皤捻世 带 台恩普 2006年2月26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全球人口达到65 亿。2005年底,中国总人口已达到13.3亿。如此庞大的人群增长之 快,来势之迅猛,让许多国家感到措手不及,甚至是惶恐。因为,人口的快 速发展将给世界的经济、环境、资源、能源、社会乃至政治、文化带来深刻 的影响。所以,当今国际社会将人口控制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战略目标, 同时也将全球性的人口问题写进了各国的2l世纪议程中。 世界人口发展的“三个阶段" 研究资料显示,从原始社会一直到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产业 之前,是世界人口缓慢发展的时期。原始社会,原始人群过着分散、闭塞、 不定的生活,靠采集植物和捕鱼狩猎维持生命和养育下一代。世界各地散居 的人口总数很少,人口增长也极其缓慢。有些学者推算旧石器时代的人口, 平均每千年增长20%0,相当于当代人口增长速度的千分之一。此为人口的 缓慢发展阶段。 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口才开始得到了一定的 增长。公元初期,世界人口估计约为1.7亿。公元1000年,世界人口约为 2.5—3亿,1650年时约上升到5.45亿,经过650年的时间,世界人口仅增 加了1倍。这个时期,称为人口的低速发展时期。 近代以来世界人口开始加速增长。1650年以前,世界人口每百年增长 的百分比最高为21.4,一般都在l2左右。1650年以后,特别是1900—2000 年的百年中,世界人口增长了3倍。世界每增加l0亿人口的时间在缩短, 一8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人类经过300多万年的发展,到1830年,世界人12总数才达到 lO亿。又经 过约100年的时间,到1930年,世界人12总数达到2O亿。从1930—1960 年,世界人12仅过了3O年时间,就增加到了3O亿,而从3O亿增长到40亿 只用了l4年时间(1960—1974年)。1987年,世界人12突破了5O亿,增长 第5个1O亿人12的时间缩短为l3年。1999年1O月,我们迎来了世界6o亿 人12日。之后,6年多一点的时间,世界人12又增加了5个亿。此时,人12 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也就是人们开始惊呼的“人12爆炸”阶段。 世界人12的急剧膨胀,主要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中国家人12 猛增而造成的。 这些地区的人12占世界总人12的四分之三,人12猛增的时间 长,至今仍然保持大量增长的势头。发展中国家人12迅猛增长,主要是人12 死亡率的大幅度下降而出生率仍保持在相当高的水平,甚至还有一定程度的 提高。 现在,世界人12仍然在继续增长,每年新增人12 7800万,其中95%的 新增人12出生在发展中国家。据预测,2013年,世界人12将达到7O亿, 2028年将达到8O亿,2054年将达到9O亿。世界人12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 一是出生率居高不下;二是随着公共卫生、营养等状况的改善,人的寿命提 高了。 世界人12出生率。19世纪以前,世界人12的出生率变化不大,各地区 间的人12出生率差别也不大,每个妇女一生生育子女平均5—6人,人12出 生率在40%。以上。到20世纪5O年代,发达国家出生率一度有较明显的回 升,出现了“婴儿出生高潮期”,但进入6O年代后,发达国家的人12出生 率直线下降。而同期,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出生率仍保持着原有的出生水平, 直到7O年代后,除了少数发展中国家,如中国、韩国等东亚国家以及泰国 等一些东南亚国家实行计划生育后,人口出生率大幅度地下降之外,多 数国家,特别是西亚、非洲等相当部分国家仍保持原来的人口出生率。 世界人口的平均寿命。在欧洲资本主义兴起以前,世界各地区的人口平 均寿命都很短。到19世纪中叶,欧洲的平均寿命超过了4O岁。根据英国、 法国、丹麦、挪威、荷兰、瑞典、美国等的资料计算,这些国家的人口从 1840年的平均41岁提高到1940年的64.6岁,平均每1O年增长2.36岁。 到20世纪末.发达地区人口的男女平均预期寿命分别达到71.1岁和78.7 岁.男女平均预期寿命最高的日本已分别达到76.8和82.9岁。 世界人口的几个重要特征 一9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迈入2l世纪的世界人12增长速度依然很快。根据联合国的预测,到 2050年世界总人12将达到89.18亿。按照世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划分,欠 发达地区的人12数量大大超过较发达地区,当前和未来的人12增长率也都明 显高于较发达地区。