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来源:华佗小知识
1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8)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一、单选题

1.(10分) 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内径50cm,网身长145cm,网目孔径0.169mm)各随机取样3次,调查结果如下表(单位:个):

甲 类 群

样本1 样本2 样本3 样本1 样本2 样本3

物种1 55

物种2 10

物种3 0

物种4 15

物种5 12

物种6 0

物种7 42

物种8 0

物种9 21

物种10 10

52 30 0 23 13 0 41 0 22 12

48 20 0 20 15 0 39 0 20 11

乙 类 群

33 40 12 40 0 10 25 11 15 22

35 60 10 41 0 12 30 14 17 21

34 50 18 35 0 11 26 12 16 19

下列关于甲、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 A.甲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2的种群密度小 B.甲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4的种群密度大 C.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7的种群密度小 D.乙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10的种群密度大

2.(10分) 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可忽略,不必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B.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两种:一是取样器取样法;二是目测估计法

C.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进行调查 D.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3.(10分) 有关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活动,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探究活动一般都采用样方法

B.该探究主要针对小动物进行,最好采用标志重捕法

C.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和调查

D.若完成统计和分析后,发现小动物还存活,最好再放入70%的酒精溶液中

4.(10分) 在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中,某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图所示,正确的说法是( )

2

1

A.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趋湿的特性

B.图示装置为吸虫器,适于采集身体微小的土壤小动物 C.金属筛网可以用多层纱布代替,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

D.广口瓶中可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或放置湿棉花

5.(10分) 如图是“统计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甲装置的花盆壁a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 B.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C.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 D.用乙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6.(10分) 下图表示从南极经过赤道到北极,在纬度梯度上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趋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极地向热带推移,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变小

B.该现象表明某个地区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光照条件 C.随纬度升高,物种丰富度逐渐变小

D.如果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生物多样性很可能升高

7.(10分) 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某兴趣小组对某一地区的人工广场绿地,人工林地,农田3种不同土地类型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所示。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 ) 样地 类群数 个体数 2

1

第一层 第2层 第3层 第1层 人工广场绿地 人工林地 农田 14 13 11 8 7 8 3 4 4 182 190 92 第2层 第3层 74 92 113 22 18 21 注:第1层,距地表0~5 cm的土壤;第5~10cm的土壤;第3层为距地表圯10~15cm的土壤 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的动物类群数

B.各样地不同土层土壤中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有明显的差异 C.各样地相同土层土壤中各动物类群的密度没有明显的差异 D.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存在影响

8.(10分) 下表是某学习小组调查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分析正确的是( ) 取样地点 取样时间 动物种类及数量 蚂蚁 溪边土壤 上午10点 晚上10点 很少 少 蚯蚓 较多 多 蜈蚣 非常多 较多 较少 很少 旱地土壤 上午10点 非常多 较少 晚上10点 较多 少 A.表中所列出的三种动物均为消费者

B.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表中土壤动物的种群密度 C.实验探究了水分和时间对土壤动物分布的影响 D.调查时应尽量在土壤深层取样

9.(10分) 下列关于物种“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个池塘中鲫鱼的种群密度大于鲤鱼的种群密度,则此池塘中鲫鱼的物种丰富度高于鲤鱼 B.甲池塘中鲫鱼的种群数目多于乙池塘,则甲池塘中鲫鱼的物种丰富度高于乙池塘 C.一片森林中的物种数目多于一片草原,则该森林的物种丰富度高于该草原 D.不同的群落,物种丰富度是定值

10.(10分) 下列有关动物丰富度的研究方法,正确的是( ) A.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标志重捕法

B.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C.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高倍显微镜观察 D.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生态缸进行培养

11.(10分) 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较稀薄的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

B.土壤动物活动能力强,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丰富度 C.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

D.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12.(10分) 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2

1

A.纯茶园物种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 B.杉茶间作园的物种丰富度在10月份时最大 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9月份时最为复杂 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

13.(10分)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和物种丰富度调查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统计某时刻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时需多次计数取平均值 B.调査某地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 C.标记的仓鼠难以被再次捕捉会导致统计结果比实际值偏大 D.随机选取表层土样可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14.(10分) 下列有关生物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丰富度是指单位面积或空间内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

B.一般来说,某个区域生物丰富度越高,该区域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C.越靠近热带地区,生物的丰富度一定越高

D.在探究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过程中,要对取样土壤中的各种生物个体逐个计数

15.(10分) 研究人员在对甲、乙、丙、丁四个区域生物群落的分布进行三年跟踪调查之后,将结果汇总如下表。根据下表数据判断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是( )

多样性指标 区域 物种丰富度指数 物种均匀度指数 辛普森多样性指数 甲 乙 丙 丁 14.11 16.50 15.63 13.90 0.72 0.75 0.69 0.69 0.93 0.94 0.90 0. A.甲 B.乙 C.丙 D.丁 16.(10分) 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B.调查该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 D.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

