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
目 录
未找到目录项。
1.1组织管理措施
1.1.1建立质量管理组织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质量管理小组,定期分析工程质量情况,采取相应对策,制订改进措施,按照“跟踪检测”、“复检”、“抽检”三个等级,建立一套质量管理制度。建立以责权利相结合的质量责任制。从组织指挥、技术管理到工序质量控制,都实行责任到人。同时建立质量保证金制度,实行内部优质优价、奖优罚劣制度。
1.1.2加强技术控制
施工中,组织技术干部对设计图纸进行认真审核,发现问题及时与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联系,做到不盲目照图施工。科学合理地编制分项工程施工方案,严格按照方案施工;并在施工中加大检查力度,坚持“三检”制度。应加大对质量通病的检查力度,针对施工过程中易出现的通病,制订标准,改进施工工艺,严格工序检查。
1.1.3加强对原材料把关
凡施工中所有使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和设备,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和质量报告单,并取样检验,做到先检后用,不合格的材料拒收。施工过程中若发现不合格材料及时清理出现场。
1
1.2质量管理体系
为确保实现质量目标,根据本标段施工的特点,建立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并认真贯彻落实。我项目部建立了由项目经理为领导小组组长的“质量管理体系”,覆盖各要素、各职能部门和各队、施工班组,一切以质量为中心,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管理模式。
公司根据ISO9000标准包含要素的要求,编制了《质量手册》和包括多项工作程序的《程序文件》及一些相关的支持性文件等一套完整的质量体系文件,并每年进行两次内审以验证质量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计划的安排,确定质量体系的有效性。
施工中将按照ISO9000质量标准程序动作,从合同评审到采购和分包:从检验和试验到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从不合格品的控制到纠正和预防措施;从过程控制到竣工验收;从文件和资料控制到回访保修,每一道工序均严格按照程序文件要求操作,实行全方位,全过程质量管理。
完善已经建立的从图纸会审到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划到技术交底、材料试验、技术资料整理实施全过程控制;建立从材料计划、审核审批到采购供应、验收到发料、反馈,都执行ISO9000质量标准和公司《程序文件》等。
加强培训管理,其目的是不断提高基础上各级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内容包括:计算应用、ISO9000程序文件、新工艺、新材料应用、工作技能培训等。
1.2.1质量管理机构
为保证本标段施工的质量,确保实现既定的质量目标,成立由项目经理牵头的质量管
2
理机构。
其具体质量管理组织机构与管理体系如下:
1、项目经理部设专职的质量监察部,专职负责本工程的全部质量管理工作。
2、建立纵成线、横成网的严密工程质量组织与管理体系。按项目经理部、施工队、工班分工负责,层层落实。
3、在项目经理和项目总工程师的领导下,由专职质检工程师组成质量监察部专职负责质量管理工作。各施工队设专职质检员,各工班设兼职质检员。
4、质量监察部定期组织质量检查,召开工程质量总结分析会。
5、施工队每天进行施工中间检查及竣工质量检查并评出质量等级。
6、班组坚持“三检制”,自检合格后,专职质检员进行全面检查验收。然后由项目经理部质检工程师请监理工程师验收签认。
7、发现违反施工程序,不按设计图纸、规范、规程施工,使用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材料、成品和设备时,各级质检人员有权制止,必要时向主管领导提出暂停施工进行整顿的建议。
1.3 质量管理制度
1.3.1组织制度
3
在项目经理和总工程师的领导下,由专职工程师组成质量监察部负责本标段的质量管理工作。各现场经理部设质量科,各施工队设专职质检员,施工班组设兼职质检员。
㈠、各现场经理部每周组织一次质量检查,质量监察部每月组织一次质量检查,每季度由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组织一次质量检查,召开一次工程质量总结分析会。
㈡、施工队由专职质检员负责每天进行施工中间质量检查及竣工质量检查并评出质量等级。
㈢、班组坚持“三检制”,自检合格后,专职质检员进行全面检查验收。然后由项目经理部质检工程师请监理工程师验收签认。
1.3.2自检制度 ㈠、开工前检查
在本标段工程开工前,组织进行工前检查。
1、设计文件、施工图纸经审核并满足开工需要。
2、施工前的工地调查和复测工作已经进行,并符合要求。
3、各项技术交底工作已经掌握运用,特殊作业、关键工序有作业指导书。
4、采用的新技术、机具设备、原材料保证工程质量需要。
5、施工人员、质量管理人员能保证工程质量要求。