根据预测,2025..2050年欠发达地区人12增长率开始 下降,而较发达地区将出现人12负增长。从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看。2003 年最不发达国家人12之和占世界总人12的l 1.4%。目前最不发达国家的人 21规模虽然相对较小,但增长率最高,增长速度很快。据联合国预测,2003 ~2025年这些国家的人12将增长60.0%,人12数量迅速攀升,人12规模将 超过较发达地区。 世界各大洲目前的人12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同样存在很大差别。亚洲始 终是世界上人12最多、所占比率最高的地区。因此,亚洲的人12增长水平对 世界人12发展的影 向是至关重要的。1998~2003年亚洲人12增长率为 6.8%,与北美洲和大洋洲的人12增长率水平十分接近。亚洲人12最多的 区是在东亚和中南亚,2003年分别为15.12亿人和l5.63亿人,和1998年 相比,东亚的人12增长了3.5%,而中南亚的人12却增长了8.5%。2003年 东南亚人12达到5.43亿,西亚人12达到2.O5亿。尽管东南亚和西亚人12占 亚洲人12比率较低,人12增长率却分别达到7.9%和13.8%。 非洲既是世界上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也是人12增长最快的地区,其人12 规模已超过欧洲。1998 2003年非洲人12增长了13.6%,在世界各大洲中 是最高的。在20世纪50年代初,非洲人12只有2.2亿,到1998年已增长 到7.5亿。现在,非洲有23个国家的人12超过千万,而尼日利亚的人12已 达到1.24亿,是非洲地区人12最多的国家。目前,非洲绝大多数国家仍处 于人12高增长期,在这5年里,有些国家的人12增长在10%以上,有些国 家甚至高达20%以上。因此,非洲地区的人12迅速增长是不可避免的。 欧洲是工业的发源地,从而在早期刺激了生育水平的上升,人12增 长较为明显。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经济恢复期。曾一度出现过 “生育潮”。20世纪50年代初,欧洲总人12为5.47亿,到90年代中期增长 为7.28亿。在此之前,欧洲总人12居各大洲人12第二位。但是,1998年的 统计表明,欧洲的人12规模已低于非洲,排至第三位。1998~2003年欧洲 人12已开始出现负增长。其主要原因是占欧洲人口比例最高的东欧人口在减 少,1998年为3.08亿,2003年减少为3.oo亿。统计数字表明,在经济不 太发达的东欧地区,除斯洛伐克人口在这5年中增长不到0.1%外,其他东 一1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欧国家人口都在减少。2003年南欧和西欧地区的人口分别为l_46亿和1.84 亿.与1998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7%和1.3%,但该地区也有人口减少的国 家。北欧2003年的人口为9482万,-9 1998年相比只增长了0.7%。 二、世界人口大国在增加、大国人口总数占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 世界人口是由各国的人口数量构成的,各国人口规模的大小、人口发展 速度的快慢,对世界人口增长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很显然,人口规模越 大、人口增长速度越快的国家,对世界人口增长的推动作用就越显著。1950 年世界上只有4个国家的人口在一亿以上,当时这4个国家及人口规模分别 是中国(5.55亿)、印度(3.58亿)、美国(1.58亿)和前苏联(1.O2 亿),这4个国家的人口合计l1.7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25.21亿的 46.5%。 从2O世纪5O年代开始.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许多国家重新进 入发展经济的轨道,人民生活逐渐稳定下来,生育水平得以回升,世界人口 开始进入迅速增长期。在各国人口不断递增的过程中,也产生出新的人口大 国。1998年超过_亿人口的大国已达到1O个,仅这1O个人口大国的总人 口就达到35.36亿,占世界总人口的59.8%。与1950年相比,中国人口增 长了1.3倍,占世界人口的比率由22.O%略降到21.3%;印度人口增长了 1.7倍,占世界人口的比率由14.2%提高到16.6%;美国人口增长了O.7 倍,占世界人口的比例由6.3%降到4.6%。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为人 口大国的性质并没有改变,人口数量仍在增长,只是人口规模排名从原来4 个人口大国中的第四位降至1998年lO个人口大国中的第七位。纵观半个世 纪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过程,人口大国的增加,大国人口总量的增长是引起 世界人口增长的原因之一。最新的统计资料.