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值: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②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③晓战随金鼓,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塞下曲》)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白露未晞。(《诗经》)
⑤羌笛何须怨杨柳, 。(王之涣《凉州词》)
⑥无可奈何花落去, 。(作者:_________《浣溪沙》) ⑦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中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的诗句是 。
⑧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送别场面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_____, _____。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5分)
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qǐ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________________, 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_________、________(2分) (2) “春华秋实”中“华”的意思是__________。(1分) (3)仿照文中画线句子,在横线上写出恰当的内容。(2分)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
A. 司机师傅连续按车喇叭,但慢慢行走在马路上的老太太就是充耳不闻。 ....B. 在述说着他和这些“宠物”的情缘时,他的脸上始终洋溢着不可名状的幸福。 ....C. 夜幕降临,华灯初放,霓虹闪烁,整个步行街呈现出光怪陆离的迷人景象。 ....
D.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阳光体育活动”未能推广下去的原因,是国人只注重对学生的智力培养却忽视了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造成的。
B.由于他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异的表现,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C. 端午节,无论是粽叶的清香,还是龙舟的呐喊,渲染的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 D. 为了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了解诗歌的一些相关知识,是很必要的。 5.将下列语句重新排列组合使之成为通顺的语段,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经典不但属于历史,而且超越历史,仿佛有一颗不死的灵魂在其中永存。 ②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
③正因为如此,在阅读它们时,不同时代的个人都可能感受到一种灵魂觉醒的惊喜。 ④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
⑥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旅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
A. ③⑥⑤②④① B. ①⑥③⑤②④ C. ④②⑥⑤①③ D. ⑤①⑥③②④ 6.名著阅读。(6分)
(1)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的长篇章回小说,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全书的高潮部分是“梁山英雄排座次”。
B.《西游记》中,朱紫国的王后被妖怪赛太岁掳去,妖怪的金刚镯厉害无比,让悟空费尽周折,最后还是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菜救回了王后娘娘。
C.《格列佛游记》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奇异的幻境,童话色彩只是这部小说的表面特征,对当时社会的尖锐讽刺才是其灵魂所在。
D. 《红岩》中的许云峰曾在地牢里创造了用手指和铁镣把地牢挖穿的奇迹。他挖穿地牢后不久就牺牲了,一部分难友顺着他生前挖的秘密通道,逃出了虎口。 (2)阅读名著选段并结合相关情节,回答问题。(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8分)
阅读下列材料,参与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
2015年9月3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中国举办了抗战胜利70周年庆祝活动,并首次在抗战胜利纪念日举行阅兵式并邀请外国首脑观阅。
背景材料一: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起点。
背景材料二: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签署投降书。9月3日,中国举国欢庆,庆祝抗战胜利。1999年9月18日,修订《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9月3日定为抗战胜利纪念日,2014年全国以立法形式将其再次确认。
(1)为了营造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浓郁氛围,我校想在校园里悬挂一些宣传标语,请你根据背景材料一或背景材料二的内容,拟写一句宣传标语。(2分)
标语:
(2)请你阅读下面三则媒体报道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3分)
英国广播公司(BBC) 中国设立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在国家层面举行相关纪念活动,是十分必要的。
《欧洲时报》 将一个民族的历史苦难中所蕴含的国际正义发扬光大,使其成为世界历史记忆的组成部分。国际社会需要反对侵略和法西斯复活的精神资源,而对这种精神资源的弘扬中蕴藏着对现有国际秩序的柔性固化。
澳洲网 中国设立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并不仅仅着眼于中日博弈的现实需要,而是在告诫国民:
牢记历史,以史为鉴,其骨子里表达的是和平诉求。
探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朗诵《黄河颂》是你们班庆祝活动的节目之一。为此,你准备去邀请你们班教语文的刘老师明天下午两点到学校礼堂指导同学们的朗诵。第二天,见到语文老师,你会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7分)
约 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8.阅读1、2句,完成以下两题。(4分)
(1)“黄梅时节家家雨”了表明季节是 _____季;“青草池塘处处蛙”突出了傍晚时_______环境特点(2分)
(2)发挥想象与联想,用生动的语言描绘1、2句所展示的画面。(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闲敲棋子”虽是诗人一个小小的动作,却将诗人的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请结合全诗作简要的赏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0-13题。(15分)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 杨氏入山
10.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具答之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3)麻枲之属 (4)又戒曰 ..11.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停一处)。(2分)
(1)自 云 先 世 避 秦 时 乱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2)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译文:
(2)所 享 者 惟 薪 米 鱼 肉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3.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12分)
低头与昂首
②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当成一次悟道,他牢牢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把谦虚列为他一生的生活准则。
⑥不,其实为人处世真正的法则是把自己摆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在摆放自己处的位置时,我们应该是富兰克林;而在摆放我们自己心的位置时,我们必须是那个年轻人。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首做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是如何展开论证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21分)
一千张糖纸
①那是小学一年级的暑假里,我去北京外婆家做客。正是\"七岁八岁讨人嫌\"的年龄,加之隔壁院子一个名叫世香的女孩子跑来和我做朋友,我们两个人的种种游戏更使外婆家不得安宁了。
④从此我和世香再也不吵吵闹闹了。外婆的四合院安静如初了,我们走街串巷,寻找被人遗弃在犄角旮旯的糖纸。那时候糖纸并不是随处可见的。我们会追逐着一张随风飘舞的糖纸在胡同里一跑半天的;我和世香的零花钱都买了糖——我们的钱也仅够买几十颗,然后我们突击吃糖,也不顾糖把嗓子齁得生疼;我们还守候在食品店的糖果柜台前,耐心等待那些领着孩子前来买糖的大人,等待他们买糖之后剥开一块放进孩子的嘴,那时我们会飞速捡起落在地上的糖纸,一张糖纸就是一点希望呀!
