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观察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文本解读:
本组围绕“细心观察”这个专题展开。有的讲对植物有趣观察和发现,有的讲对动物的细心观察和试验,有的讲在玩耍中对物品的观察与发现,课文渗透了在观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整个单元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共编排了《花钟》《蜜蜂》《玩出了名堂》三篇精读课文,《找骆驼》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
单元教学目标: 内容 单元目标 识字与写1、学会本单元31个生字,要求会认读; 字 2、在写字本上要求用钢笔工整地会写本单元40个生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阅读 1、领会细心观察对生活的重要影响; 2、使用抓住段落的中心句子概括段落内容; 3、体会作者如何观察如何把观察的过程写具体; 4、体会拟人写法把句子写生动。积累本单元的好词佳句,写在读书笔记上,为后面的写作打下语言基础。 落实途径 单元导读课 学习《花钟》------《蜜蜂》-----学习《玩出了名堂》自学《找骆驼》 1、通过整本书阅读和交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读读整本书教学─书与交流中体会细心观察的乐趣; ─《绿野仙踪》 2、学写摘录笔记。 写作 1、使用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构篇和首先 接着、 再、然后的构段方法写一篇观察日记。 口语交际 用首先 接着、然后、最后的承接词按一定的顺序把话 说具体 语文实践活动---口语交际-----习作 综合性学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口头语言表习 达水平,养成善于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单元教学设计模块: 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
模块一:预习整个单元(二课时)。
流程:起名---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积累(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基础检测
模块二:课文学习(三课时)。
流程:学习《花钟》------《蜜蜂》-----学习《玩出了名堂》自学《找骆驼》 模块三:实践与应用。(二课时)
流程:语文实践活动---口语交际-----习作
第二部分:读整本书教学──《绿野仙踪》 (二星期) 流程:收集资料---谈感受体会----积累-----汇报交流
第一部分:教教科书
模块一:单元整体预习
教学流程:起名---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积累(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基础检测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单元31个生字,要求会认读;在写字本上要求用钢笔工整地会写本单元40个生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熟读四篇课文,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重点:理解、学写生字、词语。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单元整体预习的方法。
突破难点的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交流,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方法,并把方法逐步迁移到其它单元的学习中。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浏览整个单元,初步了解单元的主题。
二、用喜欢的方式读《花钟》、《蜜蜂》、《玩出了大名堂》、《找骆驼》四篇课文,圈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字词。 三、借助工具书,小组学习生字词。 四、指导识记、书写较难的生字。
(第二课时)
一、了解导语,确定主题 1、齐读导语。
2、找出关键词,确定单元主题——细心观察。 3、师板书,齐读。 二、图片展示,整体感知 出示课文插图,回忆课题。 三、朗读课文,巩固字词。
1、从四篇课文中选出最感兴趣的一篇自由朗读。 2、交流预习卡,明确步骤: (1)自选方式读词语。 (2)指出不懂的,尝试解决。 (3)选优美的词语说话。 3、汇报
四、重点句子,指导朗读
1、出示重点句子,在课文中画出来。 2、检查朗读情况,相机指导朗读。 五、浏览课文,交流内容
1.快速浏览四篇课文,思考:四个主人公通过细心观察发现了什么? 2.在小组内先交流一下自己的理解。 3.汇报,指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 六、梳理步骤,小结学法 1、梳理预习中的学习步骤。 2、小结单元整体预习的方法: (1)了解导读,明确主题。 (2)熟读课文,初步了解。
(3)学习生字词,扫清障碍。 (4)找出重点句子,读通顺。 (5)再读课文,初步感受课文的内容。 七、基础小测,反馈得失 板书设计:
第四组——细心观察 预习
读导语 读课文 学生字 找重点 谈体会
模块二:课文学习(三课时)
教学流程:学习《花钟》------《蜜蜂》-----学习《玩出了名堂》自学《找骆驼》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对科学的兴趣和认真观察的习惯,启发学生在观察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做生活的有心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段落的中心句了解主要内容。 3、借助表示承接的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把过程写具体的。 4、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背诵、积累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背诵、积累优美的语言。
2、积累本单元的好词佳句,写在读书笔记上,为后面的写作打下语言基础。 教学难点:
1、初步引导学生概括四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拟人写法把句子写生动。 突破难点的方途径:
1、引导法,通过连线,填空等引导学生理解文意。
2、对比法,通过对比两句子的写法,让学生理解句子的优美之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花钟》
一、图片导入
1.出示图片──美丽的花园 谈一谈你的感觉。 2.引出花钟的“趣”
(1)出示文中最后一段:“一位植物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 (2)展示花钟的图片 二、回顾本课生字词 三、熟读课文,初步释疑。
1.归纳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的现象。 提示:慢慢地读,读出自己对每句话的理解。
2.一生读第一段。数一数,第一段中作者写到了几种花?
