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ournal 0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or Nationalities(Social Sciences Jan.2010 Vo1.36 No.1 第36卷第l期 国际金融危机与世界经济格局的转换 里光年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实力发生了新的变化,美国的经济实力相对式微,欧盟在 世界经济中的作用在提升,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发展中经济体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中的重要一极。金融危机加 速了世界经济格局进入新的一轮嬗变与整合,其带来的权势结构的变迁必然是复杂和充满诸多不确定性的。 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中,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将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世界经济格局;秩序 [中图分类号] 30.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215(2010)01—0059—04 2008年9月以美国雷曼兄弟投资银行倒闭为 标志的国际金融危机开始引爆,之后的几个月金融 危机席卷西欧、东亚、非洲、东欧等世界各个角落,几 乎没有经济体能够独善其身。同年11月和今年4 月在华盛顿和伦敦召开了两次国际金融峰会,世界 上的主要经济体表示要通力合作,共度时艰。在这 两次峰会上美国和欧盟均提出了各自不同主张,发 展中国家的关注第一次得到了体现,这在以往的国 际峰会中是不曾有过的。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历史 表明,任何重大的历史事件都必然是一定历史时期 内世界经济政治变迁的反应,绝不是孤立和偶然的。 从这次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演进 与危机解决的方式来看,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 刻的变化,给了我们几点重要的思考和启示。 一由于诸多发展中经济体对美国出口的严重依 赖,逐渐形成了世界经济的失衡①(如图1)。 一。炎 / 1 世界范『铜的商 f+、k/ 流通示意 发展中经济体(以中国为代表的)通过向美国大 量出口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为主的商品获得 大量贸易盈余,而这些美元外汇又没有更好投资途 径,只有大量购买美国国债及其证券产品。美国与 、美国的经济实力式微,但其世界经济领头羊 的地位还是无人能撼 发展中经济体这种相互依存是脆弱的和不对称的, 即世界经济的增长主要依赖于美国,美国在这种相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主导 地位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互依存中居于主导。美国经济一旦出问题,世界经 济就会遭受损失,本次国际金融危机正是这种不对 称依存的典型体现。这也从另一方面表明,正是美 国的巨大经济实力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 机。第二,在诸多国际经济组织中美国都是主导者。 制度学派理论告诉我们,规则由强者制定,规则是为 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美国占世界经济 的比重始终保持在25%左右。上个世纪90年代美 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独占鳌头,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 贡献超过40%,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公 布的{2009全球竞争力报告》美国仍然排名世界第 *[收稿日期]2009—12—06 [作者简介]里光年(1973一),男,满族,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世界经济方向在职博士,从事当代世界经济与政 治教学与研究工作。 ・59 ・ 强者利益服务的。对世界经济发展与稳定最重要的 三个国际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 在09年将是负增长,出现稳定回升至少要到2010 年。可以预见本次金融危机虽然不会改变美国在全 球第一经济大国的地位,但将大大削弱美国的实力。 织、世界银行),美国都是其中首屈一指的主导者。 在IMF加权投票份额中,美国是国别里唯一个超过 15%投票权的国家,美国的投票权为16.83%。 IMF的重大议题都需要85%的通过率,因此美国享 有实际的否决权。利用诸多的制度优势和制度霸权 美国可以更好地为维护美国的经济利益并且在全球 范围内推行有利于美国的经济。第三,美国金 融实力突出。金融是国际经济的核心,谁拥有国际 金融的主导权,谁就可以通过寻租获得更多的金融 收益。二战以来,美元一直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 支配的地位。美元成为储备货币、美国国债成为储 备资产,使美国得以用最低的成本支配和使用全球 资源。美国利用这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货币金融优 势谋取自身的利益。美国以其强大的政治、经济和 军事实力为后盾支撑其金融霸权,同时美国也利用 金融、经济实力强化其超级大国地位。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的金融业和整体经济 遭受巨大损失,但美国的整体经济实力地位依然是 其他国家无法取代的。按照苏珊・斯特兰奇对国家 权力结构的四要素分析:在安全结构上.美国依然是 世界上军事最强大的国家;在生产结构中,美国依然 引领高技术产业并在其他产业中处于上游主导地 位;在知识结构上,美国的知识创新能力和文化吸引 力依然是全球首屈一指;在金融结构上,美国依然是 头号金融大国,仍能主导全球的资本流动和信贷发 放。总体而言,作为现有国际秩序的受益者和维护 者美国依然具有最强大的国家实力。根据2009年 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数据(如图2),2008 年美国的GDP为14.3万亿美元,约占世界经济比 重的23.6%,而居于第二和第三位的日本和中国分 别为,4.9和4.4万亿美元,所占比重约为8%和 7%。可见美国在当今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依然是无 人能撼的。正如著名的经济学家蒙代尔所言,“尽管 经济危机使美元的贬值压力巨大,但美国的国家信 用仍然强大,无论是欧元、日元还是人民币都难以对 美元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构成挑战。”