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卷93 (题后含答案及
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4. 名词解释 5. 填空题 6. 判断题 7. 简答题 8. 案例分析题
单项选择题
1. 制度化教育的标志是( )。 A.教育实体 B.学校
C.学校教育系统 D.终身教育
正确答案:C
解析: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2. 义务教育的实施在( )之后。 A.第一次工业 B.第二次工业 C.第三次工业 D.第四次工业
正确答案:A
解析:义务教育的实施在第一次工业之后。
3. 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表明,对于中等难度的任务来说,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是(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倒U关系 D.无关系
正确答案:A
解析:中等强度的学习动机能取得最佳的效果,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两者成正相关,一般情况下,学习动机强度越高,学习就越努力,越积极。但这并不能说明学习动机强度越高,学习效果也越好。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呈“倒u”型关系,即过高或过低的学习动机都不会取得好的效果。
4. 各科教学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是( )。 A.讲解法
B.练习 C.演示法 D.课堂问答
正确答案:B
解析:操练和练习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和运用知识、掌握技能和技巧。这是各科教学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 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正确答案:A
解析: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与人类几乎是同时产生的。教育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而国家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所以教育不会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6. 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洛克
正确答案:B
解析:由教育发展史可知。
7. 当代中国所提出的教育导向思想是( )。 A.应试教育 B.科举考试 C.英才教育 D.素质教育
正确答案:D
解析:素质教育是当代中国所提出的教育导向思想。
8. 提出“师者,人之模范”的教育家是( )。 A.孟子 B.荀子 C.杨雄 D.老子
正确答案:C
9. 教育的特质是( )。 A.认识活动 B.生存活动 C.传递活动
D.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正确答案:D
解析:由教育的基本概念可知。
10. 专门培养教师的师范教育最早出现于(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正确答案:D
11. 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是( )。 A.学生的智力水平
B.学习的理解和巩固程度 C.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 D.学习的方法
正确答案:C
解析:由迁移的定义可推知C项正确。
多项选择题
12. 场型的人( )。 A.善于抽象思维
B.多采用细节性加工方式 C.对自然科学知识更感兴趣
D.对社会定向的知识更感兴趣E.依据内在标准加工信息
正确答案:A,C,E
解析:场依存型的人,倾向于利用外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场型的人,倾向于更多地利用内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场型的人在认知领域显示了优势,他们处理问题比较灵活,善于抽象思维,自学能力较强,对自然科学知识更感兴趣;而场依存型的人在人际社会领域中显示了优势,他们善于体察别人,与人相处亲切融合,他们更喜欢社会定向的学科与知识。
13. 德育对智、体、美诸育的促进功能,就其共性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 )。
A.动机作用 B.方向作用
C.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
D.提升智慧E.获得体魄、体能的提高
正确答案:A,B,C 解析:德育对智育、体育和美育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其作用包含动机作用、方向作用及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等三方面。
14. 适用于运用代币制经济进行行为矫正的情况有( )。 A.学生对学习无兴趣,其他方法有效 B.问题行为多,秩序混乱 C.优等生群体
D.经常遭受失败的学生
正确答案:A,B,D
解析:代币制经济只在下面三种情况下建议使用:(1)当学生对功课完全不感兴趣,而又对其他各种管理方式没有反应时,可尝试用代币制经济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当学生很长时问一直没能取得学业进步时,可以用代币制经济鼓励学生进步;(3)当课堂上问题行为较多、秩序非常混乱时,可利用代币制经济加强课堂行为管理。
15. 舒茨提出的人际行为倾向中,包括以下几种( )。 A.期待他人的公正 B.主动与他人交往 C.对人宽容
D.主动表示友好E.期待他人支配
正确答案:B,D,E
解析:人际关系的行为倾向:包容需要表现(1)主动性:主动与人交往;(2)被动性:期待与他人交往。支配需要表现(1)主动性:支配他人;(2)被动性:期待他人支配。情感需要表现1)主动性:主动表示友好;(2)被动性:期待他人的情感表达。
