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爱莲说习题答案

爱莲说习题答案

来源:华佗小知识


习题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 》,作者 ,字 号 ,北宋 家,本文文体是 .

一、 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甚,蕃,濯,清涟,妖,香,益,涟,亵玩染,淤泥,不蔓, 不枝,亭亭,净植,植,隐逸,谓,鲜,予,宜,众。

三、原文分析:

1、最能概括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 。

2、能够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 。

3、文章中比喻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 , 。

4、表明莲肯有高雅而庄重的气质的句子是: , 。

5、赞颂莲花正直而又通达事理的句子是: , 。

6、文章中交代陶渊明特殊爱好的句子是: , 。

.. ,亵,

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或“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意思相反的句子是: , 。

8、在形容人或物气质清高,让人敬重不可轻侮时我们常引用本文中的: , 。

9、文章中隐含社会上趋炎附势之风盛行的句子是: , 。

10、与鲁迅的《莲蓬人》中的“扫除粉腻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有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11、与“微斯人,吾谁与归?”意境和语言形式相似的是: , 。

12蕴含着知音难寻的感伤的句子是: , 。

13、文章的主旨句是: , 。

14、本文中的流传千古的名句是: , 。

15、形容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

四、思考题:

1、文中最能概括莲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什么?

2、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针对文章思想内容对此手法的应用做简明阐述

3、从作者对莲的描写来看作者所赞美君子有哪些美好品德?

4、本文描写的对象是莲。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

5、从结尾的“牡丹之爱,宜乎众宜”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从“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你能悟出什么道理?

7、面对腐朽的社会,陶渊明选择了“隐逸”,而周敦颐选择了大胆面对,你赞同谁的做法?为什么?

8、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自拟一幅不少于五言的对联:

9、、周敦颐妙笔生花,将莲的高洁形象树立于读者心中。全文仅一百一十余字,却内蕴无比丰富。就艺术手法而言,既有精雕细刻的描写,也有激情四溢的议论,既有拟人化的手法,也有鲜明的对比映衬,请从这些手法中任选其一加以品评。

10、文章中的“独爱莲”中的独字表现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情感?

11、作者不愿意隐逸,不贪慕富贵,那么他到底追求什么?

习题答案:

1、本文选自《周濂溪集 》,作者周敦颐 ,字 茂叔 号 濂溪 ,北宋哲学 家,本文文体是 说

二、 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甚,很,十分。

蕃,多。

濯,洗涤。

清涟,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益,更。

涟,水清而有微波。

亵玩 ,轻慢而随便地玩弄。

亵,轻慢。

染,沾染。

淤泥,污泥。

不蔓,不牵牵连连。

不枝,不枝枝节节。

亭亭,高耸的样子。

净植,洁净地直立。

植,树立。

隐逸,指隐居的人。

谓,认为。

鲜,少。

予,我。

宜,应当。

众,多。

三、原文分析:

1、最能概括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2、能够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出……妖。

3、文章中比喻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出……妖。

4、表明莲具有高雅而庄重的气质的句子是:亭……焉。

5、赞颂莲花正直而又通达事理的句子是:中……枝。

6、文章中交代陶渊明特殊爱好的句子是:晋……菊。

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或“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意思相反的句子是:出……妖。

8、在形容人或物气质清高,让人敬重不可轻侮时我们常引用本文中的:可……焉。

9、文章中隐含社会上趋炎附势之风盛行的句子是:牡丹……矣。

10、与鲁迅的《莲蓬人》中的“扫除粉腻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有同工之妙的句子是:出……妖。

11、与“微斯人,吾谁与归?”意境和语言形式相似的是:莲……人?

12蕴含着知音难寻的感伤的句子是:莲……人?

13、文章的主旨句是:莲。花之……

14、本文中的流传千古的名句是:出……妖。

15、形容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香……清。

四、思考:

1、文中最能概括莲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什么?

莲,花之君子者也

2、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针对文章思想内容对此手法的应用做简明阐述

托物言志。 借赞美莲的高洁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3、从作者对莲的描写来看作者所赞美君子有那些美好品德?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贪图富贵,不幕名利又不孤高自许。

4、本文描写的对象是莲。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

这是“衬托”的手法,用菊从正面衬托,用牡丹从反面衬托,突出了莲的高贵形象

5、从结尾的“牡丹之爱,宜乎众宜”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世风的批判

6、从“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你能悟出什么道理?

做人要胸怀坦荡,光明磊落,正直,积极向上,不依附权贵,不滋生私欲,多做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事

7、 面对腐朽的社会,陶渊明选择了“隐逸”,而周敦颐选择了大胆面对,你赞同谁的做法?为什么?

我赞同周敦颐的做法。“隐逸”只能洁身自好,不利于整个社会,而大胆面对并与之抗争才更难能可贵,有利于净化整个社会,于人于己都有利。

8、 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自拟一幅不少于五言的对联:

周氏爱莲比君子 陶公喜菊胜群芳

9、 周敦颐妙笔生花,将莲的高洁形象树立于读者心中。全文仅一百一十余字,却内蕴无比丰富。就艺术手法而言,既有精雕细刻的描写,也有激情四溢的议论,既有拟人化的手法,也有鲜明的对比映衬,请从这些手法中任选其一加以品评。

答:将“隐逸者”“富贵者”“君子者”三者对比映衬,以揭示莲,菊,牡丹各自不同的形象与气质 ,并以菊为正衬,以牡丹为反衬,使莲花挺拔超群的高洁形象耸立于读者心中,表达了自己的坚贞不渝的理想和不慕名利的操守,言已尽而意无穷,极富艺术感染力

10、文章中的“独爱莲”中的独字表现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情感?

表现了作者遗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

11、作者不愿意隐逸,不贪慕富贵,那么他到底追求什么?

在污浊的世间,志在坚贞不渝地保持自己 正直的操守和良好的品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