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如何指导学生观察人教版新课标
法国作家莫泊桑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里,都有未被发现的东西……”鲁迅也曾说过:“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这是鲁迅长期创作的经验总结。
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小学生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我们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引导学生观察奇妙无穷、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才能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处处在意,事事留心
观察是写好作文的条件之一,而处处在意周围的人、事、物,将会得到许多作文的好材料,也将会把文章写得更全面、更细致。 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说服同学们学会观察。不论是动物,包括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不论是植物,包括花、草、树木;不论是房屋、桥梁、公路;不论是天空、云彩、风、雷、雨、电;不论是各种肤色的人,各种民族的人……有时,我带同学们到公园,也随时抓住机会现场引导他们观察荷叶、荷花和各种形态,观察锦鲤的游泳、嬉戏、觅食等动态。
作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学生内心世界的表白。学生写作,就是要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章表达出来。为了帮助学生变成生活中的有心人,教师自己就应该成为一个触觉敏锐的有心人,能够捕捉住学生生活中的亮点,有目的地指导他们观察,有意识地帮助他们积累作文素材。如做完早操,建议学生观察天空的颜色云朵的形状;中秋佳节来临,让学生记录下前后几天月亮的变化;体育课后请学生描述自己又热又渴的感受,灿烂的阳光下领着学生在操场上吹肥皂泡泡:下雨了,带着学生撑雨伞感受雨水的凉快;郊游时组织学生野炊、烧烤、放风筝等等。一边玩一边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做法、想法、心情、体验,让他们在娱乐当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
第 1 页第 1 页
叶圣陶说:“凡是技能,惟有在实践中方能炼就。”由此可知,学生惟有多练笔才能“下笔如有神”。实际上特每次观察到的点点滴滴及时记录下来,就是一次小练笔。由于有了亲身体验,学生完成起来得心应手。事实证明,只要学生善于观察周围事物,善于积累素材,写起作文来准会少了愁眉苦脸,多了奋笔疾书。
二、细心观察,大胆想象
教师要让学生做一个细心的人,从观察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比如,春天到了,带领学生走出去观察一下天气有什么变化,小草、树木有什么变化;秋天到了,带学生到田野看一看,树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哪些树叶落了,哪些树叶仍然郁郁葱葱;冬天到了,带学生走出教室,领略一下刺骨的寒风,欣赏一下飘舞的雪花。然后,将所观察到的内容及时写下来,作为今后写作的素材。其次,图画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也具有吸引力,每一幅图,每一张画在孩子眼里都是一个个极富生命力的神奇故事。因此,作为教师要紧紧抓住课文中的每一幅插图,让这些看起来索然无味的无生命的东西通过孩子们的想象、加工变成一个个充满神奇的故事,变成一个个跳跃的音符,变成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童话。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观察的顺序,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挖掘孩子们无限的想象力,让学生在一定顺序下观察图中画了什么,像什么。充分观察后,再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把看到的和由此想到的说出来,同时要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允许有不同的见解,不要强求千篇一律,和课文保持一致,可以改写课文,有自己的创新。只有这样,学生的观察欲望才能被燃起,才会大胆的去想象,才会最大限度上挖掘出学生内在的潜能。
三、热爱生活,获取素材
我们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的人、事和物。小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一些人和事,关键在于教师要引导他们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和感受生活,教给学生一些观察的方法,如观察人物,可抓住肖像、衣着、神态和言谈举止进行观察,去体会人物内心活动等;如观察植物,可通过视觉了解形状、颜色、姿态等,可通过嗅觉闻它的气味等等。
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捕捉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现象,作为习作的材料。在我们
第 2 页第 2 页
的生活中有些景物,突发的事情,有些画面如不及时捕捉,就会稍纵即逝。因此,我们要抓住这些机会进行习作训练。如:下雷阵雨、第一次下雪时,同学们是最好奇的,他们会不顾有无老师,问题情不自禁地向窗外张望,甚至发出怪叫。这难道不是习作指导的好时机吗?每当遇到这类似情况,我会连忙停止了讲课,干脆让同学们站在教室里或到走廊上去仔指导细观察雷雨或下雪时的情景,然后即时地说一说,并写下来,学生会非常感兴趣,并能写出好的习作。
四、全面观察,点面结合
一切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事物各部分之间,事物与事物之间都有紧密的内存联系,观察时,既要看到事物的全貌,又要注意到事物的细微区别和本质特征。比如,让学生观察一场拔河比赛,要求学生眼光要顾及全场:双方运动员的情况怎样,场上“拉拉队”的表情怎样,周围观众的情绪如何。整个比赛阶段的情形又如何等等。又要特别注意观察主要运动员的表情,个别有特点的运动员面目表情动作等等,又比如第四册教基础训练一的说话内容是《植树》,要求是把看到的内容用一两段话写下来。怎能样才能写出好这一两段话呢?第一步要看好图。图是作文的基本内容,要掌握好基本内容首先要让学生观察整个画面,图上是一群学生在郊外植树,有的扛树苗、有的挖树洞、有的把树苗放在挖好的洞里,有的给小树培土、有的浇水,和同学们一起植树的还有老师。这些只是画面上的基本内容,凭这些还难以写出一两段生动、具体的作文。因此,当学生粗略、笼统看好图的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指导学生点上观察。即锐意搜索、洞察事物的幽微,启发学生从劳动场面,劳动过程中捕捉细节。通过人物的表情、行动来窥探其内心世界以及不同性格、不同情绪等,这样写出的文章既有内容又生动。
五、观察有序,写作条理
观察有顺序有助于抓住事物的联系,作文才会有条理。表达才会层次分明,让人看了头绪清楚,印象清晰。
观察时,一般按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观察,也可以按部分到整体的顺序来观察。如:观察植物,往往先看它整个的模样、大小,再看平时是
第 3 页第 3 页
什么样?风吹起来是什么样?然后再深入一步,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别观察它的根茎叶花果,最后再整个看看。观察动物外形,先观察动物总的形状怎样,然后再从头、眼、耳、鼻、口、牙、羽毛,到上下肢、爪子、尾巴等部分的顺序依次观察。
观察一幅画面,也就是看图说话时:先从整体上观察画面所呈现出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然后细致观察想象出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及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及神态等变化。最后回归整体,把握图意所反映出的思想内涵及精神实质,并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观察静态事物要按空间顺序。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外至里或从里至外,或按东西南北方位,依次进行观察,如观察校园,可让学生先观察校门口,再校门口的中厅,接着观察中厅侧的操场,然后再观察教学大楼等。又如观察文具盒,可以指导学生从外至里地观察。先观察文具盒外表的形状、颜色,再观察里面的形状及各文具摆的情况。这样学生就对文具盒获得了完整的印象。
第 4 页第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