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与质量控制措施
一、质量通病与质量控制措施 常见质量通病(一) 1、通病名称:孔斜 2、产生原因:
○1地质原因:相邻两种地层的硬度相差较大,钻头在软层一边进尺速度较快,在硬岩层一边进尺速度较慢,从而在钻头底部形成进尺速度差,导致钻头趋向软地层方向。
②设备因素:如提吊中心、转盘中心、孔中心不在同一铅垂直线上,钻杆刚性差,钻进过程中钻机发生平面位移或不均匀沉降。 ③操作不当,钻进参数不合理。 3、预防措施:
○1必须使钻进设备安装符合质量要求 ; ②根据准确的地质柱状图选择钻进工艺参数; ③通过软硬不均地层时采用轻压慢转;
④钻进砂层时要特别注意控制泥浆性能及钻头转数。 4、处理措施:
将扫孔纠斜钻头下到偏斜值超过规定的孔深部位的上部,慢速回转钻具,并上下反复串动钻具。下放钻具时,要严格控制钻头下放速度,借钻头重锤作用纠正孔斜。
1
常见质量通病(二)
通病名称:掉钻及孔内遗落铁件 产生原因:
○1由于孔斜或地层极度软硬不均造成剧烈跳钻,致使钻杆螺栓或刀齿脱落。 ②钻杆扭断。
③由于施工人员操作不当将施工工具遗落孔内。 预防措施: ○1避免孔斜。
②根据钻进情况定时提钻检查, 重点检查加重杆管壁及钻杆上下法兰。
③维护孔壁的稳定及保持孔底清洁是处理孔内事故的必要前提,因此保持泥浆性能是关键。同时,作好孔口的防护工作,避免向孔内掉入铁件。
④准确记录孔内钻具的各部位部件。 处理措施:
○1首先准确判断掉钻部位,并据此制定正确的打捞方案,一般采用偏心钩、三翼滑块打捞器打捞的方法进行打捞。 ②在打捞过程中,杜绝强拔强扭,以避免扩大事故。
③打捞上来后,要妥善固定在孔口安全部位,方能松脱打捞工具。 ④对于孔内遗落的铁件,采用LMC-120电磁打捞器打捞(其水中吸重达5t)。
2
⑤分析事故产生原因,避免以后再出现类似事件。 常见质量通病(三)
1、通病名称:扩孔、塌孔、缩孔、糊钻 2、产生原因:
○1砂层钻进泥浆性能差(如粘度太小、含砂量大等),不能起到护壁作用。
②孔斜、地层软硬不均等原因造成扩孔。 ③在某一孔段进尺速度极不均衡或重复钻进。
④在非稳定层段(如砂层)钻进过程中反复抽吸造成孔壁局部失稳。 ⑤钻进速度太快引起塌孔。 3、预防措施:
○1保证泥浆的性能及水头压力以满足护壁要求。 ②采取合理的钻进工艺,反对片面追求进尺而盲目钻进。 ③在粘性土层中钻进每钻进一个钻杆回次重复进行扫孔。 4、处理措施:
①小扩孔、轻微塌孔可不做处理。 ②大扩孔、塌孔严重采用粘土回填。
③保证钻头直径重新下钻扫孔,缓慢提起钻头,处理后重新下钻。 常见质量通病(四) 1、通病名称:漏浆
2、产生原因:粉砂层土质松散
3、预防措施:预备泥浆循环池满足漏浆后施工要求
3
4、处理措施:停止钻进,保持泥浆指标,造浆补足孔内泥浆,适当增大泥浆粘度、加入锯末或水泥、抛填粘土。 常见质量通病(五) 1、通病名称:堵管、埋管 2、产生原因:
○1地质原因:流沙层下滑,抱紧导管,使导管无法起拔。 ②砼质量、不均匀、流动性差,导管内混凝土无法下行。 ③操作不当,没有及时起管,造成埋管过深等。 3、预防措施:
○1 详细了解地层资料,针对性采取措施,保证地层的稳定性。○2保证混凝土质量,对其质量进行检测,不合格坚决不用。 ○3保证成孔质量,泥浆性能,严格按照规范控制。 4、处理措施:
○1停止灌注,上下提动、旋转导管,使导管内混凝土下行。 ○2起拔导管,重新下导管,进行二次灌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