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旅游地质—觉山寺 灵丘城南14千米的悬钟山下,唐河岸边,坐落着觉山寺,它那高耸的砖塔,重重大殿均建于辽代。 觉山寺坐落在群山怀抱之中。寺后(北)悬钟山比寺前(南)唐河高出300米,半山上有两处水平敞开的溶洞,建有观音殿。河西高峰似屏,崖陡似削,山薄似墙,中间留下百米深的夹缝。寺前唐河四季清水不断,河身曲折多弯,盘旋在群峰林立的太行山中,为觉山寺增添了几分活力。 觉山寺四周地层,是距今14亿年的蓟县系高于庄组,为浅海所沉积,由厚层含燧石的白云岩构成。地层产状水平,略有波状起伏。依公路由灵丘城南下,靠近觉山寺,路边有宽缓的小背斜出露。 本处地质奇异之处在于山顶。距唐河水面200米高的大陡崖上,分布有两种不同的岩石,其下是水平微斜的蓟县系白云岩,其上是褶皱了的下古生界寒武系灰岩。他们之间以大型水平断层接触。这些石灰岩地层是从北部几千米之外灵丘北山平推过来的,属地质上难得一见的大型推覆构造。 更可贵的是,觉山寺西部太白维山主峰四周,居然有侏罗系火山岩分布。侏罗纪应是森林茂密、恐龙出没的热带雨林环境。这里却有数百米厚火山堆积。遥想侏罗纪时间,这里烈焰冲天,熔岩四溢,火山弹伴随火山灰铺天盖地地倾泻而下,其场景何其壮观。也正由于火山活动剧烈,才带来了地下深部的矿液,围绕太白维山形成了高品位的金矿、银矿、锰矿及铅、锌矿。 标词注释: ①蓟县系高于庄组:高于庄组原称“高于庄灰岩”,属中元古代长城系顶部,分布于中国冀北一带,最初命名地点在河北蓟县高于庄,故名。浅海相碳酸盐沉积。主要为灰色、黑色白云岩,含燧石团块或条带,底部燧石条带尤多,且呈网状。 ②寒武系灰岩:寒武纪时期形成的岩石,其中灰岩(limestone)的概念为,俗称石灰岩,一种沉积岩。 ③推覆构造:由(逆)冲断层及其上盘推覆体和下盘组合而成的整体构造 。冲断层总体倾斜平缓,常呈上陡下缓的铲状或下陡上缓的倒铲状,也可呈陡、缓相间的台阶状。上盘为由远距离(数千米至上百千米)推移而来的外来岩块,称推覆体。下盘为较少位移的原地岩块。推覆构造多发育于造山带及其前陆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