⑤我们把那些皱皱巴巴的糖纸带回家,泡在脸盆里把它们洗干净,使它们舒展开来,然后一张一张贴在玻璃窗上,等待着它们干了后再轻轻揭下来,糖纸平整如新。暑假就要结束了,我和世香
终于每人都攒够了一千张糖纸。
⑦这时,我忽然有一种很累的感觉,我初次体味到大人们常说的累,原本就是胸膛里那颗心的突然加重吧。
⑧我和世香走出院子,我们俩不约而同地把精心“打扮”过的那一千张糖纸扔向天空,任它们像彩蝶一样随风飘去。
⑨我长大了,每逢看见“欺骗”这个词,总是马上联想起那一千张糖纸——孩子是可以批评的,孩子是可以责怪的,但孩子是不可以欺骗的,欺骗是最深重的伤害。
18、仔细阅读文章,补充完整相关情节。(4分)
(1)表姑让我们攒糖纸→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 (4)抛洒糖纸发泄悲愤 19.品味下面加点字和句子的表达效果。(每小题3分,计6分)
(1)我们会追逐着一张随风飘舞的糖纸……我们会飞速捡起落在地上的糖纸,一张糖纸就是一点......希望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俩不约而同地把精心“打扮”过的那一千张糖纸扔向天空,任它们像彩蝶一样随风飘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60分)
23. 生命的路途不只是一人在行走,常常会演绎一场群众戏,好多人手牵手,肩并肩,满怀豪情地前进。若你有一颗心,有一片为他人而留的净土,那么,就请让它开花,开一朵永不凋零的花。
请以“为他人开一朵绚丽的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初三语文答题纸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__________(1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__________(2分)
4. __________(2分)
5. __________(2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6.(1)________(3分)(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7.(1)标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8.(1)_________ _________ (2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二)10. (1)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11.(1)自 云 先 世 避 秦 时 乱 (2)所 享 者 惟 薪 米 鱼 肉 (2分)
1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3.(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三)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四)18. (1)表姑让我们攒糖纸→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抛洒糖纸发泄悲愤 (4分)
19.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初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参
一、1、(10分)①往者不可谏②落霞与孤鹜齐飞③宵眠抱玉鞍④蒹葭凄凄⑤春风不度玉门关⑥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⑦春江水暖鸭先知⑧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5分)(1)启、bèng(2分)(2)开花(1分)(3)那匍匐在地上前进着的瓜秧(注意“麦子刚刚割过,田间”) (2分)
3、(2分)A 4、(2分)D 5、(2分)C
(2)示例:中国设立抗战胜利纪念日,引发海外媒体广泛关注,他们对这种纪念历史的方式表示赞同和认可。 (3分)
二、(一)8、(1)夏季 寂静 (2分)
(2)池塘边的青草因为雨水而湿漉漉的,水面上漾起薄薄的水汽,远处的梅树静静地立在夜中,蛙声清脆悠远,直入诗人心间。(意对即可)(2分)
9、诗人约客下棋,可是时间已过夜半,客人还未到来,诗人百无聊赖之际,有意无意地拿起棋子在棋盘上敲打,将灯花都震落了。(1分)这一细节描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烦闷与失落。(2分)
(二)10、(4分)(1)同“俱”,完全、详尽。(2)邀请。(3)类。(4)告诫。 11、(2分)(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2)所享者/惟薪米鱼肉
12、(4分)(1)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要说魏晋了。(2)只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用来耕种、养蚕,不可以从别人那里取得食物罢了。
13、(1)(3分)社会安定、和平(1分)人人平等,民风纯朴(1分)人们过着自由快乐、自给自足的生活。(1分)(意对即可)
(2)(2分)①表达对没有战乱,人民安居乐业、宁静祥和的理想社会的追求;②表达对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
(三)14、(1)激发读者阅读兴趣;(2)引出我们应低头处世的分论点;(3)充当事实论据,证明应低头处世的分论点,增强文章说服力。(3分,一点1分)
15.(2分)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首做人。
16.(3分)比喻论证(l 分) 生动形象(1分)地证明了要取得成功首先要学会低头做人的论点(l 分)。
17、文章开篇列举富兰克林的事例引出并证明要取得成功首先要学会低头做人的分论点;(1分)又运用道理论证和比喻论证,把“做人”比作“演奏一支曲子”,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该论点。
(1分)接着运用举例论证,列举了一个年轻人应聘的事例,具体形象地论证了“低头并不意味着把自己不当人”的分论点。(1分)进而提出了“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首做人”的中心论点,得出结论。(1分)
(四)18.(2)收集、清洗糖纸 (3)献上糖纸却没换到电动狗 (每空2分,共4分)(概括合理均可)
19. (1)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我\"和世香走街串巷积攒糖纸的情形,表现了\"我\"和世香急切期盼实现希望的心情.(3分)
(2)运用比喻的修辞,把“糖纸”比作“彩蝶”,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糖纸在空中飞舞的情形,表达了内心的悲愤、失落之情。(3分)
20.因为表姑的失信使\"我\"全力追逐的希望忽然成了泡影,这让我悲愤、绝望,加之对世香的内疚所以觉得很累 (4分)(言之有理即可)
22、(1)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更紧凑;(2)糖纸象征无邪的童心,揭示了孩子是不可以欺骗的,不要伤害童心的主旨。(4分)
23.作文。(60分,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