4
㈡、施工过程中检查
在本标段的施工过程中,为确保施工质量,建立严密的质量检查制度。
1、施工测量及放线正确,精度要达到要求。
2、按照施工图纸施工,操作方法正确,质量符合验收标准。
3、施工原始记录填写要完善,记载要真实。
4、有关保证工程质量的措施和管理制度是否落实。
5、原材料、成品、半成品要按规定提交试验报告,设备要有产品合格证和出厂说明书。
6、工班自检、互检、交接检要严格执行,并有交接详细的记录。
7、工程日志簿填写要符合实际,真实记录施工。
(三)、隐蔽工程检查制度
1、隐蔽工程必须按规定检查合格并签证后才能覆盖。
2、工程检查签证,除执行国家、部颁的规定外,还应执行建设项目的有关规定并与建设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协商,明确职责分工,由指定的质量检查人员办理。
3、隐蔽工程未经质量检查人员签认而自行覆盖的,应揭盖补验,由此产生的全部损失
5
由具体的施工队负责。
4、隐蔽工程先由项目部组织自检合格后,约请监理工程师进行检查签认,地质不良的基础或暴露时间不宜过长的工程签证后应尽快封闭,以免破坏。
5、发现与设计不符,及时呈报上级解决,必要时邀请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设计人员共同研究处理。
6、质量检查人员因故缺席,可委托同级技术人员代检签证,并做好记录。必要时,事后应请质量检查人员补签认可。
7、隐蔽工程检查证,用蓝黑或黑色墨水填写,要求字迹工整,数据准确,用词规范,描述详细。
(四)、质量评定制度
1、凡经检验合格的工程,按规定填写分项、分部和单位工程检验评定表,进行评定,作为考核质量成绩和验工计价的凭证;检验不合格的工程,按未完工程处理。
2、项目经理部不定期组织抽查,对不符合《验标》的,予以纠正,并追查责任。
(五)、验工签证制度
验工计价是控制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未经质量检查或检查不合格的项目,不予计价、拨款,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6
(六)、质量奖罚制度
发现违反施工程序,不按设计图纸、规范、规程施工,使用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材料、成品和设备时,各级质检人员有权制止,必要时向主管领导提出暂停施工进行整顿的建议。
制定严格、细致的质量奖罚制度,完善工程质量的激励约束机制。
1、贯彻“精神奖励与物资奖励”相结合的原则,根据贡献大小实施奖励,杜绝平均分配,严禁质量奖金挪作它用。根据现场施工质量情况,奖励分优质工程奖、优秀QC小组奖、一次性质量奖。
2、质量处罚以教育为主和预防为主。根据质量事故的等级,对不同质量责任人进行不同程度的经济处罚,并建议有关部门进行党政或行政处分,情节严重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七)、质量事故申报制度
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按质量管理办法以及建设单位的有关规定执行。
1、建立工程质量事故逐级报告制度,坚决杜绝隐瞒不报、擅自处理事故。
2、工程重大质量事故发生后,应采取有效措施,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并保护好施工现场。
3、工程重大质量事故发生后,在20小时内用电话、传真或电报等方式报告安全质量监察部和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两天内提出书面报告,并逐级上报,报告内容包括:
7
⑴、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工程项目;
⑵、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损失情况;
⑶、发生事故原因的初步分析;
⑷、采取的应急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⑸、处理方案及工作计划;
⑹、事故报告单位。
4、根据事故情况,组织研究事故处理方案,并报批准执行。
1.4质量保证措施
1.4.1质量保证与控制方案
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按照道路工程质量管理的特点,结合本标段施工特点,制定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从保证质量的组织措施、管理措施及控制措施三方面严格入手,在单位工程的分部分项施工工序技术上严格把关,以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1.4.2保证质量的管理措施
㈢、建立高效灵敏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8
系统规定各种安全信息的传递方法和程序,在施工中形成畅通无阻的信息网,准确及时地搜集各种安全信息(如执行 “五同时”的信息,安全技术措施方案的编制、审批、交底、落实、确认信息,安全隐患、险肇事故及工伤信息等),并设专人负责予以处理。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