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调查报告
年年岁岁说就业,岁岁年年就业难!继XX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突破700万之后,XX年的毕业生人数持续突破700万,并超过去年的727万达到749万之多!毕业生人数在年年递增,就业之难也好像成了常态。连续几年的史上最难就业季给人的感觉就是:对于就业,没有最难,只有更难!那么,今年的就业压力是否真的也会随人数增加而增加?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就业压力又有哪些改变?今年的调查问卷于4月1日~4月27日在腾讯网推出之后,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内,共有18171人参加此项调查,我们在严格剔除无效问卷后最终保留了15728份有效问卷,然后利用专业的心理学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近日,《XX中国高校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出炉,今夏毕业生期望月薪为3680元,跌至近4年最低点。
是挺进北上广还是留守郑州?是入职大公司还是个人打拼天下?这是许多毕业生要面临的选择。
于是,有人离开郑州,最终又回来了;有人想创业,最终却退缩了……在毕业生中,有创业想法的人占22.7%,但真正创业的人不足2%。
逃离北上广 郑州等二线城市受宠
又到了毕业季,又到了就业季。《XX中国高校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出炉,让许多即将毕业的学子,对将来充溢了一丝焦虑。 从榜单来看,今夏,毕业生期望的月薪为3680元,跌至近4年
第1页 共4页
最低点。对比期望月薪高达5537元的XX年,降低1857元,下降33.5%。 在选择期望工作地点时,近半数(49.6%)的被调查者盼望去省会城市及安排单列市工作,而XX年至XX年,该比例均在50%上下。也就是说,包括郑州在内的二线城市成为最受求职高校生欢迎的地方。 作为曾经的广漂一族,小郭形容之前的岁月很糟糕。
小郭在广州的两个月里换了三份工作,其次份较长,待了三周,但因我慢热,其次周人事经理就警告我应当变更。我在广州始终是想逃离的状态,经济窘况,心情郁闷。在经验了坚守还是逃离的心碎选择后,最终她还是选择了郑州老家。
王皓初到北京时,谋得了一份月薪2200元的宅急送分拣员工作。寒冷的冬夜里,我和同事卸下70公斤重的货物,忙了一个通宵到其次天上午8点。一个多月后,我查出患了胆汁回流性肠胃炎,早晨一个人躲在厕所里大口大口地吐胃里的苦水。他说。 越往小城市走压力反而越大
对于郑州等二线城市受欢迎的缘由,报告分析称,过半数(52.5%)的人将个人发展机会作为首要选择标准,然后才是生活成本与收入以及宜居程度。
王皓的想法与上述观点完全吻合。我找工作会看重职业发展前景和工资。除了房租太高外,郑州其余的生活成本还能接受。如今,逃回郑州的王皓找到了一份电商的工作,将来他想从事平面设计和美工。
可是,从北京到郑州,从一线城市到二线城市,王皓觉得并没有
第2页 共4页
华蜜多少。
一般的快递费8元,一个客户退产品时用的顺丰,光快递费就50元,这多出来的钱谁出?经理也不管,弄得我焦头烂额。熬夜花了仨小时给客户设计出了一个图片,对方一句‘太无趣’,差点让我崩溃。王皓说。
王皓逃回郑州的不华蜜感,在该报告中也得到了印证:直辖市的压力指数为16.6%,省会城市增长至16.9%,地级市17.1%。 因为压力指数和华蜜指数正相关,换言之,选择在郑州等二线城市的毕业生不如在北上广的毕业生过得华蜜。 报告的发布者、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熊汉忠分析说,在大城市工作,自不待言的是更大更多的外在现实压力,诸如住房、交通、竞争、生活环境等,但要离开求学的大城市而去(或者回到)偏远的小城乃至乡镇工作,这与人往高处走的常态思维是不相符的。因此,期望‘往低处走’的人表面上好像回避了大城市的外在现实压力,但事实上可能会体验到更多的内在心理压力,诸如担忧他人的看法等。他说。
两三个月 吃不起水果、肉奶蛋
在该报告中,河南商报记者发觉,有创业想法的人达22.7%,超过想考研的人(20.1%)。而对比4年来的数据,每年有创业意愿的人群比例都在20%上下。
李智豪XX年毕业后就起先了创业,是当年高达19%的有意愿创业一族的真正履践者。
第3页 共4页
本科毕业时,他也曾接到过好单位的入职通知,但他的专业是农村与区域发展方向,坚持应当到更适合自己专业的领域去就业的他,最终选择扎根民权县,干起了麦茬番茄种植与推广的创业实践。 我和一个哥们儿每人开一辆三轮车,顶风淋雨去卖番茄,跑遍了民权、宁陵、睢县的主要集贸市场和上百个村庄。李智豪回忆他创业过程的不易,种的礼品西瓜,第一茬瓜没挣一分钱,一半运到学校送礼了,剩下的又被偷光了。
有一次,沙尘暴吹破了棚膜,大棚着火,自己也被刮下的大棚砸伤膝盖。生活最艰难时,两三个月吃不起鸡蛋,水果和肉、奶更别说了。
幸运的是,成果也起先显现:他带领的团队获得贷款后,在扩大麦茬番茄种植项目的基础上,发展了紫薯、娃娃菜等共40亩的种植。XX年8月份,又以合作社名义流转华佗庙村的6个温室大棚。 以前常常做赔本的行当,现在不同了,身后有了一大帮子兄弟姐妹,决不能委屈了他们。他说,事业有了起色后,他又面临着缺乏懂技术懂管理的专业人才、管理粗放混乱等诸多问题,于是,这个农村基层的草根创业者,又返回校内,读研深造,但最终目的还是反哺创业基地发展。
李智豪创业的艰辛可见一斑,这也就不难说明报告中提到的数据:高校生毕业后每年真正走向创业的人群比例还不足2%。
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