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卷及答案(汇总)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卷及答案(汇总)

来源:华佗小知识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卷及答案(汇总)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词语中音、形有误的一项是( )

A.阴晦(huì) 恣睢(suī) 牡(mǔ)蛎 根深蒂(dì)固 B.五行(xíng) 嬉(xī)闹 煞(shā)白 袖(xiù)首旁观 C.瑟索(suǒ) 拮(jié)据 发窘(jiǒng) 吹毛求疵(cī) D.惘(wǎng)然 栈(zhàn)桥 抽噎(yē) 咬文嚼(jiáo)字 2、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 )

A.脑羞成怒 挖心搜胆 吹毛求疵 鞠躬尽瘁 B.唯唯连声 怀古伤今 刻骨名心 根深蒂固 C.剜口割舌 义愤填膺 涕泗横流 格物致知 D.恃才放旷 度德量力 精血诚聚 轻而一举 3、下列句子中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对那些只懂得爱慕虚荣,攀比炫富而不努力学习的同学,他一向是鄙夷的。 ..B.“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诗只是着力烘衬桂林山水的妙处,并非要褒贬天下..山水。

C.一切都好像刚刚发生一样,历历在目,却有更多的记忆,如仙山琼阁一般虚无....缥缈了。

D..他们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每天放学同行到岔路口,然后分道扬镳。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花鼓戏表演等民间艺术活动引入课堂,更多学生受到了湖南传统文化的熏陶。

B.最近,长沙湘府路高架桥顺利通车,极大缓解了南部城区的通行压力,满足了沿线区域的交通。

C.因为能激发国人的爱国热情的原因,《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自国庆节上映以来,票房一直不错。

1 / 9

D.最近长沙的天气真的让人琢磨不透,所以大家切忌不要随便脱衣,防止病菌入侵。

5、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B.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C.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D.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 6、请选出排序最正确的一项( )

①你花百分之二十的力气实现某件事百分之八十的效果。 ②这样,你花百分之百的力气就能实现常人百分之四百的效果。

③二八原则的简单定义是:花百分之二十的力气,实现百分之八十的效果。 ④你花你剩下百分之八十的力气实现另外四件事百分之八十的效果。 ⑤这不仅是传说中的“事半功倍”,更是“事半功多倍”。

⑥先要说明的是,二八原则的目的不是帮助你偷懒。这个原则的目的,是帮你成就更多。

A.③⑥①④②⑤ B.③②⑤⑥①④ C.⑥③①④②⑤ D.③①④②⑥⑤ 7、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

(2)军听了军愁,_____。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3)《登飞来峰》一诗中表现作者拨云见日、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_____,_____。

(4)_____,天与云与山与水,_____。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张岱《湖心亭看雪》) (5)请把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默写完整。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_____,_____。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

2 / 9

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岳阳楼记》)

(乙)季文子(即鲁国大夫黄越)相①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共以子为爱②,且不华国③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节选《国语·季文子以德为荣》)

(注释)①相:辅助。②爱:吝啬。③华国:使国家有光彩。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春和景明 景:_________________ (2)长烟一空 一:.._______________

(3)古仁人之心 仁人:______________ (4)食粗衣恶 衣:...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

3.(甲)文表达了作者怎样旷达的胸襟?(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4.季文子在思想上与范仲淹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乙)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知足就是幸福 陈乃举

3 / 9

①没有谁不向往幸福。可幸福是什么呢?一千个人可能有一千种回答。 ②其实,幸福既简单又复杂。说它简单,是因为它是人们生活的一种舒畅的体验或感受;说它复杂,是因为促使人们能够体验或感受到生活的舒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以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作为一种心理感受,知足就是幸福;不知足,不会幸福。

③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密纳小学一名三年级小学生在作文里写道:“我们可以喝上干净的清水了,饭也好吃了,原有的厕所也将拆除重建,还可用水来冲洗,我们不再闻臭味了,我们更幸福了……”能够喝上干净水,不再闻臭味,孩子们知足了,所以感到幸福。

④《三月风》杂志曾报道过,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自恃自己条件好,“走遍了中国科学院的直属单位”,“竟没有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心意的工作”,于是他自杀了。我们在感到震惊和为他惋惜之余,自然想到:他是不是不知足,欲望太高了?