到2003年墨西哥也进入大国 人口的行列,从而使世界人口大国增加到1 1个国家,合计人口达到38.65 亿,占世界人口的比例上升到61.2%。从经济发展水平看,l1个人口大国 中只有美国和日本是发达国家,其余的都是欠发达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 (孟加拉)。1998—2003年唯独俄罗斯人口减少了2.7%,而其他国家的人 口仍在持续增长。特别是尼日利亚和孟加拉的人口增长幅度最大,仅5年的 时间就分别增长了17.O%和17.6%。其次是墨西哥人口增长了8.O%、美国 和巴西人口分别增长了7.3%和7.2%,日本人口只增长了1.6%,是增长 幅度最低的国家。这l1个人口大国占所在地区的人口比重是相当高的。中 国和日本位于东亚地区,两国人口占该地区人口的94.7%。印度、巴基斯 坦和孟加拉国都处于中南亚地区,三国人口占该地区人口的87、4%。而印 一l1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尼占东南亚人口的40.5%、美国占北美洲人口的90.3%、墨西哥占中美洲 人口的72.7%、巴西占南美洲人口的49.3%、俄罗斯占东欧人口的47.7%、 尼日利亚占西非人口的50.7%。根据联合国目前对各国人口生育水平的预 测,到2050年世界人口大国将增至18个。在预测新增的人口大国中.民主 刚果、埃塞俄比亚和乌干达都是非洲的最不发达国家,而人口发展速度却很 快。预测结果表明,未来l8个人口大国的总人口将达到59.78亿,占世界 人口的比例也将提高到67.O%。中国和印度是人口超过lO亿的国家.到 2050年中国的人口虽然会增长7.O%,但是,占世界人口的比率会降至 15.6%,而印度的人口会增长43.8%,人口数量将超过中国,占世界人口 的比率将达到17.2%,从而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三、世界人口的性别比基本处于平衡状态 从全球来讲,男女两性的比例基本处于平衡状态。据联合国估计,1995 年当世界人口达到56.55亿时,妇女28.12亿,占世界人口49.63%,性别 比为101.5。在发达地区,女性人口多于男性,妇女占人口51.39%,性别 比为94.5;在发展中地区,男性多于女性,妇女占人口的49.18%,性别比 为103.3。 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性别比差别的直接原因是人口年龄结构不同。"3- 前,世界人口的普遍状况是:(1)14岁以下的儿童少年人口男多于女,这 主要是出生婴儿性别比是男多于女,除了非洲撒哈拉以南是女多于男外,这 个年龄组的性别比一般都在lO4—1O7之间:(2)l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 组男女两性人数大体接近;(3)65岁以上人口普遍是女多于男。只有印度 等个别国家是例外。南亚是世界上性别比最高的地区,而前苏联地区、德国 等的性别比则是最低的。据联合国有关机构预测的中方案:2000年全世界 人口性别比为101.4,发达地区为94.7,欠发达地区103.2,最不发达地区 为104.1。 四、世界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全球人口预期寿命在近5O年内较 之过去5000年有了很大提高。工业前,65岁以上人从未超过人口的2 —3%。在"3-今发达国家,65岁以上的人口达到14%。到2030年将达到 25%,在某些国家将接近30%。另外,老龄化发达国家的人口日趋萎缩, 西欧和日本的总人口下降了1.5倍。1950年,12个最稠密国家中有7个属 于发达国家:美国、俄罗斯、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据联合国 估计,至2050年。只有美国还留在名单上,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埃塞俄 一1 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比亚、刚果、墨西哥和菲律宾将取代其余国家。而且,许多发展中国家比典 型发达国家更迅速地进入老龄社会。例如法国化了一个多世纪才使老年人口 从7%增至14%。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则只化了25年。中国目前60岁老年 人口为1.4亿,占总人口的1 l%。据多个部门的人口预测,在未来30—40 年里,中国总人口将继续增加到l4.5一l5.0亿,60岁及以上老年入口数量 将达到4亿以上。占总人口的30%。老龄化社会已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 普遍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与生活都将带来深 刻的影响。 迅速增长的人口给社会和经济带来的影响 一、城市化速度加快,贫困人口增多 195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仅为l7%,而到1998年,全球城市 人口比重为44%,其中发达地区高达73%,不发达地区为36%。