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来源:华佗小知识
《四季之美》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教学重点:

借助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四季之美》。这篇文章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眼中四季最美的时间是在什么时候?

预设1:按时间顺序。引导学生找出显示文章脉络的词句,找出时间节点,如“春天

1

最美是黎明”“夏天最美是夜晚”“秋天最美是黄昏”“冬天最美是早晨”,其中的“春、夏、秋、冬”即为时间节点,这样就能清楚地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

预设2:春天,最美的时间是黎明。夏天,最美的时间是夜晚。秋天,最美的时间是黄昏。冬天,最美的时间是早晨。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同学们四季之美,人人都能写,如果让你写四季之美,你会写什么?

预设:比如春天你会写什么?山和树、花、草、柳树等。夏天呢?荷花绽放、下河游泳。秋天:落叶、瓜果飘香、五谷丰登。冬天:雪花飞舞、堆雪人、打雪仗。

孩子们,我们写四季时往往写的是事物,这是从事物的视角来写,它是比较常见的。而本文的作者写的是四季的四个时刻,这是从时空的视角来写的。

二、精读课文,感悟四季

(一)研读文章第一自然段

1、让我们随着作者这种独特的视角,走进春天的黎明。自己读读,尽可能的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指名读。

2、读的真好,你们听出来没,它那一点点泛着鱼肚色的天空,好像让你看到了什么?

预设1:天空慢慢亮了。

2

没错,这是一种动态的变化,谁还想说?

预设2:我想到的是太阳一点点的升起来,天边的白云都被太阳染成了红的或者金的,五颜六色的,大地也被阳光照耀着发出了美丽的光彩。

你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能从文字当中看出颜色的变化画面,你来读一读。

3、孩子们,你们欣赏过黎明吗?在我们的生命之中,我们又细细地欣赏过几个美好的黎明呢,但是清少纳言不一样,她爱着这每一个黎明,她爱这黎明中变化的色彩,她爱这黎明里面悠然的清新,春天,读第一段——

4、指导学生借助图片想想画面,练习背诵。

(二)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走过春天的黎明,我们来到夏天的夜晚。请默读文章,思考:作者描写了夏天的几种夜晚之美?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预设:夏夜之美包括明亮的月夜、漆黑的暗夜、蒙蒙的雨夜。我是通过“固然”“也”“即使……也”等关联词语看出来的。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或以前的阅读积累,想象这三种美丽的夏天的夜晚,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3、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

预设:

(1)我想到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明亮的月夜应该是宁静的夜晚,思乡的夜晚。

(2)我能想象到在漆黑漆黑的暗夜,无数萤火虫翩翩起舞,像打着小灯笼的天使。它们飞过草丛,飞过花园,帮助迷失方向的小蚂蚁找到回家的路……

点拨:北方干燥,气候寒冷,很难见到萤火虫;南方空气潮湿,气候温暖,那里的萤火虫很多。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萤火虫的图片。

4、小结。看过图片,我们可以更鲜明地感受到:漆黑暗夜中无数的萤火虫轻盈飞舞着,好似流星划过夜空;雨夜中的萤火虫,虽然只有一只两只,但是它们像勇敢的小精灵,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动感十足,让人非常着迷。这一部分也是动态描写。

5、进一步提问:你觉得作者最喜欢哪一种夏夜之美?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预设:

(1)从关联词语“固然”“也”“即使……也”,我看出作者最喜欢蒙蒙细雨的夜晚。

(2)从“这情景着实迷人”,可以看出作者最喜欢蒙蒙细雨的夜晚。

(3)作者最喜欢第三种夏夜,因为第三种夜晚她描述得最详细。不仅写了夜晚时飘着的蒙蒙细雨,还详细地描写了那一只两只的萤火虫:它们带着朦胧的微光,依然不停地飞啊,

4

飞闪啊,闪啊……

点拨:对于明亮的月夜,作者只用“固然也很美”一笔带过,而着重描写了漆黑漆黑的暗和蒙蒙雨夜中的萤火虫,尤其最喜欢下雨时带着朦微光飞行的,充满动感的火虫。这都表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

6、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朗读课文。

7、指导学生借助关键词,练习背诵。

(三)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1、走过夏天的夜晚,我们来到秋天的黄昏,自己读一读,看看写了哪些景物?

预设:写了在太阳快落山时,归鸦急急匆匆朝窠里飞去和大雁比翼而飞飞到自己的巢里,在夜晚还有虫子在唱歌、风刮起来,让人有心旷神怡的感觉。

2、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画面,把动态之美描述出来。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预设:作者仰望天空,看到了夕阳斜照,无数的小乌鸦急急忙忙朝自己的鸟窝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排着人字形的队伍,那样的团结。这样的画面让作者想到了家,想到了自己的朋友,所以非常感动。等到夕阳落山,夜晚来临时她又听见了草丛中有小虫在唱歌,和着沙沙的风声,这样的景象使她心情非常愉快。

3、追问:你觉得在这一段中,作者的描写有哪些独特之处呢?

5

预设:我觉得作者的独特之处在于她没有写秋天里我们司空见惯的枫林、落叶,而是重点描写了归鸦和大雁,并赋予了它们人的情感,使画面有了动态感。

4、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5、同学们,有句古诗说的很好,它说“自古逢秋悲寂寥”。也就是说秋天往往会引人伤感,但作者眼中的秋天却不伤感,她感动着凝望着秋天,读——

6、借助景物图片,试着背诵课文。

(四)自主学习第四自然段

1、走过秋天的黄昏,我们来到冬天的早晨。默读课文,看看写了哪些景物?

2、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画面,把动态之美描述出来。

预设:在冬天的早晨,自己坐在暖和的炭火边,手捧一杯热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冬天的早晨,有落雪,有白霜,画面是静美的;当生起熊熊炭火,画面就变得温暖而具有动感了。

3、指导朗读:怎样读出文中闲适与静美的感觉?

预设:朗读时,语调要舒缓,读出寒冷的冬天手捧炭火穿过走廊时的闲情逸致。

4、借助景物图片,试着背诵课文。

6

5、同学们走过冬天的清晨,我们再一次走过清少纳言的四季之美。春天黎明中变幻的色彩,那悠然的你来读;夏天的夜晚,蒙蒙细雨中的动态之美,无限的遐想,你来读;秋天的黄昏,静谧高原之下的点点飞鸟的动态,那温柔而深情的凝望,你来读;冬天的早晨,那份和谐,那份闲适,齐读——

三、读写结合,升华学习

同学们,清少纳言的四季之美只属于清少纳言,别人他看不到那也写不来,那我们自己心里一定也有一处难以忘却的景致,它属于谁?它也只属于自己,别人可能真的看不到,也让我们也写写自己心中最美、印象最深的那一处景致。要求对其颜色、动作、声音、形状等方面的变化进行描述,表现景物的动态美以及内心的感受。如:飘落的雨或雪、池塘里的鱼儿、风中的落叶、傍晚天空中的云、升上天空的月亮、小草上的露珠……

四、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试着用时间顺序写一写你喜欢的植物的成长过程。

板书设计:

四季之美

春天 黎明 色彩

7

夏天 夜晚 光亮

秋天 黄昏 心旷神怡

冬天 早晨 和谐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