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举例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举例

来源:华佗小知识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838· 光明中医2008年6月第23卷第6期 CJGMCM June 2008.Vol 23.6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举例 孙庆华 黑龙江省大庆石油学院医院(163000) 关键词: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医案 龙胆泻肝汤出自李东垣《兰室秘藏》等书,药物组 六一散清利下焦湿热,加入瓜蒌以宽胸理气,开肺气以 成略有差异,笔者现仅应用《医宗金鉴》之龙胆泻肝汤 通调水道,又配用当归清润大肠,以协助清热之品解除 于临床,效果颇佳,兹介绍如下。 1胁痛 杨某某,女,45岁,1997年4月6日初诊。自诉胆 囊造影确诊慢性胆囊炎两个月,未曾间断服用西药,虽 未酿成急性发作,但右上腹一直绵绵作痛,伴有口苦口 腻、纳呆便溏、多汗、白带淋沥(黄白相兼),舌体胖大、 质淡红,苔白腻,脉弦滑。辨证属肝胆郁热,兼湿热蕴 结中焦之胁痛。治则:升肝降胆,宣化畅中。方药:柴 胡2og,龙胆草20g,杏仁15g,泽泻15g,薏苡仁20g,滑 石20g,肉蔻15g,,通草15g,淡竹叶15g,厚朴15g,白术 20go 5剂后复诊:胁痛减轻,唯觉两胁时而胀闷,饮食 不佳时时欲吐,上方加川楝子15g、木香15g、元胡20g、 法半复15g以疏肝和胃,理气止痛。又5剂,诸症明显 减轻,宗上方加减调理5剂,症状全部消失。1个月后 随访未复发。 按:肝居胁下,其经脉布于两胁。胆附于肝,又因 肝主疏泄,性喜条达,所以,若情志失调,或湿热内郁, 或外伤久病,或阴血亏虚,以致肝络不和,疏泄不利,或 络脉失养,均可导致胁痛。今患者临床诸症均为湿热 之邪蕴结于肝胆,使肝胆失于疏泄条达所致,故龙胆泻 汤以清利肝胆之湿热,酌加健脾化湿之药,全方共收升 肝降胆、宣化畅中之功。 2癯闭 张某某,男,60岁,1997年2月15日初诊。自诉 排尿困难,小便不能自解已两天,曾在当地卫生所行导 尿术3次。现症:排尿因难,小便不能自解,小腹胀满 疼痛,夜晚诸症尤甚,口苦且干,口渴不欲饮,小便色 黄,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腻而厚,脉弦数。西医诊 断:前列腺增生。中医辨证为湿热内蕴,郁阻膀胱,以 致气化不利而致尿闭。治则:清热利湿、通利小便。方 药:龙胆草20g,泽泻15g,车前子20g,猪苓20g,竹叶 15g,滑石15g,生地20g,当归20g,瓜蒌20g,黄柏20g, 白木通20g,柴胡22g,甘草梢15g。3剂后,自行排尿, 又5剂,症状全部消失,2周后随访未复发。 按:内经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 能出矣。”本症因湿热郁阻膀胱以致气化不利,小便不 通而致癃闭。故治以清热利湿,通利小便,方中以黄 柏、泽泻、白木通、生地、竹叶、车前子、猪苓、茯苓以及 老年患者便秘,柴胡为引经使药。全方以清利湿热为 主,兼以宽胸、疏通三焦水道气机,故药后水道畅通,癃 闭解除。 3鼻衄 张某,男,20岁,1997年7月30日初诊。自诉病 鼻衄两年,近半年每月发作1、2次。昨晚鼻衄如涌、血 色鲜红,平时伴有头晕胀痛、心烦不宁、口苦咽干,舌质 红而干,脉弦数。辨证为病久阴亏,肝火上冲,扰动脉 络。治当清肝降火,滋阴止血。方药:龙胆草20g,黄 柏20g,当归20g,生地20g,柴胡20g,生牡蛎20g,生决 明20g,钩藤20g,茜草20g,白茅根20g,焦山栀20g,玄 参20g,沙参15g,甘草15g。 两剂后,衄血量明显减少,又2剂血止。唯头晕微 痛,心烦不安,脉弦细,治宜平肝清热,养血益阴。方 药:龙胆草20g,黄柏20g,当归20g,生地20g,柴胡20g, 玄参20g,夏枯草25g,生牡蛎20g,旱莲草20g,白芍 20g,甘草15g。5剂后病愈,随访两年未发。 按:肝之经脉,循喉之后上人颃颡。若忧思恼怒, 肝郁化火,循经上冲于鼻,迫血妄行,发于鼻衄。方中 龙胆草、黄柏、当归、生地清热养血,生牡蛎、生决明、钩 藤平肝潜阳,茜草、白茅根、焦山栀凉血止血,玄参、沙 参滋阴清热,柴胡为引经之药,全方共奏清肝降火、滋 阴止血之功,使热清血止,病自愈。 4带下  :王某某,女,40岁,1997年3月15日初诊。患带 下病年余,量多、黄白相兼、阴部灼痛、时有尿痛·、食少 腹胀,心烦不宁,口苦咽干,脉弦滑。辨证为肝经郁热、 脾湿下注之带下病。治则:清热利湿,健脾止带。方 药:龙胆草20g,黄柏20g,泽泻20g,柴胡zog,当归15g, 生地15g,薏苡仁15g,芡实15g,贯众20g,甘草10g。 3剂后,带下明显减少,但阴部灼痛未消,继服上 方4剂,再投外洗方:黄柏20g,蛇床子50g,苦参20g, 公英50g。五天后随访,病愈。 按:肝之经脉过股里环绕阴器,湿热内生郁于肝 胆,湿热之邪随经脉下注,故而致湿带下。用龙胆泻肝 汤取其清利下焦湿热之功,加入薏苡仁、芡实以健脾化 湿止带,贯众以清热解毒。全方共奏清热利湿、健脾止 带之效,病遂愈。 (本文校对:孙景武收稿日期:2008—02—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