到2025 年,全球城市人口比重将达到6l%,其中发达地区将达到84%,不发达地 区将达到57%。 在城市化急剧发展的同时,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为新增人口最低程度 提高服务的能力都在下降,从而引起供应紧张、住房拥挤、交通堵塞、失业 与贫困及犯罪率增高等一系列问题。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90%赤贫人 口将生活在城市;而在亚洲和非洲,45%和40%的赤贫人口将生活在城市。 目前,欧洲570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在墨西哥城生活在贫困和中 等贫困条件下的居民达600万。七十年代末,中国贫困人口占世界贫困人口 的1/4,目前这一比例已减少到1/10。如果按照924元人民币属于贫困人口 的标准计算,中国约有7580多万农村人口和2000多万城市人口属于贫困人 口。 由于在减少贫困现象方面取得的进步不大。自九十年代初以来。处于半 饥饿状态的世界人口有所增加。据估计,目前发展中国家中长期处于半饥饿 状态的人口总数将有近9亿。在东亚和东南亚将近有3亿人口忍受饥饿。在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饥饿人数将达到2.3亿。 二、自然资源日趋减少 由于世界人口数量迅猛增长,为了满足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不断发展 经济和提高生产力水平,从而导致自然资源日趋减少。目前,世界人均森林 面积仅为0.7公顷,人均林木蓄积量为58立方米,人均草原面积0.6公顷, 人均耕地面积为0.28公顷。目前第三世界约9亿人由于水资源不足而挨饿。 一1 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据预测,进入21世纪,世界许多大城市将面临着饮用水危机,中国数 百个城市及菲律宾、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一些国家的数十个城市都面临着这 一危机。尤其是墨西哥、北京、上海、孟买、加尔各答、雅加达、卡拉奇、 开罗等人口拥挤的一些城市。沿海城市将面临的主要问题,则是越来越多的 海水渗到地下水中,从而导致地下水的含盐量日益升高。由于阿拉伯地区的 年降水量不足160毫米,其中2/3的地区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大部分是 干旱地区或半干旱地区,虽然拥有9%的人口,5%的耕地,但只有世界 0.5%的可再用水源。到2005年,阿拉伯国家的再生水源只有140亿立方 米,水资源缺口将达3130亿立方米,缺水将是阿拉伯国家面临的主要挑战。 据德国环境变化科研委员会预测,到2010年可能将会发生一场世界性的饮 水危机,由于耕地减少和由于水危机可能发生的战争将给人类带来灾难。 由于滥砍滥伐,毁林开荒,很多地区大片森林已不再存在。1990年一 1995年,森林的过度开伐导致全球森林每年减少1130万公顷。目前北美和 中美洲的森林以惊人的速度消失,美国和加拿大的森林只有5%受到保护, 3/4的森林面临绝迹的危险,加拿大每年砍伐的森林约有100公顷。1950— 1990年中美洲失去的森林比以前500年失去的还要多,墨西哥和中美洲每 年砍伐树木的速度为36万公顷。若照此下去,2O或3O年之后本地区的森 林将消失。 三、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随着人口总量的不断增长及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发展,污染、有毒物质、 温度效应等不断破坏地球环境,人类如不设法采取补救措施,本世纪可能要 面临一场由环境恶化而造成的生态大灾难。由于毁林开荒,大片土地已成荒 漠。土地流漠化日益侵蚀人类生存空间,已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重点生态环 境问题。目前,全世界2/3的国家和地区、1/4的陆地面积,不同程度地受 到荒漠化的危害,约lO亿人口生活在荒漠化影响的地区。全球受沙漠化影 响的土地达3800多平方公里,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而任其发展,今后荒漠 化将以每年5—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 262.2万平方公里,占整个国土面积的27.3%,超过全国耕地面积的总和。 约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亿人口生活在受荒漠化影响的区域内。 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40亿元。如果荒漠化以目前的速度发展,预计在今 后5O年内,全国净增5—6亿亩荒漠化土地。 