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国学经典励志故事简短十篇

国学经典励志故事简短十篇

来源:华佗小知识
【 导语】⼉童在⼀定时期,故事对他们来说是相当有吸引⼒的,⽽且还可以从中获得很多的启发和知识。有些故事甚⾄会影响⼩孩的成长。听故事可以帮助孩⼦学习语⾔,增强孩⼦的记忆⼒,丰富和发展想象⼒。因此,家长应多给孩⼦讲故事。下⾯是分享的国学经典励志故事简短⼗篇。欢迎阅读参考!

【篇⼀】国学经典励志故事简短

  春秋时期的郯⼦,⽣性⾄孝,历来为⼈所称道,被视为德、才、威、雅的化⾝。在我国历盛传的“⼆⼗四孝”中,郯⼦的故事被视为楷模。

  郯⼦的⽗母年⽼体衰,都患有眼疾,他特别伤⼼,到处求医。听说⿅乳能治好双亲的眼疾,他便披着⿅⽪去深⼭混⼊⿅群中。猎⼈误认其为⿅,正要举箭射他,他赶紧⼤叫,并将实情相告。猎⼈听后⾮常感动,想办法给他弄来⿅乳,并护送他出⼭。

  《弟⼦规》中说:“⽗母命,⾏勿懒”,⽗母有命令,要赶快⾏动,不应该拖拉,这也是孝敬⽗母的举动。从⼩若有孝的理念,那么⼀旦⽗母⽣病,⾃⼰因感恩也会去孝养。【篇⼆】国学经典励志故事简短

  西汉初年有⼀个叫季布的⼈,他特别讲信义。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论有多么困难,他⼀定要想⽅设法办到。当时还流传着⼀句谚语:“得黄⾦百,不如得季布⼀诺(得到⼀百两黄⾦,也不如得到季布的⼀个)”。

  后来,刘邦打败项⽻当上了皇帝,开始搜捕项⽻的部下。季布曾经是项⽻的得⼒⼲将。所以刘邦下令,只要谁能将季布送到官府,就赏赐他⼀千两黄⾦。但是,季布重信义,深得⼈⼼。⼈们宁愿冒着被诛灭三族的危险为他提供藏⾝之所,也不愿意为赏赐的⼀千两黄⾦⽽出卖他。

  有个姓周的⼈得到了这个消息,秘密地将季布送到鲁地⼀户姓朱的⼈家。朱家很欣赏季布对朋友的信义,尽⼒将季布保护起来。不仅如此,他还专程到洛阳去找汝阴侯夏侯婴,请他解救季布。

  夏侯婴从⼩与刘邦很亲近,后来为刘邦建⽴汉王朝⽴下了汗马功劳。他也很欣赏季布的信义,在刘邦⾯前为季布说情,终于使刘邦赦免了季布。不久,刘邦还任命他做了河东太守。【篇三】国学经典励志故事简短

  孟⼦⼩时候厌倦学习,有⼀天不愿读书,就逃回了家。孟母正好在织布,见他逃学回来,⼀句话没讲,就将织布的梭⼦给弄断了,这意味着马上将要织成的⼀匹布全毁了。孟⼦⾮常孝顺,忙跪下来问:您为什么要这样?孟母告诉他:“读书求学不是⼀两天的事,就像我织布,必须从⼀根根线开始,然后⼀⼨⼀⼨地才能织成⼀匹,⽽布只有织成⼀匹了,才有⽤,才可以做⾐服。读书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像你这样半途⽽废、浅尝辄⽌,以后怎能成才呢?”孟⼦如梦初醒、恍然⼤悟,从此⼀⼼向学,再也不随便旷课,后来继孔⼦⽽成为“亚圣“。

  《弟⼦规》中说:“⽗母教,须敬听,⽗母责,应顺承。”对⽗母长辈的责备,理应乐于听受,也要视为⼀种教诲。

【篇四】国学经典励志故事简短

  东汉时期有⼀个⼈叫陈蕃,他学识渊博,胸怀⼤志,少年时代发奋读书,以天下为⼰任。⼀天,他⽗亲的⼀位⽼朋友薛勤来看他,见他独居的院内杂草丛⽣、*物满地,就对他说:“你怎么不打扫⼀下屋⼦,以招待宾客呢?”陈蕃回答:“⼤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屋乎!”薛勤当即反问道:“⼀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听了⽆⾔以对,觉得很有道理。从此,他开始从⾝边⼩事做起,最终成为⼀代名⾂。

  积沙成塔,集腋成裘,凡成⼤事者都是从⼩事⼀步步⾛出来的,福报也是做的⼀点⼀滴的好事积累起来的。【篇五】国学经典励志故事简短

  昔⽇有母熊被猎⼈打中要害,端坐不动⽽没有倒地,猎⼈觉得很奇怪,上前去看个究竟,结果发现母熊已死了,却紧紧抱住⼀颗⼤⽯头。为什么呢?原来母熊的孩⼦在⽯下的溪流中玩⽔,母熊怕落⽯会打中⼩熊,⾄死也忍痛抱紧⼤⽯不放。  动物界中的母与⼦,⽆论⽣死都相互眷恋,它们的慈爱与孝义都到了极处。⼈类为了贪欲却捕捉动物,天下没有⽐这更狠

⼼的了!

