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情深》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
一、说教学目标
紧扣课标要求,结合单元训练重点和课前自学提示,拟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二、说教学环节、设计意图与目标达成。
本文情感丰富,每句语言都蕴含情意,但因为是略读课文,学习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取其精华中的精华,在教学时,为营造朴素、扎实的语文教学课堂,让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和人文味,我紧扣目标,根据本课的重点、难点安排教学内容,主要从以下五个环节设计:
1
环节一:图片欣赏,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关于母爱的图片引入揭示课题。这样导入意在引起情感共鸣,唤起学生对母亲的感情,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环节二:预习检测,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预习字词情况,了解时代背景,试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落实教学目标一和目标二。
理解词语时用了读一读、写一写、做一做、看图片、随文理解等,渗透多样化的理解词语的方法;补充介绍“一元五角”的购买力,有助于学生感知“情深”;快速浏览课文后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归纳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检测预习情况,培养学生借助文本和工具书,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环节三:品读课文,感悟深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初步感知母亲形象;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勾画、交流,感知慈母情深。
此环节是为落实教学目标三而设计。以感悟深情为重点,以“慈母”形象为主线,把老师引导和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指导勾画描写母亲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和工作环境的关键词句,通过抽读、范读、对读等多种形式的品读,让学生感知母亲的辛劳、贫苦、忙碌、通情达理,体会母亲的慈爱和善良,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
2
此环节目标达成。
环节四:文字运用,表达母爱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以致用,运用文中描写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人物的方法,书写母爱,讴歌母爱,表达母爱。既激发了学生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又落实了单元训练目标。
环节五:总结全文,深化母爱
设计意图:总结谈话时,顺势完善板书,激发情感共鸣,深化母爱。
三、说教后反思
(一)做得好的地方:
1.教学目标达成度高。注重课堂的与生成,随时关注学生的学情,根据学情灵活调整教学内容,适时引导,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中运用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约定“感天动地,慈母情深”来课堂,采用多种形式朗读体会情感、设计小练笔倾诉母爱等,培养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努力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也是我这节课和平时教学中力求做到的。
2.板书设计直观、灵动,用生动、形象的爱心人物笑脸,抓住母亲的毫不犹豫地一“塞”和儿子“攥”住了母亲的情,“酸”字板书在鼻子处,是儿子看到贫苦辛劳的母亲毅然给钱买书时内心情感的爆发,深刻反映作者已深深地体会到“爱”。左边的辛劳、贫苦是文中母亲的形象,右边的崇敬、感激是儿子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
3
3.小练笔环节,我设计了两个内容供学生选择,原因是考虑到班上实际情况,由于班上部分学生在问题家庭中没有感受到母亲的爱,可能会无从下手,所以设计了续写手捧《青年近卫军》的环节。让人人有话说,人人有事写。
(二)不足之处:
1.时间把握不当,由于准备不充分,疏忽大意,导致导入环节背景音乐未出现,情感酝酿不到位。
2.教学语言还需进一步精炼。第三环节的交流汇报时,如果以适当的导语,引导学生读出探讨的语句,加以品读体会,效果会更好。四个“立刻”如果采用换词体会法,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母亲工作的单调和枯燥,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母亲的忙碌加深对母亲的艰辛的理解,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3.由于考虑传话筒费时间,所以在回答问题时,老是请话筒所在处的学生,显得学生参与面不是很广。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内容,感谢大家耐心地聆听。不妥之处,恳请评委老师们批评、指正!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