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成语“呕心沥血”背后的故事

成语“呕心沥血”背后的故事

来源:华佗小知识
嗡 馨悦平台 成语“呕心沥血" 背后的故事 口欧阳军 “呕心沥血”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李贺 的故事。神童李贺,自幼聪明出众、才华超 群,七岁就能吟诗作赋、出类拔萃。 据说,李贺写诗作文习惯与众不同,从 不先立题目,而是每当清晨骑在马上,让书 童背着锦缎缝制的书囊,尾随其后到荒郊野 外。一旦遇到好题材有了心得感受,立即写 成诗稿,投入锦囊之中。傍晚回到家再行修 改、补充,整理成篇。但是李贺素来身体瘦 弱,他的慈母目睹孩子终日奔波,绞尽脑汁, 十分耽心。所以,每天李贺回家,母亲总不免 要叫婢女查看他的锦囊,一旦发现里面诗稿 太多,便既生气又心痛,忍不住要责备李贺 说,哎!你这孩子,长此以往,免不了有一天 要把心血都呕滴出来!此后,人们就用李贺 母亲的这句话,“PlY, 沥血”来形容学习穷索 苦想,费尽神思。 写诗作文,凝思默想,明明用绞尽脑汁 来形容,为什么偏偏要说成“呕心沥血”?追 根溯源,还得从中医基础理论谈起。两千年 前,祖国医学强调:心主神志。这包括两点含 义:广义的神志,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 在表现,也就是人的精神状态;狭义的神志, 是指人的精神、思维活动。古代医学家曾用社 会结构来比喻人体,视心为最高统治者。言下 之意,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主宰,在五脏 六腑中居于显赫地位,脏腑的生理功能活 动,必须在心的统率和指挥下,才能处于相 互协调状态,故称“心为君主之官”。 中医还认为“心生血”,血“如水之流,如 日月之行不休……如环之无端,莫知其纪, 终而复始”。就是说,心能化生血液,推动血 行。血,构成人体基本物质之一,它是维持人 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对各脏腑组织器官 起着濡养作用。心血既然是人体生命活动的 物质基础,必然是精神思维的根本。由此可 见,心、血、神,三位一体,相互依存,缺一不 可。心能生血,血液充足则精神饱满,意识清 楚,思维不乱;反之,心乏生血,血气不足则 精神萎靡,昏眩健忘,心神不宁。 众所周知,功能活动与物质基础,彼消 此长,彼长此消,对立而又统一。苦思冥想, 深谋远虑,均是心神的活动。天长日久,必然 导致物质过度消耗,心血暗损,而使心血不 足。李贺年幼体弱,终日为作诗写文而斟酌、 推敲、揣度、锤炼,煞尽心机,耗费心神,和呕 滴,E."rtn有何两样?从这一点来讲,李母之言, 是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才华出众的李贺只 活了二十七个春秋,不能不说劳逸失度、呕 心沥rrn是早故原因之一。 因以上缘故,今天以“心”代“脑”言词仍 广泛充斥现实生活,不胜枚举。如“心中思 忖”“专心致志”“心无二用”“心领神会”等 等,用起来贴切,说起来顺口;相反,如果改 “心”为“脑”,诚然与现代医学合拍,但总不 免有些佶屈聱牙。若把“动人心弦”说成“动 人脑弦”,把“心潮难平”写作“脑潮难平”,那 就画蛇添足,弄巧成拙了。 l【2016。11】I 7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