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分型辨治手脚麻木
引起手麻常见原因 +中医分型辨治手脚麻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手脚麻木”的食疗秘方
引起手麻常见原因
转载自╬邓州杏林
引起手麻较为常见原因的有以下几种:
上肢神经卡压:一是拇、食、中指的麻木疼痛,常有夜间麻醒史,醒后活动可好转。严重者可伴有手部肌肉萎缩,影响手的精细动作,这是因为正中神经在腕部受到压迫,即所谓的“腕管综合征”;二是环、小指的麻木疼痛,也可有夜间麻醒史,严重者伴有肌萎缩,环、小指的屈指力下降,影响精细动作。这是因为神经在肘部受到卡压,即所谓的“肘管综合征”。
颈椎病:引起手麻最常见的疾病就是颈椎病,它是中老年人常发的疾病之一。当人步入中年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加,一些器官往往会发生退行性变,当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以后,往往会导致颈椎间盘突出或是关节突发生增生或肥大,这些突出的颈椎间盘或增生的关节突一旦压迫邻近的颈神经根时,便出现了颈椎病。颈椎病除了有手指麻木、感觉异常以外,还伴随其它症状,如:颈肩部肌肉酸痛,上肢有放射痛或活动障碍等。确诊颈椎病并不困难,只要照一张X光片就可以了。另外还有一种检查颈椎病的简单方法,一个人托患者头部,一手握患者上肢,将其外展90°,两手同时向相反方向推拉,有放射痛或麻木者可初步确诊为颈椎病。
中风:引起手麻的另一常见疾病便是中风了。《卫生宝鉴·中风门》曾说:“凡人初觉大指、次指麻木不仁或不用者,三年之内有中风之疾。”须预防之:宜慎起居,节饮食,远房帏,阔情志。虽然手指麻木不一定会发生中风,但对于年龄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来说,如果经常出现头痛、眩晕、头重脚轻、肢体麻木、舌头发胀等症状,且患者平时又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脑动脉硬化等疾病时,应多加以注意,警惕中风的发生。
更年期综合征:另外,进入更年期的妇女有时候也有手麻的现象,但是并不明显,随着更年期的结束,手麻现象就会随之消失。
总之,手麻症状的确诊,还需参考颈椎片、肌电图等辅助检查才能明确诊断。一旦确诊,如若症状尚轻,则经正规的非手术治疗,均可有不同程度好转,如若症状明显,并出现手内肌明显萎缩,则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阻止病情发展,以免造成手内在肌不可逆的严重萎缩,导致手的功能严重障碍。
中医分型辨治手脚麻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
引言:手脚麻木,指的是四肢肌肤感觉减退或消失。麻,不是痛也不是痒,就像身体里像有虫在爬一样,止不住;木,则是不知痛痒。疼痛与麻木不同,前者以痛为主,一般无麻木感觉,后者像有虫在体内爬行一样,甚者不知痛痒,二者迥然有别。从中医来讲,麻木可分以下几种类型:
风邪入络型:
常常是手足或半边脸感到麻木,可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语言不利,甚至流口水,或伴有怕冷发热,舌苔发白。治疗以解表通络为主。药用:全蝎5克,僵蚕5克,研末冲服。
或白附子10克,羌活、防风、独活各15克,苍耳子12克,天麻5克,甘草3克,水煎服。严重者:独活可加至30克以上,再加威灵仙、当归、川穹、白术、苍术各15克,老鹳草30克、茜草20克、乌梢蛇12克。寓血行则风自灭之意。
气虚麻木型:
手足慢慢感到麻木,常常觉得累而且吃得很少,不想说话且声音很低,便溏尿清。治疗宜补气养血,药方用四君子汤加味。药用:人参5克,炖服;或炒白术15克,茯苓20克,炙甘草10克,防风、黄芪各15克,桂枝5克,桑枝5克,水煎服。黄芪可重用至30-60克、加炒苍术30克、炒白术20克、老鹳草30克、生地10、当归15、川穹15.
