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世界总是千变万化的,⽽我们恰好能从⼀些⼩⼩的故事之中,去感悟这个世界上的某些道理。下⾯是®⽆忧考⽹分享的少⼉经典国学故事精选七篇。欢迎阅读参考!
少⼉经典国学故事精选⼀
《史记》中记载,舜的⽗亲是个瞎⼦,⽣母去世后,⽗亲⼜娶了⼀个妻⼦,并⽣了⼀个⼉⼦。⽗亲喜欢后妻的⼉⼦,总想杀死舜,遇到⼩过失就要严厉惩罚他。但舜却孝敬⽗母、友爱弟弟,从来没有松懈怠慢。舜⾮常聪明,他们想杀死舜的时候,却找不到他,但有事情需要他的时候,他⼜总在旁边恭候着。
有⼀次,舜爬到粮仓顶上去涂泥巴,⽗亲就在下⾯放⽕焚烧粮仓,但舜借助两个⽃笠保护⾃⼰,像长了翅膀⼀样,从粮仓上跳下来逃⾛了。后来,⽗亲⼜让舜去挖井,舜事先在井壁上凿出⼀条通往别处的暗道。挖井挖到深处时,⽗亲和弟弟⼀起往井⾥倒⼟,想活埋舜,但舜⼜从暗道逃开了。他们本以为舜必死⽆疑,但后来看到舜还活着时,就假惺惺地说:“你跑到哪⾥去了?我们特别想你啊……”他们经常想⽅设法害舜,但舜不计前嫌,还像以前⼀样侍奉⽗亲、友爱弟弟。后来他的美名远扬,尧帝知道后,就把两个⼥⼉嫁给他,并让位于他,天下⼈都归服于舜。
【智慧⼩语】:⽗亲⼼术不正,继母两⾯三⼑,弟弟桀骜不驯,⼏个⼈串通⼀⽓,要置舜于死地⽽后快。然⽽,舜对⽗母不失⼦道,⼗分孝顺,与弟弟⼗分友善,多年如⼀⽇,没有丝毫懈怠,他的德⾏崇⾼,⾮常令⼈赞赏。有这样的胸襟与对道德的坚守,才能让他有机会得到先王的赏识,成为受⼈爱戴的贤明的君主。少⼉经典国学故事精选⼆
宋朝的时候,有⼀位有学问的⼈,名叫杨时。他对⽼师⼗分尊敬,⼀向虚⼼好学。“程门⽴雪”便是他尊敬⽼师、刻苦求学的⼀段⼩故事。
杨时在青少年时代,就⾮常⽤功。后来中了进⼠,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当时,程颢(hào)、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杨时先是拜程颢为⽼师,学到了不少知识。4年后,程颢逝世了。为了继续学习,他⼜拜程颐为⽼师。这时候,杨时已经40岁了,但对⽼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
有⼀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场⼤雪就要到来。午饭后,杨时为了找⽼师请教⼀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zuò)⼀起去程颐家⾥。守门的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不愿打扰⽼师的午睡,便⼀声不响地⽴在门外等着。
天上飘起了鹅⽑⼤雪,越下越⼤。他们站在门外,雪花在头上飘舞,凛冽的寒⽓,冻得他们浑⾝发抖,他们仍旧站在门外等着。
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这才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已经等了好久,便赶快叫他们进来。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有⼀尺多深了。
杨时这种尊敬⽼师的优良品德,⼀直受到⼈们的称赞。正由于他能够尊敬师长,虚⼼向⽼师求教,学业才进步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位全国知名的学者。四⾯⼋⽅来向他求教的⼈,都不远千⾥地来拜他为⽼师,⼤家尊称他为“龟⼭先⽣”。
【智慧⼩语】:⽼师,是给予学⽣第⼆次⽣命的⼈。在学习的过程⾥,从⽬不识丁直⾄学富五车,⽆不是⽼师⽤⾟勤的汗⽔浇开了我们的知识之花。学会尊重给你知识、改变你命运的⼈吧,如果不是⽼师这根明烛,我们也许永远不知道知识的美丽。
少⼉经典国学故事精选三
春秋时期的郯(tán)⼦,⽣性⾄孝,历来为⼈所称道,被视为德、才、威、雅的化⾝。在我国历传颂不衰的“⼆⼗四孝”中,郯⼦的故事被视为楷模。
