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行政救济是对违法或不当行使行政权的消极后果的41、行政主体在行政运行的过程中作出直接影响利害关系(C.法律补救 利义务的行政行为之前,依法就在有关问题听取利害6、《政治与行政》作者美国著名的行政学家(B.古德诺 关系人意见的法律制度是( B.行政听证
7、“规定组织的静态,行规定组织的动态”为德国著名法学家(C.波特所言 8、相对人是指在具体的行政管理关系中处于(C.被管理的一方当事人 9、授权立法是的法律依据(C.和组织法以外的法律 10、行政机关依据行政管理关系对其工作人员违反行政纪纪律行为所作的法律制裁称为(B.行政处分 11、行政主体对不履行已生效具体行政行为所确定义务的行政相对人,处以财产上的新的给付义务,以促使其履行的行政强制执行方法是(D.执行罚 12、行政许可是一种(C.依申请的行为 13、简易行政处罚程序的第一步骤是(A.表明身份 14、行政强制的对象可以是(D.物、人身、行为 15、行政听证程序的核心是(B.申辩和质证 16、现代社会最基本的法律原则是(A.有法律有救济 17、与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参加复议的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社会组织是(B第三人 18、行政诉讼的被告是(C.行政主体 19、行政诉讼不适用(B.调解原则 20、行政诉讼管辖的核心是(A.管辖权 23、行律关系的权利和义务往往有(D.不对等性 24、 行规的制定主体是(B. 25、行政人的范围(A小于公民而大于公务员 26、根据行政行为的主动性可以将行政行为划分为(A.依职权的行政行为和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27、我国首次用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受理行政案件的是(D.1982年 28、对被授权组织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行政复议,由( C.授权机关管辖 29、根据行政职权的来源,可把行政人分为(C.职权行政人和授权行政人 30、行政主体对行政人过错行为承担(A. 连带责任 31、行政主体根据和组织法以外的法律所立之法是(C.授权立法 32、法系国家在的设置上实行(A.双轨制 33、行政主体及其行政人所作的虽然合法但不合理的行政行为,称为(C.行政不当 34、在行政复议的申请人中,两个或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以共同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C.共同被申请人 35、法系主要以法国、德国为代表,在奥地利、挪威、瑞士、意大利等欧洲国家适用。又称(B.民法法系 36、公务员以国家代表人的身份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时,其活动属于(B.公务活动 42、公民人身自由的处罚的执行主体(C.机关 43、在早期的西方国家政党制度中,有一项著名的制度称为(B.政党分脏制 44、行为是指能引起行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C.作为和不作为
45、有权制定行政规章的是(C.南京市 46、一个行政案件经过两级人民审理就告终结的制度称为(A.两审终审制度
47、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权制定(B.行规 48、现代程序法的核心内容是(A.听证 49、在行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当事人是(D.法律关系的主体 50、在治安管理案件中,遵循(B.复议前置原则 51、行政主体、行政人相对人共同构成(C.行主体 5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设定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B.法律设定 53、行政强制执行的根据主要是(B.行政处理决定 54、当事人对行政主体作出的内部行政行为不服,不能进行(C.行政诉讼 55、证人鉴定人、勘验人、翻译共同构成(A诉讼参与人 56、中国人民银行有权制定(D.行政规章 57、行政赔偿诉讼适用(B.调解原则 58、我国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是(A.违法原则 59、行政相对人不履行已经生效的具体行政行为所确定的、可由他人代为履行并能达到同一目的的义务,行政主体依法自行或交由他人代为履行并收取履行费用的行政强制措施称为(D.代执行
60、根据行政行为的作出是否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定形式可以将行政行为划分为(A.要式行政行为与不要式行政行为 61、在我国行政复议的范围由(D.法律规定 62、1946年,美国制定了(D.联邦行政程序法 63、在中国行规的制定主体是(B. 、最高人民和最高人民针对司法实践中具体应用问题所作的解释是(C.司法解释 65、行政诉讼的处理对象是(B.行政争议 66、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是国家的(D.法律监督机关 67、在行政赔偿中,实际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机关是(A.行政赔偿义务机关
68、外国人成为中国公务员的先决条件是(A.加入中国国籍
69、一个具体的行律关系产生,其前提因素是存在(D.法律规范
