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奇妙的声音》

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奇妙的声音》

来源:华佗小知识
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奇妙的声音》

课题名称:奇妙的声音

适用年级:小班(3-4岁)

教学目标:

1. 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认识不同物体振动所产生的声音。 3. 能够模仿和产生简单的声音。

教学准备:

1. 音乐盒、铃铛、木鱼等不同发声物品。

2. 一些易于振动的物体,如弹簧、橡皮筋、铃铛等。 3. 布袋、拳击袋等。

4. 声音样本,如动物叫声、车辆鸣笛声等。

教学步骤: 引入活动:

1. 提问:你们听过哪些声音?能模仿出来吗?

2. 观察声音样本并让学生猜测它的源头。例如播放一段鸟叫声,让学生猜测是什么动物发出的声音。

探究活动:

1. 准备一些发声物品,如音乐盒、铃铛、木鱼等,并一一让学生试验发出声音。

2.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发声物品的外观特征,引导他们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3. 给学生展示一些易于振动的物体,如弹簧、橡皮筋、铃铛等,并让他们用手触摸并感受振动。

4.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不同物体振动所产生的声音。

巩固扩展:

1. 让学生尝试模仿一些简单的声音,如动物叫声、车辆鸣笛声等。 2. 让学生触摸和摸索不同物体,发现并描述它们的振动特征和发出的声音。 3. 玩一些声音游戏,如“模仿游戏”和“谁在说话”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总结:

1. 复习一些关键词,如声音、振动、模仿等。

2. 提问学生,在今天的课堂上你们学到了什么?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板书设计: 声音 = 物体振动 模仿

教学反思:

通过观察、试验和模仿的方式,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探究和发现的过程,激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和好奇心。针对小班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设计了一些互动和参与性强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实际操作,提高他们对声音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