郯⼦的⽗母年⽼体衰,都患有眼疾,他特别伤⼼,到处求医。听说⿅乳能治好双亲的眼疾,他便披着⿅⽪,去深⼭混⼊⿅群中。猎⼈误认其为⿅,正要举箭射他,他赶紧⼤叫,并将实情相告。猎⼈听后⾮常感动,想办法给他弄来⿅乳,并护送他出⼭。
【智慧⼩语】《弟⼦规》中说:“⽗母命,⾏勿懒”,⽗母有命令,要赶快⾏动,不应该拖拉,这也是孝敬⽗母的举动。从⼩若有这样的理念,那么⼀旦⽗母⽣病,⾃⼰因感恩也会去孝养。少⼉经典国学故事精选四
孟⼦⼩时候厌倦学习,有⼀天不愿读书,就逃回了家。孟母正好在织布,见他逃学回来,⼀句话没讲,就把织布的梭⼦给弄断了,这意味着马上将要织成的⼀匹布全毁了。孟⼦⾮常孝顺,忙跪下来问:“您为什么要这样?”孟母告诉他:“读书求学不是⼀两天的事,就像我织布,必须从⼀根根线开始,然后⼀⼨⼀⼨地才能织成⼀匹布,⽽布只有织成⼀匹了,才有⽤,才可以做⾐服。读书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像你这样半途⽽废、浅尝辄⽌,以后怎能成才呢?”若是现在的孩⼦,可能不懂反省⾃⼰,⼀句话就扔给母亲:“这是你⾃⼰的事。”但孟⼦的根基毕竟不同⼀般,他如梦初醒、恍然⼤悟,从此⼀⼼向学,再也不随便旷课,后来继孔⼦⽽成为“亚圣”。
【智慧⼩语】《弟⼦规》中说:“⽗母教,须敬听,⽗母责,应顺承。”对⽗母长辈的责备,理应乐于听受。对⽗母的批评,也要视为⼀种教诲。少⼉经典国学故事精选五
晋代有个⼈叫朱冲,他从⼩就待⼈宽厚,特别有智慧,但由于家境贫寒,没钱上学读书,只好在家种地放⽜。隔壁有个⼈⼼地很坏,平时好占便宜,三番五次地把⽜放到他家的地⾥吃庄稼。朱冲看到后,不但不发脾⽓,反⽽在收⼯时带⼀些草回来,连同那吃庄稼的⽜,⼀起送回主⼈家,并说:“你们家⾥⽜多草少,我可以给你们提供⽅便。”那家⼈⼀听,⼜羞愧⼜感激,从此再也不让⽜去糟蹋庄稼了。朱冲的待⼈厚道,赢得了乡邻的⼀⽚赞扬。
【智慧⼩语】:朱冲礼让恶邻,厚德载物,使周围的风⽓发⽣很⼤变化,乡⾥路不拾遗,村落没有⾏凶的恶⼈,这就是仁者风范。⼈格贤善,⾃然能够得到别⼈的尊重。
少⼉经典国学故事精选六
《史记》有个故事说,齐国的宰相晏⼦有⼀个车夫,这个车夫相貌堂堂、⾝材魁梧,整天给宰相驾车很风光。晏⼦的个⼦矮矮的,相貌也不是那么出众,天天坐在后⾯的车棚⾥,谁也看不见,⽽那个车夫始终坐在前⾯,觉得⾃⼰很了不起,所以⾮常傲慢。
有⼀天车夫回家,看见夫⼈收拾东西要回娘家。他很疑惑地问为什么,夫⼈说:“我觉得和你在⼀起特别丢⼈,很耻
辱!”“我现在给齐宰相'开车’,你不觉得光荣吗?”“你⼀点学问都没有,却傲⽓冲天、趾⾼⽓扬,宰相有那么好的修养和学问,但⼀点也不炫耀⾃⼰。令⼈遗憾的是,你整天跟那么好的⼈在⼀起,却越来越傲慢,根本得不到任何学问和功德。” 后来晏婴跟这个车夫说,你有这样⼀个夫⼈,就冲你有这个夫⼈我就应该给你⼀个更好的职位,反⽽提拔了这个车夫。 智慧⼩语:如果只求⾃⼰⾼⾼在上,凌驾于他⼈,那么来世⼀定会变成卑劣之⼈,甚⾄堕落恶趣。反之,假如将⾼位让于他⼈,⾃⼰情愿居于卑位,那么,乃⾄⽣⽣世世都会在⼈天善趣中备受恭敬。每个⼈的业⼒不同,才华、智慧、财产、能⼒等⽅⾯,可能有⾼低之别,但⾃⼰应该谦虚恭敬地看待别⼈。少⼉经典国学故事精选七
古代有个叫黄⾹的⼈,以孝出名。他9岁时母亲去世,从此他更细⼼地照顾⽗亲,⼀⼈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事。到了冬天,他害怕⽗亲着凉,就先钻到冰冷的被窝⾥,⽤⾝体温热被⼦后,再扶⽗亲上床睡下。不像现在,可以开电热毯、开暖⽓,那时候他只能⽤⾃⼰的⾝体。到了夏天,为了使⽗亲晚上能很快⼊睡,他每晚都先把凉席扇凉,再请⽗亲去睡。黄⾹⼩⼩年纪,就有这样的孝⼼,也使他做⼈、求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他当上了以孝闻名的好官,⼈称“天下⽆双,江夏黄⾹”,被列为“⼆⼗四孝”之⼀。
【智慧⼩语】⽤孝顺的⼼对待⽗母,⽗母可以得到很好的孝养;⽤慈悲的⼼对待众⽣,众⽣都能得到很好的利益。⽤恭敬孝养⽗母的⼼做天下的事情,这个世界会因为你的存在⽽变得格外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