应力张拉全部结束
后,按纵向、竖向、横向的顺序压浆。
#
2.0梁段人体积高标号混凝土施工的防裂技术措施。由于0#梁段结构复杂,体积大,如何控制混凝土变形作用产生的裂缝,是0#段混凝土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根据实践经验,控制0#段高标号混凝土裂缝应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
(1)消除托架的非弹性变形。托架安装完成后,要进行加载试验。按照0段施工时产生的竖向等效荷载的1.1~1.3倍进行预压,消除地基和托架结构的非弹性变形,检验托架的安全度。这样可以避免因地基和托架变形而使箱梁混凝土开裂.加载时可以用水箱注水或用砂袋堆码。
#
(2)过人洞防裂.多数0段施工的端隔墙出现过明显裂纹,在设计允许的前提下,在过人洞横隔墙上设预应力束,在过人洞的两侧各1m范围内加设钢筋网,可以基本消除端隔墙上的裂纹.
(3)构造钢筋的控制。在全预应力箱梁纵向构造钢筋设计中,没有考虑拉力的作用,常用直径10~12mm光面钢筋作为构造钢筋.由于箱梁的体积大、结构复杂,在预应力施加前,小直径光面钢筋难以克服混凝土的温度应力而使混凝土出现裂纹。在实际操作中,在设计允许的前提下,将光面钢筋改为螺纹钢筋,可以有效克服内应力产生的裂纹。
#
(4)在高温天气灌注0段混凝土时,为克服混凝土的温度应力,避免产生裂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在不改变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降低水灰比,采用高效减水剂减少水的用量,降低水化热。②用冷水喷洒碎石降温.③在波纹管内灌注循环水散热。④加强草袋覆盖、凉水养护。
#
(5)低温天气施工防裂。在低温天气进行0段混凝土施工时,为减少混凝土的温度应力,避免产生裂纹,要严格按照混凝土冬季施工规范办理,加强温度监控,确保混凝土内外温差不大于20°C,并推迟拆模时间。
(6)有利于整体变形的一次性混凝土灌筑工艺。0#块分成二次或三次灌筑成型,其优点是施工方便、托架一次受力小,但对混凝土的裂纹控制不利。例如先灌筑底板、再灌筑腹板的二次成型工艺(如图4)易产生腹板竖向裂纹。
图4  腹板竖向裂纹示意图
其原因是:底板混凝土灌筑达到一定强度后,变形量相对很小。腹板混凝土在底板上灌筑时形成上端自由、下端受约束的变形状态,从而产生腹板竖向裂纹。解决问题的办法是:0#
#
段混凝土一次灌筑成刷,而且从拌和、运输、入模、灌筑全过程快速完成,使0段混凝土形
#
成糙体,从而使0段混凝土在变形上整体化,避免产生竖向裂纹。
#
(五)1-1'#梁段无托架施工要点
#
当箱梁0#段的长度不能满足挂篮安装所需要的作业空间时,则先进行1-1’#梁段的施工。为节约托架的制作安装费用,加快进度,本工法采用三角形挂篮的主构件联体和模板安装成#
1—1'#梁段联体挂篮的吊架施工结构,如图5所示.在吊架上完成1#—1’#梁段的施工作业程序.
#
图5  1#-1’梁段联体挂篮的吊架施工结构
#
(六)2(2’#)-N#(N’#)梁段的挂篮悬臂施工
1.安装挂篮.在1#(1’#)梁段完成后,联体挂篮必须解体,要求挂篮对称地移至灌筑2#(2’#)—N#(N’#)梁段的位置,然后安装2‘—2“模板.     2.2*(2“)-N*(N*)梁段悬臂灌筑.
