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Ⅲ型混凝土桥枕技术条件

新Ⅲ型混凝土桥枕技术条件

来源:华佗小知识


北京丰怀轨枕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J/FH01.07-2008

新Ⅲ型预应力混凝土桥枕技术条件

2008年8月20日发布

2008年8月20日实施

北京丰怀轨枕有限公司发布

新Ⅲ型预应力混凝土桥枕技术条件

QJ/FH01.07-2008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砟桥面新Ⅲ型混凝土桥枕(以下简称:新Ⅲ桥枕)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及合格证明书、存放、装卸及运输和质保期。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发布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时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TB/T 2190预应力混凝土枕 Ⅰ型、Ⅱ型及Ⅲ型 TB/T1878预应力混凝土枕疲劳试验方法 TB/T1879预应力混凝土枕静载抗裂试验方法

TB/T2181混凝土拌合物稠度试验方法 跳桌增实法 TB/T2922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

TB/T3054铁路混凝土工程预防碱-骨料反应技术条件 TB 10210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TB10425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

GB/T5223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 YB/T5294一般用途低碳钢丝 GB/T701低碳钢热轧圆盘条

GBJ 81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GBJ 119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3 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露筋:轨枕内部钢筋(含钢丝、钢绞线,以下通称钢筋)未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 3.2 裂缝:轨枕表面伸入混凝土内部的缝隙。 3.3 油肩:机油渗入轨枕挡肩部位混凝土。

3.4 粉肩:轨枕挡肩部位混凝土被滑石粉等粉状物取代。

3.5 掉肩:自轨枕承轨槽根部产生的挡肩部位与轨枕主体间开裂分离。

3.6 碰伤、掉角:轨枕养护完成后表面或端部的混凝土被碰掉所造成的伤损。 3.7 预留孔孔瘤:预留孔内壁固结的水泥砂浆。

3.8 主筋外伸长度:因生产工艺形成的主筋伸出轨枕端部以外的长度 4技术要求

4.1 材料规格和要求 4.1.1 水泥

采用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不低于42.5,技术要求应符合GB175的规定。 4.1.2 粗骨料

采用5~25mm碎石,其颗粒最大粒径为25mm,除含泥量(按重量计)不应大于0.5%外,其他技术 标准应符合TB10210的规定。 4.1.3 细骨料

采用硬质洁净的天然砂,除含泥量(按重量计)不应大于1.5%外,其他技术标准应符合TB10210的规定。

1

QJ/FH01.07-2008

4.1.4碱骨料反应

碱骨料反应预防应按TB/T3054执行。 4.1.5外加剂

混凝土可掺用减水剂等外加剂。其技术标准应符合GBJ119的规定。禁止掺用能引起钢筋或钢丝锈蚀的外加剂。 4.1.6水

符合TB10210的规定。 4.1.7钢材

预应力钢丝采用规律变形钢丝,其技术标准应符合GB/T5223的规定;箍筋采用6mm低碳钢热轧圆盘条,其技术标准应符合GB/T701的规定,也可采用低碳钢冷拔钢丝,其技术标准应符合Q235-A和YB/T5294的规定。 4.1.8入厂检验

原材料入厂应有合格证明书,且应按TB10210对原材料复检,不合格者不允许使用。 4.2 生产工艺

4.2.1 钢丝下料长度10860±10mm,钢丝组相对误差不大于2mm。

4.2.2 钢丝镦头直径不小于钢丝直径的1.4倍,镦头高度不小于钢丝直径,防止镦头偏歪,严禁重复镦头。

4.2.3 张拉设备必须定期检验校正,宜采用自动张拉设备,张拉设备的检定周期为六个月。 4.2.4 新Ⅲ桥枕钢材总张拉力为570kN±5kN,钢丝张拉程序为:

0→50kN(调整钢丝位置)→σK持荷1分钟(张拉控制应力)→补拉至σK锁紧螺母。 4.2.5 混凝土配合比由技术部确定,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不宜超过500kg/m3,混凝土稠度试验方法应符合TB/T2181的规定。

4.2.6 混凝土的搅拌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时间不少于60秒。材料计量误差(按重量计): 水、水泥、减水剂±1%,砂石±2%。