【篇六】国学经典励志故事简短

  三国时期,魏国有⼀个⼈叫董遇,⾃幼⽣活贫苦,整天为了⽣活⽽奔波。他只要⼀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他的哥哥讥笑他,他却不在乎。

  天长地久,他写出了两本书,引起了轰动,别⼈问他读书有什么窍门。他说:“书读百遍,其义⾃见(xiàn)。”⼈们很佩服他,他的名声也越来越⼤。附近的⼈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董遇告诉他们说:冬者,岁之余;夜者,⽇之余;阴⾬者,时之余。学习要利⽤三余,也就是三种空间:冬天是⼀年之余,晚上是⼀天之余,⾬天是平⽇之余。⼈们听了,恍然⼤悟。原来就是要通过⼀切可以利⽤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的⽔平。

【篇七】国学经典励志故事简短

  三国时期有个⼈叫陆绩,他特别孝顺⽗母。

  6岁那年,⼀次他到袁术家⾥做客,袁术命⼈取出蜜橘招待他。但他没吃,⽽是悄悄藏在怀⾥。  后来他向袁术⾏礼告辞,叩头的时候,怀⾥滚出三个蜜橘来。  袁术⼤笑道:“你吃了不够,还要拿呀?”

  他回答说:“我没见过这么好的蜜橘,舍不得吃,想拿给母亲尝尝。”

  袁术听了⼤为惊讶,⼼想⼀个6岁孩⼉便懂得克制⾃⼰,孝敬长辈,实在难能可贵。

  他感叹道:“⼩陆郎有这样的品德,来⽇必成为报效国家的栋梁!”的确,据有关历史记载,陆绩长⼤后对国家的贡献相当⼤。

【篇⼋】国学经典励志故事简短

  古时候有个孩⼦叫孙元觉,从⼩孝顺⽗母、尊敬长辈,可他⽗亲对祖⽗却极不孝顺。  ⼀天,他⽗亲忽然把年⽼病弱的祖⽗装在筐⾥,要把他送到深⼭⾥扔掉。  孙元觉拉着⽗亲,跪着哭求不要这样,但⽗亲不理。

  他猛然间灵机⼀动,说:“既然⽗亲要把祖⽗扔掉,我也没办法,但我有个要求。”  ⽗亲问什么要求,他说:“我要把那个筐带回来。”  ⽗亲不解道:“你要这个⼲什么?”

  “因为等你⽼了,我也要⽤它把你扔掉。”⽗亲⼀听,⼤吃⼀惊:“你怎么说出这种话!”  孙元觉回答:“⽗亲怎样教育⼉⼦,⼉⼦就会怎样做。”

  ⽗亲想想,就没敢按以前的想法去做,赶紧把⽼⼈接回家赡养。【篇九】国学经典励志故事简短

  以前,苏东坡到王安⽯那⾥拜会,恰好他不在家,苏东坡就呆在他书房⾥等候,看到书桌上有⼀⾸他未完成的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意思是,昨晚西风吹过园林,菊花的花瓣落了⼀地,犹如黄⾦铺满⼤地。  苏东坡不由暗笑当朝宰相连常识都不懂,菊花开在秋季,最能耐久,就是⼲枯也不会落瓣。

  于是,他在诗句下⾯写到:“秋花不⽐春花落,说与诗⼈仔细吟。”说是秋菊不像春天的花会落瓣,请诗⼈你仔细审查⼀下。

  王安⽯回来看到后,并没有说什么,次⽇上朝时,暗地⾥请皇上把苏东坡贬到黄州。

  苏东坡被贬后⼼⾥很不服,知道是王安⽯因诗⽽报复他,但⾃⼰也没办法。他在黄州住了将近⼀年,转眼到了九九重阳,便邀好友到后园赏菊。

  由于秋风刮了多⽇,到园⾥⼀看,只见菊花纷纷落瓣,满地铺⾦,他顿时⽬瞪⼝呆,询问友⼈之后,才知菊花通常不落瓣,但黄州的⽐较特殊,是落瓣的。

  ⼜想起给王安⽯续诗的往事,苏东坡醒悟到⾃⼰见识不⼴,只看⼀⾯⽽不知总体,从此不敢轻易笑⼈。  过了⼏年,王安⽯⼜把苏东坡调回京城。苏东坡曾专门为续诗⼀事,找王安⽯虔诚地道歉认错。【篇⼗】国学经典励志故事简短

  唐太宗是⼀个⽂武双全,英明盖世的能⼈,但⼈⾮圣贤,孰能⽆过。

  在他⾝边有两位监督他⾔⾏的“明镜”:⼀为长孙皇后,另⼀位乃忠义贤良的魏征。皇上⼀有过错,他们⽴即会巧妙地指出。

  据《贞观政要》⼀书所载:唐太宗喜欢⼀只⼩鹞⼦,⼀⽇正在玩鸟,魏征来了,太宗怕魏征指责⾃⼰,赶快把⼩鸟藏到怀中。魏征假装没看到,故意留下来与他商谈国家⼤事。太宗⼼⾥虽为鸟着急,却也怕暴露,因为他信任、敬畏魏征。等魏征⾛后,太宗取出怀⾥⼼爱的⼩鸟⼀看,早已命归黄泉了。

  于是伤⼼地回到后宫,⼤发雷霆说:“我⾮杀掉这个⽥舍翁不可!”

  皇后闻之,问明原委,⽴刻穿上⼤礼服向太宗⾏礼道贺:“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唐朝有魏征这样的好⾂⼦,⼜有您这样的好皇帝,这是有史以来没有过的好现象,国家兴盛指⽇可待。”故使太宗渐渐平息了怒⽓。  唐太宗就“以⼈为镜”常观察⾃⼰,真正做到了勇于改过、从善如流。

  后来魏征死了,唐太宗惋惜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征不在了,朕就少了⼀⾯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