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最新)月迹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最新)月迹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来源:华佗小知识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24* 月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袅、嫦”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悄、累”。

2.默读课文,能说出月亮的足迹出现在哪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积极心态。

【教学重难点】

1.寻找足迹的心理变化。

1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积极心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曾经读过许多有关月亮的作品,唱过许多与月相关的歌曲,有的是歌颂月的美好和纯洁,有的是借明月表达心中的情感和思绪。现在请同学们说说与月相关的诗句。出示课件: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婵娟代指月亮) (苏轼)

2

2.师:这节课我们也来学习一篇与月相关的文章。(板书:月迹)

3.出示课件:作者简介。

贾平凹(wā),1952年生于陕西省丹凤县一个农民家庭。父亲为其取名贾李平,后图口音方便,便喊他为平娃。陕西话中,娃、凹同音。后写为贾平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他的文章——《月迹》。

设计意图:

由描写月亮的诗句引入课文,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自然引入文本。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出示课件: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

(1)圈点勾画生字词。

(2)思考:文章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关于谁的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

3

设计意图:

学生扫清障碍,整体感知课文。

三、寻找月亮的踪迹。

1.月迹就是月亮的踪迹,大家能从课文中概括出月亮踪迹的转换场景吗?

明确:屋中 院中 沙滩

2.文中谁的话引起了这些场景的转换?

明确:奶奶的三句话—— “月亮进来了!” “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走,你们去找它吧。”

3.出示课件:

自学提示(一):学生仔细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在哪些地方找到了月亮的踪迹,不同地方的月亮有什么不同的特点,作者的心情又分别有什么变化。

(学生分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答案。)

孩子们在“镜中——院中——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河中——眼睛里”寻到了月亮。

4

月亮的特点:白道儿——半圆——满盈——无踪迹——玉玉的、银银的、多——小小的、多

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期待——失望——羡慕——小心——惊喜——甜蜜(满足)

4.老师总结:在寻月的过程中,孩子们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下,感受到了月亮的美好,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求美的过程。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寻找月迹,感悟月亮的变化,寻月就是寻美的过程。

四、感悟“月迹”。

1.出示课件:

自学提示(二):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你觉得好玩、有趣的地方,并说说你的感受或者理由。(用笔在旁边标注出来)

2.学生自学并分组合作。

3.交流成果。

预设学生会谈到以下几处,出示课件:

(1)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5

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这句话让我觉得月亮像一个淘气的孩子,明明知道“我们”在盼着,却偏偏不让“我们”看见似的,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爬”表明月亮一点点升起,越过一个个横格,就像是长了腿会爬一样,写出了在孩子眼里月亮是十分有趣的,表现了儿童奇妙的想象力。

(2)我们都跑了出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满满”表明月亮的圆;“玉玉的,银银的” 写月光如玉般温润,如银般灿烂,两个名词做形容词,也是一种比喻;“粗粗”表明桂树的壮;“疏疏的”表明枝叶不是很繁茂,银银的月光从枝叶缝隙里穿出,影影绰绰,幽静柔美;“累累”形象地写出了花朵的多。使用叠词,写出了月光的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也符合儿童语言的特色。

(3)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月里了,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袅袅”形容花香,将无形赋予有形,仿佛都能看到花香在空气中弥漫、缭绕的踪迹;“淡淡的”写出香气似有似无;“痒痒的”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的。

教师要边引导学生品味,边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

通过找有趣的句子,感悟月亮的美好,生活的美好。

五、理解题意。

6

1.为什么文章要以“月迹”为标题?(月迹的含义)

2.讨论,明确: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也可以理解为月的变化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月的轨迹。

六、课堂小结。

月亮是美的,天空也是美的。无边无际的天空象征着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孩子们在追寻月迹的过程中,内心也留下了美好的印迹,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寻找到生活中的美。你只要能不懈努力,就会发现它其实就在你的眼睛里,在你的心中。

设计意图:

由寻找足迹,上升到生活中对美的追求,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以体现。

七、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月亮是美的,天空也是美的。在我们生活的广阔世界有数不清的美好事物,只要用心寻找、发现,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体会到美。对美的追求,应该是永恒的,文中的孩子是如此,我们每个人也是如此。在学习这篇美文的过程中,同学们也都积极表现自己美好的一面。无论是课前预习、课堂上朗读课文,还是合作学习等方面,大家表现得都很好。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7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板书设计】

24* 月 迹

寻找月迹

感悟月迹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