血虚麻木型:
肢体麻木,伸缩不利,肩背或腰腿麻木,面部、口唇和指甲淡白,眩晕眼花。治疗宜补血生精。药用:熟地20克,白芍15克,赤芍10克,当归15克,川芎5克,独活、桑寄生各12克,牛膝10克,水煎服。独活可重用至30克
气滞麻木型:
肢体酸软麻木沉重,活动或按摩后有所舒缓,或伴有胸闷,舌苔发白,多见于女性病人。治疗宜疏肝解郁,通络养筋。药用:柴胡10克,白芍15克,人参5克,炖服。或当归5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甘草3克,通草3克,桑寄生10克,水煎服。可加枳壳6克、青皮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等
瘀血阻络型:
手脚麻木,痛觉消失,口唇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治疗宜活血化瘀为主。药用:桃仁10克,红花5克(后下),当归10克,赤芍12克,川芎5克,生地15克,络石藤12克,鸡血藤20克,水煎服。可加些理气之药 如柴胡、枳壳、香附 、香橼等
湿痰阻络型:
手脚麻木,或痛觉消失,四肢很重,恶心呕吐,舌胖苔白腻,多见于肥胖者。治疗宜化痰利湿,通络养血。药用:半夏10克,制南星10克,枳实12克,茯苓12克,陈皮5克,天麻10克,薏苡仁15克,水煎服。炒苍术30克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肢体麻木症
治疗方法:
基本处方:黄芪50g,桂枝15g,白芍15g,生姜15g,大栆6枚,路路通15g,桃仁15g,鸡血藤15g,川芎15g。加减:头晕、乏力、心悸、间断麻木,手指屈伸不利,脉微等气虚较重者加人参、白术、重用黄芪。
肢端发凉、苍白掣强、持续麻木,此为阳虚阴盛,加附子、肉桂。肢端枯燥,劳累后麻木加重者宜加当归、熟地。
有抑郁不舒,气壅胸胁而致胁肋胀痛者可去黄芪加香附、柴胡、枳壳。如麻木持久伴肢端紫暗而有刺痛,手指活动不利,浅感觉消失,肢体掐之不痛,日轻夜重,此为瘀血或死血,加丹参、红花、赤芍。
麻木日久,脉滑者,加陈皮、半夏、云苓、苍术。加引经药:上肢麻木、手指拘急加
桑枝、姜黄。下肢麻木加牛膝以活血通络。蚁行感加全虫,僵蚕。
最常见的证候是气虚,血滞、气血双虚,外挟风寒、以及风湿,寒湿等。气不得血散而无统,血不得气凝而不留,气虚则阳气不运,血虚则不能营养四末;
加之风寒湿痰侵入经络,阻滞气血运行,均可产生麻木症,至于能引起麻木的疾病及诱因有末梢神经炎、贫血、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闭经、慢性肾炎,酒精中毒、糖尿病等,其中以末稍神经炎为最多见。
“手脚麻木”的食疗秘方
以下给你介绍几则成功治疗“手脚麻木”的食疗秘方:
1.取黑木耳50克,蜂蜜50克,红糖25克。将木耳洗净放碗内,蜂蜜,红糖拌于其中,放锅内蒸熟食用。分3日服完。
2.用瘦肉50克,黄芪30克,当归10克,田七3克,大枣3枚。共炖汤,服用。
黄芪、当归具有补气、补血、活血化瘀的作用。本方适合中风后遗症肢体软、手足麻木,气虚血瘀的患者。
3.取鲜花椒300克(干品60克),加500毫升水煎至200毫升,盛入碗内,放在房上露一夜,用箩盖上,在太阳将出时取下,冷服。盖被出汗,一般1次即愈。
4.用霜桑叶适量,晒干后用砂锅加水适量煮沸,捞出桑叶,趁热泡手脚15分钟。每日2次,一般3天即可见效。
5.取老丝瓜筋50克,煎汤1碗1次服下,每日2次,连服1星期,有特效。
6.用云南白药粉40克。浸入白酒(50度以上)500毫升内,放置一昼夜后即可。用时将患肢浸入药酒内,并反复揉搓,以肌肤发热为度。每日2次,每次30分钟,在1日内阳气最盛之午时与阴气最盛之子时进行治疗,15日为1疗程。500毫升药酒可用一疗程。治疗期间禁食油腻、冷酸之品,禁涉冷水,勿过劳。
【方名】活血补肾汤
【组成】生黄芪60g,山茱萸、当归、山药、熟地各15g,赤芍、川芎、地龙各12g,红花、桃仁、泽泻、茯苓各10g,丹参、龟甲各30g,丹皮6g。
【功用】滋补肾阴,活血化瘀
【主治】末梢神经炎
【用法】随症加减,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
对症:
选用营养神经药物:维生素b12、b1、b6、胞二磷胆碱、辅酶q10、神经生长因子等。
三、改善未梢循环可用:
地巴唑、丹参片、川芎嗪注射液,706代血浆或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 v.d1次
/d,7~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