(1)挂篮检查合格后,将预制好的2#—2’#梁段的底板、腹板钢筋骨架依次吊入挂篮内,
#
一边与1—1’#梁段预留钢筋相连,一边安装底板、腹板中的纵向与竖向预应力制孔管道.顶板钢筋及横向预应力筋管道,待梁段内模架从1#—1’#梁段箱体内拖移出并装上模板后,进行现场绑扎安装。
(2)同时对称浇筑2-2’梁段混凝土。安排专人清孔,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拆除梁段端部模板,将端部混凝土凿毛,调直预留连接钢筋。
#
(3)当2与2’#梁段混凝土强度均达到设计强度的90%时,穿束两个梁段同时同步双向张拉纵向预应力束.
##
(4)为避开挂篮轨道的影响,2、2'梁段的竖向和横向预应力筋的张拉与压浆安排在3#、
#
3'#段的梁段施工结束、挂篮移到4#、4’梁段位置后进行,以此类推。
3.现浇边跨直线段。边跨直线段在膺架上立模浇筑,边跨等截面直线段箱梁施工可因地制躲用贝雷支架、万能杆件支架、军用梁、军用墩支架等多种形式的支架,不论哪种支架均需做静载试压,以检查支架的承载能力,测试纵梁的变形值.最大加载按施工荷载的1。3倍计。
支架施工时应注意:为适应直线段箱梁体温度纵向变形及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施工中除支架顶部应有一定的位移装置外,箱梁的底板与支架间也应留有微量的水平位移装置。     (七)合拢与体系转换
1.合拢段的施工步骤按照设计给定的顺序进行。     2.合拢段的锁定措施。为了保持结构按设计要求合拢,避免在合拢过程中产生不利因素,用临时劲性型钢锁定将合拢段两侧连成整体,目的是在合拢段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可以传递内力,并保持合拢段两侧梁体的连续性。     3.合拢段的施工要点.
(1)合拢段的混凝土应选用早强、高强、微膨胀的混凝土,这样可以加速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及早实施预应力,完成合拢段的施工.
(2)合拢段混凝土浇筑的时间应选在一天中最低温度时施工,使混凝土早期结硬过程中处于升温的受压状态,减少温度变化对合拢段混凝土影响。
(3)支承梁体的施工支架(指直线段),应具有较大的竖向刚度,同时在纵向要有利于梁体的变形,以减少对合拢段的约束力。
(4)加强对合拢段混凝土的养护,使之保持潮湿状态,减少日照引起的温度变化影响。     四、机具设备(见表1)
表1  单个T构施工主要机具设备
注:共用机具不列入表内     五、劳动力组织(见表2)
表2  劳动力组织表
注:按单个T构施工作业计列     六、质量标准及控制要点
1.质量标准:执行现行的公路、铁路施工技术规范和质量验收评定标准.     2.质量控制要点。
(1)选定梁体混凝土的配合比时,除混凝土的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外,其弹性模量及容重还应分别满足桥梁设计规范第5.2。2条和设计图纸的要求.
(2)钢筋、模板、水泥、粗细骨料、预应力筋、张拉千斤顶、油泵、压力表、锚具等原材料和机具设备的验收、试验与检验均按现行规范及有关规定进行.