二、多项选择题 19、行律关系的构成要素(ACD)。A.主体B.对象1、行和民法的区别表现在(BC)。A.所属的学科领C.客体 D.内容 域不同 B.调整的对象不同 C.解决纠纷的程序不同 20、对财产的即时性行政强制包括(ACD)。A.扣留B.约D.出现交叉 2、下列属于行渊源的有(ABCD)。A.法律 B.行规 C.自治条例和单性条例 D.法律解释 3、行政主体的行政职权不同于一般的权利,它具有以下特点(ACD)。A.强制性 B.双方性 C.优益性D.推定有效性 4、自然人获取行政人资格的基本途径有(BC)。A.被任命 B.进入公务员队伍 C.得到授权D.经选举 5、行政立法的效力的内容包括(BCD)。 A.效力层次 B.时间效力 C.空间效力D.对人的效力 6、英美法系行的特点主要有(ABC)。A.实行判例制度B.注重行政程序C.行政管理机关的权力较大D.注重律师与法官的服饰 7、行政纠纷的解决方式有(AD)。A.行政程序B.民事程序 C.刑事程序D.司法程序 8、行政救济作为一种法律制度,应该具有以下特点(BCD)。A.事前性B.权利性 C.法定性D.事后性 9、下列关于行政复议的说法正确的有(ABCD)。A.行政复议是一种法律制度和救济制度 B.行政复议以行政争议为处理对象C.行政复议是一种依申请的行为D.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的活动 10、我国行的基本原则是(AD)。 A.行治原则 B.以事实为依据C.以法律为准绳D.行政合理原则 11、行政主体的行政职权不同于一般的权利,它具有以下特点(CD)。A.协商性B.合同性C.优益性D.推定有效性 12、行政程序法的主要制度有信息公开制度、听证制度和(AC)。A.说明理由制度B.告知制度C.时效制度 D.公示制度 13、送达是指行政处罚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交给当事人的行为。法律文书非经送达不能生效。行政处罚决定书的送达方式有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和(ABC)。A..委托送达B.邮寄送达C.公告送达D.广告送达 14、在行中,公务员的双重身份是指其(AC)。A.公民身份B.自然人身份C.行政人身份D.行政主体身份 15、间接行政强制执行包括的形式是(AD)。A.代执行B.即时性行政强制C.执行性行政强制D. 执行罚 16、我国行政诉讼的基本制度包括(ABC)。A.两审终审制度B.回避制度 C.公开审判制度D.强制执行制度 17、下列属于行政合同的有(ABC)。A.粮食定购合同 B. 公共工程合同C.采购合同D. 离婚协议 18、从理论渊源上看,现代行政程序合行政程序法最初源于(BC)。A依法治国B.自然正义C.正当法律程序 D.有法律有救济 束 C.当场没收D.冻结 21、行在形式上的特点是(ABC)。 A.表现形式多样化B.没有统一的法典C.实体法与程序法的结合D.任意性程序较多 22、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原则的主要内容为(AC)。A.不用调解的形式结案 B.不用调解的方式向当事人提取证据C.不能把调解作为解决行政纠纷的必经阶段 D.不能把调解作为解决纠纷的必要阶段。 23、根据听证举行的时间与做出决定时间的先后,可将听证划分为(ACD)。A.事前听证 B.事中听证C.事后听证D.结合听证 24、在行政诉讼中,排除主管事项的有(ACD)。A.国防、外交行为 B.行政机关要求当事人履行非法定义务的行为C.行政机关对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 D.法律规定由行政最终裁决的行为
25、法系国家行的主要特点有(AC)。A.行政是公法而不是私法 B.实行判例制度 C.实行双轨制 D.实行单轨制 26、在世界各国,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包括(BCD)。A.过失责任原则B.过错责任原则C.无过失责任原则D.违法责任原则 27、行政行为的效力是指行政行为的(ABD)。A.公定力 B.确定力C.羁束力D.执行力
28、行政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ACD)。A.人民B.人民 C.诉讼参加人D. 行主体 29、行政人资格丧失的条件是(ABD)。A.行政职务被撤销或免除B.行政人死亡或失去行为能力C.行政人在行政行为时的其他行为 D.作出授权的机关收回授权 30、非法源性文件的制定主体是(ABD)。A.各部门B.县经以上各级及工作部门C.和特殊机构D.乡镇
31、创制规范行为文件的行为包括(AC)。A.法源性文件B.法律性文件 C.非法源性文件D.非法律性文件 32、行律关系的变更包括(ABC)A.主体变更B.客体变更C.内容变更D.权利义务变更
33、在行政诉讼中,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的具体内容是(ACD)。A.双方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平等B.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量等同C.双方当事人平等地行使诉讼权利、履行诉讼义务D.对当事人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34、有权制定行政规章的主体是(AB)。A.南京市B.江苏省C.南京市办公室 D.江苏省办公室
35、法律解释包括(ABCD)。A.立法解释B.行政解释C .司法解释 D.地方解释 36、我国的行政赔偿程序有(BC)。A.复合的行政赔偿
程序B.的行政赔偿程序C.连带的行政赔偿程序
D.附带的行政赔偿程序
三、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刑法的执行机关是人民,而行的执行机关是19、行政人的行政行为是代表行政主体作出的,一般由行行政机关。√。
政主体承担行律责任。√。
2、行政关系就是行律关系。×。行以行政关系20、行政救济包括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两种形式。×。还为调整对象,行政关系经行调整后就变为行律关有行政赔偿。 系。二者有区别又相互联系,但不是同一概念。
21、行政主体是行政强制执行程序的唯一主体。×。行政
3、行主体必定是行政主体。×。行主体包括行强制执行程序的主体既可以是行政主体,又可以是人民法政主体和相对人。行政主体必定是行主体,行主院。 体未必是行政主体。