4.2.7 新Ⅲ桥枕的成型作业应在能确保混凝土密实和轨枕底部压花都符合图纸要求的成型设施上进行,要做到先平后振,一次振动时间为2分30秒,二次振动时间为1分30秒。

4.2.8 混凝土试件应与轨枕相同条件成型和养护,28天强度试件应在脱模后进行标准养护。

4.2.9 新Ⅲ桥枕采用蒸汽养生时,宜在温度不大于30℃的环境中静停不少于2h;混凝土升温速率不大于15℃/ h;最高养生温度不超过60 ℃;应有一定的停汽降温时间,降温速率不大于15℃/ h;养生结束时新Ⅲ桥表面与坑外环境温差不大于15℃。

4.2.10 不允许在带应力的情况下直接切割主筋,宜采用自动放张设备放松预应力主筋。脱模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应低于45Mpa。 4.3 产品质量

4.3.1 新Ⅲ桥枕应符合经铁道部批准的产品图纸要求和本技术条件的规定。 4.3.2外观质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

4.3.3各部位尺寸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

4.3.4 混凝土强度应达到有关设计文件要求,R脱≥45Mpa,R28≥60Mpa。 4.3.5 静载抗裂强度、疲劳强度检验

轨枕静载抗裂强度检验弯矩值、轨枕疲劳强度检验弯矩值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轨枕在静载抗裂强度检验弯矩作用下不应出现裂缝。检验弯矩值应符合表3的规定。 轨枕经疲劳试验,残余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05mm,疲劳试验荷载值应符合表4的规定。 5 检验方法

2

QJ/FH01.07-2008

5.1 轨枕外观质量和外形尺寸,用最小刻度为1mm钢板尺或其它专用工具测量。 5.2 轨枕静载抗裂强度检验应按TB1879规定进行。 5.3 轨枕疲劳强度检验应按TB1878的规定进行。

5.4 混凝土抗压强度检验应按GBJ81中第三章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的规定进行。 5.5 砂、石碱活性试验及混凝土碱含量的评估应按TB10210的规定进行。 6 检验规则

6.1公司检验部门应对原材料、混凝土抗压强度和轨枕质量负责检验。未经检验的轨枕不允许出厂。 6.2轨枕应按批检验,每批轨枕应为同一班次、同样材料和工艺制成的同一型号轨枕。 6.3产品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出厂检验项目如下:

a) 出厂检验项目:混凝土脱模抗压强度;外观质量和各部尺寸;轨枕静载抗裂强度。 b) 外观质量应逐根检查,各部尺寸每批检验数量应按表1的规定。

c) 轨枕静载抗裂强度应在脱模后48小时内完成。在每班生产过程中初期、中期和后期随机抽取外观及各部尺寸合格的轨枕,班产量在1000根以下者抽取3根,1000根及以上者抽取4根。每根轨枕试验两个轨下、一个枕3个截面。 d) 混凝土抗压强度应按照TB10425的规定进行检验评定。 6.4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项目包括轨枕外观质量、各部尺寸、轨枕静载抗裂强度、混凝土抗压强度、轨枕疲劳强度、轨枕疲劳破坏强度。在下列情况下进行型式检验; a) 轨枕批量投产前; b) 轨枕正式生产后,每二年半进行一次;在正式生产过程中,如材料、工艺有重大变更时; c) 长期(二年半以上)停产又恢复生产时;

6.5 当用户有要求时,可按要求进行全部项目或部分项目的型式检验。 6.6 判定规则

新Ⅲ桥枕符合下列条件者判为合格品: a) 混凝土抗压强度应达到4.3.4的规定; b) 轨枕外观质量和各部尺寸符合4.3.2和4.3.3的规定;对于A类不允许超差;对于B类允许超差项点数的单项超偏率不大于10%;对于C类允许各项超偏数之和不大于C类总检查项点数的20%; c) 出厂检验时轨枕静载抗裂强度应按4.3.5的有关规定进行。型式检验时轨枕静载抗裂强度及疲劳强度及疲劳破坏强度应按4.3.5的规定进行;

