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丽莎》美术浅析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虽然在美术专业知识方面并未获得太多的了解,然而,
我却从这门课中了解到很多美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并且了解到一些早期的绘画作品,增长了自己的见识。其中令我最为深刻的就是老师给我们讲解有关达芬奇的相关知识时,给我们放了一个有关“蒙娜丽莎”的视频。这个视频主要讲述了《蒙娜丽莎》的创作背景、画中人物的身份之谜以及传达的思想内涵等等。
《蒙娜丽莎》是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在1503年到1507年间创作的,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空气透视”般的笔法。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
首先是微笑的神秘,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像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在一幅画中,光线的变化不能像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别。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唇部披上了一层面纱。
其次,蒙娜丽莎的真实身份为其添了一份神秘感。流传较广的一种说法是,她真名为莉萨·盖拉尔迪尼,是意大利佛罗伦萨一名商人的妻子;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自画像,因为达·芬奇是同性恋,感情生活不为人知,所以他把自己画成女人形象。
再次,《蒙娜丽莎》背景之谜也引起很多人对其的不断的研究与探讨。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卡罗·佩德雷蒂认为,蒙娜丽莎身后的背景是意大利中部阿雷佐市布里阿诺桥附近的景色。
最后,最值得人们深思的是,《蒙娜丽莎》究竟想要传达的思想是什么?作者之所以创作这样一幅作品是有着怎样的思想寄托?
画中的蒙娜丽莎,从微笑中不仅显示出她的温雅、高尚和愉快,也显示出对新世界和新生活的欢欣和喜悦。这里没有丝毫的怀疑和恐惧,没有中世纪画家笔下人物的呆板、僵冷和对世界充满恐惧的踪影。达·芬奇用他的“蒙娜丽莎”,展示了那个伟大时代的人们新的精神风貌,揭示了人们对新生活的向往、乐观与自信。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解脱神的枷锁后的人以及人的美的热情赞颂。蒙娜丽莎的微笑,使这一人物形象具有了无限深广的意境。
《蒙娜丽莎》的成功,在于作者准确的捕捉到了模特儿最微妙的表情和最动人的瞬间。达·芬奇这种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使蒙娜丽莎富有魅力的青春被永恒而鲜活的留在画面上。如恩格斯所说的“这是人经受煎熬而取得的最伟大的进步的转折点”。
我们生活中离不开审美活动的过程,即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或审美的发现、艺术的构思、情感的表达。无疑,蒙娜丽莎是美的,她的美充分体现在人性美上,而不局限于女性特征。人们惊叹达.芬奇卓越的绘画技巧:画中人由面部五官到双手,再到身体的其他部分,包括衣着穿戴,每一处都那么真实可感,几乎伸手可及,这是凭空想象无法完成的。倘若没有真实人物作参照,达.芬奇纵然有天大的才气也不可能画得如此生动细腻。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在个人的美术鉴赏和美术基础知识掌握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也改变了我一直以来对于美术的观念。之前,我认为美术并不重要,它只是为那些专业学生提供服务的,而现在我发现美术绝不仅仅是画画,它可以表现很多内容,传达很多我们内心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