23、行政诉讼是由人民主动产生的,有时不需要相对
4、公务员的行为以所属单位名义作出,属单位行为;以个人名义人提起。×。行政诉讼奉行“不告不理”原则,司法机关作出,则属个人行为。√。 只有依照相对人的提请才能启动行政诉讼程序。 5、外部行政主体只能为外部行政行为,内部行政主体只
24、所有的行政案件都应该由人民来解决。×。行政
能为内部行政行为,实行交错无效原则。√。 诉讼奉行人民有限主管原则,并非所有的行政争议案6、行政立法是指行政主定规范性文件的行为。×。件都有人民主管。 行政立法是指行政主定行规和行政规章的行为,
25、申诉的对象是第一审人民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
规范性文件不属于行规和行政规章的范畴 决和裁定。×。申诉的对象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7、行政主体所为行为时的程序都是行政程序。×。行政裁定。 程序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管理职权是的行为程序,只有涉
26、适用规范性文件的行政行为具有普遍的效力。×。适
及行政权,行使法定的国家行政管理职权所遵循的程序才用规范性文件的行为只对特定的人和特定的事件有效,没是行政程序。所以行政主体所为的行为程序未必都是行政有普遍的拘束力。 程序。 27、行政人必须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行事,不能超越职责8、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仅适用于案情简单、事实清楚、违法情节权限。√。 轻微、处罚较轻的案件。√。 28、行政主体具有一重身份。√。29、行政复议是行政诉9、行政救济起因于相对方的合法权益受到违法行政行为讼的必经阶段。×。 的侵害。×。行政侵权行为是由违法或者不当行政行为引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关于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的衔起的。不当行为也可以是行政救济的根源。 接规定,行政复议不一定是行政诉讼的必经阶段 10、在行政救济制度中,行政复议是行政诉讼的必经阶段。30、对共同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而申请的复议,分别由它们×。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关于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的衔接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管辖。×。应该由他们共同的上一级行规定,行政复议不一定是行政诉讼的毕竟阶段。 政机关管辖。
11、法治即法制。×。二者的内涵不同。法治的核心是依31、行政赔偿责任由于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法办事,属于上层建筑的观念系统;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所致。×。行政赔偿责任的前提要件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称,属于上层建筑的制度系统。 人员的职务违法行为,并不是二者所有的违法行为。 12、行政人就是国家公务员。×。我国的行政人主要由公32、行属于公法是法系国家行的特征。√ 务员担任,但不限于公务员。其他公民经授权可以成为行
政人,公务员的双重身份也决定了其在任何情况下都是行
政人。
13、相对人是指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一方当事人,是指单 独的个人。×。相对人能即可以是组织,也可以是个人。 14、违法行政行为不具有公定力。×。行政行为一旦成立, 除法律规定的无效情况外,都被推定合法。在被有关机关
撤销以前,违法行政行为也具有公定力。
15、行政处罚以行政相对人行政违法和应承担相应的行政
法律责任为前提。√。
16、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是同一层次的两个概念,二 者具有同质性。×。二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行政强制是 行政强制行为的总称,包括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措施
只是一种方法或手段,不一定表现为行为。行政强制措施
是行政强制行为的核心。
17、行政主体所为的行为程序都是行政程序。×。行政程 序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管理职权是的行为程序,只有涉及 行政权,行使法定的国家行政管理职权所遵循的程序才是 行政程序。所以行政主体所为的行为程序未必都是行政程
序。
18、行政诉讼和参加人不是行政诉讼的参与人。√。
四、简述题
1、简述行律关系的特征。
行律关系的特征是行律关系的外在表现,是行律关系区别于其它法律关系的一些典型特征。
(1)行政主体的特殊性。行政主体必须是行政权的实施者。(2)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等性。(3)法律法规的规定性。(4)解决方式的特殊性。行政主体有处理行政争议的权力。
2、简述行政主体的涵义。
行政主体是指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国家行政权,并对自己的行为效果承担责任的组织。其特征有:
(1)行政主体是一种组织而不是个人。(2)行政主体是实施国家行政权的组织。(3)行政主体是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国家行政管理的组织。(4)行政主体能地承担自己的行为所引起的法律效果。
3、简述行政处罚法定原则的主要内容。
