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

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

来源:华佗小知识
总第440期2018年11月(中)TheScienceEducationArticleCollects

Total.440

November2018(B)

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

蔡可姝

(井冈山大学医学部

江西·吉安343000)

中图分类号:G7文献标识码:A

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精英”阶段后,正在逐步进入“大众化”阶段。随着“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推进,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率、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各种因素,有针对性地做出改进,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从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入手,结合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方法做出了论述。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能力

因素

提升

改进

OntheInfluencingFactorsandImprovementPathof

CollegeAbstractStudentsAfterChina's'EmploymenthighereducationAbility//hasCaiKeshu

experiencedthe\"elite\"stage,itisgraduallyenteringthestageof\"popularization\".Withtheadvancementof\"popularized\"highereducation,theemploymentproblemofcollegestudentshasbecomeincreasinglyprominent.Inordertoimprovetheemploymentrateofcollegestudents,andimprovetheemployabilityofcollegestudents,thispaperanalyzesvariousfactorsthataffecttheemployabilityofcol-legestudents.Itistheprimaryproblemfacingcollegesanduni-versitiestomaketargetedimprovements.Thispaperstartswiththeanalysisoftheemploymentsituationofcollegestudents,andcombinestheinfluencingfactorsofcollegestudents'employmentabilitytodiscusstheimprovementpathofcollegestudents'em-ploymentKeywordsability.

collegestudents;employmentability;factors;promo-tion;improvement

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人数达820万人,高等院校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创业形势更加严峻。如何在大学生在校期间强化学生的就业能力,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同志在天津考察时,鼓励大学生转变择业观念,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去。同时要求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支持力度,增强学生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面对当前就业形势的日益激烈,切实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关键。因此,科学分析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明确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对缓解我国高校毕业生压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1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1.12018年大学生就业现状

2018年高校毕业生达820万人,超出2017年毕业生人数20万。2018年必然是一个就业形势复杂、就业更加艰难

DOI:10.16871/j.cnki.kjwhb.2018.11.065

的一年。许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而用人单位又招不到适合的人才。虽然近年来网络招聘增加了招聘、应聘的途

径,但是人才与用人单位的对接仍是一个难点。二三线城市的人才荒与一线城市的人才过剩,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1.2大学生就业趋势

在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今天,一部分大学生选择了考研。究其原因是为了以高学历就业,避免本科毕业就业压力。这部分学生占总毕业人数的7%左右。事实上,人工智能、移动终端、大数据等领域的硕士毕业生确实受到用人企业的关注。但是一线技能型人才仍需要较多的大学生注入新鲜血液。根据人力资源供需调研结论,高学历人才仍是目前新兴产业急需人才,有些企业也开出了年薪30万的高薪。即使这样新兴产业的人才缺口仍较大,这也是高校毕业生纷纷考研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服务型或基层岗位同样对大学生有着较高的需求,但是大学毕业生碍于薪资、发展等因素,往往拒绝此类工作。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重要因素。

1.3热门行业人才需求

企业的人才需求调研报告指出,物联网、新材料、房地产及机械制造是人才需求量较大的行业。在国家“一带一路”的指引下,传统行业的转型也急需高学历人才的注入。传统行业在转型过程中,通过高薪等方式引进高学历人才。通过人才引进,加快推进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进程,实现企业降低综合成本的目的。但是,大学生毕业后,碍于工作内容、脸面等因素,一线技能岗位不在大学生就业考虑范畴之内。

2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

2.1国内就业能力研究现状

自2000年起,我国人力资源行业企业对就业能力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这项工作较国外起步较晚。就业能力的研究涉及就业部、劳动部等相关部门,同时还需要产业协会、企业的协助。因此,此项工作的开展相对困难。针对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得问题,我国部门加快了相关的协调沟通工作。以牵头为基础,以人力资源企业为主体,加快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针对2008年开始出现的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我国高校陆续建立了就业能力培训体系。同时,通过毕业生的后续跟踪等,对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及职业发展进行跟踪分析。以此数据为基础,调整就业指导及就业能力培训体系。2.2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

139

教育管理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在校期间的知识积累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所学专业的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结合的能力。当今社会的职场,不仅仅要求大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技能,同时还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及协作能力。针对现代快节奏生活下的职场需求,当代大学生还必须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力、自我心理疏导能力等。虽然,我国高校针对大学生就业开展就业指导等工作,但是距大学生实际就职仍有很多的不足。2.3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