名词解释
16. 内化
正确答案: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填空题
17.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必须具有( )和较强的荣誉感。
正确答案:坚定的事业心
18. 我国的师生关系是以( )为根本目标的。其明显的特征是教育民主、尊师爱生和教学相长。
正确答案: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
19. 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应包括扎实的事业知识、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娴熟的( )等方面;教师的能力结构主要有组织管理人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教育机智等方面。
正确答案:教育科学知识
20.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 )为重点的教育。
正确答案:实践能力
21. 教师成熟的标志是关注( )。
正确答案:学生
22. 范例教学程序的提出者是( )。
正确答案:瓦.根舍因
23. 心智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是:原型定向、原型操作、( )。
正确答案:原型内化
24. 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 )。
正确答案:校园组织与制度文化
25. 学校德育的基本方法是( )^p 正确答案:说理教育法
26. 教育的构成部分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 )。
正确答案:教育媒介
判断题
27. 根据巴甫洛夫的两种信号系统学说,“望梅止渴”是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巴甫洛夫把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叫做第一信号系统,把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叫做第二信号系统。“望梅止渴”是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
28. 在自我意识的三个层次中,自我认识是基础,自我体验是核心,自我是关键。(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解析:在自我意识的三个层次中,自我认识是基础,自我体验是核心,自我是关键。故正确。
简答题
29. 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班级授课制的优点包括:(1)班级授课制使得教学获得了巨大的效率,一位教师同时向几十个学生教学,使得教育的普及成为可能;(2)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有计划地实施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3)由于学生是按照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水平接近,有利于他们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启发。
案例分析题
30. (1)“照本宣科”的张老师张老师教高中历史课。他上课有一个习惯:就是不断地换眼镜。张老师有两副眼镜,一副是近视镜,一副是老花镜。他读课本的时候,就戴老花镜。他一旦带上了老花镜,就像黄牛喝水一般只管喝水,不轻易抬头。有时学生不听他上课,吵闹太厉害,他就换上他的近视镜,抬头看着学生,大吼一句:“闭嘴,吵什么吵。”(2)“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魏老师魏老师是学校新分来的大学生,也是学校唯一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开学后,全校老师都来听魏老师上课。魏老师的课令老师们大开眼界:他根本不讲课文,不知从哪里选了一篇课文把原来的课文替换下来。校长支持魏老师的做法,说代表了“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新方向。魏老师也解释,现在不是考教材,而是考课程标准。所以,没有必要拘泥于课本,教师应该开发自己的教材。学校老师们不服气,按照他们的经验,考试虽然不完全考教材上的知识点,但教材上的知识点总是重要的,怎么会忽然变得与教材没有关系了呢?几个月后,有学生家长来找校长投诉,报怨魏老师不讲课本,教学太随意了。校长虽然安抚家长说
“老师有权利调整教材”,但家长的投诉让校长开始对魏老师的教学方法产生怀疑。期末考试到了,阅卷的结果是:魏老师班上的语文成绩最差。问题:“新课程”有一个流行的课程口号:“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这个口号是有意义的,但也容易误解。结合案件分析,你是如何看待张老师的“照本宣科”和魏老师的“随意调整”的?
正确答案:课程改革不是单一的教材改革或教学方法改革,而是涉及课程理念乃至整个教育观念更新的系统变革。张老师的“照本宣科”和魏老师的“随意调整”都是不符合教学改革理念的,都是不能采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完善课程改革和设置:(1)要增强课程内容的生活化、综合化,不能“照本宣科”,也不能“随意调整”。(2)新课程不能是单一的理论化、体系化的书本知识,而是向学生呈现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并纳入到学生世界中加以组织。(3)新课程的内容应是着重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正确的生活态度。(4)在选择课程机构进行重建时,应该强调综合性、加强选择性并确保均衡性。(5)各科目课程设置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已有经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