行政处罚法定的原则是指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主体在法定权限内依据法定程序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应当予以行政处罚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是行政惩罚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原则。其内容包括: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和职权法定,不得越权和滥用法律;处罚依据法定,无规定者不予处罚;处罚程序合法。
4、简述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主要区别。
(1)二者受理机关不同。行政复议由行政机关受理,行政诉讼由受理。(2)二者受案、审查范围不同。 (3)二者适用程序不同。行政诉讼适用严格的司法程序,行政复议适用一定司法性质的程序。(4)二者的审理制度不同。(5)二者的处理权限不同。( 5、简述行政立法的特征。
(1)行政立法是行政主体代表国家以国家名义制定的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2)行政主体所制定的行规和行政规章属于法的范畴。(3)行政立法必须遵守立法程序。(4)行政立法是介于制定法律与适用法律行为之间的一种准立法行为。(5)行政立法具有不受司法审查的特性。
6、简述行政主体的涵义。
行政主体是指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国家行政权,并对自己的行为效果承担责任的组织。其特征有: (1)行政主体是一种组织而不是个人。(2)行政主体是实施国家行政权的组织。(3)行政主体是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国家行政管理的组织。(4)行政主体能地承担自己的行为所引起的法律效果。 7、我国行渊源包括哪几种?
我国行的渊源包括:;法律;行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性条例;行政规章;国际条约和国际协定;法律解释;和联合发布的文件;国家行政组织和其它社会组织联合发布的文件。 8、简述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 (1)人民有限主管原则。(2)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原则。(3)诉讼不终止执行原则。(4)被告负责举证原则和有限变更原则。(5)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原则。 9、简述行政主体行政职责的主要内容。 (1)履行职务,不失职。(2)遵守权限,不越权。(3)符合法定目的,不滥用职权。(4)遵守程序,避免瑕疵。(5)行政合理,避免失当。
10、简述划分羁束行政行为和自由裁量行为的意义
(1)违反羁束行政行为发生的法律后果是行政违法,而违反自由裁量行政行为则不发生违法问题,仅涉及合理与否的问题。现代社会的行政行为不仅要合法,还应合理。(2)羁束行政行为属于司法审查的对象,而自由裁量行为则一般不属于司法审查的对象,只有在裁量行为显失公正的情况下,才属于司法审查的范围。 11、简述行政关系的种类
行政关系是在行使行政权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它包括六大类:
(1)行政主体与行政主体之间的行政关系;(2)行政主体与行政人之间的行政关系;(3)行政主体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行政关系;(4)行政主体与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与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5)行政主体与公民之间的行政关系;(6)行政主体与外国人和外国组织之间的行政关系。其中前两类是内部行政关系,后四类为外部行政关系。 12、简述行政处罚中的“一事不再罚”原则内容。
(1)同一个行政机关对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的行政处罚。(2)同一个违法行为两个以上的行政机关都具有管辖权,其中一个行政机关已经作出了行政处罚决定,而另一个行政机关就不得根据同一事实和同一理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13、简述行政赔偿的特征
(1)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实施行政侵权行为的主体。(2)行政赔偿的赔偿请求人是受到实际利益损害的受害人。(3)行政赔偿责任由于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上的违法行为所致。(4)行政赔偿的行政侵权主体与行政赔偿义务机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5)行政赔偿责任是一种法律责任。
14、简述人民行使职权的主要内容
(1)国家行政审判权只能由人民行使,其他组织和个人都无权行使此项权力;(2)人民行使审判权,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的干涉;(3)人民审判行政案件,必须按照国家法律的规定,准确运用法律;(4)人民依法对行政案件进行审判,是指人民作为一个整体在行使审判权时是的,即每个人民进行审判,而不是审判员,也不是合议庭。 15、简述行政复议的性质
行政复议是指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理决定服而提出申请,行政复议机关在此基础是进行审理的制度。行政复议的是一种三维行为,行政复议具有行政性。行政复议具有司法性。行政复议具有监督补救性。
五、论述题