根据高校人才培养专业设置、就业跟踪以及相关数据得出结论,当前社会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主要由专业技能(理论基础及实践能力)、综合素养(沟通及协调能力)、社会性就业能力培养(专业知识实际应用及相关技能)、国家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参与(支持、学校就业体系的指导等)几个因素构成。这些因素的存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率。对单项因素的分析及应对措施是提高高校大学生就业率的关键。

2.3.1影响高校大学生就业的专业技能因素分析

基础理论及实践能力是企业招聘大学生的基础,也是影响大学生毕业后职业生涯的关键。扎实的理论基础及良好的应用技能是企业聘用大学生的基础。我国的高校教育体系侧重学生的理论教学,实践技能绝大部分依靠学生实习阶段的学习。而多数企业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及实践技能的培训能力,进而影响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虽然高校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专业的实践要求开展了相关课程,但是学校实践与实际企业仍存在较大的差异。理论课程与实践的脱节,造成了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实际工作存在较大的差异,影响了企业用人及大学生应聘。

2.3.2影响高校大学生就业的综合素质因素分析

现代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良好的沟通能力及协作能力是保障企业运用的关键。大学生初次接触社会,其沟通能力与协作能力是影响其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受家庭环境因素影响、社会环境因素影响,大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协作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针对企业的需求及大学生就业需求,现代高校对学生的沟通能力与协作能力加强了培训培养。针对这一重要的、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因素,多数高校设置了相应的就业指导及培训。但是,受个人性格、环境等因素影响,此类培训效果欠佳。2.3.3社会性就业能力培养的分析

所谓的社会性就业能力培养是指社会办学环境下,对大学生就业技能的再培训。以室内设计专业为例,社会性办学的就业能力培养,主要以专业软件的实际应用以及相关实践为主。通过对CAD软件的室内设计专用快捷键、制图要求等培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同时,针对实际施工工艺的教学、制图要求与行业习惯的培训,使学生具有相应的应聘能力。社会性第三方教学培训的开展,使学生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能够更加贴合行业实际需求,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2.3.4国家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参与

在当前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国家的指引对行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针对大学生就业的难点,我国

140

在引导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引导,提高高校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重视。通过多方面引导与培训,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大学生就业率是当前高校的首要任务。机构的重视及引导,能够有效调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为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路径

3.1以专业知识为基数的就业能力提升

在对大学生实际就业情况的调研与分析中发现,大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存在较大的偏差。基础理论与实践存在的差异直接影响了学生实际工作中的表现。针对这一情况,我国高校的教学体系中的就业指导工作应有所改变。通过企业实际工作的汇总与分析,了解企业对相关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培养,进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工民建专业学生为例,在实际教学中应将工民建施工放线的实际操作、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等设为重点,使学生了解实际施工工作内容及要求。通过校企的结合,掌握企业对各岗位员工工作的实际要求,以

此为基础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3.2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

在社会活动中,基本的沟通与协作能力是职场生涯的基础。受独生子女及生活环境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协作能力存在诸多的缺陷。针对这一问题,现代高校教学过程中应有侧重地进行教学改进。从基本的自我介绍入手,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协作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3.3以引导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我国相关机构应加快对大学生就业现状的掌握。从引导入手,从职能机构要求入手,强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将就业指导与就业培训纳入毕业考核中,通过教学要求与考核要求等方式,提升大学生对就业能力培训培养的重视。针对专业需求与要求,强化就业技能与就业素养的培训,实现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目的。

4结论

在2018年820万大学生毕业的今天,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成为了关注的焦点。通过本文的分析及结论可知,强化大学生实践技能及综合素质是当前高校就业指导的关键。随着国家对大学生就业的关注及相关部门的重视,有关正在逐步实施。我国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有针对性地对就业指导工作进行改革,从企业实际需求入手,强化相关培训与培养,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从专业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入手,以实践能力为基础,实现大学生就业率的提高。参考文献

[1]陈磊.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与现状分析[J].高校教育资讯,

2016(6).

[2]宋佳.大学生就业技能的培养[J].高教信息,2008(6).[3]申自谦.浅析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J].教学实践,2015

(11).

编辑李前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