(3)为确保挂篮轨道位置的准确性,竖向预应力筋安装时,横向与纵向偏差不得大于3mm;挂篮拼装、前移就位后,其中线应与桥梁中线重合偏差不得大于5mm。     七、安全措施
悬灌梁施工系高空作业,除遵守“桥梁施工安全技术规则”的有关规定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位于同——T构上的2只挂篮的移位必须同步对称进行,位移差不得大于40cm;移动
##
时,挂篮后部应设置保险倒链,移动速度不超过10cm/min。
2.各悬灌梁段的底板与腹板钢筋分块吊装、灌注混凝土以及拆除挂篮必须均衡作业,确保T构两侧的不平衡重不大于5000kg。
3.每套挂篮应配缶消防器材,以防止电焊作业等原因可能引燃防雨遮晒篷布、安全网等易燃物而出现的火灾。
4.悬灌施工过程中,必须安排专人经常检查挂篮锚固螺杆、前后吊带杆等关键受力杆件的使用情况,加强起重用千斤顶、倒链、钢丝绳等机具设备的维修养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八、效益分析
1.本工法的开发运用,填补了国内大跨度钢筋混凝土预应力刚构 – 连续组合变截面箱型弯梁施工技术的空白,值得推广应用,社会效益良好。
#
2.墩顶0梁段采用悬臂式三角形托架比常用的万能杆件托架或贝雷桁架托架等节约材料,而且安装简便受力可靠,降低了工程成本。
##
3.1-1’梁段采用联体挂篮无托架施工,节约了大量的材料费用,加快了工程进展,降低了成本。
4.采用“悬灌弯梁线型控制程序”,节省了大量的手工繁锁计算时间,确保了现场控制测量的精度,提高了工作效益。
5.由于本工法在党家沟大桥的成功应用取得了如下效益:
(1)刚构 – 连续组合弯梁桥建造技术被评为1999年中铁第十一局科技进步特等奖,2000年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成果通过铁道部鉴定。
(2)在河北省质检站和省高速公路管理局组织的三次质量大检查中,党家沟大桥名列三次第一名,并在大桥工地召开现场会,被树为河北省样板工程,被誉为“河北第一桥”。     (3)1999年党家沟大桥评为局优工程,2000年评为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优质工程。     (4)由于党家沟大桥的施工业绩和良好形象,使得铁十一局四处又在京张公路中标承 建同类型的桥梁工程——祁家庄大桥。     九、工程实例
实例一:宣化至大同高速公路党家沟大桥,全长480m.大桥桥跨设计为(42+60+3×92+60+42)米一联七孔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组合弯梁(见图6),曲线半径为2500m。桥墩最高为50m,桥梁单幅宽11。75m,双幅宽24.5m.桥梁采用变截面箱梁,单箱
#
单室,三向预应力,梁部混凝土为C45。1#和6墩采用QZ15000kN多向(DX)球型支座,两桥台
#
采用滑板橡胶支座,中间2#、3、4#、5#主桥墩与箱梁刚性连结(刚构)。下部为41。8钻孔桩基础。肋板式桥台,矩形墩柱。
图6  桥跨布置示意图
该桥于1998年4月28日正式开工,1999年7月1日中跨合拢,1999年10月30日交工验收.中标造价为4750万元,竣工决算为5000万元。
该桥施工工期紧迫,当地11月至次年3月均为寒冷季节(最低气温 – 32℃)不能进行冬季高中混凝土施工作业,实际施工工期仅为11个月.由于工期紧,8个主墩投入了8对(16只)挂篮同步作业.
挂篮设计为三角形,主要技术性能为:适用最大梁段重100t;适用最大节段长为3.8m;适用梁高为2。0~6.5m;适用梁宽为(底/顶)6/11.75m;挂篮自重41t;走行方式为无平衡重走行;工作、走行状态倾覆稳定系数大于3;最大整体变形:弹性变形为13mm、非弹性变形为3mm。该桥施工合拢精度为土15mm,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率100%,优良率98%.     实例二:京张高速公路祁家庄大桥,全长572m,桥跨设计为(42+60+4×92+60+42)m。桥梁单幅宽度为15.75m,全宽为32.5m。1#、7#墩为QZ15000kN多向(DX)球型支座,2#、
3#、4#、5、6主墩与箱梁刚性固结(刚构),桥台采用滑块橡胶支座。其他结构设计情况与党家沟大桥相同。
该桥于1999年4月份开工,2000年7月份中跨合拢。工程中标造价为9900万元。
该桥采用党家沟大桥使用过的三角形挂篮,由于桥宽与原来有所增大,挂篮进行了必要的技术改造,使用情况良好。大桥的质量、进度、安全均得到甲方的好评,工程验交评定为优质工程。
新闻来源:《土木建筑-国家级工法汇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