17.(10分) 为了调查废水污染对农田土壤动物类群的影响,在距受污染河流一侧不同距离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离污染河流的距离(km) 动物种群数(种·m) -30.1 20 0.5 23 1.0 37 2.0 50 4.0 58 2

1

动物个体总数(个·m) -3365 665 750 1983 2490 A.土壤污染物浓度与动物类群数的丰富度成正相关

B.受污染的农田土壤仍有一些土壤动物,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稳定性 C.水污染会降低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总数

D.距离污染源越远,污染物的浓度越低,土壤动物的多样性越大

18.(10分) 下列关于土壤动物丰富度统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区域内不同种类的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可能不同 B.不同地域内的同一种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可能不同

C.一般在林下或落叶及腐殖质较为丰富的地方土壤小动物较多 D.同一区域内不同时间段的同一种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是相同的

19.(10分) 下表为三个相邻群落的植被丰富度的调查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植被丰富度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甲群落 21.5 乙群落 17.5 丙群落 22 35.5 23.8 31.8 19.5 16.25 13.5 A.甲群落植被丰富度最高,一般情况下甲群落整体的丰富度也最高 B.乙群落植被丰富度最低,该群落的演替可能还没达到相对稳定阶段

C.丙群落的草本层丰富度最低,可能因为该群落的乔木层和灌木层植被更加茂密 D.可采用样方法分别对三个层次植被丰富度进行调查,调查时样方大小要一致 二、探究题

20.(10分) 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准备对某地区一菜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进行研究。假定你是其中一员,请回答: 1.探究的课题为:__________. 2.探究原理

①这类调查常采用__________(填\"样方法\"或\"取样器取样法\"),(能否)__________采用标志重捕法。

②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法(在\"样方法\"、\"标志重捕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中选),前者一般适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__________(多或少)的群落。 3.探究步骤

①确定地点,准备取样器。

②取样,并将所取土壤装入塑料袋。

③__________,并将其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__________溶液中保存,也可以放入__________中。 ④观察并分类。

⑤统计和分析。(在观察、分类基础上对小动物进行统计、分析)

2

1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物种丰富度、种群密度的判断和比较。甲、乙两类群丰富度大小的判断是根据物种类的多少,甲类群有7个物种,乙类群有9个物种,即乙类群丰富度大,A、D错;某物种的种群密度是3个样本的平均数,物种4是乙类群的种群密度大,物种7是甲类群的种群密度大,答案是C。 2.答案:C 解析:在“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必需记录下它们的特征,A错误;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两种:一是记名计数法;二是目测估计法,B错误;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进行调查,C正确;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D错误。 3.答案:C

解析:由于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而最好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故A、B错误,C正确;实验彻底结束后,还存活的小动物最好放回原地,因它们对土壤中动植物遗体分解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方法,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答案:D

解析:取样器取样法是利用土壤动物的避光、趋湿的特性,A错误;图示装置为取样器,适于采集身体微小的土壤小动物,B错误;金属筛网不用多层纱布代替,利于小动物向下移动,C错误;广口瓶中可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或放置湿棉花以收集土壤小动物,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5.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其中的花盆壁a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用乙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以放到试管中。 6.答案:C 解析: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密度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如兔子、田鼠等)的种群密度,不适于调查土壤中的动物类群数,A错误;从表中数据可判断出,各样地不同土层土壤中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有明显的差异正确;对比表中数据可知,各样地相同土层土壤中各动物类群的密度也有明显的差异,C错误;三个样地都有人类活动的影响,没有设置“荒野”作为对照组,D错误。 8.答案:C

2

1

解析: 9.答案:C 解析: 10.答案:B 解析: 11.答案:C 解析: 12.答案:B 解析: 13.答案:D 解析: 14.答案:B 解析: 15.答案:B 解析: 16.答案:B 解析: 17.答案:A 解析: 18.答案:D 解析: 19.答案:D 解析:由题表可以看出,三个群落中的甲群落的丰富度最高,植物为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场所,一般情况下,群落植被丰富度最高,群落整体的丰富度也最高,A正确。一般情况下,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然后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乙群落植被丰富度最低,该群落的演替可能还没达到相对稳定阶段,B正确。丙群落的草本层丰富度最低,但是总的植被丰富度并不低,可能因为该群落的乔木层和灌木层植被更加茂密,使草本层植被的生长受限,C正确。用样方法对不同层次植被进行调查时,不同植被需要采用不同面积的样方,草本植物个体小,可以采用较小的样方面积,乔木个体大,可以采用较大的样方面积,D错误。 二、探究题

20.答案:1.调查该菜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2.取样器取样; 不能; 记名计算法 ; 目测估计法; 多

3.采集小动物; 酒精; 试管 解析: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