⑤人就怕“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欲望太多太高,实现不了,便会觉得不幸福,甚至为此而痛苦。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我们不能以消极的态度对待之,但面对太多太多的诱惑,如果奢望过高,一旦被太多的难题所累,便会深陷烦恼之中,甚至失去理智,干些不明智的蠢事。有的人之所以觉得不幸福,不是他拥有的太少,而是期望得到的东西太多。所以,我们要调低自己的欲望底线,摒弃浮华,拒绝诱惑,以“知足常乐”平常心对待生活。唯此,才会享受到人生的幸福。

⑥知足是一种生活智慧,知足就是幸福。有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太多的不知足蒙蔽了心智,老觉得不如别人或社会亏欠他,自然不会拥有快乐和幸福。古人云:“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为什么要“知足”呢?因为人的情况是变化的,不如意事常,一时知足不行,要持续知足方能终身不辱。“知止”,是说当止则止,不能得寸进尺,而且要“常止”,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经得住诱惑,管得住自己,唯“常止”方能终身无险。

⑦提倡知足,并不是让人不思进取。个人利欲和事业上的进取心是两回事。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能懂得取舍,以知足的态度对待利欲,以不知足的态度对待事业,该坚持的就坚持,该放弃的就放弃,那我们就会永远拥有属于自己的

4 / 9

幸福,在事业上取得更加绚丽的成就。

(选自《今晚报》,有删改)

1.本文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文章第③④段都运用了举例论证,其论述角度有何不同? 3.请简析第⑥段的论证过程。

4.有同学认为第⑦段删去不影响全文的论述,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2、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铁 凝

①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但我觉得,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②上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量。

③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在田野的草垛上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④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

⑤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

⑥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

5 / 9

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⑦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或许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

动)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头从现在的网络阅读说起,指出其失重感,从个人的经验角度,提出了“阅读其实是一种有力量的精神运动”的观点。

B.本文②③段列举“我”少年时偷读《约翰·克里斯朵夫》深受感动、一位亲人下放乡村时因喜欢而通读《资本论》和《列宁全集》的事例,证明了中心论点。 C.作者认为,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在于阅读给人身心的沉稳和力量,有时却在于它的“轻”,在于阅读心境的。

D.在论证过程中,作者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道理讲述的非常透彻,能让读者信服。 2.下列不属于第⑦段中“无用阅读”的一项是( ) ...

A.只是因为喜欢,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一位青年依靠着田野上的草垛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

B.铁凝读《约翰·克里斯朵夫》出于一种非功利的自发行为,扉页上的题记,给了她身心的沉稳和力量。

C.歌手李健闲暇时会读古诗,他几乎不读畅销书,读古诗让他享受到了读书的乐趣。

D.家长强迫孩子读四大名著,目的是让孩子学习写作技巧,获得作文高分。 3.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实现“有重量”的阅读?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四、写作题(40分)

6 / 9

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最懂我的那个人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两则材料,然后作文。

①工于论人者,察己常疏。(张栻) 释义:巧于议论别人的人,很少省察自己。 ②君子以细行修身,不以细行取人。(魏源)

释义:品德高尚的人在小事上时时严格要求自己,但不以小事来苛求别人。 读了上面两则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情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是的人名、校名、地名。

7 / 9

参:

一 B C D A D A

(1)人不知而不愠 (2)民听了民怕 (3)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4)雾凇沆砀 上下一白 (5)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二

1. (1)日光

(2)全 (3)品德高尚的人 (4)穿 2.(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况且找听说过做大臣的只有用高尚的德行为国增光。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季文子与范仲淹都有忧国忧民的思想。季文子身为相国,心系百姓,体恤民生疾苦。因为人之父兄食粗而衣恶着犹多,自己就妾不衣帛,马不食粟,这是季文子忧国忧民思想的具体体现。 三

1.知足就是幸福。(或:知足就是幸福;不知足,不会幸福。)

2.第③段列举云南小学生的例子,从正面论述“知足就是幸福”;第④段列举某大学生例子,从反面论述“不知足,不会幸福”。

3.首先提出观点“知足是一种生活智慧,知足就是幸福”,接着从反面论述有人“身在福中不知福”,然后援引古人名言“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作为道理论证,最后论述人应“知足”“知止”的原因。 4.不同意。第⑦段补充论述“提倡知足,并不是让人不思进取”,使全文关于“知足就是幸福”的论证更为辨证而全面。

8 / 9

1.D 2.D

3.(1)采用细嚼慢咽的阅读方式。(2)选择有精神内涵的阅读内容。(3)追求无功利心的阅读境界。 四

9 /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