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张钫与千唐志斋

张钫与千唐志斋

来源:华佗小知识


张钫与千唐志斋

大家知道,铁门镇是千唐志斋创始人张钫先生的故乡,张钫先生是什么人,他又是如何征集到众多的墓志铭呢?

张钫,字伯英,号友石老人。清末毕业于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早年参加同盟会,是辛亥时期陕西新军的主要策动者之一。孙中山发动运动时,张钫任陕西靖副总司令。三十年代历任国民军二十路军总指挥、河南省代理及民政、建设等职。在国民战争中张钫将军曾与贺龙元帅并肩作战,紧要时刻舍身相救写下了国共合作的重要一笔,从此便与贺龙元帅结下了生死患难之交,1949年底在成都。后,张钫曾任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1966年5月病逝于北京。张钫幕原安置在北京八宝山烈士陵园,1986年张钫将军诞辰100周年(经全国政协)邓颖超批准张家后人将张钫墓移入千唐志斋院中。新中国成立后张钫先生多次向党和提出将千唐志斋捐献给国家。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并亲自批复同意接受千唐志斋。

张钫生前酷爱金石字画于1931年开始广泛搜罗散落在河洛之地的墓志石刻,兼及碑碣、石雕,陆续运至其故里铁门镇。1933年前后在其“蛰庐”西隅,辟地建斋,将罗致而来的大部分志石镶嵌于十五孔窑洞和三个天井、一道走廊的里外墙壁间。其未镶嵌部分三百余方,赠密友于又任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这些墓志铭来自何处,又是如何出土的呢?这些志石都是张钫从全国各地,主要是洛阳一带搜集而来的。洛阳号称是九朝古都,自东周以迄宋、明,这里都是人文荟萃之地。城北邙山,东西绵延百余公里,雄浑逶迤,土厚水底,宜于殡葬,所以历代达官贵人,富户巨贾,皆迷信邙山为风水宝地,所以民间流传有“生于苏杭,葬在北邙”之说。也正是这些富豪的墓葬,诱致了盗墓之风的盛行,盗墓者重于劫掠殉葬品,笨重的志石则乏人问

津,多散失民间。清末修陇海铁路取线邙山脚下,掘出的志石被弃置于民间田舍,散及寻常百姓家,张钫留意及此,遂广为搜求,辟地建斋,妥为保存,因其事先曾与于右任达成协议,魏志归于而唐志属张,遂使千唐志斋成为全国珍藏唐志最集中的地方。而近三百方北魏墓志,都由张钫先生送于又任后收入西安碑林博物馆,现在我们在西安碑林看到的碑廊展示的魏碑,皆为洛阳所出。

可以说张钫先生为我国墓志铭之集大成者,其功绩卓然,前无古人。他所收集的唐代墓志占我国所有唐志总数的一半左右,对保护祖国历史文物做出了贡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