1、论述行政合法原则的内容。
答案要点:行原则是指贯穿于行之中,指导行制定和实施的基本准则。
行原则是整个行的理论基础,是贯穿整个行的主导思想和核心观念。行政合法原则内容包括: (1)任何行律关系的主体都必须严格执行和遵守法律。(2)任何行律关系的主体不得享有不受行调整的,权利的享受和义务的免除都必须有明文的法律依(二)二者不同的主要表现有:(1)主体不同。行政处罚的主体是由法律授予权利的特定享有行政管理职能和相应处罚的行政主体,是基于行政权利做出的;而行政处分的主体是一般的行政机关,无需法律授权,行政处分是基于行政机关与其工作人员之间的特别关系而作出的。(2)对象不同。行政处罚的对象是一般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据。(3)国家行政机关进行行政管理必须有明文的法律依据,法无明文规定不为违法。(4)任何违反行律规范的行为都是行政违法行为,它自发生之日起就不具有法律效力;一切违反行律规范的组织和个人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论相对人身份的确认(举例说明) (一)确定相对人身份的意义。(1)有助于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认识自己在国家行政管理中的法律地位,从而树立其遵守行律规范的自觉性。(2)有助于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正确享受自己在国家行政管理中的权利,并自觉地履行其义务。(3)有助于确定行政诉讼的当事人。 (二)确认相对人一般应遵守三条界限。(1)行政主体——相对人。行政主体的主要承担者是行政组织,但行政组织在一定条件下能作为相对人,非行政组织在一定条件下也能成为行政主体。关键是看是不是在行使行政职权。例如:1、机关对某公民实施处罚,机关就是行政主体,某公民就是行政相对人。 2、工商机关对机关乱收费实施处罚,那工商机关就是行政主体,机关就是行政相对人。(2)行政人――相对人。等同于公务员的行政身份确认。公务员在什么情况下是行政人,在什么情况下是相对人。如一个税务员开车去收税金的途中,由于车速太快被罚款,之后他又去收税。在这个案例中,税务员在不同的行律关系中就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当他被罚款时,是行政人,而他则是相对人;当他收税时,他则成为行政人,而纳税人则是相对人。(3)内部相对人——外部相对人。基于交错无效和行政诉讼原理。关键在于相对人与行政主体之间的关系。是行政隶属关系还是行政管辖关系。如上下级,这就是有隶属关系的,是内部相对人;如南京市要盖房子,必须要到城建部门领取建房许可证。就这是管辖关系是外部相对人。
3、论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的区别
(一)1、行政处罚是特定的行政主体基于行政职权,依法对违反行律规范,应当承担行律责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进行制裁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2、行政处分是行政机关依据行政管理关系对其他工作人员或其任命的其他人员违反行政纪律的行为所作出的法律制裁,是基于职员与行政机关隶属关系而做出的。
法人和其他组织;行政处分的对象是行政机关内部的工作人员或其任命的其他公职人员,且可以是自然人。(3)性质不同。行政处罚针对的是违反行义务,危害行秩序的行为,属外部行政行为,以行政管辖为基础;而行政处分针对的是违反行政纪律的行为,属内部行政行为,以行政隶属关系为基础。(4)法律依据不同。行政处罚依据的是行政主体以进行各项行政事物管理的多种行律规范;而行政处分主要依据的是行政纪律方面的法律规范,较为单一。(5)形式不同。行政处罚的种类繁多,<行政处罚>规定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和没收非法财务、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执照、行政拘留等六种形式,其他行律法规规定的种类更是五花八门,不胜枚举;而行政处分的形式主要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六种。(6)救济途径不同。行政处罚作为外部行政行为,受司法机关的监督,因此当行政处罚违法或不当时,被处罚人除可以请求行政复议外,还可以提起行政诉讼;而行政处分有争议时,被处分人员可依法申请行政机关复议或向有关机关申诉,由行政机关处理,且只能通过行政救济途径予以解决。
六、案例分析
1、甲公司于1995年获得国家专利局颁发的9518号实用新型专利权证书,后因未及时缴纳年费被国家专利局公告终止其专利权。1999年3月甲公司提出恢复其专利权的申请,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于同年4月作出恢复其专利的决定。2000年3月。。。。。。。。。。。。。。。年3月1日,专利复审委员会作出维持该专利有效的审查决定并通知乙公司。请问:(1)如乙公司对恢复甲公司专利权的决定提起行政诉讼,其是否具有原告资格?为什么?(2)如乙公司于2002年4月对恢复甲公司专利权的决定提起行政诉讼,是否超过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为什么? 答案:
1.具有原告资格。因为其是与撤销或者变更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相关人。 2.超过。因为其要在接到专利复审委员会的决定3个月内向起诉。
2、2000年4月17日,某区洪山事处将其闲置的临街房屋一间租给李江开办服装店,租金一年为9600元。一年李江不同意,双方因租金问题发生纠纷。2000年7月12日。。。。。。。。。。。。。。。。。有关规定以及《最高人民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判决撤销了事处的行政行为。问:
(1)本案中产生了哪几种行律关系?(2)事处的查封和罚款行为是否违背了行的基本原则,为什么?(3)本案中出现的行的渊源有哪些?
