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八年级时事报道校本课程

八年级时事报道校本课程

来源:华佗小知识
教学心得:

本节课成功之处

1、模拟时事报道,学生当了一回电视台主持人和令人倾羡的记者,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从而大激发、保留了他们的学史兴趣。

2、学生掌握了新闻报道的要求,认识\"历史\"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对\"文科\"的社会作用有了深刻的认识。

3、在准备活动中,学生讨论选题、分工收集材料、撰稿、表演小品,大大加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气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4、学生在对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中民抵抗等历史报道时,加深了对近代列强侵略中国和人民抗争的理解,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升华。

6、学生在角色转换中,例如:有的学生充当\"侵略者\",有的学生成为\"甲午战争的战士\"等时,能够从一定的历史背景出发,对各种不同的人物进行刻划和表现。表现出对\"历史\"的不同层次的理解。

7、学生充当记者,能够用精练的语言提出不同的问题,并根据自己的所学知识及时对\"观众\"报道和作出报道和作出点评。

本节课不足之处:

1、无法做到\"人人参与\",极少数的学生没有参与到小组的活动过程中,只是一旁\"看热闹\"

2、通过活动确实激励了学生努力学习的情绪,但要求学生联系个人生活实际时,学生的口号过于\"大而空\",给人感觉不实在。学生还末真正认识到从小事做起,从平凡开始。

“历史教学”中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初探

雁石中学 连淑梅

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是由教科书提供的,教师教学就是教\"教科书\",而新课程要求改变这种\"千人一书\"的状况。教科书不再是必须照以宣传的\"金科玉律\"。当地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经验及教师要人的才华都成为课程资源。\"教科书\"只是教师教学的\"中介\"或\"参考。根据课标,我们可以灵活地取教材,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例如:《中国历史》七年级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一课中,龙岩地处江南,农业方面以种植水稻为主,南迁汉族从中原带来了小麦、粟、玉米、高梁等粮食作物。。从16世纪以后,烟草渐渐成为闽西最主要的经济作物。这些资料都与我们现在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较为熟悉。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的资料,课堂上组织学生根据这些材料来举例说明江南的开发,不仅掌握了这部分史实,也使学生感受到\"历史\"是有趣的。

再如,在\"百日维新\"的教学中,刘光第也是开发校本资源的重要材料之一。

刘光第,祖居武平湘乡,清末著名的维新派。17年8月至于12月,

刘光第在武平进行调查访问。他向乡亲们宣传国家危难的形势,语重心长的指出要救国就得变法图强,做水儿(方言,意种田人)的也有一份责任,鼓励家乡青少年破除迷信了解世界,立志创新。他还与当地的私塾教师探讨乡村的教育方法。建议把迎神的钱用于修建成道路。写了许多诗文,热情宣传维新爱国思想。18年,刘光第加入北京的保国会,并参与百日维新。9月21日,因变失败被杀害。

雁石的民歌手

雁石中学 邱笑燕

民歌,也叫山歌。它在龙岩城区十分流行,在雁石邻近的地方也流行唱山歌。五十年代,雁石有位闻名的民歌手--三哉嫂。初期至六十年代,他曾经有龙岩城区多次对赛过山歌,享有一定的声誉。

五月上旬,笔者特地到莲花山作过访问。村干部说明来意后,我问起她的姓名和家庭情况,她用方言山歌唱了起来。

三哉嫂轻声唱出这样自我介绍的山歌,嗓子还是那么清脆。她虽然已是七十五岁的老人,记性很好,初期参加工作、学习,都能有条理的讲述。在城区学习时,出于兴趣和勇气,参加唱山歌。一唱一和,灵机触动,出口成歌。加上她唱的音调轻柔,也就成为名歌手,轰动整个龙岩城。五十年代中期,她被选取送到福州去参加民歌大会唱,接受过记者采访,领得多张奖状。

初二音乐课课改教案

雁石中学 邱笑燕

课题:神州大地--锦绣山川 第一课时:《青藏高原》 时间:2003年11月6日 课型:感受、演唱、实践的综合课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从音乐审美的角度感受祖国锦绣山川之美,体会歌曲高亢的山风格及对辽阔的青藏高原的赞美、之情。

2、能够较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好歌曲的风格、情感。 3、了解相关的音乐知识及相关文化知识,并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

音乐知识:曲式、鱼咬尾的创作手法,旋律浅。 重难点:《青藏高原》的音乐风格、演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给一句音乐引文,让学生感受

看哪一位学生最快听出是哪首歌曲?它有什么特点? 三、新课教学: 1、完整听音乐问题:

A 听完整首乐曲你有何感受? B 你认为可以分为几个乐段?

2、结合地域特点,简单分析歌曲的旋律、情绪与地域有关。 老师唱江苏民歌《茉莉花》、蒙古民歌《牧歌》,请学生分辨是哪个民

族的歌曲,并给学生简单讲解。

3、第二遍听录音,或轻声跟唱。 4、请学生划A、B段第一句旋律线。

对比A、B段旋律线,更加深刻体会歌曲旋律、节奏的不同,形成情绪的不同。

5、师生共同有感情的演唱(也可跟录音) 6、找出藏族民歌的常用衬字--呀拉索

请学生演唱带有\"呀拉索\"的藏歌或老师唱《走进》 7、找出旋律创作的特点--鱼咬尾手法

从学过的歌曲当中找寻有这种创作手法的歌曲。 四、实践--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文字游戏(鱼咬尾) 如:我是中学生--生活多美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五:小结:

1、简单归纳今天课的内容。

2、作业:本单元主题是锦绣山川,请同学们搜集有关我国四大高原的相关知识,并各找出一首代表歌曲,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解说或小组演唱。

初二音乐案例

雁石中学 邱笑燕

教学目标:通过各种音乐活动,提高学生视唱,演唱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竞争、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

1、旋律填空—《同一首歌》

2、拼拼唱唱,按顺序排列各小节——《送别》 3、演唱《同一首歌》、《送别》

教学方法:以小组为单位,拼唱、讨论、比赛 个人表现,小组或全班演唱 教学反思:

1、通过趣味性的音乐活动,以竞赛的方式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从而提高视唱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创设竞争的氛围。2、学生通过自己的拼唱、旋律填空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通过个人或小组之间的音乐表现,让学生自评、互评,以最投入的情感完整演唱,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状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