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概论赏析作品1000字
亨利·列斐伏尔早在1924年,已经在“哲学”小组中,同保罗·尼赞、诺伯特·古特曼、乔治·弗里德曼和乔治·波利策等一班后来的大家酝酿起了哲学。这也使他们同这一时期流行的超现实主义和达达主义过从甚密。1928年列斐伏尔加入法国党,很快成为法共首屈一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同时列斐伏尔阴差阳错,身不由己成为法共抨击萨特存在主义的理论先锋。1956年列斐伏尔出版《马克思主义中的现实问题》,因其浓厚的反斯大林主义倾向,以至于尽管他鞍前马后为法共效命,不遗余力批判萨特甚至他本人的先时同事尼赞,还是蒙羞给开除出党,由此开始了他与法共分道扬镳的理论生涯。他从法共的第一理论家,反过来变身为法共政治的第一批判人,包括日后批判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走知识精英的技术主义路线,脱离了生活实践。
列斐伏尔经哈维、索亚、曼纽尔·卡斯特尔等人的鼎力举荐,在英语世界的风头后来居上。他的九十年华中,学术生涯数度起落,最终不仅波及哲学的发展,而且公认是深深影响到了社会学、地理学、政治学以及文学批评等诸多领域。可以说,他的“总体人”目标,最终是他自己身体力行予以践行了。
一、美学史的回顾
由此我们可以回过头来阅读列斐伏尔当年难得的一部美学专著《美学概论》。此书系根据作者1948年至1949年间发表在《法兰西艺术》杂志上的论文编撰而成,1953年出版。列斐伏尔1947年出版
《日常生活批判》第一卷,此一后来广为风行,且成为情境主义国际灵感来源的日常生活理论,因与马克思主义正统理论相左受到法内批判,列斐伏尔心情一时陷入低谷。这段话可以和列斐伏尔的作者序中交代的题旨互为参照。据列斐伏尔言,他写作此书是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面临各种问题的理论研究打下基础,是用新的理论框架来梳理美学和艺术史上的老问题。换言之,这是列斐伏尔自觉使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来重新构架美学理论的一个尝试。对于后来前赴后继,再熟悉不过这一类尝试的中国学人来说,它的启蒙和示范意义,当是不言而喻的。
梳理既往的美学史,必然涉及价值判断问题。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一主导意识形态的标准来看,以往美学的体系建构因为这样那样的局限,终归失败是意料中事。所以不奇怪,《美学概论》第一章的标题,就是《过去美学的为力》。诚如列斐伏尔所言,美学理论总是依靠某一种“体系”,但是由于以往的哲学体系都是错误的,所以艺术理论必然亦难遁出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窠臼,最终流于神秘主义。但柏拉图和狄德罗是例外。事实上列斐伏尔相当推崇这两个人的美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