九种:牵牛花、蔷薇、睡莲、午时花、万寿菊、烟草花、月光花、夜来香、昙花。 3.九名同学按照开放的时间依次来读读9种花。教师顺次播放这九种花。 4.欣赏花朵
(1)教师出示花、开放时间、花名,学生把欣赏到花时的心情读出来。 (2)依次出示图片──花、花名、开放时间,学生自由说出描写这种花的句子。 四、教师出示填写内容
1.请学生连线,按照课文内容填准确。 2.齐读所填内容。 五、同样的意思,换种表达。 1.把以上句子全换成如下表达方式:
牵牛花开花了,蔷薇绽开花了,睡莲开花了,万寿菊开花了,烟草花开花了,月光花开花了,昙花开花了
2.谈一谈你对以上这种表达方式的看法。 这样表达单调、干巴、无趣。 3.再读原句,说说这样表达的好处。
写出了每种花不同的开花状态,抓住了每种花的特点。 4.课外扩充,欣赏其他时间开放的花 六、了解花开时间不同的原因。
1.默读第二段,思考花开放时间不同的原因。 2.小组互相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3.汇报、总结──花开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关系。
第二课时:学习《蜜蜂》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1.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3.4.5自然段。
2.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3.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4.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1)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2)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可能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 (3)其他同学点评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4)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三、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四、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五、回顾课文,感悟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索精神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将你搜集到的蜜蜂或其他昆虫的相关知识制成一张手抄报,与同学们一同分享。
第三课时:学习《玩出了名堂》自学《找骆驼》
一、激趣导入
谈一谈你在平时玩儿中有没有什么发现? 教师听了学生的发现及时给予鼓励。 二、《玩出了名堂》中的启发 1.出示第一段文字,学生齐读。
2.自由读《玩出了名堂》,:思考列文虎克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 3.同位俩交流自己的认识。
4.汇报、总结。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是通过玩两片放大镜发现的。 5.谈一谈在这个故事中所受到的启发。 6.都来写写自己在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三、自学《找骆驼》
1.自读课文,思考:在这个故事里老人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想一想,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2.全班交流,在课文中找出证据。
模块三:实践与应用(二课时)
教学流程:语文实践活动---口语交际-----习作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观察、善于观察的良好品质。 2、引导学生学会互动交流,能完整、清楚、有条理地进行表达。 3、培养学生认真倾听、文明交流的良好交际素养。
4、让学生初步运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的顺序有条理地写话。 教学重点: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让孩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把自己观察中的发现具体、生动地写下来。 教学准备: 1、糖、盐、味精 2、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本单元几篇课文,导入本课。
1、科学家—— 观察——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2、法布尔——观察——蜜蜂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3、列文虎克——观察——放大镜、 显微镜 4、老人——观察——帮助商人找到了骆驼 二、做游戏、 1、看图猜字 2、找不同 三、说说你的发现
1、引出文中三位小朋友的发现。
2、说说这段时间你观察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3、这段时间你们做了什么实验,发现了什么 4、你对哪个发现最感兴趣,做一个小记者去访问。
(你发现了什么?如何发现的?你当时怎么想?你做了什么?结果怎样,你的心情怎样?)
5、小组交流近段时间所写观察日记。
6、推荐小组内写得好的全班交流。 四、现场实验 分辨:糖、盐、味精 五、总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几篇文章的表达方法。
二、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发现写一篇观察日记或修改你最喜欢的一篇日记。 三、选出优秀作文全班交流。 四、修改自己的作文。 五、总结。
第二部分:读整本书教学设计
《绿野仙踪》读书指导课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收集资料---谈感受体会----积累-----汇报交流 教学目标:
1.通过读书中相关的故事细节,感知人物形象。
2.教会学生看作者简介、引言导读、故事简介、目录部分,让学生学会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在以后的课外阅读中。
3.培养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学会写简单的摘录笔记。 4.通过交流阅读成果,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1.通过读书中相关的故事细节,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2.学会写简单的摘录笔记。
突破难点的方法途径:通过在课堂上先试范写,再放手堂上写,扶着走的方式教会学生写简单的摘录笔记。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轻松入书:1.你如何读《绿野仙踪》?2.简单交流读书提纲 二、共同研读《绿野仙踪》,学会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 1、学会了解作者,感受写作背景。 2、学会看故事简介,初步感知文本。 3、学会看书目录,详细了解故事基本情节。
4、小结阅读方法:知作者——读简介——看目录了解故事梗概。 三、简单分析人物形象 1、书中有许多的人物,他们都有谁?(出示幻灯) 2.你最喜欢书中的谁?为什么? 四、不动笔墨不读书,学习写简单的摘录笔记 五、明确要求,延伸阅读 六、回顾总结 七、板书设计: 《绿野仙踪》 知作者、读简介、看目录、勤动笔 附:1.《绿野仙踪》阅读提纲;2. 《绿野仙踪》读书笔记。 《绿野仙踪》阅读提纲 班别: 姓名: 一、作者资料: 二、整本书的主要内容: 三、书中的人物姓名: 四、读了这本书我想说: 五、书中那么多人物,我最喜欢( ),因为 《绿野仙踪》读书笔记 班别: 姓名: 一、好词: 二、佳句: 三、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