另一方面我们 也应看到,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实力的 增长,美国经济实力也出现了式微。2000年美国占 世界经济的比重为30.6%,比08年高出7个百分 点。“美元霸权”使美国金融业过渡膨胀,次贷危机 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之中。 世界银行的报告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经济 ・60 ・ 二、欧盟在世界经济中作用得到提升,其与美国 的矛盾在凸显 上个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形成了美国、欧盟 和日本三个极,在这三个极中美国始终拥有相对和 绝对优势。美国这种绝对优势表现在GDP总量始 终居于领先地位,其相对优势表现在国际经济组织 中拥有制定规则的主导权。同时美国倚重其在政 治、军事等方面的超级大国地位,在世界经济领域极 力维护美国的利益,很多时候日本和欧盟只能是唯 美国马首是瞻。1971年的“尼克松冲击波”、1985年 的“广场协议”、1999年的“轰炸欧元”都是美国利用 综合实力优势来打压日本和欧盟的典型体现。面对 美国的一再打压,欧盟只能采取经济、政治与军事上 联合图强的道路,欧元的诞生在一定意义上是欧盟 维护自身利益,反对“美元强盗”的重要战略。从 1999年欧元正式发行算起,其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 地位虽然无法和美元相比,但其在国际储备货币中 的比重已经由1999年的12.5%提高到2008年的 28%(美元为65%)。欧元区已经有十六个国家,英 国也正在考虑加入欧元区,欧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 位加强是一种必然趋势。2008年欧盟的GDP总量 为18.93万亿美元,约占世界的比重为31%,超出 美国7个百分点。由于欧盟是27个主权国家组成 的联合体,在国际经济、政治与军事等问题上不可能 象美国一样形成完全一致的合力,特别是在世界经 济领域也远没有达到应有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本次由美国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欧盟深受其 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欧美经济关系的高度的相互 依存及金融联系紧密,另一方面就是美国主导下的 现存国际货币体系存在严重的缺陷。美国放任市场 监管,过度推行金融自由化、国际化使欧盟同样遭受 巨大损失。欧盟也跟美国一样,不少房地产相关企 业和金融企业倒闭或被接管。作为金融危机的 始作俑者美国却迟迟不与国际社会协调行动,直到 欧盟施压后才勉强同意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面 对美国以邻为壑的经济,欧盟这次决心改变美 国主导的国际金融秩序。去年l1月华盛顿峰会首 先是在欧盟的强烈要求下召开的,会议通过了改革 国际金融体系、加强市场监管、提高市场透明度等措 施和原则。今年4月在伦敦召开G20峰会围绕复 苏全球经济、加强金融监管、促进全球贸易、改革国 际金融机构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达成共识。在 这两次峰会中欧盟的首要主张就是加强金融监 管和改革金融体系,因为在欧盟看来,国际金融危机 的罪魁祸首正是美国放任对金融业的监管和美国主 导的不合理金融秩序,欧盟的矛头直指自由化的“美 国金融模式”。 三、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已经成为世界 经济中的重要一极 金融危机以来召开的两次峰会都是在G20框 架下举行的,G20涵盖了世界主要经济体,既包括美 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加拿大、意大利等传统大 国,又有后起之秀“金砖四国”(BRICS:巴西、俄罗 斯、印度、中国),还包括澳大利亚、阿根廷、印度尼西 亚、墨西哥、韩国、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等国。 G20地位的凸显是以西方七国(GT)为代表的发达 国家无法独力为经济危机纾困为背景的。进入21 世纪以来,以“金砖四国”和“展望五国”(VISTA:越 南、印尼、南非、土耳其、阿根廷)为代表的新兴经济 的实力得到迅速提升,2008年“金砖四国”占世界经 济的比重达到了l5%。这其中中国的经济实力相 对突出,中国的经济总量占了“金砖四国”的一半。 按名义汇率计算的中国GDP占世界的7%,如果按 照平均购买力(PPP)计算的GDP早已是世界第二。 早在2003年美国情报局和世界银行的报告就 指出,如果按照平均购买力计算,美国的GDP为12 万亿美元,中国为8万亿美元居于世界第二。美国 高盛公司2003年的报告预测中国经济在2015年超 过El本成为世界第二,2039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 一。实际上这一进程已经大大提前,中国的GDP (按名义汇率计算的)在今年或明年就可以超过日 本,大约在2030年左右就可以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 一,更为乐观的预测甚至认为中国在2025年左右就 可以超过美国。国内外诸多权威经济学家普遍认 为,中国经济在2020年以前保持7%以上的增长是 没有疑问的。面对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国虽然 面临一定的困境,但及时采取了积极的财政和 货币,同时主动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改造,加 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依然可以保持8%的相对 较高的增长速度。 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实力的迅猛提升, 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转换。20 世纪西方七国(现为G8)召开国际经济、政治会议根 本不邀请发展中国家参加,2003年开始的八国集团 与发展国家对话会已经成为八国集团会议的规定内 容,可以说没有主要发展中国家的参与西方七国根 本无法解决世界经济的主要问题。根据美国高盛公 司的预测,“金砖四国”的GDP到2050就会全部进 入世界前六,总量上也会超过西方七国。今年主要 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都陷入衰退之中,以新兴经济 体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几乎将贡献全球经济增长的 全部份额。依上述的情况来看,世界经济格局已经 出现了新变化,从多年形成的“三个中心”(美国、日 本、欧盟)开始逐步向“七国集团(G7)”-t-“金砖四 国”(BRICs)过渡。