自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全球就已有l3亿人生活在未达到世界卫生组 一1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织规定的大气悬浮颗粒物标准的城市地区,他们面临着呼吸紊乱和癌症的严 重威胁。同时,约有4—7亿人正饱尝着严重的室内空气污染之苦,目前全 世界向大气中排放着二氧化碳高达230亿吨,工业发达国家的排放量占 75%。随着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工业步伐的加快,到2010年,全球的能源消 耗将成备增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也将增加l倍,大气污染程度将进一 步加剧。 臭氧层破坏是当代另一个重大的环境污染问题,臭氧减少成为2l世纪 的环境灾难。1984年,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空洞时,其面积大如美 国,高度似珠穆朗玛峰。自1969年以来,跨越美国、加拿大、日本、中国、 前苏联和西欧这一地带的臭氧已减少了3%。九十年代以来,大气层出现日 益加剧的危机状态。1992年臭氧洞面积曾达到2400万平方公里,近五年 来,南极臭氧洞曾短暂地伸展到南美洲最南端。据统计,、大气中的臭氧每减 少l%,照射到地面上的紫外线就增加2%,不仅导致人类的免疫系统受到 伤害,使皮肤癌、白内障、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增高,而且将引发温室效应, 带来难以预料的生态后果。即使人类从现在停止向大气排放破坏臭氧层的污 染物,在未来几十年至100年间,南极臭氧洞仍将继续存在,其强度则将随 着大气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波动。 酸雨是由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结合而 成的产物,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源之一。它不仅影响农作物的 生长,腐蚀金属材料和建筑物,而且还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目前,中国的 华南一西南酸雨区与欧洲、北荚并列为世界三大酸雨区。本世纪.在大气污 染不断加剧的同时,全球酸雨发生的范围将不断扩大,酸雨发生的频率将更 加频繁。 四、艾滋病带来的威胁 自八十年代以来.全球约有3000多万人生活在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 染者之中,其中包括1210万妇女,1740万男性和1 l0万儿童。目前,全球 每天以1.6万人新感染者的速度增长,其中90%发生在发展国家,总感染 者人数已超过4000万,每年可能有100万人死于此病。预计到2010年,艾 滋病孤儿将增加4倍,由目前的800万增加到4000万。目前,艾滋病在南 非正以惊人的速度蔓延。已有36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在未来3年内, 南非每年死于艾滋病的人估计将达到25万人,届时将有60万婴幼儿成为孤 儿.到2008年南非人的平均寿命因艾滋病人感染由60岁减至40岁。 本世纪,艾滋病将会像疟疾一样流行。艾滋病流行的严重性不仅仅限于 一1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夺走生命,对发展中国家已消弱的经济和家庭结构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女 性在某种程度上所遭受的危险性更大。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超过20% 的育龄妇女被感染上艾滋病,今后妇女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群将会以很快的 速度增加。 中国自1985年首次在北京发现第一例艾滋病患者以来,国内发现的艾 滋病毒感染者逐年增加。到目前为止,中国感染艾滋病毒感染者已超过80 万人。根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30个省有艾滋病感染者的报告, 感染者大多数分布在各省的局部地区,多为农民。青壮年占感染者的大多 数,约有79%感染者年龄为20—40岁。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专家和熟悉中 国艾滋病疫情的国内专家估计,如果不采取有效地控制措施,到2010年感 染者数量有可能达到1000万。若现在采取有效措施,则有可能把艾滋病的 流行控制在较低水平。在2010年时感染者数量可能不会超过150万。 五、计划生育与社会和经济的关系 人口的大量增加。特别是老龄人口的激增,势必造成劳动人口与总人口 比例的下降,劳动抚养比提高,社会经济负担的增加。但是,世界各国的情 况不尽相同。