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房建有限空间应急预案

房建有限空间应急预案

来源:华佗小知识
有限空间应急预案

为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预防、控制中毒窒息等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切实保护从业人员的身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编制次应急预案。

一、有限空间作业特点

有限空间作业主要危险源为:缺氧窒息、中毒、燃爆、淹溺、高处坠落、触电、机械伤害以上危险源如果达到了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浓度(IDLH)就会对人造成伤亡事故,特定位高度危险源。首先要根据定义识别有限空间存在场所: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二、有限空间进入管理 1、持有限空间进入许可证; 2、进入有限空间的准备工作: (1)确定有限空间可能存在的危险; (2)确定有限空间类别,识别是否需许可; (3)确定需要的安全防护器材;

(4)确定相应的应急救援方案及应急救援器材; (5)确定有限空间的位置与性质,进入目的等; (6)确定使用的通讯联络方式;

(7)同时还应该确认进入人员、现场监护人 三、安全作业基本要求

1.依法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并严格落

实。

2.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应当严格执行“先通风、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未经通风和检测,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凡进入有限空间进行施工、检修、清理作业的,企业应当实施作业审批,未经作业负责人审批,任何人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作业现场必须有负责人员、监护人员,不得在没有监护人员的情况下作业。

3.对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员、检测人员、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并做好培训记录,记载培训的内容、日期等有关情况。未经培训合格不得上岗作业。特种作业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资质证书。

4.根据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保证作业和施救人员掌握相关应急预案内容,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演练,不断进行修改完善,并按规定申请备案。

5.为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含检测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防护用品和设备。防护装备以及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应当妥善保管,并按规定定期进行检验、维护。

6.在有限空间进入点附近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并告知作业者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防控措施,防止未经许可人员进入作业现场。

7.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当处于安全环境,并做好检测记录,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确保整个作业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8.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应当对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作业人员工作面发生变化时,应当视为进入新的有限空间,重新检测。

9.实施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应当保持空气流通。严禁

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10.委托承包单位进行有限空间作业的,应当进行安全交底,与承包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存在多个承包单位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统一协调、管理。

四、应急救援基本事项

1.应急救援原则:发生事故后救援人员未经批准,不得进入有限空间进行救援。后勤保障组立即向上级报告并拨打119和110,以尽快得到消防队员和急救专业人员的救助。;救援人员未经批准,不得进入有限空间进行救援;以下情况采取最高级别防护措施后方可进入救援:有限空间内有害环境性质未知;缺氧或无法确定是否缺氧;空气污染浓度未知、达到或超过IDLH浓度。

2. 应急救援分类:自救、无需进入救援、进入救援。

①自救:由于危害的紧急性与急迫性,并且进入人员最清楚其自身的状况与反应,通过自救方式进行撤离比等待其他人员的救援更快、更有效,同时,有可避免其他人员的进入。因此,进入作业的过程中,如果作业人员发现缺氧或检测仪器出现报警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并迅速撤离。

②无需进入的救援:当作业人员失去直觉,上方作业人员通过系在进入作业人员身上的全身式安全带和安全绳,将作业人员拉出作业场所,在地面采取有效心肺复苏术等措施进行救护。

③进入式救援:由于作业人员无法自行离开危险场所、无需进入救援失败时,经现场负责人批准后方可采取进入式救援。救援方法如下:向对作业环境不间断送风,检测人员持续监测有害气体浓度,进入救援人员佩戴正压式呼吸器、

防暴照明灯、防暴通讯器材进入有限空间,随时向地面负责人报告情况,将作业人员拖到井口,地面作业人员利用三脚架将受伤人员拉出有限空间,后勤保障急救人员对受伤人员采取心肺复苏术,直到专业救护人员到现场受伤人员接受专业救护后方可停止心肺复苏术。

3.应急救援的要求: ①建立救援组织

制定有限空间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机制,设置内部救援组织,明确救援人员分工与职责。

②配备救援设备

相关单位必须有适当和足够的应急救援设备器材,以确保可以及时安全地实施应急救援。相关器材必须得到良好的维护,随时处于正常的待命状态。救援装备主要包括:安全梯、三脚架、安全绳、安全带、正压式呼吸器具、救援呼吸面罩、防爆照明灯、防爆通讯设备、灭火器材等。

③组织救援培训

救援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应急预案、基本的急救知识、心肺复苏术、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及进入有限空间要求掌握的专业知识等。培训必须保留相关记录。单位如无培训条件可由外部专业培训机构提供相关培训。

五、应急救援器材配属 名称 气体检测仪 正压式呼吸器 对讲机 数量 2 2 4 单位 台 套 台 备注 1台泵吸式 1台扩散式 充气泵、呼吸器 防爆 照明灯 防爆风机 水泵 发电机 全身式安全带 三脚架 安全告知牌 锥筒 警戒线 安全帽 防护服 应急车辆 防毒面具 井口爬梯 防坠速差器 电力安全围栏 4 2 2 1 4 1 4 100 50 10 10 2 1 2 1 1 台 台 台 台 套 套 块 支 盘 顶 套 辆 套 把 台 套 防爆 10000m³/h风管100米 6寸 120KW 安全绳、安全带 全橡胶 防护手套、鞋子、眼睛 水车一台、金杯一台 全面罩滤毒罐 10米 六、应急救援流程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