也就是从“中心”与依附的关系 逐步过渡到相对的平等和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这次 金融危机来看,新兴市场经济体正在国际舞台上发 挥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美国所主导的世界经济格 局已经发生了改变。美国经济战略研究所所长莱德 ・克里斯托维茨指出,“美国经济之所以到目前还未 陷人严重的衰退,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世界经济尤其 是新兴经济体仍保持增长。这为美国扩大出口提供 了可能。”同时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发展也同样给一 些欠发达国家提供了机遇。世界银行负责非洲事务 的副行长奥比娅杰莉・艾泽奎利亚认为,“非洲经济 在不利的环境下继续保持强劲增长,一个重要原因 即是来自新兴经济体的投资。特别是作为最大发展 中国家的中国在这次金融危机更是发挥了不可或缺 的作用。”国际金融危机表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 经济体已经改变了对发达国家的依附关系,成为世 界经济中重要的“一极”。 世界经济格局正处于转变中,新格局的形成尚 需时日。从世界经济格局转换的角度看,2009年的 伦敦峰会很有可能成为国际金融体系变革的新起 点。如果说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是以美元为中 心的国际金融体系形成的标志,那么,此次伦敦峰会 则在很大程度上预示着美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一元 独大的时代将逐渐成为过去。伦敦峰会所定主要目 标之一就是加强监管和改革国际IMF。美国主导 下的国际金融机构(IMF和BIS等)对发达国家金 ・6】 ・ 融市场既不能实行国别监督,也不能实行监督, 这正是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这些金 的磨合。伦敦峰会实质是三方博弈:美国、欧盟和 “金砖四国”。美国的主要目标是各国积极运用财政 刺激计划,挽救岌岌可危的美国经济;欧盟的主要目 融机构对发展中国家因储备资产不足而遭受国际收 支危机国家提供附有严格条件(conditionality)的贷 款。这些贷款条件往往是顺周期的。这是一种极不 合理的国际经济金融规制,存在结构性缺陷。也就 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指出的,“此次金融危机 的爆发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反映出当前国际 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伦敦峰会对 国际金融机构的改革有利于国际金融秩序朝着更加 标是加强金融监管、改革国际金融机构和促进经济 发展;“金砖四国”强调改革必须有清晰的时间表和 路线图,要求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 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伦敦峰会的最终结果三方关 注都得到了体现,刺激经济、加强监管和提出了改革 国际金融机构的具体时间表,这是三方依据自身实 力和当前经济状况妥协和博弈的结果,发展中国家 的要求首次在国际经济峰会中得到体现。国际金融 危机加速了世界经济格局的转换,转换已经“开始”, 但它需要“逐步”地,需要一个“过渡”的过程。只要 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有利于“美元霸权”。会 议通过的关于IMF的增资计划和领导人择优选择 的方案具有巨大的历史意义。 世界经济格局的本质是各国(国家集团)在世界 经济领域所形成的结构和态势。格局决定秩序,秩 序反映格局,世界经济格局的嬗变与整合必然带来 新的政治经济秩序的转换。从国际政治的视角看这 是权势结构的重新配置必然是复杂和渐进的过程。 现有格局的变动涉及世界各国的利益再分配,将是 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态 势,进一步提高所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增强在国际机 构的话语权和决策权,一个更加公正、合理、有序的 国际经济新秩序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注释) ①朱民.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与对中国的影响[J].国际经济评论, 2005,(1). 个长期的利益和力量的博弈过程,这既是建立在 各方实力对比动态变化的基础上,也需要较长时间 The Chang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and World Economic Structure LI Guang——nian (Marxism College,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2,China) Abstract: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has led to the strength of the world’S major economies.has un— dergone new changes,the relative decline of U.S.economic strength,the EU’S role in the world economy in the promotion,with China s ta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emerging developing economies has become a world eco. nomic all important pole.The financial crisis has accelerated the world economy has entered a new round of evo. 1ution and integration of the power it brings the inevitable changes in the structure is omplcex and full of a lot of uncertainty.In the new world economic structure,with China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will play a crucial role. Key Words: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the world economic structure;order (责任编辑王立平)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