譬如一些西方国家倒并不怕人口的缓慢增加,一些国家鼓励生 育,极少数国家甚至提出“一夫多妻”制,一个男子可以娶四五个老婆, 鼓励多生孩子,以促进经济发展。但是,绝大多数国家面临的是社会经济负 担加重,人口的社会保障成了问题。 中国的情况怎样呢?相关专家调查研究表明:到2010年,全国人口总 数如若控制在14亿之内,人民生活将更加富裕,人口素质明显提高,全国 人口受教育年限达到发展中国家先进水平.群众享有基本的医疗保健和生殖 健康服务;到21世纪中叶,全国人口如若控制在16亿,我国人口总数将会 达到峰值,之后慢慢下降。到那时我国入口素质和健康水平全面提高,社会 建立起完整高效的社会保障制度。人民生活富裕,人均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 家水平,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基本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 协调发展和国家现代化。 总的情况虽然比较乐观,但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实际情况也应该引起我 们的注意和研究:第一,目前中国出生率已降到较低水平,但各地区生育率 还有较大差别,要稳定低生育率水平仍需要做出很大的努力,放弃计划生育 工作将使生育率迅速出现反弹。第二、从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中国的水资 源、土地资源、能源是最大的制约因素。中国的最高人口容量为l6亿,经 济发展最优人口为7一l0亿,技术发展可能使经济发展力量增加,但现在还 一16—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看不到新技术投入使用的可能。因此,在一段时间内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保持 在略低于更替水平对发展有利。第三、中国的老年入12数量将持续增长,这 是过去高出生所造成的,而不是计划生育的结果。计划生育使总人12增长变 慢,因此,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但没有老年人口的总量。不管采取什么人口 ,这部分老年人口已经存在,应当建立适当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老年人 口增加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以积极姿态面对人口问题 “人口爆炸”并非空穴来风,在可预见的未来,人口问题仍将困扰着我 们。然而,世界人口并没有“爆炸”,“世界末日”也没有到来。相反,全 球的经济仍然在增长,科技仍然在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仍然在不断提高。在 过去的30多年中。全球人口年增长率已经从2%的高峰下降到了今天的1. 3%。65亿人口也给全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1994年开罗《国际人口 -9发展大会行动纲领》主张在实现经济增长、消除贫困、促进社会全面发 展及合理使用资源、保护自然环境的大框架内解决人口问题。这表明.国际 社会对人口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解决人口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也有了新的发 展。虽然全球的发展不平衡。但新的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全球化为全面而 快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动力;虽然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越来越重, 但人类社会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理解、共识-9合作也在不断深入;虽然人口 数量一直在增加,但自60年代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的高峰已经过去了,人 们仍能在下世纪看到稳定人口状态的前景;虽然65亿人口要消费,但也带 来了强劲的生产动力和广阔的市场。面对65亿人口的客观现实,我们没有 理由盲目乐观。但我们也不应杞人忧天。 人口问题固然严重。但65亿人口中充满了生机-9活力,蕴藏着无限的 智慧与力量.有着强大的解决人口问题的积极力量。只要各国和人民齐 心协力,共同面对全球性的人口问题,共同寻求解决人口问题的良策,人类 社会必将更加稳定、发展和繁荣。 (作者系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一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