在每批静载抗裂强度试验的轨枕中,全部受检截面符合4.3.5的规定,或只有一个截面不符合规定,可重新抽样复验,复验轨枕的全部受检截面应符合规定。 7标志和证明书

7.1轨枕顶面应按设计图纸规定的部位印压出下列标识:轨枕型号、制造厂名、制造年份。 7.2每批轨枕应附有合格证明书。证明书应包括下列各项内容: a) 制造工厂名称; b) 轨枕型号; c) 批号;

d) 轨枕数量; e) 检验结果; f) 制造日期;

g) 质量检验部门印记。

7.3检查不合格的轨枕应在轨枕两端用黑色油漆标出两道横线,线宽不小于20mm。

3

QJ/FH01.07-2008

8 存放和运输

8.1新Ⅲ桥枕应按型号和检验状态分别存放,不合格的轨枕应单独存放。

8.2新Ⅲ桥枕在存放和运输中应按水平层次(枕底向下)放置。每两层间应用一定厚度的木条或其他垫层垫好。承垫物厚度不应小于50mm。承垫物应上下对齐。 8.3新Ⅲ桥枕装卸运输时严禁碰、撞、摔、掷。 9质量保证

9.1 当用户对轨枕的外观质量和各部尺寸偏差的要求严于本标准时,用户可以与公司协商确定。 9.2 新Ⅲ桥枕的质保期自出厂起为五年。

9.3 在质保期中,公司应负责更换由于自身过失造成的不符合标准的轨枕。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技术部负责起草并归口管理 起草人:赵玉磊 审 核:曹 斯 批 准:梁凤庆

表1:新Ⅲ型桥枕外观质量要求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检 查 项 目 承轨部位表面缺陷(气孔、粘皮、麻面等) 挡肩中部120mm宽度内表面缺陷(磕损、油肩、粉肩等) 其他部位表面缺陷 肉眼可见裂纹 端部破损或掉角 端部预应力主筋外伸长度 端部预应力钢丝露筋长度 螺旋筋和箍筋的露筋 预留孔孔瘤 断丝 厂标 检查 项别 B C C A C C B C — — — 允许偏差值 (mm) 长度≤20、深度≤5 宽度≤10、深度≤2 长度≤100、深度≤10 不允许 长度≤100 长度≤10 长度≤30 不允许 不允许 不允许 齐全 检查数量(根) 出厂检验 全检 全检 全检 全检 全检 全检 全检 全检 全检 全检 全检 型式检验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4

QJ/FH01.07-2008

表2:新Ⅲ型桥枕各部尺寸质量要求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检查项目 两承轨槽外侧底脚间距离 同一承轨槽底脚间距离 承轨槽底脚至预留孔中心距离 预留孔上孔直径 预留孔歪斜 上排钢丝距轨枕顶面距离 外侧两排钢丝水平距离 外侧两排钢丝垂直距离 承轨槽坡度 轨枕长度 各截面高度 轨底凹形花纹深度 检查 项别 B B B C B B B B B C B C 允许偏差值 (mm) ±3 ±2 ±2 ±5 10 +3-2 检查数量(根) 出厂检验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型式检验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 ±2 <1.0 ±5 +5-3 +3-5 护轨承轨部位的尺寸允许偏差 序号 1 2 3 4 5 检查项目 预留孔上孔直径 预留孔歪斜(距轨槽面120mm深处偏离中心线距离) 同一护轨承轨槽底脚间距离 两护轨承轨槽外侧底脚间距离 承轨槽底脚至预留孔中心距离 检查项别 C C B B B 允许偏差值 (mm) ±5 10 ±2 ±3 ±2 检查数量(根) 出厂检验 10 10 10 10 10 型式检验 20 20 20 20 20 表3:新Ⅲ型桥枕静载抗裂强度检验值 轨 枕 型 号 新Ⅲ型桥枕

表4:新Ⅲ型桥枕疲劳强度检验值

疲劳强度最大荷载值(kN) 轨 枕 型 号 轨下(kN) 新Ⅲ型桥枕

5

静载抗裂强度检验值 轨下(kN) 190 枕中(kN) 200 枕中(kN) 230 卸载后残荷载循环 疲劳作余缝宽度特 征 值 用次数 (mm) 0.2 2×106 ≤0.05 2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