答案: 1、两种法律关系,一种是行律关系,一种是民事法律关系 ;事处和李某之间,因查封、处罚而形成的行律关系,李某起诉事处而在二者之间形成另一种行律关系,共三种行律关系。 2、是,因为事处实施查封和处罚行为不符合法律设定这种权力的目的,而是出于报复李某,行使行政权的目的不正当,违反了合理性原则。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属于法律形式的渊源,《最高人民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属于法律解释的渊源。
3、杨某系一个体工商户。一天,他在交通要道占道经营,贩卖走私的旧衣服。当日,该县交通局以杨某的行为违反了交通。。。。。工商局又对杨某作出了罚款1000元,并吊销其营业执照的处罚决定。理由是杨某的行为违反了产品质量管理法规的规定。(1) 若杨某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他应通过什么途径寻求救济?(2)你认为杨某的合法权益是否受到侵犯,为什么? 答案:(1)杨某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他可通过申请行政复议(二个月内市交通局、市工商局、县行政复议委员会均可行政复议),或三个月内到人民提起行政诉讼 。
2)杨某的合法权益是受到侵犯。县交通局以杨某的行为违反了交通管理法规的规定为由已对其处以罚款1000元,而县工商局又对杨某作出了罚款1000元,属重复处罚,违反了“一事不再罚”的原则。县工商局对杨某吊销其营业执照的处罚决定,是合法的,不在“一事不再罚”的范围。
4、某省人事厅举办行政管理讲习班,工作人员李某负责向讲课老师寄发邀请书。李某因粗心把把邀请书发给王教
授。当王教授。。。。。课时,不仅。这是李某的失误,由他本人负责。人事厅的回答是否正确?
分析:人事厅的回答是错误的。处理本事例的责任问题有赖于解决这样一个前提:李某错发邀请书是否属于执行公务,他是否是行政人。李某是负责寄发邀请书的人员,他有权以人事厅名义作出此行为,其行为的目的又服务于人事厅,而非个人。李某寄错邀请书属于公务过失,不影响其行为的公务性,因此不影响他作为行政人的法律身份。行政人的过错行为由行政主体负连带责任,所以人事厅必须负责处理该过失。
5、租汽车司机王某驾驶夏利出租车于2005年3月12日在是三环超速、压黄线超车,被执勤交警发现。交警对王某进行了教育并处以罚款20元。王某于次日到工商银行学院路储蓄所专设的交通违章代收窗口交了罚款。
请问,第一,与王某是何种关系?第二,王某受到的交通违章罚款适用的是什么程序?第三,行政处罚程序确立了罚款作出主体与收缴罚款的主体相分离的制度,但交警对王某罚款20元可不可以当场收缴呢?
分析1:1.行政执法人员与当事人的关系。2.交通违规处罚简易程序。3.可以当场收缴,但是,必须出具财政统一的罚款缴款单。
分析2:1.交警与王某是行律关系,其中交警为行政主体,王某为行政相对人。.行政处罚中的简易程序。 3.可以当场收缴,行政处罚法规定20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当场收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七条 依照本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一)依法给予二十元以下的罚款的; (二)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