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与关注民生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红旗乡中心小学王凤芹 关注民生,关注百姓生活,是各级行使执政权力时需要把握的要义之一。一般来说,民 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发展机会、发展能力和权益保护的状况等。 为民众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就是关注民生的表现,这其中就包括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也就是 我们一直在倡导的教育公平。 早在先秦时期,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冲破了“礼不下庶人”的界限,打 破了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最大限度地体现了教育的民生意义。现今,我们一直倡导“教育要 面向全体学生”,一直将“学有所教”列为改善民生的重要目标,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和对教 育事业的高度关注、对教育民生意义的价值判断。“有教无类”“学有所教”,实质都是强调要 实现教育的公平。 从义务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的角度来看,由于各级高度关注教育,预算内教育经费总投入、 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在逐年提高,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 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逐年增长。特别是实施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和治理 教育乱收费以来,基础教育的公平得到了切实的保障,社会满意度日益提升。但是,一些问题也 无法回避,诸如“择校热”问题、 “上好学校难、上好学校贵”问题、教育乱收费、留守学生和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是实现教育公平在当前面临的挑战。 当然,教育公平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很复杂:有经济的原因,比如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 结构,在经济和社会方面城市较之农村发展快;有资源配置方面的原因,比如教育资源在地区、 城乡间分配不均,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和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在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还有较大 差别,特别是对农村中小学的投入更加严重不足;还有教育相关制度和设计方面的原因,比 如各级教育中层层设置“重点学校”,以及在各地进行的“示范学校”“窗口学校”建设,人为 拉大了学校之间的差距;最后还有思想观念方面的原因,比如教育的重要地位观念没有确立,有 些教师缺乏职业的幸福感和荣誉感,导致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和关爱,出现接受教育过程中事 实上的不公平。 要着眼于民生,实现教育的公平,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保障机制。 公平是建立在一定物质基础上的,随着我们国家国力的强盛,教育投入逐年增加,当下来看,实 现教育公平更需要的是制度的保障。具体措施上,要坚持教育资源向薄弱学校倾斜。当然,我们 也要正确理解教育公平。如同人们追求社会公平一样,教育公平永远不是绝对的,教育资源配置 非均衡状态是客观存在的。比如优质教师和管理队伍资源在非强制性制度安排下,都有向强势学 校流动的趋势,均衡最终是会被打破的。 总之,在发展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教育的公平,也就是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这也是关注 民生的表现。“教育是第一民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新课堂1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