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及翻译(背诵必备)
(上册)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注释: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 本味》。鼓,弹。
志:心志,情志。
太山:泛指大山、高山。
善哉:好啊。
巍巍乎若太山:像大山一样高峻。巍巍,高大的样子。若,像
少选:一会儿,不久。
汤汤乎若流水:像流水一样浩荡。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1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翻译:
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伯牙鼓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知己难寻,知音难觅。由解琴、解音而推衍为解人、解心,这就是“知音”一词的双关含义。烘托了友谊的珍贵。
书戴嵩画牛
宋 苏轼
蜀中有杜处士 ,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注释:
戴嵩(sōng):唐代画家。
2
处士:本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
所宝:所珍藏的(书画)
《牛》:指戴嵩画的《斗牛图》
锦囊玉轴:用锦缎作画套,用玉装饰卷轴。
拊(fǔ)掌:拍手。
搐:抽缩。
股:大腿。
乃:却。
掉:摆动,摇。
谬,错误,差错。
然之:认为他说得对。
译文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杜处士)尤其珍爱。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
3
有一天,他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道:“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吗?牛在互相争斗时,力量用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互相争斗,错了。”杜处士笑了笑,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古人说:“种田要问耕种的奴仆,织布要问织绢的婢女。”这个道理是不变的。
书戴嵩画牛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下册)
第14课 文言文二则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注释:
本文选自《孟子 告子上》
弈:下棋。(围棋)
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4
通国:全国。
诲:教导。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鸿鹄:指天鹅、大雁一类的鸟。
援:引,拉。
将至:将要到来。
思:想。
弓缴:弓箭。
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之:代词,这里指鸿鹄。
虽与之俱学:虽然这个人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
之: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弗若:不如。
5
为:因为。
然:这样。
翻译: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或是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说:不是这样的。
《学弈》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 或 做事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才能成功。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6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注释:
本文选自《列子 汤问》
辩斗:辩论,争论.
故:缘故,原因。
以:认为。
去:离;距离。
日中:正午。
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及:到。
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
7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汤,热水,开水。(古时还特指沐浴时用的热水。)在文中的意思是天气很热。
孰:谁。
为:同“谓”,说,认为。
汝:你。
知:zhì,通假字。“知”通 “智”聪明、智慧。
翻译:
孔子到东方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子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
8
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
《两小儿辩日》这个故事说明1.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思考、大胆质疑。2.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3.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