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涵顶进施工技术
一、 箱涵顶进准备工作 (一) 作业条件
(1 )现场做到“三通一平”,满足施工方案设计要求。 (2) 完成线路加固工作和既有线路监测的测点布置。
(3) 完成工作坑作业范围内的地上构筑物、地下管线调查,并进行改移或 米取保护措施。
(4) 工程降水(如需要)达到设计要求。 (二) 机械设备、材料 按计划进场,并完成验收。 (三) 技术准备
(1) 施工组织设计已获批准,施工方法、施工顺序已经确定。 (2) 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技术安全交底。 (3) 完成施工测量放线。 二、 工艺流程与施工技术要点 (一) 工艺流程
现场调I程耕T工作坑开挖価制I板制作冲嘶隔离层俪制 作进设备安装沖既有线加固T鬱涵试顶进T吃土顶进r监軽量測T箱体就位T拆除加 固役施折除后背及顶进设备-工作戕氫
h JlaHti hMB 11 ■・ ril >1
■ t ri
u til
(二) 箱涵顶进前检查工作
(1) 箱涵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防水层及保护层按设计 完成。 (2) 顶进作业面包括路基下地下水位已降至基底下 500mm以下,并宜避开 雨期施工,若在雨期施工,必须做好防洪及防雨排水工作。
(3) 后背施工、线路加固达到施工方案要求;顶进设备及施工机具符合要 求。
(4) 顶进设备液压系统安装及预顶试验结果符合要求。 (5) 工作坑内与顶进无关人员、材料、物品及设施撤出现场。
(6) 所穿越的线路管理部门的配合人员、抢修设备、通信器材准备完 毕。 (三) 箱涵顶进启动
(1) 启动时,现场必须有主管施工技术人员专人统一指挥。
(2) 液压泵站应空转一段时间,检查系统、电源、仪表无异常情况后试 顶。 (3) 液压千斤顶顶紧后(顶力在0.1倍结构自重),应暂停加压,检查顶 进设备、后背和各部位,无异常时可分级加压试顶。
(4) 每当油压升高5 - lOMPa时,需停泵观察,应严密监控顶镐、顶柱、 后背、滑 板、箱涵结构等部位的变形情况,如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顶进; 找出原因并采取措施可重新加压顶进。
(5) 当顶力达到0.8倍结构自重时箱涵未启动,应立即停止顶进;找出原 因并采取措施解决后方可重新加压顶进。
(6) 箱涵启动后,应立即检查后背、工作坑周围土体稳定情况,无异常情 况,方可继续顶进。
(四) 顶进挖土
(1) 根据箱涵的净空尺寸、土质情况,可采取人工挖土或机械挖土。一般 宜选用小型反铲按设计坡度开挖,每次开挖进尺 0.4 ~ 0.8m,配装载机或直接用 挖掘机装汽车出土。顶板切土,侧墙刃脚切土及底板前清土须由人工配合。挖土 顶进应三班连续作业,不得间断。
(2) 两侧应欠挖50mm钢刃脚切土顶进。当属斜交涵时,前端锐角一侧清 土困难应 优先开挖。如设有中刃脚时应紧切土前进,使上下两层隔开,不得挖 通漏天,平台上不得积存土料。
(3)列车通过时严禁继续挖土,人员应撤离开挖面。当挖土或顶进过程 中发生塌方,影响行车安全时,应迅速组织抢修加固,做出有效防护。
(4)挖土工作应与观测人员密切配合,随时根据箱涵顶进轴线和高程偏
差,采取纠偏措施。
(五)顶进作业
(1 )每次顶进应检查液压系统、顶柱(铁)安装和后背变化情况等。 (2)挖运土方与顶进作业循环交替进行。每前进一顶程,即应切换油路, 并将顶进 千斤顶活塞回复原位;按顶进长度补放小顶铁,更换长顶铁,安装横 梁。
(3) 箱涵身每前进一顶程,应观测轴线和高程,发现偏差及时纠正。
(4) 箱涵吃土顶进前,应及时调整好箱涵的轴线和高程。在铁路路基下 吃土顶进,不宜对箱涵做较大的轴线、高程调整动作。
(六)监控与检查
(1 )箱涵顶进前,应对箱涵原始(预制)位置的里程、轴线及高程测定 原始数据并记录。顶进过程中,每一顶程要观测并记录各观测点左、右偏差值, 高程偏差值和顶程及 总进尺。观测结果要及时报告现场指挥人员,用于控制和 校正。
(2) 箱涵自启动起,对顶进全过程的每一个顶程都应详细记录千斤顶开 动数量、位 置,油泵压力表读数、总顶力及着力点。如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顶 进,检査分析原因,采 取措施处理后方可继续顶进。
(3) 箱涵顶进过程中,每天应定时观测箱涵底板上设置的观测标钉高程 计算相对 高差,展图,分析结构竖向变形。对中边墙应测定竖向弯曲,当底板 侧墙出现较大变位及转角时应及时分析研究并采取措施。
(4) 顶进过程中要定期观测箱涵裂缝及开展情况,重点监测底板、顶板、 中边墙,中继间牛腿或剪力饺和顶板前、后悬臂板,发现问题应及时研究采取 措施
、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
(1 )箱涵顶进应尽可能避开雨期。需在雨期施工时,应在汛期之前对拟 穿越的路 基、工作坑边坡等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
(2) 雨期施工时应做好地面排水,工作坑周边应采取挡水围堰、排水截水沟 等防止
地面水流入工作坑的技术措施。
(3) 雨期施工开挖工作坑(槽)时,应注意保持边坡稳定。必要时可适当放缓 边坡坡度或设置支撑;并经常对边坡、支撑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4) 冬、雨期现浇箱涵场地上空宜搭设固定或活动的作业棚,以免受天气影 响。 (5) 冬、雨期施工应确保混凝土入模温度满足规范规定或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