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和范围
对项目部在施工活动、过程和服务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与控制,最大限度地消除或降低风险,减少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本方案适用于本项目部施工活动、过程和服务中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目标和管理方案实施的控制。
2.相关术语 2.1危险源 危害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有害的环境影响或这些情况组合的要素,包括根源和状态。 2.2风险
某一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 2.3危害因素辨识
识别健康、安全与环境危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2.4风险评价
评估风险程度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3.职责
3.1 安全环保部负责本方案的编制、修改和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检查。
3.2 安全环保部是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策划、监督、审核和指导各部门开展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 3.4 安全环保部负责对本项目进行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
3.5各部门分别负责业务领域相关活动中的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 3.6安全环保部负责本项目所辖范围的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负责收集、汇总、审查危害因素调查情况并建立和上报危害因素基本信息,负责审核、监督实施风险控制和应急措施。
3.7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负责建立和上报危害因素基本信息,负责制定并实施风险控制和应急措施。
3.8公司鼓励所有员工在每项次具体作业活动前进行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4.工作程序
4.1项目部各部门应成立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小组,在管理及施工活动过程中定期开展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活动。 4.2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步骤:
(1)选择施工、过程和服务,确定施工/安装工艺流程
(2)进行危险源辨识,即识别施工、过程和服务中的危险源
(3)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编制“危险源辨识表”及“危险源评价表”; (4)汇总、分析、确定重大风险,编制“重大危险源清单”。 4.3选择活动、产品或服务
根据项目特点,从以下四方面选择活动、产品或服务: (1)原材料采购、贮存和运输;;
(2)设备运行、维护和保养;施工作业人员操作活动 (3)施工生产工艺与安全技术管理; (4)其他辅助活动。
4.4根据所选择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编制适宜的工艺流程。 4.5危险源辨识
4.5.1根据编制的工艺流程识别危险因素。辨识危险源应覆盖施工准备至竣 工交付、服务的全过程。
4.5.2公司范围内的危险因素存在于以下几个环节:
(1)管理:工程技术、操作规程、人员技能培训、教育过程控制; (2)人员素质:人员意识、操作规程、经验;
(3)职业健康安全条件:施工现场作业职业健康安全与条件; (4)职业卫生、消防;
(5)其他专业公司的危害。
4.5.3危险源辨识方法:本公司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工艺流程识别法; (2)现场观察; (2)询问与交流; (3)查询有关记录; (5)安全检查表法; (6)获取外部信息。 4.6风险控制
安全环保部与相关部门应监督、协调各单位对评价出的重大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其控制方法:
(1)制定目标管理方案; (2)制定管理程序; (3)培训与教育; (4)制定应急预案;
(5)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6)保持现有措施。
4.7危险源与重大风险的评审、修订
4.7.1当发生下列情况时,安全环保部应按上述程序,及时组织进行危险源辨识与评价工作:
(1)当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发生较大变更时; (2)当本项目活动、产品、服务发生较大变化时;
(3)公司经营宗旨和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及目标发生重大变更时。 4.7.2安全环保部在每一项工程施工前对重大风险进行评审确认,留下相关 记录。
4.7.3安全环保部每年应至少组织一次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的重新评价工作。 4.8工作检查
安全环保部至少每半年一次对本程序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填写《工作检查记录》,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跟踪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